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道通天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千古第一人。

    不过赵承瑾可不想成为自己便宜老爹的手中刀,他只想逍遥一世罢了,这从他历次小比都故意藏拙就能看出,他已经有了一个天资卓越的姐姐,自己可以是天才,但不能太出格,否则就要被他的太子哥哥惦记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虽然不惧,但也怕麻烦。

    人生苦短,哪怕是天人强者,寿也不过百余年,重活一世,赵承瑾要的是逍遥自在,快意江湖!

    “哎呀不妙,今天怕是被便宜老爹惦记上了。”赵承瑾自言自语道:“要是生在寻常百姓家,以现如今自己的武功妥妥是够了,身在帝王之家,不入先天,终是便宜老爹手中的棋子。”

    赵承瑾对自己现今的情况看的很清楚,这些年也很努力的修炼,可惜“星痕”功能终是不全。无法给武功直接加点,否则他早把明玉功提升到第九层了,便宜老爹也拿他没办法。

    幸运的是,练成第二门武功时,他发现可以用“星痕”修炼的明玉功内力给其他武功加点,不过每加一次,明玉功就会有所衰落,他只是给抱元功加点时试了一下,就再没给其他武功加点了。

    关于自己修炼的武功,赵承瑾可是慎重考虑过的。抱元功和太祖龙拳是皇宫大内的入门武学,本身中正平和,最重基础,入门即可,不必深究。

    明玉功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必须勤学苦练,而且明玉功本身威力无穷,若能大成,纵是普通武功到手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威力不可思议。

    游鱼身法是自己无意间的收获,大政殿乃是宫廷机要所在,这样一处重地却挂着一幅不是名家所作的山水画,显然有猫腻。而且后殿只准皇子、公主进出的我规定也让人生疑,赵承瑾这才拉着自己的老姐前往一探,凭着非同一般的悟性,居然悟出了一门天人级数的武学,也算是意外之喜。

    得到这门武功之后,赵承瑾习练不辍,也才堪堪入门,可见这门武功之难练,纵使如此,也能做到“身若游鱼”耍的兄弟姐妹毫无脾气。

    想到这里,赵承瑾不得不想到自己姐姐,虽然自己武功强于姐姐,但单论悟性,自己貌似比不过她。似是想到了姐姐的一些事,赵承瑾不自觉的嘴角一抽。

    最后一门天衍剑术,是自己在皇家收录天下武学的武库——紫光楼精心挑选的一门武功,天衍剑术乃是百年前的武林大派太乙门的镇派武功。太乙门后为西方魔教所灭,这门镇派神功几经周折,最后落入大魏朝廷手中,由于缺失了相应的心法,百年来无人练成。

    赵承瑾仔细研究发现这门武功非常适合自己,原来这门剑术讲究的是天机衍化,算尽苍生,对武者的算学能力要求极高,没有心法,旁人连入门都难。但练成后,任凭敌人如何攻来,皆可算出种种攻势,后发制人,一剑破之。颇为类似前世自己读过武侠中的“独孤九剑”,想来自己出剑的英姿,绝对十分有范,魅力值爆表。

    至于演算能力,对于学过高等数学的自己来说毫无压力,这门武功自己投入最多,目前已有小成。

    至于“星痕”的功能,背包只认系统物品,其他物品放不进,也取不出,等于没有。其他功能仍是灰色,都指望不上。

    总的来说,自己有武功,有底牌,对自己现在的实力,赵承瑾还是蛮得意的。

第5章 胞姐() 
这一世赵承瑾最高兴的是有了一些至亲的亲人,便宜老爹不算,自己还有一个温婉的母亲和一个双胞胎姐姐。

    母亲柳氏,容貌秀丽,性情温婉,出自书香门第,百年世家河东柳家,真正的大家闺秀,如今因育子有功进位贤妃,位列四妃之一。不得不说便宜老爹还是很有手段的,他的后宫比之前朝要“干净”的多,少有肮脏事发生。

