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并不是金钏儿要在主子面前说珍珠的坏话。看起来这正是敏妹妹一直的态度,机灵狡猾的金钏儿揣摩准了主子的意思,所以才敢于顺着主子的意思,把珍珠的履历和事迹,当个冷笑话来讲。
嗯!看起来就是这个样子。
毓敏现在没时间追究更多的细节。她要知道的大致已经知道了:金钏儿和花珍珠两个丫鬟走的路子是对立的,敏敏在毓敏不在的日子里,选择的路线是纵宠金钏儿,折腾花珍珠。
知道了这些已经足够。
最后的问题,毓敏问道:“珍珠最后嫁的那男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对她好不好?”
一边说着,一边就举步朝外走去。
这后面的话题已经不用保密,不必躲在花园深处小声议论,大可以边走边讲。
金钏儿追上来,紧跟在毓敏背后,一路走,一路回着话:“当初李大人送了珍珠姐姐回来不久,主子就一心想要赶紧把她嫁出去。那丫头抵死不肯,几乎闹出人命来,也就是姓冯的那个跛子跑出来劝,劝来劝去的,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珍珠也就不闹腾了,乖乖地嫁给了姓冯的。”
“哦?还有这一茬吗?瞧我这记性,竟然全都给忘掉了。”
毓敏淡淡的应了一句。心里头渐渐地捋顺了整件事情的脉络:果然是当年执掌刑部的李大人手下介入了这桩疑案,大概刘全夫妻也是隶属于李大人旗下的暗探吧。却不知道在珍珠失踪的几年中,她爱上了哪个?难道那个人才是真宝玉?难道在这个位面的花袭人不是贾宝玉的通房,却是真宝玉的通房?
这就有意思了!
曹霑的大作之中,自然是要把两个宝玉的事迹,揉在一个人身上来写的。
这样一来,毓敏觉得自己更进一步地靠近了红楼梦中一个更大更难破解的谜团中央区域。
红楼梦中的谜题实在太多。最不可解的就是各主角的岁数BG。认真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宝玉黛玉初登场时,是按七岁八岁来写的。按照书中经过的时间,总共就是三年多点的样子。结果宝黛共读西厢的时候,两个人都该是十四、十五的年纪。到了宝玉结婚,黛玉魂归离恨天是,两主角的年龄分明更大的多了。
很多人认为是曹雪芹写崩了。
可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个绝世天才用一辈子心血熬出来的一本神书,竟然可以连主角的岁数都发生明显的混乱,这说得过去吗?
毓敏此刻从金钏儿嘴里得知了新的线索,顿时就有所悟。
虽然暂时还是无法确认真相,但已经有了强烈的感觉。感觉一切的真相已经很接近了,很快就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
分明就是两个宝玉两个黛玉两个宝钗之间发生的故事,叠加在一起写,这才造成了年龄上的混乱。曹雪芹肯定不是驾驭不住自己笔下角色的年龄BG,他必须是故意这么写的。
毓敏的心中忽然轻松了不少。原来是这样啊!
一边走着,一边头也不回的问道:“姓冯的后来对珍珠很好?还是很不好?这种事情我可打听不到。你们做丫鬟的,成天都喜欢八卦这种事情,尤其是金钏儿你!你且说说看:你知道些什么?”
