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帝国-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恼羞成怒的苏军集群指挥部,再次准备调动其他部队围歼突入防线内部的北方军时,才愕然发现后勤补给线居然被掐断一天一夜了,前线的坦克部队无论是油料还是弹药,都已严重告罄,习惯一气打上几个基数的炮兵更是一连多封急电呼叫补给了。

    没有充足的弹药,没有足够的油料,前线的部队已经开始不稳了,如何还能实施进一步的围歼作战,说不得只有撤退才是最佳选择了。

    苏俄老毛子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真是见鬼了,因为北方军不停地反击,使得他们疏忽了,真的是疏忽了。原来的后勤补给基地,就是因为交通枢纽而建立的,如今先是被引爆,后又是被北方军盘踞,恰好砍断了这条生命补给线路。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窟窿,足以将苏军集群指挥部的所有人都送上绞首架。

    想到这里,苏军集群指挥部的那些军官,脸色难看地看着那些在指挥部的契卡军官,似乎觉得契卡军官的眼睛都是狼一般的残忍绿了。

    同样的,契卡军官的心中满是苦涩,任凭谁都看得出来,巴尔喀什湖战役苏军已经败了,巨大的黑锅即使枪毙了指挥部所有作战军官,也不足以让同在指挥部的契卡军官逃脱责任,家破人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只是当潜伏在比什凯克,或者在阿拉木图的苏俄特工,不惜以暴露自身的代价,将北方军增援军团主力到达的消息连夜急电苏军集群指挥部的时候,所有人都慌了。

    苏军集群指挥部紧急向莫斯科请示,允许后撤补充给养和立即增加兵力。莫斯科的大胡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苏俄伟大的劳动人民永远不允许向万恶的敌人后退一步。至于请求增加力量的事项,莫斯科诡异地一个词都没有回复。

    接到貌似和战事丝毫不相干的所谓劳动人民意愿电报之后,指挥部所有军官包括契卡军官,心都凉了一大截。至少他们这些高级军官,莫斯科已经放弃了。

    大胡子所谓劳动人民的意愿,严重影响了苏俄作战集群的指挥效益,甚至因为对自身的悲观,使得他们的指挥部署频频出现差错,延误更是屡屡发生。

    这里毕竟不是苏俄本土,侵略作战是无法激起苏俄红军官兵决死作战的勇气的。

    再过了一天之后,胡景翼军团主力到达,北方军立即发动了全面反击作战,弹药稀缺的苏俄红军被迫节节后退,大量没有油料的坦克直接就遗弃在了阵地上。

    苏俄集群指挥部总司令决定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随后开枪自杀。

    只是此刻为时已晚,李虎臣一口气咬住了三个没有油料的坦克旅,顺带还将急援的一个步兵师啃个一干二净。失去了坦克动力的坦克旅,逃起命来根本没有步兵弟兄来的利索。

    战事爆发第七天,北方军夺回了一八四零年边界线,怒吼着炮火的lt…35坦克总算停了下来。

    苏俄帝国现在不是北方军的主要目标,葫芦岛临时大本营下达了高举轻放的指示,没有进行大肆渲染,显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更深地触怒大胡子。

    莫斯科非常奇怪地也保持了沉默,竟然用了一个边界小规模冲突的借口忽悠了一下。

    苏芬战争爆发了。

    相对于解除圣彼得堡的心腹之患,中亚的冲突既然没有讨得好去,也就只好当做小冲突了。大胡子更在意欧洲腹地的安危,中亚和西伯利亚只是疥癣之疾罢了。

    在双方的心照不宣下,将近五十万人的大战役,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唯一没有摆脱命运纠缠的,是将近五万人的苏俄红军战死冤魂,以及及时逃回苏俄控制区却依然被逮捕枪毙的苏俄集群指挥部所有军官,包括那些始终冷着脸的契卡军官。北方军付出了超过二万人的阵亡代价,以及数倍规模的轻重伤员。

    更大规模更为残酷的苏芬战争,转移了全世界的视线,就连纳粹德国也不例外。

第一六二章寒冬时刻() 
苏芬战争的结果,让全世界的人都大跌了眼镜。

    只有十余万常备军的芬兰军队,充分利用的冬季山地优势,几乎是顽强地顶住了苏俄红军超过五十多万军队的疯狂突袭,甚至还在有利地形上接连围歼了数个苏俄步兵师,直到后期实在无力继续作战才被迫接受屈辱的所谓和平协议,割让了百分之十的土地给苏俄。

    而实质是为了将圣彼得堡周边扩大占领区的苏俄,非常无耻地向全世界声称这是芬兰劳动人民全心全意邀请苏俄红军前去开展解放事业的。

    只是超过二十万的苏军巨大伤亡,以及绝大多数芬兰社会主义者主动向芬兰政府报到选择协助政府抵抗苏俄红军侵略的消息,非常干脆利落地给了自信满满的莫斯科大胡子以当头一棒。

    苏俄老毛子轻视了芬兰人的爱国决心,以及北欧冬季作战的恐怖杀伤力,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接受了巴尔喀什湖战役的教训,但是其臃肿的队伍和稚嫩的军官,依然使得伤亡之大几乎难以想象。

    国小力弱的芬兰军队自己阵亡了二万多名士兵,伤者无数。但是私下里,芬兰军方毫不客气的认为,苏俄红军实际伤亡数应该倍于其对外公布的数字,不说别的,光是连续被围歼的几个苏军步兵师人数就快接近所谓的五万阵亡名单了。

