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福妻-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呢,就听得林宝珠把手中的茶盏往桌上一放,茶杯跟茶杯盖子磕碰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就跟他的如今的心情一般,猛然凉了下来。

    他心思飞转,说起来,这事儿还得打自家夫人那往起论。之前他原也不认识韩家人,更别提说提拔了。只是打上次张记跟周记的事儿以后,他虽然没写下休书,但却冷淡了夫人,并且在几番吵闹之后,直接把人送回了周家宅子。这一送回去,连带着过年,都没在被接回府中。

    可随着张满囤这个大将军成为护国公,随着林宝珠这个张记的当家夫人成为一品诰命的告书发放到各地官衙,他的心思也开始动起来。就在这个节骨眼,夫人派人来说,遇到了护国公的嫡亲长姐跟姐夫,而且据说那姐夫还是有个秀才功名。

    当时他就心里一动,满心欢喜的把夫人接回府里,然后好生安抚保证一番。这之后,似乎一切都很是顺利,他同护国公的嫡亲姐姐姐夫搭上了关系,知道俩人有一个不满一岁的儿子时,更是下了血本送了人金手镯跟纯金打造的长命锁。

    却没想到,自家夫人招来的不是福星,而是祸害啊。若是一个处置不当,指不定他的县太爷也赶到头了。说实在的,他熬这么些年,刚刚有了起色,若真被打回原形,岂不是哭都没地儿哭去?

    林宝珠也不搭话,只管似笑非笑的看着行礼作揖的县太爷,直到心里有些厌烦了,才抬手扬声道:“春喜冬梅,送客。”

    且不说县太爷是如何兴高采烈而来,又是如何惶恐不安的离开。端说韩李氏那边,这会儿就正怒气冲冲的发燥一直扎着头默默垂泪的张月娘呢。

    这一次还真不是为着张月娘争风吃醋的,实在是因着那个被一家子捧着当成宝贝疙瘩的大胖小子,这都六七个月了,甭说会坐了,就是抬头翻身都费劲的很。整日都软趴趴的没个精神,瞧着比他小的孩子都能喊爹娘了,可他除了流口水,连吃都有些没力气。

    早些时候,也有旁边住着的好心婶子说孩子似乎有些不妥当,但却被韩李氏泼辣的骂了回去。后来更是直接堵在人门口,把人从上到下几代人骂了个遍,那难听话可是句句不堪入耳。

    韩李氏更是得意,逢人就说自家孙子是贵人语迟,是大富大贵的命。

    而一些打听到桃树湾发生的事儿的人,对她们自然是不顾一屑,就算听到她炫耀,也只当是看笑话呢,余下的,就是些听说她们跟张记沾亲带故又不知内情的人附和讨好了。

    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也越来越发现自家孙子似乎有些不对劲了。终于在门口碰上个游方大夫,偷偷摸摸的让人看过以后,居然说她那看着结实的孙子是个傻子。不光不会哭,而且脑子还有问题,怕是治不好。

    这下,哪还得了?哭哭啼啼一番之后,她满心的怒气直接就又发在了张月娘身上。要不是碍着张月娘现在还有用,占着个护国公长姐的身份,指不定她就直接让儿子把人打死或者休了。

    边上韩柳旭听到了他娘说的话,也是怒目而视,恨不能把张月娘吃了。这要是传出去他有个傻子儿子,还能得了?外人还不得笑掉大牙,。。。。。。越想越憋屈,他自然就直接摁了张月娘捶打起来,偏生边上韩李氏还给儿子助威,恶声恶气的嚷嚷着打死她打死她。。。。。。

    当然这些跟旁人无关,只是衙门的差役到的时候,张月娘被打的也就只剩一口气儿了。瞧着那模样,要不是来人及时拉开了韩柳旭,怕是张月娘就要被活活打死了。

    韩柳旭直接被人拉去了衙门,堂都没过,就下了大牢。秀才下大牢,还真是个稀罕事儿。而韩李氏自然也顾不上别的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追了上去,可等到了大牢门前,直接被人推搡着就丢到了外面。

    本来牢房的狱卒还碍于韩柳旭的秀才身份对他宽待着,却不想牢头去县衙转了一圈,回来就训斥了一番狱卒们。等到几个小子点头哈腰的一脸苦相,他才大发慈悲的指了指上头,小声道:“你们知道现在咱们桃溪县什么人最惹不得吗?”

