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老志-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明之树能结出硕果,不能不说是道德智能的功劳,后人不能杀虫除草,使其永葆生机,反而要连根绝除之,实在是丧心病狂,枉为人子。

    老子说少私寡欲,较为可取。绝学无忧,则值得商榷。盖因私和欲多被认作负面的东西,‘私’确实是人类的大敌,人类能制伏鸟兽,便缘于群道的发皇,组织种种团体,而‘私’则是群道崩溃的根源,宛如堤坝上的虫蚁,任何组织的崩溃都是因私害公的结果。

    道学家认为‘欲’是有害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一些宗教家也多有禁欲的主张。一个‘寡’字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节制欲求的,或许他认为私和欲难以禁绝,但是要加以节制。

    至于学,先儒说学是仿效的意思。‘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人类有历史,而鸟兽没有历史。便是因为人类既能学习,又能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人类文明便是这种智识积淀的结果。

    ‘绝学无忧’,固然有一定道理。学为理智,忧为情感,情感有顺适的,有不适的。忧大抵是一种不适的情绪。理智皆有情感基础,换而言之,老子认为学习本身是含有苦味的,学得越多,忧患越深。

    与之相反,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把学习当作愉乐的事,想来不学不但不能解决他的忧愁,反而会减少他的乐趣。

    老子不知情感在先,理智在后,有了忧愁的情绪,做什么都会忧愁。学亦忧,不学亦忧,世间不学之人比比皆是,无忧之人能有几人?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老子独以学习为忧,老子其器小哉!

    孟子道性善,人人皆可为尧舜。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恻隐、羞恶皆为情感的范畴。又说‘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良知便是从性、情中自然流露的,所以说是不虑而知。性、情、智,一脉相承。王阳明特别提倡‘致良知’,确实有所洞见。

    然而若不明性、情、智三位一体,良知乃是从善性、四情发出,后学末流放纵偏激的性情,便和致良知南辕北辙了。

    良知和理智并不相同,良知是从善性、四情派生出来的,纯然是善的,理智虽以情感为基础,亦受情感所左右。

    …………

    理智和情感常常对举,但是两者并非对等的东西,理智只是一种大脑思维,换而言之,不论何种理性思维都有其情感基础。

    理智是后天锻炼出来的,以人类最为发达。情感则是与生俱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草木有没有情不太好说,人乃至鸟兽大抵都是有情的。孟子说的良知良能,指的便是先天的情感作用。王阳明提倡致良知,也是有见于此。

    先儒有性善情恶之说,智巧更为老子深恶痛绝,以为是诈伪丛生的根源。实际善恶是人类才有的观念,春生秋杀本来是自然现象,世间鸟兽或食肉或食草,也不过是随顺其禀性罢了。

    许多宗教都戒杀生,以杀生为恶,驺虞不践生草,不吃活物,被称作仁兽。若以肉食为恶,素食为善,人类既食肉也食素,自然是可善可恶的了。

    至于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一种是顺适的情绪,一种是不适的情绪。理智又以情感为基础,性、情、智勿宁说是一脉相承的,存善心的人,其情多顺适,理智也多在为善上努力,反之,亦然。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也是后世智巧日进,诈伪丛生,老子看出这种情状是理智发达的缘故,是以要屏弃一切圣智仁义,复返于自然。

    然而自然之世,人类与鸟兽同群,茹毛饮血,朝不保夕,直到圣人出世,渐次有了种种制作,人类才制伏了凶禽猛兽,成为大地之主。可以说惟圣与智,民利百倍。仁义孝慈也是人类才有道德,道德是要求人类团结互助,发扬善性的。荒野蛮民,诸洲多有,因无圣智仁义,更谈不上孝慈巧利,只能终古与鸟兽同群罢了。

    所以说,老子的观察虽不无可取之处,提出的解决方法则根本不对。再者,既然要民利百倍,为何又绝巧弃利,岂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老子的理智和蒙昧对立,取消理智,返于蒙昧,虽然在降低个人欲求上有一些作用,像少私寡欲还不无可取,绝学无忧勿宁说是自我愚弄。

    究其原因,老子认为一切人类智能道德都是不好的,所以要一切取消之。这种思维方式直到近世还大张其焰,大约道德文化不至于全好或全坏,就像对一种病症无可措手,不论病入膏肓是否属于误判,倘若开出绝、弃、革、打、破的药方,也只是恨其不死,而要其速死而已。

    庄子也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任何道德礼制都有被绑架的可能。所以阮籍大呼‘礼岂为我辈而设’?藏在心中的才是真道德,狂呼叫嚣光在嘴上喊的往往是假道德和不道德。道德礼制诚然有其流弊,然而一切取消之,也未免因噎废食。

    文明之树能结出硕果,不能不说是道德智能的功劳,后人不能杀虫除草,使其永葆生机,反而要连根绝除之,实在是丧心病狂,枉为人子。

    老子说少私寡欲,较为可取。绝学无忧,则值得商榷。盖因私和欲多被认作负面的东西,‘私’确实是人类的大敌,人类能制伏鸟兽,便缘于群道的发皇,组织种种团体,而‘私’则是群道崩溃的根源,宛如堤坝上的虫蚁,任何组织的崩溃都是因私害公的结果。

