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董卓还没有率兵出战,黄巾军依然在与汉军相持不下。在这个时候,天平军如果继续北上,只怕会遇到汉军的主力。

    不过,既然天平军行军数千里,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自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结合了记忆中黄巾军大败董卓的事件,张狂在心中自有考量,决定依然按照原定的计划,北上与“天公将军”张角的黄巾军主力汇合。

    张狂已经定下了天平军下一步的大致行动计划。但这个大致计划能不能得到顺利的执行,需要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帮助。而最有可能为张狂下一步的安身计划,提供足够帮助的人,就在冀州黄巾军的主力当中。若是能够乘着击败董卓的机会,从冀州黄巾军那里得到一些物资支援,对天平军未来度过艰难时局,必定是大有帮助的。

    于是,屡次经历大战,一直将人数保持在两千左右的天平军,再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征途。这一次,他们将主动进入所有黄巾战役里,最关键的战场——广宗!

    

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 
广宗城外,被张狂惦记上的大汉“东中郎将”董卓、董仲颖,正在查看敌情。

    广宗县的历史并不长。西汉汉平帝刘衎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孙刘如意为广宗王,盖取“推广宗子之意”为名,始有广宗之名。数年后国除,直到东汉时,才再次置为广宗县。

    骑在一匹产自西域的高头大马上,身材胖大魁梧的董卓,身边只带着几个随从,逼近到离黄巾军大营不过一百一十步的距离,窥视着不远处的广宗城。

    如今的广宗县城中,兵革林立,拥挤着无数的黄巾力士。根据汉军安插在黄巾军中的细作【间谍】的情报显示,整个大汉国的太平道首领,全体黄巾军的精神领袖,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就被这些狂热的黄巾军战士们,虔诚无比的守护在县中的寺衙中。

    在董卓的记忆里,张角虽然年过五十岁,可是满头的黑发,看起来不过四十许人。当然,这是几年以前,董卓那时还在当时担任司徒的袁隗——也就是袁术、袁绍的叔叔——手下,为门下贼曹时的事情了1。

    当然,任何人在看到张角的第一眼,都不会注意到头发、身材这些细节。对于初次与张角见面的人来说,他们只会被“大贤良师”深邃的目光给吸引。

    虽然张角身材不高,远不如三弟张梁那样高大魁梧,一看就是难得的猛将;容貌也不帅,比不上二弟张宝那样潇洒飘逸,如同神仙中人。但是,如果三兄弟站在一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来观察。这人第一眼,通常会发现张梁,第二眼会打量张宝,然后,注意力就会被张角完全吸引,再也看不到他身边的那两个配角了。

    当年的董卓,就是这样的反应。

    若非有着如此奇异的魅力,出身商贾家族的张角,又怎么能在注重家世的汉末,被无数的士人、民众,自发的尊称为“大贤良师”?

    ——国士无双,为何反叛?

    董卓用力的摇了摇头,将这些对战事无益的记忆,从脑中强行驱赶出去。

    如今的大汉,虽然经历了西凉数十年的羌人叛乱,国势不如之前强盛,却也没有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像董卓这样的中层武将,固然时不时对朝廷发些怨言,但是一颗以身报国,博取汉室封赏的热心,却从来都不曾冷却。

    不过,如今的董卓,虽然在天子的诏令下,荣升为汉军冀州征讨军的主将,可是心中,却偏偏郁闷的想要骂娘!

    董卓虽然与原主将卢植、卢子干关系不佳,可那是因为关东人和关西人2自来就有的隔阂。外加上两人在才能上,一个偏文,一个偏武,关系能够好起来才怪呢。

    可是天地良心在上,卢植的去职下狱,真的是与董卓一文五铢钱的关系都没有啊!

    作为一名少见的、来自凉州的袁氏门生故吏,董卓有着多重的消息来源。

    卢植的去职下狱,表面上是因为天子诏书上说的,卢植固守军营,不肯主动出击,击破黄巾军。其实,在事件的深处,却是目前朝堂上,所出现的政治斗争的结果。

    年初的黄巾暴乱,让当时的天子和朝廷一时间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病急乱投医之下,所有的矛盾都被暂时强压下来,所有的招数都被用来对付蜂拥而起的黄巾军。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才会被紧急推出,担任镇压黄巾军的三名主将。

    但是,随着颍川黄巾军、南阳黄巾军、兖州黄巾军先后被汉军击败,回过神来的汉室朝廷,开始整理在黄巾之乱中,一度失去平衡的朝政。这样一来,朝中的风向,自然会明显为之一变。

    本来,在朝中占据上风的,是以“十常侍”为首领的宦官集团。这些下面没有了的家伙,在当今天子的暗中纵容下,大肆打击士人和党人,其气焰之嚣张,就连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氏和杨氏都要退避三舍。然而,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十常侍”一方最大的弱点就出来了。

    那就是:

    ——根基尽在京畿之地,无法把握地方!

    无法把握地方,就意味着“十常侍”固然可以在朝廷里呼风唤雨,决定官员的任免。但是,面对起自京畿之外的黄巾狂潮,“十常侍”完全是鞭长莫及。

    为了扑灭打着“诛杀朝廷奸佞”旗号,却在实质上威胁到汉室安危的黄巾军,在当今天子的授意下,“十常侍”不得不主动废除坚持了十余年的“党锢”政策,重新大量启用有能力、有声望的党人。天子和宦官们希望,能利用党人遍布天下的潜在力量,来镇压黄巾军起义。

    这样一来,原本被赶出朝廷的党人们,纷纷大摇大摆的返回雒阳,或者在各地州郡任职。一时间,死灰复燃的党人集团,居然有了与宦官集团相抗衡的势头。

    ——这种势头,是非常危险的!

