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平庸的统治者,越不能避免国内生乱,南朝当然是一直战火纷飞,而自从元恪坐上宝座,北魏国内也一直没有平静,似乎将领们想要南征北讨,也面临很多问题。

    因为无恪不给力,他的叔叔们仗恃资历威望,多怀兴风作浪的本事。

    咸阳王元禧担任比宰相更高级的上相之后,从不亲自处理政务,各种贪污受贿,肆意妄为,就在元恪刚称帝时,元禧甚至派奴仆去向领军将军于烈索取皇家羽林和虎贲武士,作为自己出入的仪仗队。

    于烈作为黑鞘将军于栗磾的孙子,没有辱没爷爷的名声,坚决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请求,对元禧的奴仆说:“天子守丧期间,心怀悲痛,闭口不言,国家大事全都由上相决定,上相既有吩咐,本来不能违抗,可是我的任务就是保护宫廷安全,像这种违背体制的事,除非有诏书,不敢贸然同意。”

    奴仆失望而回,元禧再派人对于烈说:“我乃天子的叔父,身为上相,提出请求,与诏书有什么分别?”

    于烈声色俱厉地让使者回报:“我并非不知道大王的尊贵,可是你不该让一个奴仆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羽林和虎贲武士,你能得到我的项上人头,但绝得不到羽林虎贲武士。”

    元禧大怒若狂,很快调于烈为恒州督导官,于烈不愿离京,所以坚决上疏辞职,元禧当然不准,于烈干脆就称病在家,不再参与政事。

    于烈的儿子、左翼禁卫指挥官于忠,兼任直閤将军,经常在元恪左右侍奉,于烈让于忠提醒元恪:“王爷们专断横行,意图难以预测,最好早一天解除他们的职务,由皇上自己掌握权柄。”

    北海王元详也秘密向元恪检举元禧的过失,并趁机警告说:“彭城王(元勰)很得人民拥护,不应该让他长期留在朝廷。”

    元勰与世无争,偏偏世人都对他给予厚望,让许多王公贵族羡慕嫉妒,元详就是其中之一。

    碰巧将要举行西郊大祭,王公都在皇家祖庙东边的别馆集合,元恪在夜间秘密派遣于忠通知于烈,声称次日一早会有人事变动,让他早早赶到。

    天色微亮,于烈匆匆抵达,元恪让于烈率直閤武士60多人,带着圣旨征召元禧、元勰、元详前来。

    不多时,众人到齐,元恪说:“我孤陋寡闻,继承皇帝宝座,前后已三年之久,完全依靠各位叔父,各位叔父十分辛苦,曾多次诚恳地要辞去官职,归隐田园,我岂敢再三拒绝,从现在起,我将接管政府,亲自处理政务,各位叔父暂请回到各自的办公处所,我另有人事命令。”特别对元勰说:“这些日子以来,南北事务繁重,一直没能让你完成谦让的美德,我是什么人,怎么敢长期违背先帝遗诏,使叔父不能远离世俗。”

    元勰拜谢再三,安然退隐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虽然最后还是难逃劫数,起码暂时安全了。

    501年正月15日,元恪下诏让元勰解除所有官职,以亲王的身份返回私宅,擢升元禧为太保,任命元详为最高统帅、主管朝廷机要,加授于烈车骑大将军。

    元勰一直是元恪身边那帮佞臣的盯中钉,生怕元勰一旦上位,影响他们的前程,因此当元勰罢黜回家,这些人仿佛过年一样开心。

    但这还不够,元禧仍是个威胁。

    元禧也很不痛快,对元恪颇有微词,一来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赏赐,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二来元恪身边的人已经着手对付他了。

    元禧是个实干家,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不等敌人抬手,就和大舅子、监察院副总监察长李伯尚,以及氐王杨集始、杨灵祐、乞伏马居等人,阴谋发动武装政变。