    母妃性格虽然温婉,胸中丘壑却不输男子,相夫教子,这从赵承瑾赵瑜两姐弟就能看出来,都是武帝子女中的佼佼者。

    姐姐赵瑜,只比自己早出生一刻,因早先在母胎之中受自己先天之气的调理,资质上佳,只稍逊自己,悟性奇高。今年是母妃的四十整寿,正在大相国寺为母妃进香祈福,算算日子,这几天该回来了。

    想着想着,赵承瑾不觉间进入了梦乡

    今夜无月,夜黑风高,正是杀人之时,禁宫之内灯火通明,预示着此夜的不同寻常。孙平步入殿内,武帝目视书简,淡然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孙平恭声道:“陛下圣名,略施小计就让这帮藏头露尾的鼠辈露出马脚,老奴已将其一网成擒,这是搜到的密信。”

    武帝接过密信,只见上面写道“帝自紫光楼而落,片砖不损”。武帝神情不变,慢道:“一干人等不必拷问,全部杀了,记住,不可走漏一人。”孙平道:“奴才明白!”武帝放下书简,幽幽道:“这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面。”

    一觉醒来,赵承瑾那是叫神清气爽,先到景和宫给母妃请安,母子二人共进早膳。膳后,柳氏道:“瑾儿,这几日要早日回宫安歇。”赵承瑾道:“儿子明白。”却也不问原因,先天灵觉之下,宫内的血腥气根本瞒不住他,想来母妃也是觉到了什么,才提醒儿子,两人母子连心,自有默契,无需多言。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母妃,女儿回来啦!”未见其人,先听其声,一阵香风飘过,一妙龄少女已然进入殿内,此女虽然年幼,却已显现出美人胚子,将来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容貌上和赵承瑾有七八分相似,细看下去却很容易区分,赵承瑾形容懒散,此女却英气勃发,正是安乐公主赵瑜!

    赵瑜娇声道:“母妃,我想死你了。”一进门赵瑜就扑到柳氏怀里撒起娇来。柳氏轻声笑道:“母妃也想你呀,这么些日子不见,让母妃看看你瘦了没有。”母女两人高兴地聊成一团,倒把赵承瑾晾在了一边。赵承瑾也不吃味,静静的在一旁看着。

    时间不早,姐弟二人相伴离去。一出宫门,赵瑜一收乖乖女的表情,眉头一挑,对赵承瑾道:“听说上次小比,又是平局。”赵承瑾暗呼不妙,腹黑老姐想搞事啊!

    “我让你藏拙!”赵瑜愤然出手,真气鼓荡,这一掌要是打实了,自己非伤筋动骨不可,还好自己早有防备,足下一顿,已然向后飘去,轻松避过这掌。

    周围内侍并不阻拦,显然姐弟二人的“友好切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赵瑜欺身而上,后发先至,速度竟比赵承瑾还要快几分,同时变掌为拳,拳风过处,隐有龙吟之声,正是“太祖龙拳”。不过赵瑜的太祖龙拳可比八皇子要强太多了,举手投足之间隐有拳意凝聚,这是武功大成之兆!

    赵承瑾不敢怠慢,姐弟切磋,在赵承瑾不施展明玉功的情况下,两人实力本就半斤八两,这一次进香回来,姐姐武功精进迅速,显然是有高人指点。

    赵承瑾可不想阴沟里翻船,那就真丢人了,身法一展,整个人如同一条鲤鱼游到赵瑜身后,同时并指为剑,直击赵瑜周身三处大穴,正是天衍剑术!赵瑜倒也不慌,身形游动之下,晃过剑指,又是数拳攻来,方寸之间赵瑜施展的赫然也是“游鱼身法”!

    不过赵瑜这条“鱼”更像是剑鱼,“游鱼身法”在她手上攻速更快,移速更高!赵瑜以快打慢,赵承瑾以天衍剑术应对,见招拆招。不一会儿,两人已过了二十余招。

    赵瑜越打越憋屈,无论自己怎样出拳,都被可恶的弟弟轻松招架,就仿佛是自己送上门去,以往两人切磋,都是打到这里罢手,自己还被弟弟恶心的不要不要的。不过这次,我可是有备而来!

