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鹆ρ杆俦谎怪谱×恕�
工兵弟兄带了了很多炸药,飞快跃入刚刚被步兵夺取的个别地段壕沟,挥舞着短柄铁锹挖出数个坑壁上的大洞。
很快,几声巨响之后,壕沟两侧被炸塌了。接着是更多的地点被炸出了这种缓坡。
第一辆坦克首先冲下缓坡,然后又从另一侧的缓坡开了上来,坦克突击再次发动起来,只不过这一次步兵兄弟牢牢地守在了突进的坦克身边。
轰的一声,壕沟前面忽然被炸出一个小坑,四散的弹片击中了好几个步兵弟兄,直接就栽倒在地。苏俄的炮兵部队,终于开始了反击。
炮弹接二连三地砸落在北方军的攻击阵营之中。
一发炮弹砸落在一辆雷诺ft…17的后面,火热的弹片切开了薄薄的防护钢板,钻进了后面的发动机。嚯嚯作响,汽油机容易着火的弊端很快体现出来,没几下子坦克的后部已经燃烧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车长和驾驶员无奈地从坦克里面逃了出来。
其他坦克根本无视这起伤亡,径直往前发起攻击。逃出来的车长和驾驶员,掏出自己的m1911手枪,紧跟着步兵兄弟后面,冲进了城垣。
北方军这一次的突击,意外地放弃了惯常的炮火准备方式,而是直接发动坦克进行突击,虽然确实打了苏俄部队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北方军自己的炮兵部队也就远远落在后面了,无法参与这场攻防战了。
苏俄部队的炮兵部队一旦开火之后,北方军的突击部队根本无力进行远程压制和还击,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加快坦克部队进攻的步伐,直接摧毁对方无法轻易移动的火炮阵地。
所幸苏俄炮兵开火的时候,防坦克壕已经失去了作用,大批的坦克避开了最容易挨打的时候了。
当更多的坦克冲过这些被工兵弟兄临时开辟出来的通道,还在顽抗的苏俄部队在这种联合突击面前根本无法抵挡,城垣工事被摧毁已经不可避免。
攻进城市之后,残酷的巷战并没有如同老毛子所想的那样,给北方军造成重大伤亡。北方军本质上还是农民,人手一把的短柄铁锹、足够的手雷足够让破墙拆洞的包抄进攻成为现实。而老毛子使用的战术还是巴黎公社时期的街区壁垒式工事,沿着街道要害进行布防,结果节节溃败,很快就彻底失去了城市的掌控权。
战至深夜,斜米巴拉丁斯克陷落。大批大批的苏俄士兵,包括苏俄指挥官都是死于北方军步兵疯狂投掷的手雷爆炸上。火炮阵地则在进行巷战时候,就失去了作用,很快被寻踪而至的坦克部队击成了碎片。
斜米巴拉丁斯克落入北方军控制的第二天,伊万诺夫中校交出了阿拉木图的控制权,带着自己的手下和北方军一起南下,准备进攻浩罕以西地区。
按照伊万诺夫和北方军达成的协议,沙俄帝国和北方军政府的界限将恢复到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领土界限,因此塔什干以东地区都将归还给北方军政府,伊万诺夫将在撒马尔罕或者阿什哈巴德重建沙俄帝国临时政府。
塔什干以东地区将有北方军负责夺取,并且负责剿灭马尔果夫浩罕国民族军势力,以西地区则将有伊万诺夫自己负责夺取,北方军负责提供军火后勤,以作为赎回丢失领土的赎金。
事实上,斜米巴拉丁斯克的苏俄部队被全歼后,唯一还有战斗力的就是马尔果夫民族军了,伊万诺夫带领的白俄军队收复中亚是不会受到强力反抗的。当然,收复了中亚后,伊万诺夫临时政府的军火后勤就需要自己掏钱购买了。
只是作为另外的交易,伊万诺夫答应开放从浩罕通往波斯的通道,以便于北方军政府购买波斯湾石油,通道以租借形式让北方军使用九十九年。这笔租金亦是将来伊万诺夫临时政府起家的第一笔收入了。
同样的,原来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俄罗斯人,将由伊万诺夫的手下,或要挟,或引导,统统迁往撒马尔罕一带,构成临时政府的执政基础。他们走后的房屋,将由北方军政府统一处理,甘肃已经做好准备,将有大批的移民重新回到昔日的中国领土。
这里将成立一个新的特别行政区,巴尔喀什湖行政区。
第一章峥嵘人物()
北部军团根据战斗经过,给阶州大本营发去一封急电,详细阐述了斜米巴拉丁斯克战斗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反映坦克部队缺乏配套的事情。
胡景翼等人现场查勘后,提出现有的坦克部队只有一种装备37毫米火炮的装甲类型,无法压制灵活突前的步兵人员,必须配备一种装备近战武器比如机枪的装甲类型,如果有可能在现有火炮车型上加装机枪也是勉强可行的。
这个结论让陈安有些尴尬。法国人确实是发明了两款ft…17坦克类型,一款装备37毫米火炮,一款装备8毫米机枪。应该说,这种想法是符合战场现实需要的。
但是在参谋本部提交组建方案时,陈安嫌弃8毫米机枪火力并不明显,而且和北方军现在列装的7。7毫米英式步机枪子弹不匹配,最后否决了孙岳军备研究小组的意见,只同意在北方军中单一列装37毫米火炮款的雷诺轻型坦克。
事实上,雷诺ft…17坦克装备的37毫米火炮也并不能完全让北方军一线部队满意。这种小口径火炮除了对付土木工事略有作用外,面对混凝土浇筑或者整体硬石构筑的防御工事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如果不是轰炸机的精准度实在太低,使用了大集群轰炸战术后勉强可行的作战效益,北方军前线部队宁可全部使用轰炸机进行火力支援。百斤重磅炸弹下去,即使炸不塌坚固工事,震都震死你,何况还有更大号的千斤重磅炸弹。
只是雷诺轻型坦克缺乏随进压制步兵火力的问题好解决,只要大规模生产机枪款雷诺ft…17就行了,但是要在火炮款ft…17上加装机枪的想法却很快被徐尚武等军工专家否决了。雷诺坦克实在太轻巧了,根本没有余留空间安装机枪不说,就是只有两名的乘员配备,也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火力操作。
全重只有七吨的家伙,你还能将它咋办呢?