    边上的一个小子甚是机灵,赶忙道:“自然是父母官县太爷一家了。。。。。。”

    牢头一听,恨铁不成钢的伸手就狠狠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屁,是桃树湾那一位一品诰命夫人。。。。。。”

    “这跟那位有什么关系啊。”挨了揍的小子一脸委屈。

    “这个我知道,那位可是财神爷,咱们附近几个镇子就没有缺了人家招牌的,听我娘的姨奶奶说,现在周边几个村子都把人当活菩萨供着,但凡能跟张记沾上边做工的,日子过得可是滋润的很。”另一个稍稍有些憨厚的小子挠挠头,若不是舍不得丢掉

第232章() 
这份吃皇粮的差事儿,他怕是早就跑去张记做工了。听人说,就是县城张记铺子的伙计,每月除了五百文的工钱跟无数的赏钱,还能得了什么提成。现在张记的物件多好卖啊,光是那提成就足够让人眼馋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但凡去张记做工的,条件也高。据说不仅是要人品德行好,识文断字,还要让附近一些有威望的人举荐担保。光是这一点,就比考秀才还严苛。

    “今儿我去衙门,听说县太爷都被这位连累了,差点没被护国夫人训斥的脸都没了。为的,可不就是这位,甭看他人模狗样的是个秀才爷,其实心肠可是黑的彻底,前些日子好多人来告状,不就是因为他仗势欺人么。”牢头举了举手,故作深沉的说道,“那位是个好的,就算眼下这个秀才爷跟家里有亲戚关系,可依旧不包庇,直言要让县太爷秉公执法扬善惩恶。。。。。。而且我听说,那位奶奶,可是跟牢里这个有些仇怨。。。。。。”

    有了这么一处,刚刚还冲着韩柳旭讨好的俩小子,可就冷汗直流?之前韩柳旭还满口胡咧咧,哄得他们团团转,说是自个闺女可是护国公府的长小姐,怎么着也不会不顾及他这当爹的。但眼下师傅的话,岂不是说那位是有心办他?

    这么想着,俩人就对视一眼,露出了个庆幸的表情。亏得师傅来的及时,不然指不定自家也得被那位记恨上。

    之后韩柳旭是如何凄惨的,暂且不说,直说被摔的哎呦直叫唤的韩李氏,这会儿拿捏着护国公长辈的架子吵骂到衙门时候,就直接被县太爷冷言冷语嘲讽起来,顺带着以咆哮县衙的由头打了出去。那身上,可是实打实的挨了板子。

    知道是林宝珠在背后搞的鬼,她心里愤恨不已。感情自家儿子过得好了,那小娘皮就受不得了,脑子一怒,她就直接回家拉拽了张月娘跟那讨债孙子往桃树湾而去。

    只可惜,她想的挺好,然而刚到桃树湾村口,就直接被村里人用烂菜叶子泔水弄得浑身狼狈。就连后头跟着不言不语的张月娘娘俩,也没得了好。

    自打有了上次那一出事儿,别说是韩李氏这个泼妇无赖了,就是张月娘那狠心的,旁人都觉得不齿。就算有年幼时跟她相熟的,这会儿也忍不住啐一口。

    现在大家伙儿虽然嘴上没人说过大丫的身世,可谁也不是傻子聋子瞎子,到底怎么回事儿,哪个心里不跟明镜似的?这会儿她们骂骂咧咧的来了,也得瞅瞅能不能进村。

    不得不说,当下桃树湾人是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甭管村里有什么利益纠葛,有啥小打小闹的不愉快,可对待外人那绝对是统一战线的。用宝珠那闺女的话说,就是枪口一致对外。好像私塾的老先生也教导过大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直白说起来就是,想来桃树湾撒泼耍横,且要看看一村子男女老少同不同意。

