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张逸夫把能分的工作都分了出去,有关电脑采购的私事上,完全让向晓菲去谈,他也不过问细节,只进行必要的指点。牛大猛这次也长了心眼,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为了密不透风,这件采购的事情完全交给张琳去办了,不再让张逸夫把关,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面的关系。
公事这边,文天明办得踏踏实实,加班加点很快就送上了接待的安排,张逸夫也挑不出毛病,便让他继续去落实。
可另外两位着实就让人操了大心了。牛小壮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生生是拼出了一篇报告,材料摆在张逸夫面前后,不说内容,光是分段、措辞这些语文中基础的基础,就错漏百出,让人十分之难受。
可不管难不难受,这真的是牛小壮的最高水平了。
没辙,大猛帮咱办事了,咱也得罩着点儿他儿子,张逸夫只好亲自操刀,将那篇报告改得面目全非,这才敢呈交给老段。
另外一位李伟峰就更不靠谱了,就那么点儿活还不紧不慢,一下班便拉着工作组的另外几位年轻同志去打乒乓,这让张逸夫忍无可忍,只得又将那部分工作交给了文天明。
文天明到底是倒霉还是幸运,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了,基本是干着老黄牛的活儿,拿着伙计的工资,不过他本人倒是乐在其中,相当充实。
……
一月十六日,冀北电厂的干部们早早迎在了办公楼前,随着大巴车的驶入,在穆志恒的带领下,调研团正式踏入冀北电厂。(未完待续。。)
。。。
182 去最困难的地方()
从调研队伍的阵容来看,部里对这件事不可谓不重视。丰州那么大的事情,只是派了一个安监的副司长而已,而这次风和日丽,却是穆志恒亲自带队。
冀北电厂在核心设备没有更新换代的情况下,硬是压下来10克煤耗,这对于现在的知识经验来说,已经称得上传奇了。虽然电厂不在乎钱,但部里还是在乎的,这个行为确确实实是省下了不少钱。张逸夫在第一次见文天明的时候就已经算过账了,每降低一克煤耗,一年下来,冀北电厂大约能节省开支40万,十克就是400万。也就是说,这10克煤耗一压下来,足以让冀北电厂多养活2000个文天明。
虽然不太现实,但如果现在全国每个电厂都成功压下这10克的话,那就是数以万计的文天明。
虽然煤炭是统一供给的,电厂方面觉得无所谓,但作为部里来说,显然已经对如此之庞大的开支削减产生了兴趣,更何况现在与煤炭产业的关系本来就紧张。
以穆志恒为首的调研团成员一一下车,与夹道欢迎的冀北电厂同志们亲切握手,有种浓浓的外交味道。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成员下车的顺序,还是冀北电厂干部们迎接的顺序,都是有说法的。
穆志恒第一个下车,后面是几位部里管生产、管燃料等的司局级干部,张逸夫倒也识得几位,在全国安全大会上照过面。再之后是处、科级干部,欧炜、姚新宇赫然在列,这次光部里就来了近十号人,足可见重视程度。
部里来人,局里自然要作陪,于是在赵文远的带领下,华北局七八个人也来学习了。
而这些人都是干部,都在机关,电厂总也要来人,于是剩下为数不多的名额分给了部分电厂。每个区域两三个。十几个电厂来的都是一二把手。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需要学习的主体是其它电厂,但实际上来调研的人里,只有大约一半是电厂的。
这意味就很明显了。这次的调研更重要的是政治性。是表率表彰与表扬。是示范,这一天的时间肯定不可能全学到,但要将这件事传播出去。鼓励全国的电厂主动开展节能减耗工作。
冀北电厂一边,自然是牛大猛和副厂长居首,之后是老段,再之后是生产科的主任,而张逸夫,有幸被安排到了科级干部的前列,面对这一安排没人敢说个“不“字,张某人在电厂内的名望已经无人不服了,他与牛大猛亲密的私人关系更让人不敢多说。
当穆志恒握手握到张逸夫面前的时候,也是一愣,随后侧头看了看众人,数了人头后这才笑道:“小张,进步很快么。”
这倒让张逸夫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有傻笑。
要说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十大活动,“调研”怕是要位列其中,“开会”也有一席之地。这一天就是充满了调研与会议的一天,谁都知道这是没有意义的一天,但又必须经历的一天,同时又是没有压力的一天,就在这样毫无压力的氛围中,大部队有说有笑地向五号机组行进。
这个行进路线,也是有安排,有说法的,之所以选主要参观的是五号机组,自然是因为这个15万的机组比较新一些,厂房也漂亮一些,外加保养好,适合撑台面。这里不得不承认,小日本的工业产品做工真的是细致精密,很多设计都极其的严谨,即便这台机已经用了十几年了,依然没什么陈旧的感觉,噪音低,震动小,与同期投产的六号国产机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毕竟,要给大领导展现咱们电厂光彩的一面,得涂脂抹粉了再亮相。
按照接待计划,会先参观五号机组,有需要的话再顺便去旁边的锅炉,之后是去电气值班室,随后午餐,下午进行汇报、交流,晚上喝酒。