这个位面的薛蟠看样子依旧还是小怡亲王弘晓来扮演,这个位面的薛蟠没有打死冯渊抢走英莲。因为这个位面的小英莲根本没有在元宵节被人贩子偷走,大英莲的岁数实在大得太多,弘晓没了抢她的胃口。
金钏儿跟在毓敏的背后,扑哧笑道:“这么羞人的事情,金钏儿原本是不敢讲。主子既然问起,金钏儿不敢不讲。听说那姓冯的,对珍珠姐姐那是相敬如宾,可以说是很好。也可以说是待她很不好很不好。”
然后她就说不下去了。
毕竟是个小丫鬟。虽然热爱八卦,毕竟还是害羞的。
毓敏一听也就知道了金钏儿的意思:姓冯的似乎跟珍珠达成了名义夫妻的秘密协议,跟她相敬如宾。对于超龄退役的大丫鬟来讲,冯瑛好歹也是个曾经的举人,虽然没有举人的执照,却有那个实力和学识。得到一个举人这么高大上级别清贫士子的敬待,那是花珍珠几辈子修来的福报,自然是感激不尽。可是,作为一个女儿家,嫁了个老公成天授受不亲,完全不亲昵不恋爱,混得来好像**同志伙伴儿似的的,挂个夫妻之名,却没有夫妻之实,未免也是件欲哭无泪的郁闷事儿。
“好了!我知道了!你可以打住了!”毓敏也不想继续为难金钏儿。想要确认自己的猜想,倒不如直接去问冯瑛。
古代女生一般是做不出来这种出格的事情,一个古代公主跑去关怀一个管家跟管家媳妇儿之间的夫妻和睦细节问题,古代人是做不出来的,但穿越客一点儿也不在乎这个。
毓敏心想:身为爱新觉罗家的野蛮公主,干出什么跋扈无礼的举动都是可以的。我还是直接去问冯瑛吧。对方既然是个被四大爷的暴_政褫夺了功名的举人学历,想必是境界很高的,应该比常人更加通情达理。他应该是可以跟毓敏顺利沟通的。
说话间,一主一仆已经来到了前堂。
春和园是个庞大的园子,下面有许多分园和别院。怡红院、蘅芜馆、*馆迟早都会在园中陆续建成。此刻,毓敏不知道敏公主把这园子经营到了哪个程度。反正稻香村是最早就有的。
这一世完全是敏公主折腾出来的,毓敏这还是第一次来访。不过,她认识这里的路径和回廊走向。
敏公主心中藏着的各种复杂想法,毓敏需要费力淘神花点时间才能感知得到。但是园子里的布局和路径,毓敏不假思索就能够清晰感知得到。毕竟她们俩五感想通,记忆互联。也就是敏公主刻意隐瞒的那一部分,毓敏比较难以触摸。寻常生活细节,前世并不打算隐瞒,毓敏直接就可以体察得到。
这时候,用来接待二阿哥这个级别贵宾的前堂,就是淇水堂。
“淇水堂”三字乃是正屋主厦的匾额。在五间抱厦和左右回廊围成的庭院大门口,还有一个题匾,写做“睢园”。
淇水也好,睢园也好,其实都是有凤来仪,也就是林黛玉的*馆。
……1152
第128章、假正经为什么喜欢走后门()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写作:
贾政刚至园门前……贾政先看。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素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悉景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着,往前一望,见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庚辰双行夹批:曾用两处旧有之园所改,故如此写方可,细极。'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毓敏这时候恍然想起,当年读书至此,忽略了脂评所言“曾用两处旧有之园所改”,到今日大梦方觉,红楼梦中果然处处都暗暗埋伏着一个“双”字。钗黛原是两个一双,纨素成对,二马两贾成双,就连花袭人和薛香菱,也是两个。
曹雪芹这是把两度前世来生,不同的对象,强行写在了一处。
好像?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的?毓敏隐约猜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确切相信。
接下来,“贾政亲手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庚辰侧批:政老亲手扶持,宝玉此刻已料定吉运。''庚辰双行夹批: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故正殿反于末后写之,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何如。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庚辰双行夹批:未闻古人说此两句,分明又是玉兄杜撰。'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如直书‘曲径通幽’这旧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这里的意思是说,贾政第一次视察园子,不走正殿大路。直接从后面的曲折小路起步。
这后面的曲折小路,看过红楼梦的人都是知道的。绕过了曲径通幽,第一处建筑就是潇湘馆。只不过,这时候还不叫个潇湘馆,只叫做淇水雎园。
淇水雎园,是贾政门客所拟,贾宝玉另批作有凤来仪,直到元妃省亲,才改名潇湘馆。
过了曲径通幽处,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庚辰双行夹批:这水是人力引来做的。'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庚辰双行夹批:细极。后文所以云进贾母卧房后之角门,是诸钗日相来往之境也。后文又云,诸钗所居之处,只在西北一带,最近贾母卧室之后,皆从此“北”字而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庚辰双行夹批: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如?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庚辰双行夹批:要紧,贴切水字。'
隔岸花分一脉香。'庚辰双行夹批:恰极,工极!绮靡秀媚,香奁正体。'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
这里说的方位路径,毓敏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