    不得不说林宝珠现在在村里也是越来越有威信了,家家户户不说是把她的话奉作圣旨吧,却也都能听到心眼里去。左右人宝珠说了,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好好过日子,日后天底下谁都不敢轻视欺侮他们村的人,而他们村也再不会是别人口中穷到叮呤响,一文钱都要捂着藏着的穷地当。

    若是以前觉得是宝珠再说大话,那现在她们可是信的不行了。若不是听着宝珠的,那原本最多就是黄泥土坯子的房子院墙,怎就能被翻新起来?家家户户茅草屋的房顶子,怎就断断续续盖上了大瓦片?

    这才不到两年的工夫呢,昨儿个一下雨还连连漏雨,院里墙上全是泥汤水,踩一脚都能把到处都弄得泥泞不堪的家,就敞敞亮亮的了。瞧着就跟做梦似的,不,应该说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一天能住上干净的房子,能经常吃炖肉。还有大冬天的再也不用连柴火都不敢烧省着卖钱换粮食的日子,就好像从来没有过似的。

    而以前一各个苦哈哈的弯腰驼背六七十岁都要扛着锄头下地的老汉,这会儿都悠闲悠闲的查看着茶田里的茶苗,然后整日里笑的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

    一想到宝珠给大家伙儿带来的好日子,再看眼前叉着腰骂咧要寻宝珠麻烦的韩李氏婆媳俩,他们怎么可能会放人进村?

    尤其是路婆子几个,上次可是知道宝珠差点使气儿走了,不管一村子男女老少跟作坊生意。眼下,又怎敢大意,甚至在赶跑了韩李氏跟张月娘以后,直接端了做手工活的物件做到村里的石碑前头,一边纳凉说闲话,一边守着防着。

    说起来也是路婆子现在过得顺遂舒坦了,小儿子争气,得了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大红的绸缎大花回来给她长了脸面,之后更是被皇帝大老爷看重,直接当了京官。而大儿子现在在张记,也是个体面的,不光是管着茶山,还跟着董师傅学起了种茶养茶的手艺。

    而大儿媳妇就更不得了了,直接成了茶坊的管事儿,跟田家老嫂子分开带了许多茶工。唯一的孙子狗剩,也成了啥研究员啥的,说是瞎琢磨事儿,可走到哪都被人夸赞着。

    这么说起来,前半辈子苦了几十年,现在可才算真正熬出来了。有时候想起来,她就能乐的笑出声来。

    当了京官的小儿子也三番五次的派人来接,说让她跟大哥一家一起去京城过好日子,可她都拒绝了。儿子才当官没多久,得让他安安心心的为皇帝大老爷办差,没得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再让他惦记分心。

    再者,大儿子一家虽然高兴,但手头上的活儿也不愿意丢下。况且按着大儿媳梅英的说法,他们目不识丁去了京城见了那么多贵人,不自在是其次,给小叔子惹了麻烦或者人的轻视,却就不好了。

    这么一想,她就忍不住笑起来,对着边上往茶纸上贴红字的老嫂子说道:“我家梅英是个善的,手脚勤快又能吃苦,心眼又好。别的不敢说,就现在,每日晌午都得让我睡会儿,家里的活儿更是手都不让我插。”

    说着说着,她那眼睛就笑没了。老大家是孝顺的,老小也不差,每每发了俸禄都会让人捎回来,还一个劲让她买几个丫鬟用。

    可她一个糟老婆子了,哪习惯那些个事儿啊。这样挺好的,自个有手有脚,也没多少事儿,用不着人伺候。

    边上的老嫂子也跟着笑起来,“要不说你命好,咱一辈子图个啥,不就是儿孙孝顺么。瞧瞧你,现在可都占了。回头金才在给你打京城说个好媳妇回来,那才是乐的没边了。。。。。。”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胡乱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