    很难想象,那些英勇无畏的芬兰军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补给的情况下,是如何艰苦卓绝地同装备了超过一千架飞机、两千辆坦克的苏俄红军进行作战的。

    巴尔喀什湖战役中,北方军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永不停歇的空军部队,尤其是hs…123攻击机部队。

    在北方军的战机几乎不间断的攻击下,苏俄红军的进攻或者不时被迫中断等待防空部队,或者失去战机让北方军残部逃出了被围歼的厄运,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护脆弱的后勤线等,直到缓过劲来的北方军坦克部队为首的地面攻击集群最终给予了一击雷霆暴击。

    也正是大量北方军战机的护航攻击,只装备着薄弱的装甲车和欧宝卡车的补给车队,毫不顾忌地冲进战场深处,为疯狂反击的北方军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弹药补给。

    空军的威力已经显露无疑。

    正是在巴尔喀什湖吃了大亏,苏俄红军才临时增加了进攻芬兰的战机和坦克数量,企图将人海战术的成果运用到空中战斗和装甲突击上来。

    但是显然芬兰的地形以及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让苏俄红军这种战术应用再次可耻地失败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会出兵援助的波兰,已经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干二净了。再一次选择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兰,同样很悲剧地不败而败了,等到英法列强所谓的援助姗姗来迟的时候,十分之一的领土瞬间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世界局势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多的所谓中立国家,将依靠的对象悄悄地转向一战时的暴发户美国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人,维系了上百年的英联邦荣誉体系无声无息中倒塌了。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除了新大陆的美国,德意志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投靠选项,势力迅速扩大。当然,在亚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个半心半意的泰国盟友,只有汪精卫、溥仪等所谓的满清后裔或者总理门徒了。

    苏俄老毛子的信誉更是在全世界内彻底破产。为了防止被贪婪的斯拉夫人夺取自己的家园,在全世界范围的抵抗赤化阵线悄然开始形成,其中甚至还得到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势力的首肯。

    德意志帝国的想法很是悬乎。

    在苏芬战争中甚至还帮了一把苏俄红军的希特勒,此时也开始对苏俄政权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只是微妙的变化罢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终没有在希特勒的脑海中消失,但是消灭的顺序确实开始慎重考虑一下的。

    苏俄红军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懦弱腐朽军队罢了,看到苏芬战争的报告之后,希特勒第一个念头就是如此。

    在希特勒的战略思维中,集中全部力量首先干掉强敌,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除弱敌,这才是德意志帝国强大军队的神圣使命。

    既然苏俄红军不足为惧,那就优先干掉血海深仇的法国人好了,始终在评估是不是继续东线作战的希特勒,最终下定决心转向西线。帝国参谋部秘密策划了一半的巴巴罗萨计划,被迫暂时封存了起来,转而立即筹谋施里芬计划。

    苏俄帝国的思维更是另类。

    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总算是不胜而胜了。莫斯科的大胡子想法非常奇怪,既然最终还是打赢了,那么前期的失败必然是指挥官的作战部署有问题,一句话,契卡立即去查。

    芬兰战役结束后,红色恐怖的军队内部肃反,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等到一年之后,居然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地步。

    超过三万五千多名苏俄红军指挥官,也就是将近一半以上的中高级指挥官,都被契卡以各种名义逮捕,随后就被处以枪毙,期间根本没有所谓的审判程序,纯粹是最血腥的清洗罢了。

    而且越是高层,被清洗的比例越是更高,军以上高级军官,差不多七成以上都被枪毙了。甚至于所谓的莫斯科最高决策层,居然也有三分之二以上,遭到处决或者被逼自杀。

    人人自危的苏俄政权。

    而此时的英法两国,绥靖主义更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静坐战的表演差不多成了法国士兵每日的例行安排。

    无他,只不过是英法两国拼命怂恿德国向苏俄发动进攻罢了。借口就是防止万恶的赤化潮流,席卷整个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牺牲同样属于西方势力的波兰、芬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等,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英国人的思维中,民主也是要分等次,首先是属于英格兰绅士的,其次是属于高卢人的,哦,现在还要加上那无耻的西部牛仔,至于其他人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在红酒、美食、阳光的美好生活中,本应枕戈待旦的英法联军士气全无,法国人的元帅贝当更是沉浸在一战当时的光辉之中,完全不复当年之勇了。

    饱受苏俄红军侵略之苦的芬兰,却出乎意料地向希特勒靠拢过来,不再相信英法等国的所谓承诺,估计是为了将来报仇雪恨。

    希特勒慷慨地接受了芬兰政府的秘密投靠。

    按道理,只要听到德国接受了芬兰政府投靠的消息,莫斯科的大胡子就应该马上联想到希特勒必然有着对付苏俄政权的不轨之心。但不知为何,大胡子至始至终决定维系和德国的所谓友好合作协议,直到德苏战争爆发的最后一刻,依然还有苏俄矿石火车整列开往德国完成交易合同。

    也许,希特勒画给大胡子联手统治世界的大饼,让大胡子始终念念不忘吧。

    究竟是得到了无耻苏俄帝国勾结的轴心国势力会打赢这场世界大战,还是卑鄙的英法同盟国势力在美国人的暗助下获得胜利,在北方军政府高层中也引起了一番短暂的激烈争论。

    北方军政府大都督陈安,很是不耐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