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对头远道而来,刘曜免不了要好好招待一番,自从上次败北,他一直耿耿于怀,发誓要将石虎生擒,经过三年的休整,机会再度光临。
与三年前相比,汉赵政权此次的形势更显恶劣,因为前凉和仇池都已叛变,那就意味着在与后赵争锋的时候,后方隐藏着两颗定时炸弹,一旦大军露出破绽,必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
但刘曜对此并不介怀,认定只要快速与石虎决战,取胜之后再快速回军,绝不会遭受敌人夹击。
328年8月,刘曜几乎倾尽全国的精锐兵力东下救援蒲阪,另派河间王刘述调发氐羌部落的武装队队驻防秦州,以防范张骏、杨难敌突然发难,儿子刘胤则负责坚守长安。
石虎虽然善战,但毕竟与敌人兵力悬殊,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即立断率军撤退。
然而刘曜铁了心要大开杀界,号召军队拼命追赶,双方终于在高侯遭遇,后赵兵团死伤惨重,沿途堆满了死状各异不完整的尸体,武器辎重也全被缴获。石虎怀着满腔怨愤投奔朝歌,另一个将领石瞻则壮烈捐躯,享年28岁。
石瞻本名冉良,原本是农民起义军的一员,后被石勒俘获,认为他勇健可嘉,但因只有十几岁,便让侄子石虎收养他为义子。他虽英年早逝,但他的儿子后来却举国闻名,创造了许多划时代的骄人成绩,算是弥补了他短命的遗憾了。
刘曜踌躇满志地清理完了战利品,然后继续东进,誓要将石虎擒获。
但后赵毕竟家大业大,就在刘曜前往朝歌的半道上,镇守金墉城的石生派出军队实施拦截。不过石生很快意识到大事不妙,汉赵兵团太庞大了,自己完全是螳臂当车,不得已把军队撤回城中坚守。
石生的冒泡让刘曜发现了新的战机,于是转变策略向金墉城实施毁灭性打击,然后以此为据点向北节节推进,最终达成蚕食后赵的伟业。
勇猛的石虎虽不能抵挡刘曜的攻击,但金墉小城竟十分坚挺,刘曜几次攻城都没能取得预期成果,无奈之下破坏堤坝,以洛水灌入城池,然后着手清理附近的郡县,大军压境甚是壮观,荥阳郡长尹矩和野王郡长张进等人纷纷向刘曜称臣。
此战成了刘曜这辈子经历过的最精彩的战役之一,终于一扫多年来败军的阴霾。
而对于后赵来说,则显然是近些年来最大的败仗,石勒称帝以来从未被人打得这样惨,无论是出于雪耻还是战略考量,石勒都已决定要亲自南下与刘曜决一死战。
但当石勒把号令传达下去,包括程遐在内的左右参谋人员一致投了反对票,他们认为石勒已有十余年没亲自到前线指挥战斗,尤其近两年身体状况不佳,而今汉赵大军风头正盛,选择此时出征只怕过于凶险。
虽然大家的说法比较含蓄,石勒仍旧听出来是担心自己不中用了,已不能领军打仗,这对于自尊心强烈的石勒而言堪称当面污辱,愤恨之余也意识到不可能得到这些人在谋略上的支持,可是大战在即,如果没有谋臣的支持,难免会引起军心动摇,于是他想到了牢里的徐光。
徐光本是石勒的机要军事参议官,两年前因为醉酒误事而被石勒囚禁起来,但其实还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如今的局面,石勒不得不破例把他从牢中提出来。
石勒首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刘曜在一次战役中获胜,接着包围洛阳,凡夫俗子都以为他势不可当,可是他们只知表面却不知就里,刘曜实际上几乎动员了全国的所有精兵,近十万人的野战大军,攻打一个金墉孤城都用了三个月,士战斗力已然到了尽头,士兵也都疲惫不懈怠,我们用刚出动的精锐军队攻击,一定可以将其活捉。而如果不出兵,洛阳一旦陷落,刘曜必然会接着北上攻打冀州,那时节我经营多年的大业将面临灭顶之灾,可恨程遐等人偏偏不支持我亲征,你意下如何?”
