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德祖固然能够随机应变,更有足够的毅力顽强抵抗,但敌人采用人海战术,就算宋军以一当十,渐渐也会面临全军覆没的惨剧。

    4月1日,拓跋嗣抵达成皋,亲率大军切断了虎牢的水源,停了三天之后再督促攻城,结果仍不能攻克,恼怒之下绕道洛阳,观看了东汉蔡邕的书法作品《石经》,并派专使祭祀嵩山。

    虎牢经此一击,实则元气大伤,破灭就在眼前。

    另一方面,叔孙建仍在坚持不懈地攻击东阳,东阳北城崩塌三十多步,青州督导官刁雍请求从这处缺口冲进去,叔孙建唯恐受到埋伏,拒不同意,结果守将竺夔很快就填补了缺口,魏军再度陷入焦灼。

    与此同时,檀道济的援军即将来到,刁雍向叔孙建提议说:“盗贼恐惧官军的骑兵突击,所以把车辆锁在一起构成方阵,大岘山以南的道路十分狭窄,车辆不能并行,我请求率领我招募的五千士卒,把守各处险要,设下埋伏,等他撤退时,拦腰攻击,一定可以击破。”

    因为天气炎热,魏军很多都染上了瘟疫,叔孙建虽知刁雍的计谋也许会奏效,可是背后的危险更严重,说道:“部队中一半以上都染病,继续僵持下去,我们的士兵只怕会死光,况且盗贼援军来到,士气大盛,也未必能一击制胜,现在保全实力、安全撤退,才是最紧要的。”于是焚毁了大营的各种器械,下令全军加速撤退,赶在檀道浏览抵达之前一离开战场。

    竺夔因为城墙损毁严重,已难以修补,所以移驻附近的不其城。檀道济抵达东阳后,让王仲德向尹卯挺进,追击北魏,但很快听说魏军已经跑远,于是在湖陆会合,共商下一步的行动。

    刁雍并没有随着叔孙建撤离,而是紧抓机会,抢占尹卯,然后招集谯郡、梁郡、彭城郡、沛郡等地的难民五千多家,设立27个营寨集中管理,俨然成了一个小军阀。

    进入闰4月,逃到滑台的叔孙建,终究不敢轻易返回国内,向西与奚斤会师,积极响应皇帝号召,继续猛攻虎牢。

    到这时,虎牢已被围困200多天了,没有一天不处在战斗之中,守城的精锐士卒几乎全都战死,而魏军越集越多,形势极其凶险。

    外城被攻破后,毛德祖又临时构筑了三层内城,结果外面两层也遭破坏,宋军只剩最后一道防线还勉强可以据守。

    毛德祖为人磊落豪迈,对待下属颇有恩德,在这种艰难情形下,竟也没人生出二心,大家日夜奋战,保卫城池,虽明知必死无疑,仍旧视死如归。

    但虎牢处在必失的境地,无论是守城将士还是周围的援军,都对这点确信无疑。

    这时候檀道济驻军在湖陆,刘粹驻军在项城,沈叔貍驻军在高桥,可他们全都畏惧魏军的强大,不敢轻易出手救援,只盼毛德祖能早日突围出来,然后接应他南返,至于虎牢等地,已经回天乏术了。

    闰4月21日,拓跋嗣的耐心已经快要用尽了,指挥大军在城外挖掘地道,宣泄城中的井水,只要城中断水,守军意志再顽强也势必不能支撑。

    城中人马干渴,再加上饥饿瘟疫,渐渐濒临破灭,北魏再趁机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击,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拓跋嗣终于如愿以偿地击破虎牢最后一道城墙。

    敌人近在咫尺,守城将士拼命护送毛德祖撤离,毛德祖却执意不肯,大义凛然地说:“我誓与此城共存亡!”

