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行的文武官员也都悄然落泪,一行人好似奔丧一般。
实际上刘准等人确实在奔丧,奔刘宋的丧。
刘宋自420年立国,到本年终结,前后延续了60年,共有9个皇帝,其中6个都是暴君,另外3个还算正常的,即开国的刘裕、亡国的刘准,以及开创元嘉之治的刘义隆。
刘裕虽然为人刻薄,但为政方面并没有严重的过失,而且崇尚节俭,对于大战后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刘义隆统治前期的刘宋王朝,算得上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年月了,尤其在文化方面最是出类拔萃,涌现了大批文豪级的人物,这也是这个国家对整个中华历史最大的贡献。
除去这两位,剩下的皇帝都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论起祸国殃民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让强盛一时的国家逐步衰弱,直至最终毁灭。
作为传统的汉人王朝,儒学气氛何期浓厚,即便受到佛教的影响,而佛教也是崇善的,为什么短短60年中,会出现那么多暴虐的统治者呢?
究其根源还在刘裕那里。
从第一世开始,小孩子掌握大权就成了刘宋的传统,成年人对权力产生的负作用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小孩子了,尤其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本就任性妄为,凭空又得到了控制别人生死的大权,即便有秘书在旁监督,但那种监督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刘家的皇子皇孙们,越是受到皇帝的宠爱,越是嚣张跋扈,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只知自己痛快。
刘义隆因为一直不受待见,所以在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就小的多,这也是他没成为暴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刘义隆统治中期一直到后期,也是能发现他们家族的特质,只是没有那么令人惊叹。
正如滔滔不绝的海浪,一层拍着一层,历史的车轮从不间断地向前滚动着,司马炎取代曹魏、刘渊终结西晋、司马睿延续晋朝、刘裕取代东晋,现在萧道成又取代了刘宋,这种无尽的循环也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停止。
萧齐来也
(本章完)
第424章 高帝之治()
最高监察长兼太保褚渊,捧着皇帝印信,率文武百官,前往齐王宫,请萧道成登极,萧道成辞让,拒绝接受,褚渊的堂弟、前任安成郡长褚绍,问褚渊的儿子褚贲:“你父亲在哪里。”褚贲说:“捧着皇帝的玉玺,去齐国的大司马门。”褚绍说:“不知道你家最高监察长,把这一家的东西送给另一家,有什么感想。” 479年4月23日,萧道成在建康南郊正式登极称帝,当天加封刘准为汝阴王,优待尊敬的礼仪,全都效仿刘宋对司马德文的礼仪,在丹阳县境内,另行兴建一个宫殿,让刘准居住,周围安排了武装卫士24小时监视,刘宋皇家祖庙中历代皇帝的牌位,全都迁到汝阴封国的祭庙,刘宋封赏的王爵一律降成公爵,其他封爵除非对刘宋建国有过巨大贡献的,全都撤销,只保留南康侯国、华容侯国、萍乡侯国,仍分别由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裔继承,但撤除封国的120人。刘准所受待遇确实和司马德文一样,下场也是大同小异,司马德文被棉被闷死,而刘准则是被乱刀砍死。
就在刘准乔迁新居不久,宫外的卫士突然冲进刘准的房间,二话不说就是一阵乱砍,刘准当场毙命。
刘姓皇族的残余成员,无论男女老幼,也在之后被屠灭殆尽,包括十岁的刘燮。
王贞风于本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44岁。
前豫州督导官刘澄之,是刘遵考的儿子,与褚渊感情亲密,褚渊一再为之求情,终于保全了这一支。
这种结局早在萧道成坐上皇位,就已经注定了,本来没什么意外可言。
当朝最大的意外还在褚渊身上。
作为萧齐的首席功臣,褚渊瞬间成了举国的焦点,但多数却并不是褒奖,而是嘲讽、失望……总之都不合褚渊胃口。
退一步讲,就算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理解,褚渊或许也不会在意,起码还有皇帝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啊,可惜他的家人也都也选择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褚渊的堂弟褚炤,跟身边的人叹息说:“彦回(褚渊的字)年轻的时候,就已建立名声节操,怎么想到今天会不顾一切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我们褚家门户不幸,才发生今天这样的事,假如他在立法院担任助理立法官时就死掉,岂不是一个名士!而今名誉品德全有亏损,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免不了被人戳脊梁骨。”褚渊的儿子褚贲,在刘准遇害后,对父亲的态度更加恶劣,成天脸不脸、鼻子不是鼻子,让褚渊大为郁闷。
为什么替家族搏得了荣耀,非但没得到感激,反而会这么不受待见呢,原来人生中不只有物质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容忽视,尤其在物质并不算贫乏时,精神的追求就更占领了高地。
相比褚渊,萧道成遭到的抨击更加严重,许多刘宋的老臣就公然表示萧道成是奸臣逆贼。
奉朝请裴顗在萧道成登极当天,便上表列举了萧道成的种种罪恶,然后愤然辞职。
萧道成没有褚渊的好脾气,也是当天就下令逮捕裴顗,毫不客气地砍下他的脑袋。
太子萧赜提议把谢朏一块料理了,萧道成强忍怒火,咬牙切齿地说:“杀了他反倒让他在历史上留名,我们要尽可能地包容。”
