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提接引二人在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因果大道修炼之法后,顿时就是狂喜不已,激动之情难以言说,不过,他们很快又平复了心情,专心地参悟起因果魔神给他们的东西,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原地。
数个月之后,二人终于睁开了双眼,眼神当中满是兴奋之色,显然在之前短短的数个月内,他们都大有所得,毕竟,来自一位混沌魔神的传承,哪怕仅仅只是残缺的,都足以让他们受益终身。
“师弟”,接引看向准提,双眼之子满是坚定的神情,看样子已经是做出了决定,这才想要征询准提的意见。
“师兄无需多言,师弟知道师兄的意思,从今日起,咱们师兄弟俩就暂时不要插手洪荒之事,在这须弥山中专心参悟因果大道,等到封神量劫到来之后,吾等再出山,为西方,也为咱们争夺一下造化”。
准提跟接引朝夕相处、那么多年的兄弟感情,不用接引多说什么,准提也知道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当即,准提接引二人就在这须弥山中开始了闭关,量劫不到,他们是不会出来的,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争取尽快将因果魔神传授给他们的功法修炼好,这样子他们才可以布下因果魔神的大阵,将其给拯救出来。
第734章 神殿盗宝()
人族当中,哪怕有天狮强行出手,在天空之中制造第二轮太阳,百姓们也无法彻底摆脱这次的劫难,人族领地之中,仍然到处都是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妖兽也趁机跑出来作乱,吃掉善良的百姓们,致使百姓朝不保夕、民不聊生。
而此时仍然在共主宝座之上的帝舜自然不能对这种事情视若无睹,当即就下令臣子当中,主平水土的司空鲧带领大军前去治水。
这鲧乃是轩辕黄帝六世孙,颛顼的四世孙,跟帝舜都是沾亲带故的,因此深受帝舜器重,这才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他,而且帝舜已经做出决定,若是鲧能够平息水患的话,他就将共主之位传给他,这鲧虽然不是自己的兄弟儿子,但也是轩辕黄帝的血脉,共主之位交给他,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鲧也就区区一个凡人,在面对这无边的大水以及数之不尽的水妖水怪时,他也是束手无策,不过他是上有帝舜殷殷期望,下有百姓苦苦等待,自然不能一点作为都没有,而就在他苦恼之际,曾经指点过轩辕黄帝的九天玄女再度法驾凡尘,给鲧出了个主意,却是让鲧看到了治水成功的希望。
后人皆说,鲧是盗取了天帝的九天息壤,这才在治水即将成功之前,被天帝发现,天帝震怒之下,派人将其斩杀,这才导致治水失败,但事实上,整个洪荒之中,也就只有身为土之巫祖的后土。以及曾经捏土造人的女娲手上才会有这九天息壤,昊天上帝何德何能。能够持有此至宝。
事实上,在人族最为古老的女娲神殿当中。就供奉着当初女娲娘娘造人之时,所残余的一些九天息壤,这是人族无上圣物,被人族百姓们一直供奉至今,而且理应一直供奉下去,以此来纪念女娲捏土造人的无上功绩。
九天玄女给鲧出的主意就是,让鲧从女娲神殿当中,请出九天息壤,这九天息壤乃是土中无上至宝。将其中一小块扔出去,都能化为一座直冲云霄的高山,若是有了这九天息壤,届时必定能够将水患平息。
可是,当鲧前往女娲神殿,求取九天息壤的时候,却遭到了守护神殿的祭司的严词拒绝,毕竟,这九天息壤乃是人族世代供奉的圣物。怎么可以取出来以作他用,这可是亵渎神灵的大罪。
神殿祭司强硬的态度,令鲧很是无奈,然而。这九天息壤是他看到的治水成功的唯一希望,他不可能就此放弃,因此。在九天玄女的怂恿下,鲧敲晕了守护神殿的祭司。将九天息壤都给盗走了。
而后,鲧就率领大军。开始在人族当中治水,他的治水的方法很是简单,那就是一个字“堵”,哪里爆发洪水,他就来到这个地方,丢出一粒九天息壤,将这洪水都给堵住,使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族的水患为之一息,鲧也因为这个原因,受到了百姓们的歌功颂德,哪怕是他敲昏尊贵的祭司,盗走人族的圣物,都没有因此受到惩罚。
然而,好景不长,九天息壤本是高悬九天的神物,在落地之后,受到大地浊气的侵蚀,便一点点地化为凡物,使得那些九天息壤所化的高山,在渐渐失去神力后,都跟普通的高山无异,而这样子的高山,是无法阻止那帮神通广大的水妖水怪的。
因此,在那些高山失去了最后一丝神性后,这些水妖水怪就再度兴风作浪,卷起无边的洪水,将这些高山都给摧毁,而经过之前那么长时间的积蓄力量,这次所爆发的洪水更凶更猛,使得一瞬间整个人族几乎快要化为一片汪洋,无数百姓因此惨死,一瞬间,整个人族生灵涂炭,百姓们怨声载道。
帝舜在知道此事后,顿时就是震怒异常,这潜入神殿、敲昏祭司、盗取人族圣物原本就是重罪,乃是对人族圣母的大不敬,如果鲧能够治水成功那也就罢了,但此次却引发了更加凶猛的洪水、搞得人族生灵涂炭,帝舜再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哪怕他再怎么看中鲧,都必须将其正法,给万千百姓一个解释,也给女娲娘娘一个解释。
因此,帝舜只能狠下心去,将鲧给逮捕了,之后鲧就在女娲神殿面前,被就地正法了,以此来告慰那些死去的百姓,并且因九天息壤的事情向女娲娘娘请罪,望女娲饶恕人族私自动用圣物的罪过。
在鲧死后,帝舜甚是悲痛,当即就下令将鲧风光大葬,并且妥善安置鲧老迈的父母,然而,就在鲧的尸体即将下葬之时,天空之中却缓缓落下一个身穿五色道袍的俊美青年,阻止士兵将鲧的尸体下葬。