    但拓跋嗣特别交待士兵,务必生擒毛德祖,所以毛德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誓言,鲜卑将军豆代田倒是完成了拓跋嗣交付的任务,毛德祖在北魏待了几年后才在绝望和愤怒中死去。

    虎牢的将领和参谋官也几乎都被俘虏,只有军事参议官范道基,率二百人突围成功,安全返回江南。

    北魏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场上的伤亡暂且不论,只死于瘟疫的人也有近五分之一。

    当然战争成果还是很可观的,拓跋鲜卑终于完全占领了刘宋的司兖豫三州所属的各郡县。

    拓跋嗣分别从当地挑选人才,任命他们为郡县长,进行安抚治理。

    9月11日,料理完了善后工作,拓跋嗣怀着几分释然和兴奋回到京城,让奚斤随后北返,留下军队镇守虎牢,让娥清和周几,镇守枋头,让司马楚之率领追随他的部众,另行设立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划归豫州统一管辖。

    为了庆祝这项来之不易的胜利,拓跋嗣特意把平城的西宫外墙,向外扩了20里。

    也许是数月战争养成了惯性,周几等人并没有安分下来,稍事休整之后,率军攻打刘宋刚刚收复的许昌,成功夺回城池,刘宋颍川郡长李元德和汝阳郡长王公度,全都投奔项城,豫州督导官刘粹派将领姚耸天,率军协防。

    周己这才平心静气地享受战后的惬意,让人摧毁了许昌和钟城的城墙,以许昌为南方边界、钟城为东方边界,正式宣告宋魏第一次大战圆满落下帷幕。

    这场战争无论对于南方还是北方,都造成了极大损失。刘宋丢掉三个州的土地,还折损了大量兵力,显然苦不堪言,而北魏虽然勉强取得胜利,也无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罢了,根本算不上有多荣耀,而且更大的麻烦在于,国君竟也困此死去。

    拓跋嗣本就有病在身,后来又带病亲征,不久便染上了瘟疫,两毒并不能相克,反倒加重了他的病情,苟延残喘了一个多月,终于不治身亡,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帝。

    (本章完)

第336章 太武兴起() 
柔然当然被拓跋嗣打到服软,但也必然没有服气,所以在北魏南征的时候,他们便也开启了南征大业,准备趁平城空虚,一举夺得北魏京畿重镇。

    拓跋嗣早就意识到这一麻烦像牛皮癣一样难缠,根本无法彻底清除,所以从423年2月1日起,就开始修筑长城,从赤城到五原,绵延二千多里,并在各要塞配备边防军,抵御柔然的入侵。

    但这种防守策略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当拓跋嗣身死,柔然大军更加蠢蠢欲动,与北魏之间迟早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而且这一天越来越近了。

    北魏借着刘宋新旧交替的敏感时期,而大举南侵,如今轮到北魏新旧交替,柔然也绝不会放过这一绝佳的机会。

    若是赫连勃勃仍有当年的野心,胡夏也必定会横插一脚,与柔然两面夹击北魏。

    所幸赫连勃勃无意东征,北魏总算少一劲敌。

    但只柔然一家已足够北魏忙和了。

    柔然近几年的发展虽说不上突飞猛进,却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松垮联盟,郁久闾大檀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在与北魏争雄的同时,已悄悄把刀锋伸向了凉州。

    变通思维当然很关键了,柔然迟迟不能突破北魏防线,甚至胡夏也是又臭又硬,如果不想个其他思路,称霸中原云云终将成为一篇笑话。

    大檀先生果断把视线放到凉州。

    西凉覆灭之后,遗臣唐絜仍在拼命据守晋昌,北凉世子沮渠政德,奉命发起攻击,成功攻克城池,唐絜和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一同逃往伊吾,招收逃亡的难民,向北面的邻居柔然称臣。

    李宝同时也是李翻的儿子、李歆的侄子。

    大檀有意吞并凉州,所以对李宝等人很是看重,认为他们是突破凉州的尖刀,所以封李宝为伊吾王,让他大量招收旧部,声称将替李氏政权复仇,消灭沮渠家族。

    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李宝当然也知道柔然可汗的用意绝没有那么单纯,但能暂时逍遥快活,远比辗转流离要强过数倍。

