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局势逐渐明朗,许应一等人的计谋,看上去万无一失,但皇帝刚才的话,与邱言的这封奏折,局势有了逆转的可能。

    邱言却不慌不忙,只是道:“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那贼人造反在先,本就有污于身,又不是正统出身,朝中之人对其无法知根知底,多大防备又有何错?许学士刚才也说了,能和平解决争端,不应流血,既然如此,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让那些接受招安之人安居,避免再次流血的发生,杨大人又为何要阻止?”

    这杨大人,指的正是这跳出来的御史,至于许学士,则是说的许应一。

    而且,邱言都说了,连圣贤都觉得识人不易,又遑论其他?

    至此,情况已经清晰了,这殿上的文武百官,也大致明白了结果——应许还是要让邱言走上一遭,但最终的招安条件,却加上让反贼的诸多首领,将他们的家人交出来作为人质,以示诚意,若是不愿,邱言就能推说这接受招安乃是反贼的推托之词,为的是拖延时间。

    同时,沿途对反贼有过资助的商贾,很有可能呢也要在邱言东去的时候,被秋后算账。

    “这一连串连消带打,确实高明,”思索着这些,就连许应一,也忍不住对邱言的应对感到钦佩,但他同样也知道,这并不足以改变自己的布局,“可惜,提出这样严苛的条件,也能让那些反贼顺理成章的拒绝,到时一个逼人难降的名头,就要落在这邱言的头上了”

    他正在想着,皇帝李坤也已经大概接受了邱言的提议,他并非不知其中风险,但邱言所说的也不假。

    说到底,接不接受招安,影响的是邱言的名声,而无论是哪种选择,对王朝而言都是有利的。

    另一边,邱言却又将手上的另外一份奏折举起,并朗声道:“皇上,臣还有一份奏折,事关重大,因不能自行决断,更还未彻底证实,本不想现在拿出,但既然要去往东边招降,所以还是先行奉上,以免日后延误。”

    “哦?”李坤看着那份奏折,本就好奇,现在更加迫切,“拿上来。”

    待得手下人将奏折递过来,李坤翻看了几页之后,登时面色剧变。

    这陛前的诸多文武大臣,同样也是好奇,而如许应一与蔡阙等人,从刚才开始,就隐隐感到不妙,对这封奏折心有警惕,如今见了皇帝表情,那不妙之感越发强烈。

    突然,李坤抬起头,狠狠的瞪了许应一一眼。(。。)

    ps:nbsp;感谢“月林£梦醒”、“曲尽源”的打赏

    感谢“太阳放假”、“沙地小草”、“雷雨之夜”、“卡劳”、“天天杰杰2006”、“大发的”、“咸阳古道”、“风伤之痕”、“时空の恋”投出的月票

    :

第一千壹佰零三章 暂离是非源,沿途草木惊() 
三日之后,一辆重兵守卫的马车,在群臣的送别下,缓缓离开京城,沿着官道,向东而去。

    在这送别的人里面,不乏当朝宰执这样位高权重之人,甚至还有宫中宦官——

    那位备受皇帝信任的魏公公,也在其中,他正是代皇帝过来送行的,若非李坤身子不适,不好露面的话,皇帝势必要亲自过来。

    “老爷,你在这种时候离开京城,万一皇帝发生了什么事情,岂非来不及回来?若是被别人取得了先手,日后怕是不好应对吧。”

    离开京城后不远,马车外的一匹马上,就有一名家丁打扮的男子,在那马车的窗帘边上说着此言。

    车中坐着的,正是之前群臣相送的主角,而能够惊动皇帝,派出代表过来送行的,也只有如今如日中天的兵部尚、准相、定国侯邱言了。

    三天前的那场朝会,表面上只是唇枪舌剑,但背后隐藏着的阴谋诡计、刀光剑影不知凡几,就算邱言几身并存,无论是在眼界还是实力,都冠绝东华,但在星空势力的压力下,要在东华完整布局,也不得不接受游戏规则——

    力量或许可以击败他人,甚至让人屈服,但一个被强行压制的东华,面对星空变化、部洲升格之时,又能存有几分力量?

    所以,尽管在朝堂上邱言已经展开了反击,甚至抛下了足以引起风暴的引子,但这一场东去招降之旅,还是无从避免的,同时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于是,邱言的声音就从里面传了出来——

    “如今的京城,暗潮涌动,留在这里牵扯进去,也只是更深一层的尔虞我诈罢了。对于这勾心斗角的事情,我已经体验的足够多了,没有必要牵扯其中,倒不如暂时离开,坐山观虎斗,待时机成熟也方便一举荡平。”

    “原来是这样。”那邱安闻言,点点头,然后将之记在心里。

    若是有人留意的话,就能发现,如今的邱安虽然还穿着仆从的衣衫。但从神态、气质方面,却越发接近邱言,这骑在马上就有股难言的气势,就算是周围的精锐兵卒,也没有人会因为他那身仆从装扮,就看轻于他。

    “对了,老爷此行,准备如何解决那些反军?我记得当初让张将军他们领军过去的时候,老爷的本意是要借助那些贼军练兵。但现在却又亲自出马,那张将军他们……”

    邱言的声音再次传出道:“张琪领兵过去,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他是武将,我是文官,就算执掌兵部,但管不到他领兵。不然就是越权,再说了,这种事本来也不该我这个尚出面。若非有世家在背后使劲,此事根本难以成行,因而后面的事也该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话音落下,那马车里骤然传出一阵叽叽喳喳的声响,邱安也不以为怪,知道是邱言所养的诸多事物在闹腾,这些家伙最近几年都居于京城,受到龙气与城池意志的镇压,越发失去活力,所以邱言这次出京,便将诸多事物也都带上。

    听着声音,邱安一拉缰绳,策马离开马车,这心里则在思索着些许问题。

    “也不知这事情,最后会如何收场,不过,如今万里河山经过老爷的东征西讨,大部分都安稳下来,也就只有这齐鲁与河北道还有零星的兵灾了,等此处匪患平定,说不定就是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之时,现在再练兵,又有什么用处?”

