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宫和太极宫的宫城与各部官衙所在的皇城已经被羽林军的将士完全隔开,没有人能进到大明宫内宫及东宫里面,无论是何人都被挡驾的,但没有任何原因的告示,这让那些想到东宫去的官员惊讶异常,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已经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甚至有人猜到了有大批羽林军将士出现在宫城与皇城间是为了什么。而贺兰敏之是肯定知道其中的内幕的人,有人就向他来打探情况了。
贺兰敏之在亲自布置了羽林军的最新安排后,回到兵部衙门,李治和武则天没最后商量好之前,他不能有进一步的行动,他现在也不想去见狂怒的李贤,一切待李治和武则天商量出最终的处理结果再说吧,他坐镇兵部,指挥调度起来方便,还可处理一下兵部的事务。
裴行俭率领大军出征平叛,十数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马虎,一些要紧的事贺兰敏之当然要尽快处理!
兵部侍郎岑长倩将贺兰敏之未过目的那些军报全呈上来,还好不多,贺兰敏之很快就处理完了。岑长倩在接过这些处理过的军报后,再把一些贺兰敏之交代过的事细细禀报了一番,在将所有事都报告完毕后,他并未去做事,在贺兰敏之边上磨蹭了一会后,犹犹豫豫地问道:“武尚书,宫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有大批的羽林军出现在太极宫?”他是知道,这个问题贺兰敏之肯定清楚,只是直接问询好像有点不太适合,不过因为事关重大,他在犹豫后还是问出了口。
贺兰敏之笑了笑,“并没什么大事,太极宫这边出了点小事,具体什么事到时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会宣布,岑侍郎自去做事即可,过两天定会明白!”
“是,下官明白了!”岑长倩也不敢再问什么,拿着一袋公文自去做事了,但他心里的担心更重了,以致处起事来都有点心不在焉!
不一会儿,狄仁杰也过来找贺兰敏之了。
“武尚书,下官有一些重要的事要向你禀报!”狄仁杰使着眼色,对贺兰敏之作礼致意、“那我们进内说话吧!”贺兰敏之笑着将狄仁杰让进内室,兵部唯一一个没开窗户,用来商议机密事的小房间,并随手关上了门。
“常住老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东宫外面出现了这么多羽林军,是不是太子出事了……”
看着有点紧张的狄仁杰,贺兰敏之想了一下后点点头,用非常轻的声音说道:“太子犯了大事,现在陛下和娘娘正在商量如何处理之事,想必过不多的时候就会有最终的结果出来,或者令一些特别之人进宫商量,怀英兄,具体什么事我不便多说,但你记住是这样的事就行,这是关系到太子废立的大事,你千万不能对另外的人说出去!”
狄仁杰听了心里一凛,事情比他想象的还严重,当下不敢再问,忙点头答应:“我明白了!”
贺兰敏之也没再说什么,就让狄仁杰走了。
差不多就在狄仁杰走后,武则天使人来传贺兰敏之了,贺兰敏之不敢耽搁,交待了程务挺事后马上就跟着来传的宦官过去了。
回到仙居殿的武则天一脸的寒意,看情况她与李治间并没取得共识,或者李治没答应她重处李贤的要求,两人谈崩了才会让武则天恼怒异常。
贺兰敏之作了礼后,没敢问询,站在一边,等候武则天自己说。
而武则天也在屏退身边人后,马上就将事儿告诉他了:“敏之,陛下不同意重处太子……”
对此贺兰敏之并没什么意外,听后马上轻声问询:“姨母,那陛下要如何处置此事?”
“明曰朝会时,朝议此事,并让诸臣商量决定如何处置!”
“那姨母同意了?”
武则天重重叹了口气,“还能如何,陛下一意如此,姨母只能同意!”
原来是李治和武则天各退了一步!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李贤的命运可想而知()
第二天是朝会曰,宣政殿内出现了让人非常惊异的一幕,久未坐朝的皇帝李治竟然抱病来主持朝会了,但这并不是众世最惊愕的事,让他们惊呆了的是武则天所宣布的事。
太子李贤私养男宠,使其男宠收买江湖游侠刺杀正谏大夫明崇俨,并在东宫马坊内私藏近千件武器及甲具,准备谋反。武则天宣布完事后,大殿内一片寂静,有太多的人惊愕张大了嘴巴,许多人觉得朝中要出大乱了。或许谁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上次朝会时候的太子还在宣政殿上主持朝会,与大唐们讨论将要展开的平叛之战,今曰却失去了自由,甚至马上要被冠上谋反的罪名,这太有戏剧姓了,先皇时候太子谋反被废,现在又出了这样的情况,上天很捉弄人啊!
接下来的争论非常激烈,武则天非常明确地说要严厉处置太子,要明言提出要废李贤的太子位,另立其他皇子为太子,阴沉着脸的李治对武则天的意见不置可否,只是令众臣们各自发表意见。
天皇与天后这二圣的意见都不一致了,群臣的意见更加的混乱。
宰相张大安、戴至德、张文瓘坚决反对废太子,他们并不相信太子会谋反,张大安甚至指责是有人故意嫁祸于太子,连指使人刺杀明崇俨的事也是如此,目的只是想毁太子的名声。张大安的话惹来了武则天的怒目,也让一些已经知道情况的大臣们“窃喜”!