    数十年的清洗和压制,在党人与宦官两大集团之间,播下了无法弥合的仇恨。更何况,党人们一旦得势,所要谋求的,可不是什么一官半职,而是掌控天下的权柄!

    “十常侍”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一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一些事情,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士人们。

    这个被作为警告的对象,在当今的战乱之中,最为有效的靶子,自然是手握兵权的领兵大将。因此,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就成为“十常侍”选择的目标。

    三人之中,皇甫嵩剿杀黄巾的功劳最大,而且出身武人,向来被士人们排斥,对宦官们也算得上是态度平和,可以不论。

    朱儁虽然出身士人,但是为人圆滑,颇有些商人的特点,从来都刻意避免与宦官的直接冲突。外加上朱儁在长社之战中,由皇甫嵩故意让给他部分功绩,来填补之前战败的罪责,想要动他,不太方便。

    这样一来,只剩下卢植了。

    作为当世大儒之一,卢植固然不是党人,却向来与党人关系密切。而且,他在雒阳之时,与另一位大儒蔡邕、蔡伯喈关系莫逆。

    偏偏蔡邕此人,仗着当过当今天子的老师,屡次上表,要求天子疏远“十常侍”。他这样的作为,自然是深为“十常侍”所痛恨。被蔡邕连带之下,卢植自然也被“十常侍”所厌恶。

    最妙的是,卢植虽然将张角亲自率领的黄巾军主力,牵制在冀州一带,可谓是动弹不得,手上却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相比起皇甫嵩、朱隽上报朝廷的数万、十数万斩首功劳,卢植得到的首级不过数千而已。比较起来,宦官们若是扳倒卢植,所需要花费的力气最小,而示威效果最明显。

    因为朝堂中潜藏的这些奥妙之下,才有了目前被军营中将士,传播得沸沸扬扬的“小黄门左丰索贿不遂”事件。

    而这件索贿事件,其实也并非像表面上那般明显。

    试想,区区一个小黄门,不过是秩六百石的货色,远远比不得“十常侍”之中的人物。这样一个微末小臣,哪里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将秩两千石的中郎将轻松扳倒?

    宦官们虽然贪财,却向来极有眼色。而且要说起对皇帝的忠诚度,当朝的那些大臣,还真的没有几个,能与“十常侍”相比。

    在大军与敌人决战的关键时刻,从雒阳千里迢迢的派出人手,跑到冀州战场上来,去勒索大军的赏赐补给军资。如此行为,如此时机,若是其中没有什么特别的筹谋,也实在是显得太不合适了。

    董卓也是在卢植下狱治罪之事发生后,暗中寻思了几天,这才想明白了期间的道理。要说“十常侍”经手的钱财,都是可以用“亿”来算的。在大战将至的场合,他们派出左丰向卢植索贿,哪里就是真的看上这一点儿贿赂了?这不过是借助索贿之名,打探卢植的立场。

    如果卢植愿意与宦官结盟,或者相安无事,就应该多多少少,向左丰意思意思。而卢植直接回绝的行为,无疑说明他无意与宦官们和平相处。

    有了这样的信号,“十常侍”自然就毫不客气的,将卢植当做那只鸡,杀给其他的猴子们看了!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这样败坏了!

    ps:1袁隗任司徒时,曾因为并州刺史段熲的推荐,辟董卓为门下贼曹。

    2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当时,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意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

    

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这样败坏了!

    想到这里,董卓心中也极为友上传

    目前,董卓在立场上,属于汝南袁氏的外围势力。与一般的士人不同,汝南袁氏向来在朝廷中,持中立立场,轻易不肯加入各大势力的倾碾。

    无论是宦官集团,还是士人集团,袁氏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袁氏家族历来高明的处事方针,这才在左右逢源之中,屡屡在朝廷内的斗争中选对位置,创下了令大家羡慕不已的“四世三公”。

    所以,在“十常侍”发起的扳倒卢植一案中,汝南袁氏完全是作壁上观的。但是,想要避开纠纷,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卢植被去职下狱之后,本来老神在在的董卓,这才发现,自己居然无意之间,就掉进了一个马蜂窝之中!

    平心而论,对于卢植的军事才能,董卓是有几分佩服的。虽然卢植在战场临机调度,捕捉战机方面,能力远不及董卓。可是,说起统御大军,安排营地,处理各种军务上,卢植的手段,极为老辣,不下于“凉州三明”。

    更加难得的是,作为一代大儒,卢植在冀州、幽州一带,都有着极高的名望。当地的豪强大族,勇将名士,多有响应卢植号召,自发的加入朝廷平叛大军的。

    在这些以“义兵”之名,加入冀州招讨军的勇士之中,最为出色的,正是卢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原本籍籍无名的汉室没落支脉刘备、刘玄德。另一个,则是本来就在北地幽州广有声名的公孙瓒、公孙伯珪。

    在北地胡人中威名赫赫的公孙瓒,目前任职为辽东属国长史。他在听说卢植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