但谢朏的好日子到底是走到尽头了,没多久便被罢黜。
抛开这些不愉快,萧道成还是很用心地当好皇帝这一角色,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也让自己更有价值。登位后的萧道成首先找到知名的儒学家们,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然后下诏让文武百官对朝廷得失直言批评。
广开言路并不难,难在是否真的能听取旁人的意见。
萧道成在这方面做的还是蛮出色的。
淮南、宣城二郡郡长刘善明,响应领袖号召,积极发表言论:“请废除先朝的各种暴政和苛刻的法令规章,一切归于简单明了,让百姓得以休息。另外,交州本来就遥远偏僻,地势险恶,加上先朝官吏暴虐,使得当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今后应该大力推行教育文化,对他们以恩德相待,自能平息民愤,缓和官民矛盾。”监察院副总监察长崔祖思,也呈上了自己的见解:“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道理,所有叛逆祸乱都由此产生。
现在编外的官员,多数没有真才实学,白白领取政府的薪俸,消耗人民的财富,最好是设立文官学校、武官学校,让中央政府、州政府、王府,以及各封国的所有编外官员,依照他们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隔段时间就进行考核,如果成绩不能及格,就强迫他们返回原籍,如果成绩优越,品行得到赞许,则可以保留现职。
奢侈之风盛行已久,虽然国家鼓励节约,但那远远不够,应该对品德清高的官员进行褒奖,对骄奢淫逸的官员加以贬逐,以强有力的行动扭转风气。”自从刘骏上位之后,对于地方上的每件事都只求速度,不管制度,因为郡县政府行动缓慢,于是开始由朝廷派出使节,直接进行监管,渐渐地钦差成了肥差,大家互相比赛,看谁更能作威作福,所到之处,满是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对此,闻喜公萧子良上疏抨击其中的弊端,认为朝廷有什么需要,只要颁发诏书,指定呈缴的日期,部属自然会竭尽全力,如果发生延误,自有法令制裁,而今钦差虽然挤满门庭,可是真正办事的,仍是郡县政府的那些官员,造成的结果是互相猜忌怨恨,反而让事情的效率更低,朝廷应该不再派钦差。监察院员外监察官刘思效,上疏说:“宋国从刘骏在位以来,生产衰退,百业凋零,所以虽然田赋捐税不断增加,而政府的收入反而更少,小民向天干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皇亲国戚等富贵之家,却奢侈浪费,互相炫耀,住在山区沼泽地带的居民,甚至不敢采摘水草充饥,陛下应该重新制定法令,弥补种种缺失。”
自从刘彧上位之后,内外忧患从未停歇,将领们各自招兵买马,建立私人军队,都驻扎在建康,李安民建议在首都,除非是淮河以北轮换的常备军,其他部众都应遣散,将领们如果需要亲近侍卫随身行动,也应限制人数。上述这些建议都颇有建设性,萧道成表示嘉许赞赏,让有关单位认真研讨施行的细则,奏报批准后正式推行。 4月28日,萧道成下诏:皇宫、太子宫、以及各亲王,都不准经营田庄别墅,更不允许霸占山川湖泊。萧道成还发现建康居民的成份十分复杂,作奸犯科和小偷强盗之辈,数不胜数,于是想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安全制度,发给居民身份证,让他们五家互保,担负连坐责任,用以确保秩序。
王俭却并不看好这一奇思妙想,劝阻说:“京师之地,四方人士聚集杂处,如果每人都携带身份证,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十分繁琐,注定难以持久,谢安就曾说过:不如此,何以称京师?”
萧道成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在他努力打造一个崭新国家的时候,北魏已经蠢蠢欲动了。
历来新旧交替之时,都容易爆发混乱,这一次也不例外。
萧齐萧对此倒也有所准备,任命豫章王萧嶷为荆湘二州督导官,仍保持军区司令长官之职,临川王萧映为京畿总司令,先让儿子们占据军事要冲,也即“攘外必先安内”,确保内部没有潜在的危险,再专心对付外敌。 11月15日,北魏开始向南方动员军队,派代理梁郡王拓跋嘉,率两位将领攻击淮阴,陇西公拓跋琛率三位将领攻击广陵,河东公薛虎子率三位将领攻击寿阳,让丹阳王刘昶到南方吸引刘宋旧臣,许诺刘昶将会重建宋国,并在江南世代相传,作为北魏的藩属。大阳蛮酋长桓诞,请求担任前锋,北魏政府于是任命他为南征西路军总司令。
萧齐义阳的变民首领谢天盖,自称司州督导官,打算献出全州,投降北魏,北魏乐陵防守司令韦珍,率军渡河南下接应。
新一轮的南北大战就这样拉开序幕。
豫章王萧嶷第一时间派大营军事参议官萧惠朗,率二千人增援司州督导官萧景先,攻击叛民谢天盖,韦珍没有恋战,趁机掳掠居民七千多户就原路返回。
这次交锋只是一种试探,魏军很快就掀起更大规模的入侵。
480年正月18日,萧道成下令全国戒严,集结军队抵抗北魏大军,征召南郡王萧长懋担任中军将军,镇守石头。萧道成对刘宋皇室的凄惨局面印象深刻,所以时时处处都把自己人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把守国家的各个关键位置。
与以往的南北战争相比,北魏此次还拥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刘昶。
考虑到刘宋刚刚亡国,刘昶这个宋室宗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有迷惑力,让许多齐国百姓陷入两难的窘境。
而萧齐也有空子可钻,北魏将领薛道标,是薛安都的儿子,萧道成让齐郡郡长刘怀慰,假冒冠军将军薛渊的名义,写信给薛道标,要他回归祖国。
二薛原来关系一直很好,北魏得到情报,赶紧把薛道标召回京师,另派梁郡王拓跋嘉,接替了他的军队。 2月1日,拓跋嘉与刘昶,联合攻击寿春。大战开始前,刘昶向全体将士叩拜,泪流满面地说:“但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