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宝珠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张满囤,见他微微点头,心里就明白只怕秦掌柜并无意打探她的法子。当即也不就此搭话,而是开口笑道:“只是些乡野小菜,就是拿来想问问咱们铺子要不要帮着寄卖。这吃食不仅可以凉拌,也可以炖野味时候放一些,味道会更加鲜香。而且只要储存得当,春夏秋冬都是不怕腐坏的。。。。。。”
想着蕨根粉的吃法,林宝珠笑着说道:“这东西看似不起眼,不过上盘的分量却是十足的,您也看到了不过一小把就能拼一盘子。若是再加些别的点缀,想来会更好。”
秦掌柜咂摸了一下嘴,心里快速琢磨着。刚刚他亲眼看到这粉皮如何从一下把做成一盘子,按着这样算,一斤可能卖不少份呢。加上独一份的噱头跟兴隆酒馆来往的众多客人,但凡开卖,想来利润不少。
想到这里,他就笑着开口问道:“不知弟妹的打算如何寄卖,价格几何?若是。。。。。。。若是不嫌冒昧,还请问弟妹能供多少?”
若是开卖,最怕的就是客人来点而他却拿不出东西来。
林宝珠心思快速翻转,如今快要过了蕨菜的季节了,按照她挖采的速度算,一天能挖一箩筐。山里蕨菜不缺,而且家里男女老少都能挖采,若是在村里收购蕨菜想来春末俩月也能收不少。她只管熬制出里面的淀粉,余下的慢慢制作就可以了。
心里不停的合计着,再加上之前就想过的那些成本,很快她就大概定下了价钱。
“若是寄售,就每月月初送货月末结账,我需收利润的三成。若是订购那每斤粉需十四文钱,银货两讫不拖欠。至于能供的斤称我如今还不能定下,不过少说也能供过春夏两季。”林宝珠神色不变,落落大方的笑着说道,“等入了秋温度渐渐寒了,想来销路也就没那么好了。。。。。。”
听闻这话,秦掌柜的点点头。原本他是因着给张满囤一个面子,也留一份人情才高看了林宝珠一眼,如今见她说话行事条理分明且极有打算,不由就生了些佩服。对于一个农家女子能有这般行事风格,倒也难得。
再加上他身后的张满囤,想来这两口子日后的日子定然不会太差。思及此处,秦掌柜的态度就越发的好了。
“还是弟妹想的周全,这样吧,我就订购这粉皮了,无论你们供多少都要先紧着我们兴隆酒馆要。”秦掌柜有心要做大,又想要个独一份的噱头,自然不肯让这吃食再落到外面酒馆里。
其实自打尝第一口,秦掌柜就知道这门生意不能推拒了去,但凡被别家抢了先,指不定就是他们兴隆酒楼的损失。
林宝珠看了一眼自家汉子,见他并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对自个擅自做主未曾跟他商量就定价谈生意的生气,心里就安稳下来。有瞧他稳如泰山,看向自个的眼神铮亮却没有怀疑,顿时轻笑起来。
还好,他对自个的变化并没有太过怀疑。倒是她自个吓唬自个了,想到这里,林宝珠心里不明的忐忑就平复下来了。接着跟掌柜的说话自然就越发的有理有据,甚至直接定下要签契约书。
秦掌柜的也知道有了文书才保险,谈定细节后旋即就让伙计去取了笔墨纸砚。他本就是常做生意的人,要写文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片刻契约就被落实在了纸上。
“满囤兄弟,弟妹,你们看这般可好?”写好文书,秦掌柜也不藏小心眼,直接递过去让人查看。
林宝珠瞧了瞧自家男人,见他颇为鼓励赞许的点头,知道估计秦掌柜不是耍心眼的人,也不会给她是小心思。于是告罪了一声,就大大方方地接了文书细细看起来。这里的文字虽然有些像是象形,可大体也跟前世的繁体字差不了多少,不说别的只说她早些时候在香港台湾呆的时间就不少,又为着制作手工茶古典包装专门学过繁体字,所以看这份契约文书自然难不倒她。
张满囤早就知晓自家媳妇能段文识字,所以见她翻看那些契约条款倒是毫无诧异。倒是秦掌柜的心里吃惊,对待林宝珠的态度也郑重了许多,毕竟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村子也不一定有俩识字的人。