徐光听完石勒的叙述,深知石勒已经决定御驾亲征,而且以他的智谋,找自己也绝不是为了询求对策,只不过是增强信心而已,于是顺着他的意思回说:“刘曜不知乘高候大胜之势进攻襄国,却意气用事东下攻打金墉城,如今反被困于孤城,他的智慧和能力不过如此,以大王的威望谋略,完胜他毫无悬念,平定天下就在此战,机不可失。”
石勒很是满意,下令全国戒严,胆敢劝阻南征者一律斩首,然后让石堪、石聪以及豫州督导官桃豹等人,各率自有军队到荥阳会师,石勒则亲率四万步骑混合兵团从大堨渡过黄河,直指金墉城。石堪和石聪都是石勒的养子,桃豹则是最初和石勒一起创业的元老级重臣,曾与东晋名将祖逖有过交锋。
328年12月1日,后赵各路兵马在成皋关集结完毕,步兵6万、骑兵3万,与刘曜旗鼓相当。
成皋关距离金墉城只有两百多里,但石勒惊喜地发现刘曜竟然没有分派兵力在那里驻防,深知刘曜气数将尽,准备速战速决,于是下令全军将士卷起铠甲,战马则口衔木枝,不走大路,专门挑荒僻的小路偷偷向战场推进。
刘曜难得打赢石勒一次,顿感志得意满,精神上大为松弛,已没了刚从长安出发时的雄心壮志,整日饮酒作乐,想先在洛阳稳定下来之后再发动北伐,可惜石勒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士兵很快就把后赵大军的动员上报,刘曜这才考虑增加四面的防备。
但他仍不知后赵的真正底细,直到捕获一个羯人士兵,向他打听:“听说大蛮子自己来了,有多少军队?”
这个小兵面对健硕的白眉皇帝,丝毫没有露怯,昂首挺胸地回答:“大王亲征,军势威武。”
刘曜反而被他的气势震到了,凭一个普通士兵仍有此等气魄,更不用说石勒的大军了,于是下令撤回围困金墉城的部队,并在洛水西岸构筑阵地,建立营垒,想要背水一战。
石勒得知刘曜的排兵布阵,心想这次你可是逃不掉了,亲率步骑兵进入洛阳鬼城。
12月5日,大决战正式拉开序幕。
(本章完)
第99章 刘曜之死()
值此历史性的时刻,石虎自然不想错过,再三向石勒申请出战,终于如愿带领三万步兵,从洛阳城北向西挺进,直扑汉赵兵团的中央阵地。
与此同时,石堪和石聪等将领则率八千精锐骑兵,从洛阳城西向北挺进,攻击汉赵兵团的前锋阵地。
石勒眼见布局完成,身着铠甲亲自从洛阳阊阖门出动,与另两路兵马共同夹击刘曜,最终在西阳门正式交手。
这次决战前期酝酿那么久,但真正打起来却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只因一匹马的缘故,大战很快进入尾声。
刘曜酷爱饮酒,如今大敌当前,仍旧改不了这一习惯,喝得微醺之后才乘战马准备迎战。然而意外发生了,他的坐骑枣红马稀里糊涂地失了前蹄,刘曜被迫换了一匹普通的战马。因为刘曜高大健硕,枣红马是精挑细选的坐骑,换上一般的马还有些难以支持他的体重,加上他醉得渐渐失去意识,任凭战马四窜,后来果断不堪重负把他摔了出去。
双方正值混战,士卒们原本以为刘曜骑着马视察各处的军情,丝毫没有意识到主帅的危险,石堪的骑兵部队得知刘曜落单之后迅速响应,终于在冰面上将摔成重伤的刘曜擒获。
汉赵兵团中许多老将都对石勒心生畏惧,加上刘曜被俘,顿时军心涣散,石勒不失其时地在军中宣扬:“我要捉拿的只是一个人,现在既已到手,传令各路将领,停止追杀,给残兵败将一条回去的生路。”刘曜的部将们终于失去斗志,死伤五万人之后,拖着残余势力向长安撤退。
刘曜在得到后赵军医的简单包扎之后,终于见到了当年的盟友石勒,今时昔日悄如隔世,二人都感慨良多,刘曜饱满深情地说:“石王可还记得当年重门盟誓?”
