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3年,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小说《女客》出版。在此书中,她通过虚构的主人公,描写了她与萨特和奥尔加之间的关係,将她对关於自我意识与他人相关性之间的斗争的哲学思考加以详述。此书随即迎来了成功。
1943年,西蒙波娃因為一项指控被暂停了教职。她被指控在1939年引诱17岁的学生娜塔莉梭罗琪娜。
娜塔莉的父母正式向法院控告西蒙波娃勾引未成年人,最终西蒙波娃的终身教师执照因而遭到撤销。
1943年6月中断授课后,西蒙波娃重新进行文字创作。她同时為国家电台(维希电台)工作,期间,西蒙波娃策划了许多音乐节目,涉猎到不同的年代。
西蒙波娃同萨特、雷蒙阿隆、米歇尔勒西斯等左派文人创办杂誌:《摩登时代》,旨在通过现代文学使人们认识存在主义。
同时,西蒙波娃也在潜心於文学创作,对共產主义、无神论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有涉猎。在完成了一些作品后,她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这也使她能全身心的投入写作。
她游歷各国(美国、中国、前苏联、古巴等),在这期间,西蒙波娃结识了许多共產主义家,例如菲德尔卡斯楚、切格瓦拉、**、理察赖特。
在美国。西蒙波娃和美国作家纳尔逊艾格林展开了一段如火的爱情。西蒙波娃写给艾格林的信件更是超过三百封。
1949年,《第二性》出版并大获成功。一周内销量2万2千多册,由此也掀起一场笔战,梵蒂冈也将其列為**。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写给《摩登时代》的信中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女掌柜**的一切皆為我所知。西蒙波娃在作品中描述了妇女在当时社会中惨淡的地位。
至此,她成為了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透过神话、文明进程、宗教、解剖学和传统风俗,西蒙波娃分析了当时妇女的现状,这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谈到母系与堕胎的问题上。在当时社会被视為杀人行為。
对於婚姻,西蒙波娃也有不同的见解,认為它犹如中產阶级学府,同妓女一样噁心,因為婚姻让女人受制於她的丈夫。无法逃脱。
1954年,凭藉《名士风流》,西蒙波娃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也成為了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量的作家之一。
这本详述了战后法国社会的小说也使她与艾格林的关係曝光於眾,而在此书中,西蒙波娃仍延续了自己惯用的虚构人物的手法。
但是艾格林再也无法忍受西蒙波娃与萨特纠缠不清的关係,终於将这段感情划上了休止符。在1952年7月至1959年之间。西蒙波娃同克劳德朗兹曼生活在一起。
从1958年开始,西蒙波娃开始了自传的创作,她描述了自己所处的中產阶级充斥著偏见、自觉受辱的传统以及她儘管作為一个女人却想尽办法从中摆脱所做的努力。
同时她也描述了自己与萨特的关係,并认為那是全然的成功。儘管两人的关係总是一如既往的激情昂扬。但这对男女并不是传统字面意义上的情人,而从很早之前,西蒙波娃也任由她的读者轻信舆论的流言蜚语,不做辩解。
1964年。《寧静而死》出版,西蒙波娃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自己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
在萨特看来。这是西蒙波娃最好的一部作品。字裡行间透出的强烈情感,作品提及了有关对於生命垂危病人的救治以及安乐死。
在她承受著丧母之痛的时候,西蒙波娃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并且她一直支持著西蒙波娃,这位女子就是西尔维亚勒庞(哲学系大学生。她们的关係十分微妙:母女、朋友、情人。。西蒙波娃在自传的第四卷《一切都说了,一切都做了》中讲述她与西尔维亚的关係犹如十五年前与好友扎扎的关係。
西尔维亚之后成為了西蒙波娃的养女并继承了西蒙波娃的所有遗產和著作。
西蒙波娃与土耳其女权主义家吉赛勒阿利米以及伊莉莎白巴丹德在女权领域中影响巨大,她们让世人了解到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之后以及法律允许堕胎以来,女人所遭受的折磨。
之后的343请愿(des343,由343名妇女联署要求获得堕胎自由的请愿)也由此而生。
西蒙波娃与吉赛勒阿利米一同创建了非政府组织choisir,旨在推动自愿堕胎的合法性。西蒙波娃一生都在探索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参观工厂和学校,拜访的人物下至工厂女工人,上至政界领袖。
1980年,萨特辞世,西蒙波娃出版自传作品《告别仪式》,叙述了她是如何陪伴萨特最后的十年,描写细緻到对於萨特服的药,包括对於两人亲密生活的露骨描写触犯了不少哲学家。
1974年8月和9月,与让保罗萨特对话在罗马裕Р岷蟪霭妫橹行吹廊囟造蹲约鹤髌返哪承┕鄣悖輳匪⑽蠢胧廊嗽度ァ
同时在此书中,西蒙波娃想要让世人知道萨特是如何被贝尼勒维控制,指出勒维让萨特承认在存在主义中存在某种宗教倾向,而这点又是无神论所不容的。
在西蒙波娃看来,萨特再也无法从他的才智中获得快乐,也再也无法在哲学上进行论辩。
她同样也含沙射影地承认自己对於萨特的养女的厌恶之情。她是这样总结的:萨特的死使我们分离;而我的死也无法使我们相聚。就是如此;他早已厌倦了我们这麼久的纠缠不清。
1986年,西蒙波娃在巴黎与世长辞。她的葬礼甚至比萨特的更為举世瞩目,来自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的读者追随至此。
西蒙波娃死后被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让保罗萨特的旁边,手上戴著纳尔逊艾格林送给她的戒指。
在2008年,為了纪念西蒙波娃而创立了西蒙德波伏娃奖。
西蒙波娃终其一生推广存在主义,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探讨人类如何在无法选择出生的世界的荒谬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儘管有联繫,但西蒙波娃的作品不同於萨特,她将人物描写得更為具体细緻,偏好向自身的经歷进行一种直接且连贯的思考。
