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还接受少帅张学良遥控的东北军,猬集在京津冀一带,南和救世军对峙严重,北和日本人磨蹭日甚,搞得苦不堪言。在外面滞留不归的张学良,只顾泡妞谈风花雪月,哪里还有时间考虑经济发展。
北方军突然动手,南下进攻东三省后,全国人民为之一振。东北军各部也都纷纷喊出了打回东北去的口号,但是只打雷不下雨,没有见到在京津冀的东北军有一兵一卒北上抗战。
最为搞笑的是,齐齐哈尔居然被北方军收复了,这让东北军的无能被鲜明衬托了出来,于是深感没有面子的东北军打回东北去的口号马上消停了。
少帅不在,东北军很多事情都是几个大佬凑起来,乱骂一通后,将就着操作了。结果东北军总部,居然派人跑到阶州北方军大本营,提交函件,请求北方军将收复的齐齐哈尔交还东北军控制。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阶州大本营的人都差点看傻了,气急败坏的陈安一边将几个所谓的呈请代表轰了出去,一边毫不客气地将事情捅给了北方日报。
北方日报愤怒的檄文一出,举世哗然。
随后就是热河失守的消息传了出来,全国一片痛骂,东北军内部也彻底分崩离析了。此后的东北军,只不过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军事团体罢了,不复当年政治势力的霸气了。
干脆,北方日报再次刊登出另外一篇文章,既然东北已经被东北军抛弃了,那么就让我们北方军夺回失去的国土好了。
同一日,北方军越过事实上已经失守的察哈尔北部,大举进攻落入日寇之手的热河。
邓宝珊指挥的中部军团九个旅加直辖部队,共约九万多人,兵分两路,直扑热河。此时的热河敌军,主要是日军第八师团、第十四师团主力,以及张海鹏的五个旅伪军,大约五万多人。
秉承齐齐哈尔战役的经验,邓宝珊首先指挥北路的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混成旅,干净利落地击溃了张海鹏的五个旅伪军。
北翼伪军的迅速被歼,导致在南翼的日军主力部队被迫回撤。因为海军大将执掌内阁的关系,关东军已经失去更多的国内支援,如今总共不过六个师团的力量,实在不舍得和北方军进行战略决战。
无论是八九式中战车,还是九一式战斗机,或者是大正三年式重机枪,都不是北方军相类似武器的对手,这让一线作战的日军对东京军部充满了怨言。
再没有得到进一步优势武器的前提下,从热河收刮了大量财富资源的关东军,主动撤回了重兵把守的奉天吉林两省。
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关东军根本就没有总的战略指导,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也就是东北军的怯懦才造成了关东军的大胜,但也因此暴露出关东军底蕴不足的问题。
第八师团的主动撤退,造成了南攻的北方军无法及时完成占领承德的任务。
但是准备趁火打劫的汤玉麟纠集了数千乌合之众,小心翼翼地挺近承德的时候,再一次遭受到那一股神秘的胡子势力打击。
刚开始还心存愤懑准备反击的汤玉麟,惊奇地发现这支胡子武装,居然一口气拿出十几门迫击炮,将自己的所谓军队炸得仓惶四逃,那种精准的迫击炮技术就是东北军直属的炮兵团都难以匹敌。
心中恍然大悟的汤玉麟再一次抛弃了自己的部队,夺路狂奔返回关内,数千乌合之众当即烟消云散。
于是,连续两次伏击了汤玉麟的胡子部队,打出了辽南义勇军的旗号,堂而皇之地进入承德城,从此截断了东北军再入热河的可能。
第一一零章松岭山脉()
热河被北方军中部军团收复,但是山海关和锦州一线依然被日军第八师团牢牢占住,第十四师团退守姚南。
临近夏末的时候,紧急增援锦州的第六师团,仗着新来乍到气势正盛,抽调精锐在山海关以西锦州以南山区和北方军狠狠打了一场山地战。
作为第六师团先锋的一个步兵大队,沿着小凌河西进,在松岭山脉一带与驻守凌源的北方军混成旅一个步兵营发生激烈交火。
结果北方军步兵营大败亏输,只好西撤大凌河源。显示在步兵营一级,北方军确实不是同等规模的日军大队对手。在吉林是这样,在热河同样如此。
坐镇承德的邓宝珊,马上将手头临时划归指挥的一个山地步兵营,直接调往松岭山脉。这个山地步兵营应经在锦西一带,作为辽南义勇军的主力,厮混了很长时间,对锦州一带的地形相当熟悉。
于是,刚脱下胡子装饰的王河山等人,很快又投入松岭山脉的对抗作战。
山地营的指挥官意外重伤,刚准备回归本队的黄炜临危受命,担任这个山地步兵营的指挥官。在当时的辽南义勇军中,黄炜就一直担负联络指挥任务,麾下就有这个山地步兵营的三个主力连队,接替指挥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驻守凌源混成旅的步兵营,伤亡惨重,三个主力连队基本都被打残了。而第六师团的步兵大队,伤亡率不足三成,真正阵亡的不超过二百人,战场交换比高达一比二。
山地步兵营紧急赶到后,马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至少是和这个精锐的步兵大队打成了一比一的战场交换比。
只是日军步兵大队已经伤亡了近四百人,很快出现后劲乏力的现象,没能支持下去,很快就被山地步兵营击溃了。
第六师团又惊又怒,立即再次抽调二个步兵大队,加强两个四一式75毫米山炮中队,再次进入山地作战,支援溃败的步兵大队。
北方军这边立即增援了两个75毫米山炮营和一个步兵营,并派出承德前进机场的战斗机携带炸弹参战。
山地里面沟堑纵横,p…12战斗机又不是专用的轰炸机,携带的炸弹除了炸毁了很多山石之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锦州一带的日军九一式战斗机很快来袭,结果逼得剩下的p…12战斗机赶紧扔掉炸弹进入格斗状态。