此人不是别人,而是衍狮的亲传大弟子孔宣,之前,三清将三皇五帝之师给瓜分了,不过,衍狮毕竟是众圣大师兄,虽然说他没要,但不代表他们这些做师弟的可以不给,这三皇五帝之师可是一块大蛋糕,他们三清占了最大块,总得给衍狮留一小块以示尊重。
本来,衍狮对于这五帝之师的功德,那是一点都不在乎的,毕竟,就这一点功德,他还看不上眼,他是谁啊?他可是堂堂狮族之皇,鸿钧大弟子,会缺那一点功德吗?不过,天狮传音给他,告诉他这五帝最后一帝,身上的功德是最多的,甚至直逼三皇,而且,五帝之后,就是一家之天下的时候了,谁成了五帝之师,谁的教派就能成为一个数百年朝代的国教,享滔天气运。
在知道这些后,就连衍狮也动心了,在此时五帝最后一帝即将问世的时候,就将自己的亲传大弟子给派到人族当中,成为那五帝之师,辅助这最后一帝,带领人族平息水患,开辟人族的新纪元。
孔宣在说明了来意、阻止下葬鲧的尸体后,当即就是一道剑气下去,剖开了鲧的腹部,顿时就有一只黄色小龙从他的腹中飞出,来到了孔宣的面前。
第735章 大禹治水()
五帝的最后一帝,帝禹也就是日后百姓们所称颂的大禹就这么诞生了,他没有母亲,而是从父亲鲧的肚子之中飞出的,有点像希腊神话当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从宙斯的脑袋中生出,因此也算是鲧的儿子,体内留着轩辕黄帝的血脉,乃是轩辕七世孙。
而这大禹生来就具有异相,前面的三皇四帝都是身体仅有部分是异相,他倒好,全身都是异相,根本就是个非人类,一出生就是一只黄龙,只不过,归根究底,大禹也是人族的一份子,因此只见孔宣对着这条黄龙眉心一点,立马就使得他化为了一个粉雕玉琢并且全身光溜溜的小屁孩。
看见这小屁孩此时正带着笑脸,一手伸向自己,原本还一脸冷漠的孔宣也不禁为之动容,当即就是用法力凝聚出一件衣服,披在这小屁孩身上,随即就抱着他前去求见帝舜,将他的事情跟帝舜解释清楚。
本来,帝舜还因为心腹大臣的死而悲痛万分,却未曾想这个时候,孔宣带着说是鲧儿子的大禹前来见他,并且告知帝舜这个孩子将会继承鲧的遗志,完成鲧所没能做到的事情,顿时就是令帝舜十分欣慰,当即就让孔宣带着孩子在都城之中住了下来,对这个孩子那是照料有加,视若己出。
十来年过去了,大禹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而他在孔宣的细心教导下,在修炼一途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孔宣知道,这大禹将来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滔天的洪水,还有那数之不清的水妖水怪。因此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
为了这个,孔宣就带着年幼的大禹前往五庄观。向镇元子求取了一枚人参果,而孔宣虽然现如今在洪荒之中还是没什么威名,但毕竟是衍狮的亲传大弟子,哪怕是镇元子这样的准圣强者也不敢小觑,因此就赐了一枚人参果给大禹,在孔宣的相助下,使得大禹获得了玄仙的修为。
而除了这修为外,大禹还一直醉心于治水之法,毕竟。哪怕他有本事铲除所有的水妖水怪,没有合适的治水之法,他还是不能平息水患,完成他父亲的遗志,幸运的是,鲧在临死之前,将自己毕生治水的经验写在了一本书上,而知道大禹要完成鲧的遗愿后,鲧昔日的手下就将这本书交到了大禹的手上。
一页一页地翻着这本书。看着鲧在上面一点一滴记载着的治水经验,大禹不禁潸然立下,当即就更加迫切想要平定水患,也好完成自己父亲的遗愿。而在他翻到最后一页后,发现上面仅仅只有四个大字“堵不若疏”。
看着自己父亲毕生心血所总结出来的四个大字,大禹双眼之中精光闪烁。已经明悟了自己将来治水的方法了。
在他二十岁那年,他向帝舜提出了自己治水的方法。也就是以疏通取代堵截,获得了帝舜的赞赏。于是就跟他的父亲鲧一样,册封他为司空,命他带领臣民平定水患,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辅助他,希望他们能够结束这人族的劫难。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大堆臣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哪怕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大禹沿途看到无数的百姓们都在洪水之中苦苦挣扎,因为滔天的洪水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的老百姓因此而饿死,使得人族之中路有饿殍、尸横遍野。
在见到百姓们的悲惨遭遇后,大禹不禁再次潸然泪下,更加坚定了要平息水患的决心,如果以前仅仅只是要完成他父亲的遗愿的话,现如今的他,更多的是想要帮助老百姓们脱离苦恼,结束这滔天的洪水。
大禹一手拿着绳子,一手拿着长尺,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自然是放弃了父亲鲧的堵截方法,转而采用疏通治水的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那滔天的洪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那滔天的洪水,能够淹没城池、淹没农田、淹没高山,但却淹没不了广阔无边的大海,这些洪水入了大海,就跟在大海之中滴入一滴水一般,翻不起什么波浪,就算翻起了,那也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族没有半点关系。
治水期间,大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工具,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