第32章()
最后俩人又填了具体的交货结银子细节,定下违约情形,这才算把买卖拍板谈定了。而林宝珠这次带来的十几斤蕨根粉,自然也被留下了,甚至为着头一回定下买卖,秦掌柜还给她凑了个整,给了一百五十文钱。
得了钱,林宝珠心里高兴,甚至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这可算是她的第一桶金了,甭管多少至少都是个好的开始。想到如今日子过得算是舒心,现在又得了财路,她对未来倒是少了许多迷茫。
跟在她边上的张满囤瞧着自家媳妇欢喜的模样,心里不由的也跟着高兴起来。其实他对媳妇挣钱的事儿并没有什么看法,更没想过媳妇的钱该如何分配,在他看来挣钱养家是他这个爷们的事儿,媳妇的钱自然轮不到他过问琢磨的。
想到媳妇之前数钱跟藏钱时候的小模样,还有刚才在跟秦掌柜谈生意时候冲着自个挑眉的娇俏样子,张满囤这个惯是黑着脸冷着面的汉子也不由眉眼柔和起来。
因为是跟东家告过假的,所以这会儿张满囤并不急着回镖局去。而林宝珠是头一回在镇上逛游,自然也不愿意一个人,听到自家爷们说等会送自个走了才离开,她哪有不乐意的?
毕竟在一块有些时日了,俩人又都不是矫情的人,自然也不存在什么羞怯或者不好意思的。
家里还有不少米面,倒是肉跟油不多了。想着过日子哪能天天凑合着挨着过,林宝珠干脆拽了张满囤去了东市肉铺子里。当然她对那些肥肉兴趣不大,也就为着耗猪油要了一些,余下的自然是挑拣排骨跟肉骨头了。
“老板,这骨头什么价格?”
肉铺老板瞧见有人来,赶紧的笑着吆喝了几声。见人问那堆还没开卖的骨头,并不是要肉,心里有些失望。不过既然人来了,他也不能为着多卖钱而冷脸把人轰出去不是,当即笑道:“那肋排十二文钱一斤,大骨六文钱。你可别看差了一半的价钱,那肋排上还是有不少肉的,回家炖炖那大白菜萝卜也能有一股子肉香味。”
林宝珠自然知道排骨跟骨头都是好物件,不过她是没想到在这个年代,这些东西竟然会被贱卖。毕竟那肥肉要二十二文钱一斤,就是五花肉也要十八文钱呢。当然,边上大盆子里的碎肉,她没有问价格也没打算买。
“媳妇,你要是想吃肉,咱就买些肥的或者是五花肉,没必要为着省钱买这些没什么肉的骨头?”见林宝珠问过价格就开始挑拣骨头了,张满囤皱皱眉上前一步小声说道,“过几日我结了工钱,也能有一两多银子,咱不差那点。。。。。。”
见张满囤一脸的真心实意,甚至瞧着她手里提着的排骨还有些不赞同的摇头,林宝珠不由冏了片刻。感情她在这汉子眼里都成了小可怜咯,可她真心是吃不下去那么油腻的肥肉的,就算是好几日没见荤腥的时候她都没勇气直接吃一片子肥肉,就更别提现在了。
“买些肥的回去耗猪油炸猪油梭子,余下的炖菜炖汤都是好的。”林宝珠忙着挑骨头,头都不抬一下的回到,“再说了,就是有了银子咱也得盘算着过日子,天天想着吃山珍海味的糊糟糟可不行。今儿买了这么许多,也是想着回去了送些人情,好让大伙儿能趁着春末把蕨菜卖给咱。”
张满囤见媳妇心里有计较,也就不再劝说了,只是心里念着下回回去时候要给媳妇买些好的补养。
俩人买了肉出来,就瞧着日头快要过头顶了,四下村子里来赶集的人也都散了不少,林宝珠就想着干脆不耽搁工夫了,等下去趟杂货铺瞅瞅有什么要捎带的。然后去一趟茶行,怎么着也得摸一摸行情。
去杂货铺的张满囤是熟门熟路的,只管带了去,瞧着自家媳妇购置了许多阵线跟瓢盆,他当真是觉得娶了媳妇似乎还真不错,至少跟以前一个人时候不同的紧。
这么一转眼的时间,林宝珠手里的一百五十文钱可就所剩无几了。想着家里缺盐少醋的,干脆又咬牙买了一斤粗盐巴跟酱醋,这般算下来可是又出去了二十多文。
不过毕竟是过日子,这些花销总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今儿凑合了,赶明儿也得置办回来。再加上无论是林宝珠还是张满囤都不是为着省钱抠唆的人,尤其是张满囤始终就觉得钱不是省出来的,只要人能干肯吃苦哪挣不回来?何况他们并没有别的负担,就算嘴头过得比别人家强一些,也是无妨的。
一个男人若是连媳妇想吃的物件都置办不来,又怎么好意思说自个是个顶天立地的爷们呢?