    赵瑜微微一笑,又变拳为掌攻向赵承瑾。赵承瑾看看姐姐的笑容,心中狐疑,但也没多想,指剑再次准确招架住了姐姐的攻势,不过这次情况似是不同!一道道诡异的内力如同游鱼一般透过姐姐的手掌钻入自己体内,使得自己身形一滞。

    不好,自己大意了!赵承瑾只得使出明玉功化去这股诡异内力,赵瑜见弟弟中招,已然停下攻势,正要戏弄弟弟几句。但在须臾之间,赵承瑾飞身一跃,已然跳出战圈,道一声:“姐姐慢走,我先去也。”飞身飘然离去。

    赵瑜脸色一沉,忽而又展颜笑道:“阿瑾呀阿瑾,想不到你还有底牌,下次看我怎么治你。”

    赵承瑾这次差点阴沟里翻船,已然吃了一惊,细细思索之下,想到了姐姐施展的是什么武功——天人武学潜鳞掌!要知道这可是天人武学啊!自己姐姐也只有十岁,纵有高人指点,这悟性也太惊人了吧。

    不知是怎么回事,姐弟两人从生下来起就互相不对付,明明都非常在意对方,但只要一碰面,两人总要唇枪舌剑一番,甚至大打出手,也许是应了那句古话“打是亲,骂是爱”吧。

    赵承瑾心里虽然想着事情,脚程却不慢,很快就到了上书房,这里诸皇子、公主读书的地方。他前脚进门,姐姐赵瑜后脚便到,此时诸皇子、公主除已经开牙建府的太子和二皇子,已经出嫁的皇长女赵琳,都已落座,姐弟两人也分别找到座位端做好,等候先生讲课。

第6章 成长() 
不一会儿,一位高冠博带,长须飘飘的老者走进了上书房。这名老者身份不凡,乃是帝京博文馆馆长,当世大儒姬修澜。

    在这位三朝帝师,国之重臣面前,一众皇子公主正襟危坐,丝毫不敢放肆。

    自己的便宜老爹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从他请来的老师就能看出,武功教习请的是国师弟子,同时本身也是先天境修为的济海法师,文学启蒙请来的也是当世大儒。

    宫廷教育,上午学文,下午习武,每七日一休沐,劳逸结合。如此奉行精英教育,便宜老爹的子女当然个个不凡。

    有时赵承瑾也在心中腹诽,便宜老爹这么做,就不怕当年“七王之乱”的旧事重演?后来想想,以便宜老爹的文韬武略,可能还真不怕这些。

    不仅不怕,武帝还要培养子女出来为自己冲锋陷阵,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古人诚不欺我也。

    上午的课,重点也不是四书五经,毕竟都是皇子,公主,不用参加科举,姬修澜也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皇帝的目的。

    因此,在例行授课以后,姬老先生会给在座的弟子们讲史,并引导大家进行辩论。

    只听姬老先生道:“今日我们继续讲前朝秦史,前日老朽给诸位殿下布置了功课,谈谈前朝灭亡的原因,今日哪位殿下先来说说。”姬先生又补充道:“每人只可说一条。”

    言罢,却无人应答,显然大家都不想当“出头鸟”。少顷,三皇子赵承瑞道:“我是兄长,就由我先来抛砖引玉吧。我朝太祖实录中有写,暴秦政苛,百姓皆苦,乃揭竿而起。因此弟子认为秦亡于暴政。”

    姬先生评道:“中规中矩。”有三皇子起头,大家纷纷发言。姬先生的评语多是:“尚可。”众弟子知道姬先生的习惯,“尚可”是最低的评价,甚至不如“中规中矩”。

    此时安乐公主赵瑜道:“弟子认为秦亡于江湖各派,秦末,天灾频发,各门派以望族为爪牙,兼并土地,不顾百姓死活,庙堂与江湖势成水火,秦乃灭。”

    姬先生抚须笑道:“妙!”环视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