西蒙波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在《第二性》中,西蒙波娃认為:我们并非生来為女人,我们是成為了女人。。。如果说在青春期以前,有时甚至从婴儿早期,在我们看来她的性徵就已经决定,那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裕Фㄋ潜欢摹鼋康摹⒏混赌感缘模且驗樗硕哉飧龊⒆拥挠跋旒负醮右豢季褪且桓鲆亍l妒撬有【褪艿焦嗍洌瓿膳缘氖姑D行砸嗳弧U馐钦獗臼榈淖钪匾墓鄣恪
(这一概念是从特土良的思想中提炼出来):正是由於个体的组成不同使得我们承担著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属性,也才会有两性。书中提出女人因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
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為歷史上女人从没有得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
她认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她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书為西蒙波娃招致抗议甚至恶意诽谤。虽然西蒙波娃获得支持寥寥,但却打动了克洛德列维史特劳斯,后者认為从人类学角度看,西蒙波娃的这部作品是完全可被接受的。一些同时期的大作家反对西蒙波娃所写的,并有眾多诽谤者。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七十三章 龙吟月少年时第一个佩服的女作者;自叹不如()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龙应台
龙应台(1952),笔名胡美丽,满族,生於台湾高雄县大寮乡(今高雄市大寮区)眷村,台湾著名作家,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文學館r />;
(笔者少时读书,惊為高手,第一次佩服女孩的思想跑在笔者的前面,诚然,多年后,笔者的世界已经不同于少时的
父亲龙槐生原籍湖南衡山满族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揆龙氏,所冠汉姓即为龙氏,在苗栗县警察局苑裡分驻所担任所长,母亲应美君来自浙江淳安,於国共内战后移居台湾,育有四子一女。
龙应台自小在台湾苗栗苑裡长大,读过苑裡国小、苑裡初中,通闽南话,后来搬家到台湾高雄茄萣,為台南女中校友。
1974年毕业於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龙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於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1984年,龙於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21天内再版24刷,是1980年代对台湾民主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余光中称其為龙捲风。
1999年,应台北市长马英九邀请,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期间推动本土文化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
2003年2月,龙应台辞官,回到写作。当年8月,赴香港,第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其后任香港大学访问教授。
2005年7月。与一群主张社会参与的文化人及企业家共同创设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2008年10月,香港大学礼聘龙应台出任首届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并於港大柏立基学院创立龙应台写作室。
2009年8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在华文世界引起巨大迴响。2011年2月,李敖出版《大江大海骗了你》,对《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歷史观予以嘲讽与反驳。
龙应台担任文化部长期间,被记者称為龙太后、龙太、龙仙女。
2012年9月18日,龙应台表示:与其他国家比较。台湾的部长级薪水月领15万确实是太少的,这牵涉到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2012年12月12日,龙应台表示:马英九遭丢鞋呛声,是一种霸凌。
2013年,陈乐融批评龙应台领导下的文化部缺少具体政策。只会办论坛、对谈,称龙应台為论坛部长。
在1980年代,龙应台与其德国前夫结婚,生下两子,长子為安德烈,次子為菲力浦(龙在2007年的著作《亲爱的安德烈》就是把她与长子安德烈的通讯结集而成的)。
1986年龙应台举家旅居瑞士,1988年迁居德国。於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开设台湾文学课程。
著有《野火集》等评论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孩子你慢慢来》等。近年来,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回响与争议。
龙应台的一些作品,曾引发读者广大回应及讨论。《野火集》在当时的台湾引起极大的迴响及讨论。20日内加印4次之多,约有10万本。购买书的人加传阅人口,相当於当时台湾读书人口的20%60%。
《野火集》后来在中国大陆出版,在大陆各地的大学生中產生热烈的反响。许多大学生认為这本书批评的对象不仅针对台湾也包括中国大陆。甚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