根据法国军方的使用经验,北方军参谋本部提出要按照一比二的比例换装压制步兵的机枪款装甲力量,那就至少还要列装上千辆机枪款ft…17,光是这个生产量就让陈安头痛不已。协约国的每年五百万发炮弹是主要利润来源,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剩下的产能实在是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北方军需求了。
斜米巴拉丁斯克战斗中,随进的步兵部队为了尽快化解坦克部队的困局,直接端着麦得森轻机枪冲锋扫射的举动,不仅取得极佳战果,而且也让军方和陈安有了两种不同的见解。
徐永昌和孙岳马上提出要寻找一种可以在行进间射击的单兵自动武器,使得北方军步兵在快速突击甚至重机枪火力无法跟进的时候,也不会造成火力中断。
而陈安却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是不是可以将维克斯重机枪装上加装部分装甲的卡车,随同装甲部队后面进发,一边散开步兵,一边用随车的维克斯重机枪提供支援。
老板的意见自然是不能随便否定的,但是徐永昌等人认为自己的想法也非常重要,于是这两个要求一并发给了尼森公司,请他们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寻找是否有合适的装备。
陈安倒是一点都不怀疑自己想法能否实现的问题,道奇卡车的出现,早就意味着装甲卡车这种概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不过兰州机器局现有的技术储备条件无法实现而已。
战争会促使一切军事科技高速发展。
现在的尼森公司不仅做北方集团的军火买卖,也尝试着做起了国际军火中介。愈发强大的国际军火市场影响力,使得他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两款完全适合北方军这两个要求的军事装备。
只不过这两款军火的生产商都不愿意提供生产许可,尼森公司干脆直接走私了进来,夹杂在运送汽油和钢铁原料的货轮中,一股脑运给了阶州。
当然,阶州大本营收到这批货物,还需要一定时间,至于以后的列装更需要时间了。但是陈安已经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初步的情况是从尼森公司的电报中首先得到的。
美国人搞出来的勃朗宁m1918bar自动步枪。bar自动步枪构造简单,分解结合方便。虽然原来设计是作为单兵自动步枪,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为己方提供火力支援。但是它的最大缺点就是稍微超重了一点,高达7。5公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只是从实战价值来说,简单有效而又极其有效的bar获得类似于m1911的完美赞誉。
还有就是英国人的劳斯莱斯装甲车。劳斯莱斯底座和引擎,加上适宜的装甲,顶部还有一挺标配的维克斯重机枪,尾部还可以继续搭载四名以上的步兵,纯粹的重火力高速运兵车辆。
在其他武器还没有列装之前,大本营明确向北部军团发出指示,采用坦克配合步兵进攻的方式使用坦克部队,而不是步兵配合坦克进攻的方式,这也是无奈之举。从战术来说,将坦克的机动性彻底降低到步兵进攻步伐,完全是一种倒退。
不过,幸好这个时候的坦克,时速不过十千米,这种作战指令的更改不会将坦克和步兵的矛盾凸显出来,一旦将来坦克速度上去了,还采用这种作战指令就不适宜了。
不仅是陈安的大本营军火车间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大批量生产各种军火装备,而且兰州机器局也在尽可能加大产能,满足各方需要。
陈安意外地接到了王洪巽转交的井岳秀亲笔信。去年,也就是民国六年,井岳秀凭借着在榆林的声势,在于右任等人的提携下,被黎元洪总统任命为陕北镇守使。
上任伊始,井岳秀手上只有一个步兵团的实力,分布到辖区内各县就不足一个连了,以致于境内土匪纵横,民不聊生。这还不算,在延长还有一个强悍的北方军驻地营,死死守住延长油田,威胁整个陕北腹地。
在陕西地界,陕北是一个特殊地区,财力贫乏没多少油水不说,不仅西部始终面临着北方军的压力,延长驻军更是简直成了心腹之患。这也造成了陕北镇守使始终难以上任的难题,直到井岳秀的上台。
井岳秀接管陕北镇守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辖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到榆林,彻底掌控榆林一带,而将其他地方驻军裁撤到只有一二个排而已。然后,麾下的骨干蒋世济立即拿着井岳秀的亲笔信找到了厮混在长江航线上的王洪巽。
虽然和陈安有着一面之缘,但是能够借助铁哥们王洪巽的面子,婉转地搭上陈安的联系,似乎更为稳妥一点。井岳秀考虑的就是这个因素,毕竟现在的陈安跺一跺脚,中国都要震一震了。
陈安见到了蒋世济这个老滑头,倒是一阵高兴,都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在接风宴上,蒋世济趁机说起井岳秀的求援任务和亲笔信。
陈安思忖一二后,非常干脆地答应了派兵援助和提供军火交易两件事情,帮助井岳秀成为榆林王,而北方军政府则得到陕北镇守府的全力支持,尤其是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