    元恪虽然号称接管政府,却并没有真的打理朝政,很少和官员见面,政事全由身边人接管,他只管后宫潇洒或是出宫溜达。

    元禧正是借着元恪出宫打猎的机会,与同党在洛阳西郊集合,打算动员军队向元恪发动突袭。

    乞伏马居却不以为然,建议立刻回洛阳采取紧急措施,把城门紧闭,皇帝无家可归,最后只能北返桑干河老家,然后咱们切断黄河大桥,黄河以南顺利到手。

    但此事到底过于重大,各人意见并不一致,元禧也不能最终决定选哪一条路,以致到了晚上仍没有定论。

    这种事岂有拖赢的,散会后杨集始立即飞马到北邙山报告元恪。

    元恪左右卫士都外出追逐野兽,值班的禁卫军没有几个人,杨集始赶到之后,元恪瞬间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左翼禁卫指挥官于忠说:“我父亲统御全体禁军留守京师,想他定有办法,陛下不必忧虑。”

    元恪惊魂未定,过了良久才让于忠快马到洛阳观察形势,于烈果然已经部署戒严,吩咐于忠回去向元恪奏报:“我年纪虽老,却也仍可报效国家,这些人猖狂胡闹,不值得担忧,请陛下早日起驾,慢慢回京,以使万民安心。”

    元恪大为高兴,于是从华林园慢慢返宫。

    元禧还不知道阴谋已经泄漏,正与姬妾们在距离洛阳东二十里的洪池别墅欢乐,自作聪明地让御库房管理官刘小苟前往北邙山呈送奏章,说他正在巡视田亩,察看庄稼,以此迷惑元恪,孰不知元恪已经在回洛阳的路上了。

    刘小苟半道就碰到了元恪的卫队,因为形迹可疑,几乎被杀,为了活命,便改口声称将要检举元禧谋反。

    此时元禧身边的人都劝他:“你召集那么多人准备谋反,听到不同意见,竟然停止,恐怕中途一定走漏了风声,必须赶紧采取候补措施,怎么还能这么悠闲。”

    元禧认为和起事的都有盟誓,他们不可能冒着“天打五雷轰”的代价随便泄漏消息,更对自己的实力自负得很,不耐烦地说:“我自己的生命,自己知道爱惜,还用别人说话。”

    别人确实不必说话,因为已经付诸行动了,当天晚上,于烈派直閤将军叔孙侯,率虎贲武士三百人,前往洪池逮捕元禧。

    元禧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刚渡过洛水,追兵就赶到了。

    5月29日,元禧被判处在私宅自尽,所有子孙都从皇族名册上删除,每人只稍微给一点糊口的财产,奴隶婢女和其他家产,分别赏赐给高肇和赵修,剩下的则赏赐给朝廷及地方官员。

    元恪的叔叔里面,元干早就死了,元禧又被迫自杀,元勰被遣送回家,元羽本年因为和监察官冯俊兴的妻子偷情,被冯俊兴殴打至死,于是只剩下元详和元雍二人。

    元雍虽比元详年长,却是个草包,只凭关系混迹朝堂而已,倒是元详颇有雄心,在成功逼走元勰之后,终于如愿当上宰相。

    作为皇叔,尤其在元禧死后,元详的声势已达巅峰,工程部的官员王遇为了奉承他,甚至暗中把供应皇帝的东西都供应给元详。

    宰相府秘书长于忠,曾当着元详的面斥责王遇,说:“殿下像周公一样辅佐皇家,如果有什么需要,皇上自会下令供给,用不着你趋炎附势,假公济私。”

    元详因此对于忠怀恨在心,多次威胁要除掉他,于忠偏偏耿直得厉害,每每回应:“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如果注定死在大王之手,逃也逃不掉,如果不然,大王想杀也杀不成。”

    元详更加愤怒,却也无计可施,因为老于家现在也是今非昔比,祖上的光彩自不必说,本朝又出了个皇后(于忠的堂妹),于忠还因为讨伐元禧的功劳,获封魏郡公,升任监察院政务监察官、兼武卫将军,简直成了大赢家。