送林宝珠去镇口的路上,俩人捎带着去了镇上最大的茶行,一进门就瞧见那伙计正打扫柜台,瞧见有人来赶紧迎了上来。
这茶行算是镇上最大的铺子了,两大间东西屋子打通,铺面亮堂宽敞,里外被打扫的干净整洁,并不似别的铺子那般东西摆置随意。刚踏进门槛,就能闻到浓郁的茶香,林宝珠细细辨认着,虽然大多都是粗茶的味道却也难掩有几样上好的茶品。门面正对着一个敞亮的柜台,里面柜子里是许多雕花罐子,想来是收放茶叶的。左右两边也有柜台,且人也是最多的,虽说也都摆放了茶桶,可只看容器就知道相比于正门对着的柜台质量上差了许多。
不说别的,就说铺子里的归置跟物件都透露着几代茶行的底蕴跟儒雅气息。
其实也就像是林宝珠猜想的那般,正柜子上摆放的都是上好的茶叶,都是打燕京或是南邙那边运送过来的,价值可达千金。平日里也就是一些路过的贵人或者富家子弟会捎带着购置一些应急,若是一般人还是去东西柜台要粗茶的多。
伙计瞧见来人衣着朴素,虽是新衣但布料却只是粗布,心道应该是来买粗茶送礼串亲或是家里待客用的。当即就笑着甩了甩手里的帕子道:“二位客官可是要购置些什么?咱们这有竹叶柳叶的粗茶,也有不少还算不错的老茶,您看您需要些什么?”
边上正巧有伙计正手脚利索的帮人包茶,瞧着似是夏秋季节采摘的绿茶,单看茶叶卷曲厉害而且肥厚极大,就知道这是顺着夏日日头长过了的粗茶。说起来,这种茶倒不是说不好,只是相对于洗茶精细来说,这种长过的粗茶跟老茶味道苦涩,甚至喝起来还有些齁嗓子。若是喝不习惯的人,只怕会觉得这种老茶跟中药似的。
再听伙计介绍另一边柜台上存放的粗茶,其实就是采集了各种无毒的树叶子,像是竹叶、柳叶、槐叶之类的叶子收集好后,茶坊就按照粗茶的制法炮制成茶叶模样,让人们泡了当茶水喝。这种茶虽然喝不出茶香来,但相比于白开水还是有些滋味的。往日里,外头说书或者庄稼户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候,就好买一点慢慢喝,说是消暑解乏。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个心理安慰罢了。
“我们的茶叶都是打燕京跟县城进来的,遍着安平镇咱也是独一家,甭管您想要串亲戚还是自家办喜事待客用,都是可以的。”说着,小伙计还引着人去看店里卖的比较好的粗茶。
倒不是他瞧不起人或是眉高眼低的不乐意带了俩人去看好茶,而是庄稼户人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