    这念头海外完全落下,邱言的声音就再次传来——

    “其实,这次出京,能历经沿途民风,体会民间变化,更有助于将来我去施政,况且还有诸多凡尘也随之终结……”

    他们这一行人的行程,并不平静,因为邱言去往齐鲁的消息,在他出城的那一日开始,就广为流传,为沿途之人所知,期间更夹杂着种种传闻。

    首先做出回应的,就是沿途的儒生、学子,纷纷聚集过来,想要求学,其次便是一些商贾。

    这些人通过诸多途径,知道了邱言当初所上的那一份折子,立刻就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被被邱言找上门来,不得好死——

    有关邱言南征北战时的事迹,可是流传的十分广泛,在部分地域都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了,其中就反复提到了邱言对待敌人的凶狠手段,一旦确定了敌我,就会毫不容情。

    现在,不少与反军有过接触的贼人,已然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敌人的范畴里。

    “听说再有三四天的功夫,那定国侯就要来到泽州了,诸位倒是相处个对策来啊”

    泽州府,位于关中与东都之间,本不是东行的必经之路,但邱言这次出了京畿后转而乘船,沿河而下,中途却又上岸,改为乘坐马车,此举在民间看来并无多少隐意,无非是体现了邱言要探查民情罢了,可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却无异于催命符,尤其是这泽州府中的四家最大的商贾,更是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一听说了消息,知道了奏折的事情,又探得了邱言的行程,立刻就聚集起来,要商量对策。

    如今正在发话的,乃是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说话太急,脸上的肥肉一抖一抖的。

    此人乃是泽州四大商家之一,名为雷远,祖上也有进士出身的,这才让雷家能够崛起,但底蕴不足,最终只能讲政治资本转变成原始积累,干起了商贾买卖。

    泽州这个地方,在此时也算一处交通要道,北边就是三晋,南边则是中原沃土,向东距离东都也不远,又能借助北河的水运,从走河套之货,转承关中物资,能够让商家发展起来并不奇怪。

    只是,这里到底还有劣势,因而大的商家不多,那有些底蕴的世家也不会太过关注此地,使得其内的豪族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这样的局面,也催生了他们铤而走险的念头,时常将朝廷明令禁止的物资,中转一番,然后运往三晋之地,最后出关销往草原。

    这种在封锁中的转运,利润之大可想而知,只是这泽州的商贾却拿不到大头,因为他最多是赚取转运与保管的费用,其余部分都是被各大势力瓜分,即便如此,这些油水也足够催生出一定程度的豪族了。

    而尝到了甜头泽州商贾,当然不会就此满足,但北疆之战突然爆发,政治形势的急速变化,再加上各方势力的共识,使得边疆走私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最终随着北疆平定,官府在贯彻了邱言的安置诸部疏后,主动开启互市,在官方层面对一些物资给予了销售虚空,早就了一个更广阔的利益市场,也逼得原本掌握走私渠道的几大势力,不得不将一些事情拿到台面上来。

    这样一来,其实是带来严重的经济变化的。

    经济这个概念,在邱言的前世广为流传,并且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仿佛只有那个时候才有经济的学问,但在古时即便没有相应的学科,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同样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三晋世家之一的孟家,随着活字印刷术与新型的陶瓷烧锻之法被邱言传授给他们,这无疑是令这样的世家,新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以补充退出便将走私后的收入锐减。

    如同孟家一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但多数都是有着一定实力和底蕴的世家大族,如同雷家这样的新兴商贾豪族,是不具这样的资格的。

    当然,即便没了走私转运的业务,泽州依旧还有普通货物的转运之能,同样有着不小的利润,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体会了走私暴利后,这泽州商贾如何还能忍受普通转运的微薄利润。

    这里面也有许多的现实问题,比如他们的家族产业不断扩张,需要维持一定的现金流,而这种计算是基于原本的,而一旦收入锐减,整个体系就受到了冲击,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连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都会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种局面下,诸多商贾只能选择开源节流。

    这节流本就不易,也不能一蹴而就,至于开源更是找不到头绪。

    而就在这种时候,天罡地煞贼派来了一位黄先生,被这先生一阵口若悬河的说辞,说的几大商贾意动,便开始将物资转运,借助北河水运,运往那齐鲁之地。

    他们并非不知天罡地煞贼乃是反贼,但在对方的威逼利用下,还是无法拒绝,开始的时候还显得有所保留,但在一次一次得到丰厚回报后,终于把持不住,开始毫无保留的支持了。

    只是,如今还是东窗事发了。

    “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