    道学家认为‘欲’是有害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一些宗教家也多有禁欲的主张。一个‘寡’字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节制欲求的,或许他认为私和欲难以禁绝,但是要加以节制。

    至于学,先儒说学是仿效的意思。‘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人类有历史,而鸟兽没有历史。便是因为人类既能学习,又能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人类文明便是这种智识积淀的结果。

    ‘绝学无忧’,固然有一定道理。学为理智,忧为情感,情感有顺适的,有不适的。忧大抵是一种不适的情绪。理智皆有情感基础,换而言之,老子认为学习本身是含有苦味的,学得越多,忧患越深。

    与之相反,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把学习当作愉乐的事,想来不学不但不能解决他的忧愁,反而会减少他的乐趣。

    老子不知情感在先,理智在后,有了忧愁的情绪,做什么都会忧愁。学亦忧,不学亦忧,世间不学之人比比皆是,无忧之人能有几人?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老子独以学习为忧,老子其器小哉!

    孟子道性善,人人皆可为尧舜。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恻隐、羞恶皆为情感的范畴。又说‘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良知便是从性、情中自然流露的,所以说是不虑而知。性、情、智,一脉相承。王阳明特别提倡‘致良知’,确实有所洞见。

    然而若不明性、情、智三位一体,良知乃是从善性、四情发出,后学末流放纵偏激的性情,便和致良知南辕北辙了。

    良知和理智并不相同,良知是从善性、四情派生出来的,纯然是善的,理智虽以情感为基础,亦受情感所左右。

    与之相反,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把学习当作愉乐的事,想来不学不但不能解决他的忧愁,反而会减少他的乐趣。

    老子不知情感在先,理智在后,有了忧愁的情绪,做什么都会忧愁。学亦忧,不学亦忧,世间不学之人比比皆是,无忧之人能有几人?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老子其器小哉!

    孟子道性善,人人皆可为尧舜。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恻隐、羞恶皆为情感的范畴。又说‘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良知便是从性、情中自然流露的,所以说是不虑而知。性、情、智,一脉相承。王阳明特别提倡‘致良知’,确实有所洞见。

    然而若不明性、情、智三位一体,良知乃是从善性、四情发出,后学末流放纵偏激的性情,便和致良知南辕北辙了。

    这良知便是从性、情中自然流露的,所以说是不虑而知。性、情、智,一脉相承。王阳明特别提倡‘致良知’,确实有所洞见。

    然而若不明性、情、智三位一体,良知乃是从善性、四情发出,后学末流放纵偏激的性情,便和致良知南辕北辙了。

    良知和理智并不相同,良知是从善性、四情派生出来的,纯然是善的,理智虽以情感为基础,亦受情感所左右。

第888章 毒妖() 
第888章

    杜芳惜忽觉得身躯升起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止不住微微颤抖。

    两人真气连通,浑然一体,真气导入对方体内经过一重化合,两掌平推,两仪气两度混融,长风破浪,响起一声猛兽般的吼叫。

    霎时间,雷声轰鸣,电火迸射,整个山洞都震了数震,山石簌簌掉落,苍鹰子等人已经踪影全无,被前所未有的四象力打的死无全尸。

    杜芳惜看着自己的手掌矫舌不下,想不到这一掌的威力强横如斯,堪比红衣火炮,就算神人境修士也不易办到。

    “怎会如此呢?”

    明钦的修为今非昔比,杜芳惜也是真人境高手,两人引动两仪气自然比当初谭凝紫的威力强很多。

    苍鹰子带来的都是九皋观高手,原本以为要费一番手脚,哪知四象力的威力超出预想,一掌就把他们打的尸横遍地。

    两人从山洞中出来,只见洞外到处都四象力炸飞的尸体。

    诡异的竹笛声呜呜聿聿的响起,两人脸色微变,体内的‘生杀蛊’并没有清除,隐身暗处的弄笛人仍然是很大的威胁。

    腹中的蛊虫蠢蠢欲动,明钦连忙抓住杜芳惜的玉手,引动两仪气,压伏躁动的蛊虫。

    两仪气是天地生气,对死气有很好的克制效果。但是蛊虫并不是单纯的毒素,而是一些顽固的寄生虫,极难清除。

    竹笛声渐渐逼近,昏黑的悬崖间站着一个面目模糊的人影,穿着黑色斗篷,手中捏着一只奇特的竹管,长不过寸许,时而短促低沉,时而发出尖厉激越的声响。

    “我去会会他。”

    明钦深恨这个弄笛人,掀动双翅疾如鹰隼一般往悬崖上扑去。

    弄笛人面目黑瘦,眼珠子白多黑少,透着一股阴森诡秘的气息。看到明钦冲杀过来,似乎颇为惊讶,加紧鼓吹手中的竹笛。

    明钦隐隐觉得腹中有些不舒服,竹笛吹出的调子十分诡异,细听来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明钦冷哼一声,摄取出雀脊剑,手腕一抖,立时烈焰鼓舞犹如狂龙,气势悍足。

    …………

    杜芳惜忽觉得身躯升起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止不住微微颤抖。

    两人真气连通,浑然一体,真气导入对方体内经过一重化合,两掌平推,两仪气两度混融,长风破浪,响起一声猛兽般的吼叫。

    霎时间,雷声轰鸣,电火迸射,整个山洞都震了数震,山石簌簌掉落,苍鹰子等人已经踪影全无,被前所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