    没过多久,大檀为了表达诚意,分派了一支精锐骑兵,在李宝等人的引导下攻打北凉,并斩杀了沮渠政德,席卷大批人员和物产,大摇大摆地返回国内。

    沮渠蒙逊虽然大为恼怒,可是毕竟也不敢轻易出兵为儿子报仇,只得吃下这个哑巴亏,封次子沮渠兴为新世子。

    凉州并不好啃,从前凉开始,一直到此时的北凉,前后那么多政权,足以说明当地局势的混乱和微妙。大檀经过与北凉一番交锋,又从凉州百姓那里多方了解,终于打消了借道凉州攻打中原的计划,转而一门心思与北魏对抗。

    423年11月9日,16岁的北魏太子拓跋焘登极称帝,即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太武帝。

    拓跋焘与刘义符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自幼就接受狼性教育,且有许多忠臣良将的辅佐,大檀想要暗下黑手,似乎并不太容易,但柔然经过几年发展,也已今非昔比,大战固然不能避免,胜算几何,此时的双方谁都没有绝对把握。

    拓跋焘称帝后,追称亡母杜贵嫔为密皇后,从宰相长孙嵩以下,都擢升爵位,任命襄城公卢鲁元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会稽公刘絜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禁卫军司令尉眷、散骑侍从官刘库仁等八人,分别担任四部总监。

    长孙嵩当然是老臣了,表现也一直很稳健,尉眷是北魏名臣尉古真的侄子,其他人也都各怀本事。这个刘库仁并非前秦时期的刘库仁。

    还有个特别的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河内防卫司令、代郡鲜卑人罗结。拓跋焘特别提拔他为高级咨询官、地方部族总监,总管36部族。

    罗结当然也有过人之处,本年已是107岁高龄了,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长寿的最大好处体现在阅历丰富,经历的变故很多,就算当事人没什么过硬的才华,有这一资本也足以得到重视。

    而罗结还挺有为政之才,而且忠心憨厚,拓跋焘对他十分亲信,让他兼任皇后宫总管,负责皇家事务,三年后才准许他退休还乡,但朝廷每有大事,仍派使臣快马向他请教,还乡后又过十年才去世,享年120岁,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也堪称传奇人物。

    至于在拓跋珪和拓跋嗣时代都受重用的崔浩,迫于各方压力,拓跋焘让他保留公爵,返回私宅,但每次遇到疑问,总会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

    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崔浩遭到鲜卑人的妒忌,所以在鲜卑朝廷中的人缘很差,但他对儒家学派经典和治国之道,都深有研究,对朝廷各级机构的职能尤其熟悉,凡是礼仪典章和军国诏令,无不手到擒来,是拓跋焘的得力助手,一码归一码,拓跋焘分得还算清楚,既不得罪当朝权贵,又能充分开发崔浩的价值。

    崔浩平素不喜老庄,认为那都是虚构的理论,不近人情,尤其不喜欢佛教,认为大家崇拜胡人的神,十分可耻,返回私宅后,公务减少,开始专心研究丹药和养性之术。

    当时有个嵩山道士寇谦之,专门修炼张道陵的法术,声称见过从天而降的李耳,李耳还吩咐他继承张道陵的传统,担任天师,并传授他辟谷(不进饮食)和轻身(飞升腾空)的法术,以及符咒《科戒》二十卷,让寇谦之重整道教。

    后来寇谦之遇到了李耳的玄孙李谱文,李谱文传授他法术书《图箓真经》六十余卷,让他辅佐北方的太平真君(意指北魏皇帝,后来拓跋焘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又交给他一卷《天宫静轮之法》,其中有几篇还是李谱文的作品。

    北魏攻占司州之后,寇谦之听从“仙人”指点,把手头上的奇书呈献给了拓跋焘,但朝野上下基本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