面对这次领导调研,其实张逸夫那里是几乎没什么压力的,压力反倒集中到了牛家父子头上。老牛要时刻准备着领导突然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机组技术参数,投产年代,运行情况,各种热效率之类的东西,他虽然是厂长,对厂内设备总体是熟悉的,但他不可能全部深入掌握细节。这里面就又有学问了,这条调研路线是张逸夫设计好的,中间领导会问的问题他也基本都考虑过了,几天前就给了牛大猛几张纸,让他老人家好好背背,免得出丑。
可老牛一看,这他娘的实在太多了,老子一辈子都没背过这么多东西,你丫的给我勾出重点。张逸夫很无奈,领导问问题可不是考试,那是想到哪是哪,没有重点可言的,您老真的想露脸,就得下苦工。可在记忆和文字方面,牛家父子实在是没有天赋,让他们背东西不如去挖煤。
张逸夫也只得强行标出一些重点,并且几次告诫厂长,不要相信这些重点,领导随时有可能调整行动路线,对某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产生兴趣,到时候你答不上来就现眼了。即便牛大猛对此表示明白,但他面对那几张可怕的背诵知识点后,还是怂了,最终只强行记下了标准参观路线上的内容。
一行人就此进了汽机厂房,每人都带上了安全帽,开始了走走停停的参观,电力报配合前来的记者则忙前忙后进行拍照,冀北指定是又要上报了。
牛大猛时时刻刻跟在部长的侧后,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着镜头的位置,给部长介绍的时候甚至都微微屈膝缩脖,这样显得领导高大一些。几位陪同的领导不住点头,时不时问个不疼不痒的问题。冀北电厂这次也算下了苦工,在张逸夫等人的安排下,这个车间这一天的值班人员都是厂子里最精神的,笑起来最美的,对一切问题对答如流的。
所以说调研这种事其实很没意义,更像是一种作秀。
约莫十几分钟过后,一直没怎么吭声的穆志恒终于说话了,语气不温不火,老部长抬了抬帽子问道:“据我所知,汽机车间在降低煤耗的过程中,改造工程应该比较有限吧。”
“确实有限,主要就是更换热力管道,减少热损耗。”牛大猛诚惶诚恐答道,“如果时间和条件更宽裕的话,我们实际上是有更换汽轮叶片的计划的。”
“换叶轮那是大事,谁都知道优质的叶轮更好,我们大家这次来,主要就是来学习小经验的。”穆志恒说着,望向周围几人,“诸位,我认为咱们既然来了,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最能学习到经验的地方去。这个厂房确实漂亮,但咱们来不是为了参观的。”
部长发话,大家自然点头称是,纷纷进言。
“穆部长说得是,牛厂长,下面还是去锅炉那边看看吧。”
“对,降煤耗的大头在锅炉那边。”
“或者煤仓也可以,实地了解一下电力报上说的‘创新配煤技术’。”
本来,牛大猛是不希望安排参观锅炉的,那边怎么清理都必定脏兮兮的,而且噪音大环境差,来的都是大领导,弄个灰头土脸总是不好,但穆志恒主动提出来要去锅炉,他也没得办法,还好张逸夫那边早有安排,也计划好了锅炉的参观计划。
“行,咱们去最艰苦的地方看看。”牛大猛笑着冲众人点了点头,心里回忆着那些并没有背熟的参数,引领队伍改变走向,“就去这个机组的锅炉吧,改造也比较多。”
穆志恒不紧不慢地应了一声,边走边说道:“从电力报上面的文章,以及你们送上来的报告来看,动工最多的应该是一号机组锅炉吧?”
“一号机组……”牛大猛不禁面露难色,“穆部长,一号机组毕竟太老了,环境不太好。”
“没关系,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么。”穆志恒再次冲周围说道,“全国范围内,有不少机组都是六七十年代从苏联那边引进的,条件和设备状况跟冀北电厂一号机组比较相似,要真正地普及经验,还是要从这种典型的机组出发。”
不用多想,周围必定又是一片肯定之声。
牛大猛此时心里已经慌了,娘的,那边的东西没记住……穆爷爷您就不能走寻常路么。
事到如今,老牛也不可能拒绝这个提议,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一行领导出了5号机组厂房,朝一号机组走去。还好段有为就在身旁,真麻烦的地方,有他兜着呢。
步行好一段路过后,才终于到了一号机组的地界,这已经投运了几十年的厂房,显然比之前参观的要陈旧很多,很多东西就像老太太脸上的皱纹一样,不是单靠化妆可以遮住的,必须得拉皮整容才行。
冀北电厂自然不可能,也没时间为了应对调研,去把这里重新翻建一遍,因此只得将这个老太太雪藏,不要出来丢人,可惜穆志恒口味就是这么独特,就好这一口。(未完待续。。)
。。。
183 罪人()
站在半露天的1号锅炉旁,穆志恒看着这台努力了很久的设备,听着那熟悉的噪音,反倒踏实起来。毕竟是老一代的人了,去那么干净的机组反而不适应,这感觉就像是有些人热衷于老马达那种独特噪音的意思。
穆志恒要上去,所有人都没有选择,像牛大猛这样不情愿的其实不在少数,尤其是部里机关的干部,不少人几乎都没怎么靠近过锅炉,尤其是这么老的锅炉,但他们没有选择,必须跟着领导走。
牛大猛自知不能事无巨细,便也识趣儿地让了个身位,后面的事让老段上,非要说的话,穆志恒比牛大猛年长十岁出头,算是半个长辈,老段却反倒比穆志恒年长个几岁,算是同辈,沟通起来应该更顺利一些。
一行人就这么顺着旧梯子爬了上去,每到一层都停一停,段有为开始一路介绍,哪里是哪里,哪里改造过了,如何改造云云,有条不紊,比牛大猛那种硬背出来的说辞,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