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看着你睡觉才走!”贺兰敏之答应了。

    两人相对坐着吃饭,上官婉儿有点心不在焉,虽然没说什么话,但时不时抬眼看一下贺兰敏之。

    食不言,寝不语,这个时代人许多习惯还是挺好的,在家里吃饭时候基本不会似后世那样唾沫横飞地大声嚷嚷,而是很专心地用餐,特别是晚辈在长辈面前更不敢随便说话,自小得母亲这样教诲的上官婉儿也是如此,再加上这些天受了宫廷礼仪培训后,更是懂礼数,虽然有许多话想和贺兰敏之说,但在吃饭时候还是不敢说出来。上官婉儿吃的不多,大多时间是心不在焉,或者偷偷看几眼贺兰敏之,忙了一整天事的贺兰敏之肚子早饿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菜。

    两人很快吃完饭,吩咐下人将餐具收拾了。

    天气有点冷,室内生有火炉,倒是挺暖和的,两人的外袍都脱了,只穿着贴身的衣物,身体已经开始发育的上官婉儿身上的略微的凹凸都能看到,不知怎的,看到俏丽的小姑娘在自己面前晃荡,贺兰敏之的心情很是复杂。许多想法他是不能和人说,自觉也非常邪恶。

    一直以来,他对小姑娘都如同父亲一样,甚至比待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要亲近,只是看着小姑娘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标志,小身板没发育完成都非常吸引人,其聪慧又不是一般人可以,再加上原来历史上的大名,他怎么都不舍得让这样的姑娘嫁给别人。

    后世时候,对唐朝的历史他不能说熟悉,但也不陌生,那些着名人物大概知道,在这些着名人物当中,最让他喜欢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或许这是大部分喜欢唐朝历史男人的共姓,历史记载的上官婉儿什么银荡恶名都自动被忽略了,留下的只是她的才学和美貌,及悲惨的命运!对才貌双绝的上官婉儿,大多男人都抱着同情,疼惜的想法。而今冰清玉洁,没有被任何污染的上官婉儿就在他身边,还是他看着长大的,如果说他没有邪恶的想法,那是完全不现实的。

    但这样的想法又不敢说出来,更不敢付诸于实施,至少现在他没办法付诸行动。从伦理上也是如此,上官婉儿的母亲是他的情人,要是他再把上官婉儿也变成自己的情人,或者妾室、侧妃,即使不知情的世人不会口诛笔伐,郑凌瑶怎么都不会接受。

    郑凌瑶不接受,那什么都是扯谈,因此他的心情非常复杂。

    听到贺兰敏之愿意留下来陪她玩会的上官婉儿很是兴奋,她并不知道贺兰敏之心里有这么邪恶的想法,在下人们将餐具收拾完毕,添上茶水退下后,俏生生地走到贺兰敏之面前,满脸兴奋地说道:“敏之哥哥,今曰婉儿刚学了一曲舞,跳给你看看好不好?”

    “那当然好!”贺兰敏之没考虑就答应了。他今曰来的目的原本就是想看看上官婉儿到底学了些什么。这些天选定的几名宫人除教授小姑娘宫廷礼仪外,宫中的舞乐也是要教的,小姑娘想表现一番,那他当然非常乐意观赏。他要看看,自小得郑凌瑶悉心教诲,现在又有专门师傅教授的上官婉儿,到底学到哪些让人赏心悦目的东西。

    “敏之哥哥,那你稍等!”上官婉儿说着,马上出屋,吩咐几名陪侍的宫人进来,为她奏乐。

    三名年轻的宫女进屋后,恭敬地对贺兰敏之行了礼,战战兢兢地垂坐在一边,开始奏乐。随着乐曲的响起,换了一身彩衣的上官婉儿随着曲乐翩翩起舞,高挑的身材随着曲乐飘动。说实话,上官婉儿的舞技并不是最好的,但因为她的身材,相貌,还有那份高贵的气质,舞乐时候所表现的韵味远非宫中那些舞技娴熟的宫人们可比的,看的贺兰敏之一阵惊叹,一曲结束,忍不住出声喝彩。

    得贺兰敏之夸奖的上官婉儿喜不自胜,又很有表现欲地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曲乐,在叮冬的琴曲鸣奏中,贺兰敏之再次走神,他有点怀疑,面前所立的这个女人,不应该是个才十二岁的小姑娘,而一名饱学多年的大才女,能自己谱乐弹唱,曲乐的意境非常引人入胜,让他都汗颜。

    小小姑娘能有这般才学,只能说原本就是才智极其出色的“天人“!

    一曲终了,贺兰敏之还在思绪中沉寂,直到俏生生的上官婉儿走到他面前,小声地问他弹唱的如何时,他才回过神来,一个劲地称赞:“婉儿,你弹唱的曲乐哥哥都听呆了,真想不到,你有这般才学,以往怎么就没看到你有所表现呢?!”

    听贺兰敏之这般称赞,原本心里七上八下,以为贺兰敏之不喜欢听的上官婉儿兴奋异常,以前的心姓再次显现,昂着小脑袋非常骄傲地说道:“敏之哥哥,婉儿会的很多呢,你要是天天来看我,婉儿会天天跳舞、唱乐给你看、给你听的!”

    以往时候,上官婉儿就想在贺兰敏之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学了,只是这几年贺兰敏之来看她们的机会不多,来去都是匆匆,根本没时间表现这些,今曰有机会,就狠狠表现一下。

    “那我看来以后每天都要来看看你,看你这位大才女每天能变出什么让人吃惊的花样来!”贺兰敏之笑着答应了。

    “你答应了可要做到的哟!”上官婉儿大喜,挽住贺兰敏之的手臂,再次伸出小指头,“我们再拉钩,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几名服侍的宫人已经被屏退,她重新恢复了顽皮。

    贺兰敏之毫不犹豫地伸出小指,与上官婉儿细嫩的小拇指钩在一起,“好,只要没什么特殊的事,我一定天天来看你!”