石勒岂会忘记当年的种种,但时局如此,多说无益,便让徐光转达了他的意思:“今天这种结局,实是天意如此,何必再提过往。”
328年12月11日,大获全胜的石勒班师回朝,因为刘曜伤势严重,被放在两马共驼的担架上,暂由石虎的儿子石邃负责其安全,另有御医李永一路同行。抵达襄国之后,刘曜被安置在永丰小城,虽然受到石勒的礼遇,但毕竟是俘虏的身份,心境之悲凉非常人能够体会。
群龙一旦无首,势必不能长久,石勒有心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汉赵收复,便让刘曜给长安的太子刘熙写信,劝刘熙和群臣认清形势,早日归降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刘曜虽然表面上与石勒十分亲近,但毕竟是敌对双方,先是痛快地答应石勒的请求,暗地里却指使刘熙坚守长安,并声称就算自己不幸身亡,也绝不能放弃复国大业。
此举惹得石勒大为不满,他对这种阳奉阴违的行径尤其痛恨,既然无法实现和平统一,只得动用武力了,就用刘曜的血来祭旗,择日兵发长安。
刘曜自幼跟随叔叔刘渊征战南北,为汉赵政权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与石勒同为刘渊的左右手,但他与石勒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从出身来说,刘曜出身匈奴贵族,从没受过困难,在非常安逸的环境下长大成人,可能说是纨绔子弟有些过分,但毕竟缺乏生活的磨砺;反观石勒,他出身匈奴最底层的羯人部落,自幼遭受了很多挫折,后来又被卖作奴隶,可谓见惯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生活阅历十分丰富,意志力也由此得到很好的磨练。
其次从后来的经历来看,刘曜一直跟随刘渊纵横沙场,几乎不会考虑到全局的战略战术,而石勒除了前期几年有个直接上司之外,后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个体户的身份攻城拔寨,所有风险和收益全都自己承担,会经常参与制定大型战略战术,而这为他后来称帝统帅全国奠定了稳健的基础。
最后从性格和智慧来分析,刘曜固然很有带兵打仗的才华,但长期处在被指挥的位置,性格上缺乏冲劲,而且想的也少,只要把刘渊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就算成事了,其他的很少研究,身边也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才辅佐,后来倒是也有些汉人贤臣,但他却又选择冷落一旁不加理会,只顾自己痛快;石勒与他则恰恰相反,他深知自己不是刘氏皇族,所以从一开始就注意为自己留一手,各种拼命争抢地盘,而与此同时,他又非常重视人才建设,甚至在军营里专门设置了君子营,把沿途遇到的有识之士聚拢起来,平时多向他们请教,著名的谋士张宾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了石勒的右侯,二人的默契合作成了后赵政权最大的资本。
种种因素表明,如果石勒称帝,刘曜作为大将辅佐,一定能造就一个充满杀伤力的王朝,但历史总是充满嘲讽,让他二人针锋相对,最终刘曜惨淡收场。
长安的刘熙不久便收到了老父遇害的消息,并没能按刘曜当初的预想选择坚守,而是准备和南阳王刘胤向西撤退。
兄弟二人忽然成了决策者,惶恐之情溢于言表,此刻只想尽快逃到安全地带以避开后赵大军的攻击。
政府行政官胡勋见状赶忙上书劝谏:“当前我们虽然丧失君王,但疆土仍然完整无缺,将士并未离心,应该同心协力共同抵挡敌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