    当然元详并没有放弃任何可以报复的机会,按照惯例,官员获封爵位后,应第一时间上疏辞让,以示谦逊,元详就利用于忠上疏的机会,秘密蛊惑元恪,最后成功解除了于忠的封爵,但破格为宫廷库藏部长。

    元详虽然一时争得上风,但终究没能笑到最后,倒是耿直的于忠一直坚挺下去。得意的人很多,而因此失意的更多,只因容易忘形。元详以为从此没了束缚,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却不知一双眼睛早就把他盯上了。

    (本章完)

第450章 江州兵变() 
北魏幕后的那个大老虎就是高肇,随着皇叔们逐个失势,他这个皇舅的权力越来越大,终于一手遮天,成为当朝最大的权臣。

    在那之前,北魏朝廷正面临一项重大抉择。

    萧衍围攻建康时,朝中官员已经催促元恪下达南征的命令了,然而元恪到底没有抓住机会,萧衍很快称帝,萧梁建立,南朝的局势渐渐稳定。

    北魏的机会原本已经丧失掉,但两个人的出现偏偏让元恪改变心意,到底发布了南征的命令。

    萧宝寅投魏之后,几次三番跪求元恪为他报仇雪恨,而且一跪就是好几天,风雨不动,可是他毕竟只是前朝遗民,除了皇室身份,并没什么实力,所以元恪根本没往心里去。

    没多久,萧梁的江州督导官陈伯之也前来投奔,也和萧宝寅一块跪求元恪出兵。

    陈伯之就不同了,身为地方大员,颇有影响力,也有不少部属追随,元恪立即召集八座官员及监察院的高级官员,共同讨论,最终决定大举南征。

    503年4月1日,元恪任命萧宝寅为东扬州等三州军区司令长官、镇东将军、扬州督导官,封丹杨公、齐王,配备军队一万人驻防东城,任命陈伯之为淮河以南军区司令长官、江州督导官,驻防阳石,等到秋冬时节再行动。

    陈伯之在萧衍起兵时,还是效忠萧宝卷的,后来被迫归附萧衍,但双方一直都是貌合神离,萧衍作为皇帝,大可展现宽宏大度,至于陈伯之,却不能真的一笑泯恩仇,总是如鲠在喉,芒刺在背。

    所以当某个契机出现,陈伯之义无返顾地选择叛逃。

    这个契机的创造者却是个名不见经传普通市民。

    萧衍称帝之后,先朝官民很多受到排斥,生活工作都很不得意,于是就有些人心理开始扭曲,有了反社会倾向,祖籍河南的褚緭就是这种情况,他私下对亲友说:“现在天下草创,连年饥馑,或许再一次发生战乱,也未可知。陈伯之坐镇江州,手握重兵,本就不是主上的旧部,自然会担心自己的安全,稍有风吹草动,岂能安然处之?我不如现在就投奔他,如果未来仍然一事无成,再转投北方,起码也能在黄河以南当个郡长。”

    他这么说,也真的这么干了,很快就西上投奔陈伯之。

    陈伯之并非明智之人,而且从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批示公文或官司诉讼,只会纸上画押,表示已经过目,遇到事情则由典签传达他的口头吩咐,具体的决策全由传话的人自行决定。

    褚緭凭借出色的口才,把陈伯之唬得一愣一愣的,没多久便成了江州的座上宾,加上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忠,陈伯之的同乡朱龙符,全都利用陈伯之的愚昧,大肆贪赃枉法,胡作非为。

    消息传到建康,萧衍派陈伯之的儿子陈虎牙暗中告诫陈伯之,又派人接替那些人职务,陈伯之拒不接受,上疏说:“朱龙符是一个勇士,邓缮工作效率高,中央派来的行政官,请准予改任总务官。”

    虽然化险为夷,但邓缮等人还是有了危机感,为了避免大祸加身,开始没日没夜地游说陈伯之:“朝廷空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