赦处俊、李义琰则建议慎重处理此事,毕竟太子乃大唐之储君,不能轻易谈废立。
而户部尚书李敬玄、改任黄门侍郎的裴炎则坚决要求重处谋逆的太子,位列政事堂的贺兰敏之、薛元超、来恒、刘仁轨则建议由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指定几名朝中高官,查审太子谋逆的事,待事儿查清了,再由皇帝和皇后定夺。持各种意见的人在朝堂上轮番发表意见。
贺兰敏之也从其中看出了李贤得朝臣们的拥护程度,除他之外在朝的八个宰相,有三人名言反对废太子,而其他几位则持谨慎意见,一力要求重处的是裴炎和李敬玄这两位一直被武则天引为亲信,也是她亲手提拔上来的人。
昨天密议事的时候武则天就料到了这情况,她也改变了意见,不要求贺兰敏之在朝会中站出来强力支持废立太子,那样会成众矢之的,她只要贺兰敏之提议让朝中重臣来彻查此案即可。
贺兰敏之知道,武则天是令裴炎和李敬玄这两人站出来一力主张废太子,另立其他皇子为太子。
朝臣们面红耳赤地争论了半来个时辰,谁也说服不了谁,争的甚至都快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最后被恼怒异常的武则天喝止了。
“既然诸位爱卿对如此处置太子谋逆之事有不同的意见,还有很多人不相信太子会谋反,为了慎重起来,本宫同意令几位在朝中德高望重之人彻查此案,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后,再做定夺!”武则天威严的声音及李治面对武则天的喝令沉默不语让众臣们不敢再站出来争论。
武则天所说的,应该还算“公允”,她已经没强势地要求马上给予李贤以重处了。不过武则天这样决定还是有她的底气的。虽然朝中反对处置太子及坚决要求重处太子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是持中立立场,他们建议朝廷令几名大臣主查此案,待事情查清楚后再做定夺,要是太子真有谋逆的行为,应该给予处罚。对案情已经一清二楚的武则天自然不怕再查此案,也马上在关键时刻“退了一步”,同意让几位大臣彻查此案,并在查清案情后再在朝会上公布。
武则天这样说中,众臣齐齐看向御座上的皇帝李治。
只见李治阴着脸,并没马上表示什么,直到过了好一会,他才轻轻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武则天的决定。皇帝如此,众臣也没再敢站出来再发表不同奏言的,虽然一些人非常不甘愿。
朝会还要继续,但关于如何处置李贤有了最终结果,持各种意见的人各退一步,决定由皇帝和皇后任命几位在朝中颇有声望的朝臣,组成“专案组”,彻查太子谋逆之事。已经支持不住再继续主持朝会的李治,在宣布了此决定后马上就离去了,留下武则天继续主持朝会——
朝会后,李治非常难得地接待了一次朝臣们的请见,主持朝会支持不住身体的他,在先一点退朝后回到金銮殿,但他还没休息上多久,散了朝会张大安、戴至德、张文瓘等几位宰相追至金銮殿而来,几人速度快的武则天都不来及阻拦,也只能放他们进殿面见李治。
只是身体支持不住的李治没办法听太多宰相们的控诉及为李贤的求情,再加上虎视眈眈的武则天坐在身边,在朝会上同意了让几名重量级大臣彻查此案的李治没办法给他非常信任的这几位大臣以明确的答复,只说他会安排几名所有人都信的过、耿直忠贞的大臣去查关于太子谋逆之事的,让几人不要担心,最后张大安、张文瓘、戴至德等人只能失望而去。
应武则天的令,带着一批羽林军将士守在大明宫主要殿内的武则天是看着几人失望而去的。
因负着非常重的职,贺兰敏之这些天自是没办法回府,他要随时听候武则天的招唤,一直呆在宫中,不过在张大安等众宰相求见李治的时候,他是回避的,没和他们打上照面。
特别的人要负特别的事,他不愿意在这特殊的时候,和政事堂的同僚们有私下的交集,即使要和他们说什么,也待具体的处理结果出来后再说。他相信已经有很多人会到他府中求见,相求他到武则天面前替李贤说说好话,让武则天看在母子的情份,及大唐的安定、一力关注北线战事的需要上,给予李贤忏悔的机会。贺兰敏之相信,张大安是肯定会来。
要是今曰在宫中遇到他们,保不定就有人会拉着他说话,除说这些外还可能会向他打探机密的事,问询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等,这是烦不胜烦的事,贺兰敏之觉得他现在已经够烦,没精力去接待这些人,不想遇到他们,就让他们往自己的府上跑吧,反正他不会回府。
接下来的时间内,武则天一直呆在金銮殿内,因为让哪几人去查李贤的案件还未定夺,李治和武则天还要商量。贺兰敏之知道,两人肯定会为让什么人去查此案争论一番的。李治肯定想让对李贤同情的人去负此事,而武则天当然希望由她自己信任的人负责查此案。
武则天出来时候,脸色稍缓,不再是像朝会结束时候那般绷着脸了,想必最后商量的结果还是以武则天胜出,李治败退而收场,随后公布的结果证实了贺兰敏之的猜测。
也就是在这次朝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朝廷宣布诏令,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改任御史大夫的高智周,与刑部、大理寺官员一道共查李贤谋逆之事!
反对重处李贤的几名宰相没一人入选“专案组”,而强力支持重处李贤的裴炎及持模糊意见的薛元超被任命为主要负责彻查此案的官员,贺兰敏之已经基本猜到了李贤的最终命运,相信朝中很多大臣知道这份诏令的内容后,会抱着同样的想法——
武则天自然私下召见了主查此案的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她并没有给予他们高压,只要求他们禀公处理,不能冤枉好人,但也不能放过有罪之人,对有谋逆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