沿着地面进攻的两个山炮营三十六门75毫米山炮,被士兵拆解了又背又扛的弄到了山上,顿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只要是稍微有点怀疑的地方,反正就是一通山炮轰了过去。结果使得日军两个步兵大队被迫连续转移,体力精力消耗巨大。
日军两个山炮中队,加上步兵大队自己的山炮小队,也不过是十二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而已,在数量上远远低于北方军投入的火炮,一下子就被压制住了。
被逼无奈的日本人,很快就决定趁夜色进行突袭,实行近迫作战,因为在一线作战兵力上,北方军只投入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损失很大的山地营,少于日军作战兵力。
据守一线的王河山等人,在前沿很多角落悄悄拉起不少系着空罐头的小绳子。结果日军连夜摸了上来,撞到了不少空罐头,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黑夜中看不到东西,被突然惊醒的北方军官兵,反正就是按照事先部署,对着各自负责的扇区就是一阵狂扣扳机,轻重机枪更是没个停歇,尤其是冲锋枪和大八粒的组合更是发挥了巨大威力,几乎封锁了所有能上来的区域。
日军很快就发起了反击,只是很快就削弱了下去。
几分钟之后,耀眼的照明弹才匆忙升空,入眼的只是满地的死尸。日军被迫放弃了这次倒霉的夜袭。
殊不知,这个时候的王河山等人,已经快打光自己手中的弹药,正准备往后撤退。日本人只要坚持一把,再进攻一次,说不定就轮到王河山等人狼狈逃窜了。当照明弹升空后,负责指挥进攻的日军大队指挥官,错误地判断已经失败了。
为了供应两个步兵营和两个炮兵营的弹药,驻守凌源的混成旅其他部队,都成了运输大队,甚至还加上军团直辖的三个运输营,疯狂向前输送弹药,才勉强保住了前线弹药不虞短缺。前线的储备弹药,基本上只能打上两天。
山地作战的过程中,除了不停的压制射击和狙击对方外,更多的是突然冒出来的遭遇战,拉一下打一发的三八大盖,显然不是直接可以把你打成蜂窝的冲锋枪实用了。
而日军步兵小队装备的6。5毫米歪把子轻机枪,不仅数量上是二比三,又打不穿对方的石头掩体,被威力更大的勃朗宁轻机枪彻底压制,顺带着连自己的狙击手也被北方军的机枪打压的厉害,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
几天之后,日军第六师团终于撑不住巨大的损失,被迫放弃了松岭山脉的袭击战。第六师团差不多损失了一个步兵联队的战斗力,而北方军也付出了超过两个步兵营的伤亡,其中阵亡的就达上千人。
松岭山脉袭击战的结果,证实了参谋本部的判断,北方军和日本关东军的战力比大概是二比三左右,前提是混成旅以上级别投入战斗。如果是营级规模战斗则是三比二了,日军战力反而更强一些。
除非打成更大规模的围歼战,而且明显火力占据优势,否则北方军和日军的战场交换比是远远达不到一比三的希望目标,甚至连一比二的理想目标都是非常艰难。
因为有着内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的阻隔,再加察哈尔过来都没有什么好路,更别提铁路线了,从漠南经察哈尔到热河的运输线路还是非常困难的。
守住热河南部山区以后,邓宝珊马上挥军北上,准备和高桂滋的南部军团合力围歼姚南之敌,彻底打通从海拉尔到热河的运输线路。
关东军在黑龙江省和热河省的连续惨败,虽然说有一些关东军高层故意而为的成分,但是还是震惊了海军控制大权的日本内阁,甚至引起皇室对海军漠视不管的微词。
很快,一个新的满编师团启程前往辽东半岛,将关东军下辖的日军师团数字扩大到七个,并且更多的八九甲式坦克,更多的九一式战斗机,都被运送到了前线。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补充的,光是熟练的炮手都难以补充。
最大的变化是八九甲式坦克,根据一线部队的意见,日本研制部门换掉了饱受诟病的37毫米火炮,装上了九零式57毫米战防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上都比原来的37毫米火炮高上一大截。
退换下来的37毫米火炮,日本人也没有放弃,直接修改以后,组成了步兵联队新增的一个步兵炮中队武备。按照原计划,每个步兵联队新增一个步兵炮中队,携四门37毫米步兵炮,用于反装甲使用。
但是旧款37毫米火炮实在是难堪重用,很快又遭到一线部队反对,只好再次退回后勤部门,而研发单位则抓紧对旧款37毫米火炮进一步修改。
步兵炮中队流于形式,但是一款以后驰骋沙场的利器却出马了。步兵大队原本装备两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结果在日军大队进攻防御时还是略显偏重,东京大本营干脆利落地换上了一款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第六师团首先换装了这款新锐重火器,评价非常之高。甚至不少尉佐军官说,如果早一点得到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松岭山脉战斗也许就不会输了。
九二式步兵炮,口径70毫米,全重204千克,弹重3。79千克,最大射程2800米,轻巧牢固便于拆卸使用,非常适合攻击战壕和土木机枪掩体,设计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