    “嗯,婉儿知道了!”上官婉儿继续撒着娇道,她是是知道贺兰敏之如今在朝中要职,要真有特殊的事,是不可能天天来看她的,但他这样答应了,她已经完全满足。

    “婉儿,今天累了吧,早些睡觉,来,哥哥替你梳头!”贺兰敏之拉着上官婉儿来到梳妆台前,将她身子按下,“早些休息,不然明天都起不来了,一会哥哥看你睡下再走!”

    “嗯!”贺兰敏之轻应了声,也听话地坐下,任贺兰敏之替她解开束着的发,在看到镜子里贺兰敏之正笑吟吟地看着她时,脸再次羞红了。

    这是贺兰敏之第一次替她梳头,这样一个一直疼爱她的男人,细心地替她梳头,她觉得很幸福。以至睡觉后,梦中都出现类似的情景,一种从未有过的甜蜜感觉充盈着她的心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谁反对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新年很快就到来,在洛阳上阳宫举行的元曰大朝会上,皇帝李旦神情木然地宣布了一系列的诏命。不少新政在新的一年开始实施,包括兵制的进一步改革:募兵制的全面施行,军事学院的建设及镇军将领的轮换;农事、税赋、钱币制度等方面的一些政策的施行等。

    兵制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以募兵制取代沿用了多年的府兵制,大唐的各卫军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全由募集所得,由退役军士及未服兵役的青壮年组成的府兵只作为预备兵员,在有大规模战事发生时,府兵是第一批征招的兵源,就是类似后世时候的预备役和民兵组织。

    为了加强大唐的军事力量,这是必须的。在唐初时候没有采取此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财力上不能承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府兵制可以很好地解决兵源的问题,还可大大减轻朝廷的负担。但府兵制的蹩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兵员素质不高,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军士战斗力如何可以和常年艹练的职业化军队相比。临时征召的府兵组成的军队,兵不识将,将不熟悉兵,带着这样的军队上战场作战,战斗力能强到什么地方去,在以往的几次战事中许多不足之处就明显暴露出来!

    这是必须改革的,如今以大唐的国力,有能力承受军队半职业化或者职业化所带来的财政上的负担,接下来随着许多新政的实施,朝廷的国库收入会更加殷实,负担会进一步减少!

    几年前贺兰敏之就已经在尝试这样做了,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军士的征召,服役及退役制度,将领的轮换等,几年下来,一些不合这个时代的东西已经修改。这次颁布实施的军事新政,募兵制可以说完全取代了府兵制,大唐军队的兵源全由募兵所得,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当然许多相配套的政策也已经制度或者正在制度当中,主官此事的兵部官员在贺兰敏之的指导下,正全力推行此事,并制度后续的保障措施。什么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拿后世的军队制度套用,并不会非常完美,必须按这个时代的特征做出改进及实施后的修正!

    武则天原本担心军队全由募兵制募集后,朝廷无法负担军事所需,但贺兰敏之拍着胸脯保证,决不会有问题的。他对他所提出的其他那些关于国计民生的建议能给大唐带来滚滚的赋税收入非常自信,他相信,不需要几年时间,朝廷的钱粮收入,百姓的收入都会成倍地增长,增长的速度及绝对值肯定比用于军事方面增加的支出多很多。只是虽然这般自信,但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关系太大,他不敢有任何的马虎,严令各相关部门人员尽心尽责,不能出任何差错,违者严惩!

    农业方面,朝廷准备在来看先在官田试验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种植方式,并在南方推广新的耕种技术。一批新的犁具如曲辕犁也大规模制作,并将制作技术传授给南方的百姓。新的物种如占城稻等在岭南地试播,并以朝廷的名义,要求南方适合种植水稻的稻田全都种植水稻。唐朝直至武则天掌权的时代,南方水稻还未规模种植,贺兰敏之这个在后世时候吃惯了稻米的人,这些年数次建议武则天以朝廷名义大规模推广种植水稻,只是忙于谋取权力的武则天并未对这个她不熟悉的计划感兴趣,直到贺兰敏之自己掌握了大权,武则天又想做出政绩之时,才有机会执行。

    在政策制度出来后,户部的官员包括尚书骆宾王在内的,莫有敢马虎行事的,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事改革的事上,只为给世人一个惊喜,给贺兰敏之一个非常好成绩的回报。

    除选定的官田试验新作物及新的种植技术外,贺兰敏之和他母亲、妹妹所属的田庄里全开始如此种植,只不过他们的田庄都位于长安和洛阳附近,因气候的关系,一年三熟的种植方式不太容易实现,贺兰敏之准备在武则天再赏赐他时候,讨一块位于江南一带,后世他老家那个位置的田亩,或者更南地方,可以一年种两季稻,一季麦子的地方,在获取更多的收成同时,也亲自掌握作物的生长及收成情况,实践出真知么,免得被人蒙骗糊弄!

    税制的改革只是初步尝试,后世时候贺兰敏之并没接触过工商税务,对税收不是很熟悉,他是在结合了其他官员的建议后上报武则天的,最大的改革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内,慢慢改变以丁为征税单位的租庸调,改成按照垦田面积和按贫富等级征税的方式,主要原则是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并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税率。

    这应该是受天下大部百姓欢迎的事,原本的征税方式,是按丁征税,不论家中财产多少,田亩有否产出,都是一样征税额度,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后世贺兰敏之所处时代,虽然说税制还不是很完善,但基本按照每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