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文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译文
天神据比的尸首,脖子折断了,披散着头发,失去了一只手。
原文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译文
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有人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原文
担1,其为物人身黑首从2目。
注释
1担杭戴龋湃巳衔锢显虺慎取>褪窍衷谒档墓眵取⒕帧2从:通“纵”。
译文
担庵止治锍ぷ湃说纳碜印⒑谏源⑹⒌难劬Α
原文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译文
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原文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译文
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原文
昆仑虚南所,有氾林1方三百里。
注释
1氾林:即范林、泛林,意为树木茂密丛生的树林。
译文
昆仑山的南面,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原文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1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注释
1冰夷:也叫冯夷、无夷,即河伯,传说中的水神。
译文
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有人认为从极渊叫作忠极渊。
原文
阳汙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译文
阳汙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原文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译文
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被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原文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译文
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有人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原文
盖国在钜1燕南,倭北。倭属燕。
注释
1钜:通“巨”。大。
译文
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原文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译文
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
原文
列姑射在海河洲1中。
注释
1河洲:据古人说是黄河流入海中形成的小块陆地。
译文
列姑射在黄河入海口的一块小洲上。
原文
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译文
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姑射国的西南部,有高山环绕。
原文
大蟹1在海中。
注释
1大蟹:据古人说是一种方圆千里大小的蟹。
译文
大蟹生活在海里。
原文
陵鱼1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注释
1陵鱼:即上文所说的人鱼、鲵鱼,俗称娃娃鱼。
译文
陵鱼长着人的面孔,有手有脚,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
原文
大1居海中。
注释
1:同“鳊”。即鲂鱼,体侧扁,背部特别隆起,略呈菱形,像现在所说的武昌鱼,肉味鲜美。
译文
大鱼生活在海里。
原文
明组邑1居海中。
注释
1明组邑:可能是生活在海岛上的一个部落。邑即邑落,指人所聚居的部落、村落。
译文
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
原文
蓬莱山1在海中。
注释
1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译文
蓬莱山屹立在海中。
原文
大人之市在海中。
译文
大人贸易的集市也在海中。
第29章 海内东经()
原文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译文
海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原文
钜燕在东北陬。
译文
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原文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译文
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有人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原文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译文
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原文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
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原文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1其腹。在吴西。
注释
1鼓:这里是动词,即鼓起、振作。另解为像击鼓一样敲打。
译文
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敲打自己的肚子就响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原文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译文
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作郁州。
原文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译文
琅邪台位于渤海中间,在琅邪山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山。有人认为琅邪山在海中间。
原文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译文
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原文
始鸠在海中,韩雁南。
译文
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
原文
会稽山在大楚南。
译文
会稽山在大楚的南面。
原文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译文
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坐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
原文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
译文
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余暨的南边。
原文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译文
庐江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
原文
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译文
淮水从余山发源,余山坐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
原文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译文
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
原文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译文
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
原文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
译文
濛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在聂阳的西面。
原文
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
译文
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坐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
原文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译文
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坐落在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
原文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
译文
汝水从天息山发源,天息山坐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
原文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
译文
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坐落在郁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向北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
原文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译文
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
原文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
译文
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
原文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又]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译文
沅水从象郡镡城的西面发源,向东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
原文
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译文
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
原文
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
译文
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向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
原文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译文
郁水从象郡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面。
原文
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译文
肄水从临晋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大海,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脉,向东南注入肄水,最后在敦浦以西入海。
原文
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汾之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译文
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汾河发源于上窳北部,向西南注入内河,入河处在皮氏的南边。
原文
沁水出井陉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