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若非梓潼提醒,朕险些忘记了这件事情。”

    “所以,半缘君和郑家撕破面皮,于陛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我说,郑醒该死,而且必须以极刑处置。唯有这样,方能平息半缘君心中的怨念。陛下以为,妾身说得可有道理?”

    “梓潼所言极是,正当如此。”

    杨广说完,话锋一转,“可那郑家子抗旨不尊,朕又当如何处置?”

    萧皇后说:“陛下是想杀他,还是不想杀他?”

    “这个嘛这个小子,确有些本事。其文采出众,且武略不俗,立下好大功劳,朕岂能忍心杀之?”

    “陛下既然不忍杀之,可他抗旨不遵之罪,也不能轻易放过。

    以妾身之见,干脆对他不闻不问。他立下大功,也犯下了大罪,功过相抵,就让他安心在巩县反思,陛下认为如何?”

    萧皇后的这个主意,立刻引起了杨广的共鸣。

    郑言庆这个小子,仗着立了功,就忘乎所以。长此以往,绝非一件好事干脆,就冷他一下。

    “妾身还有一个主意”

    萧皇后说:“前些时日,妾身看了洛浦书馆拓印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个情节,倒是颇有些意思。”

    说着话,她伏在杨广耳边,窃窃私语了一阵。

    杨广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连连点头,不住道:“梓潼所言极是哦,那部三国演义,回头送与朕看上一看。这个半缘君,倒也真是有趣。你说他那脑袋瓜子里,为何能想出这种故事?”

    说完,杨广忍不住大笑起来。

    萧皇后也不禁抿嘴轻笑,心里道:淑英,本宫也算是不负所托,如此应该对得起你那些礼物。

    ****

    就在洛阳朝臣,为郑言庆抗旨不尊之事,争吵的面红耳赤时,隋炀帝杨广,突然发出一道诏令。

    郑言庆抗旨不尊,论罪当斩。

    然则念其征伐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故而免其不敬之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不饶。功过相抵,命郑言庆幽居巩县,闭门思过。

    诏令中,即没有提及之前郑言庆被废去的云骑尉之职,也没有说到其他事情。

    总之一句话,功过相抵,将所有的事情全都说个清清楚楚。郑善果得知了诏令内容后,忍不住仰天长叹:荥阳郑氏数百年传承,今日被郑言庆抹的一干二净。郑醒,令天下郑氏蒙羞

    郑言庆立下那么大的功劳,结果却是功过相抵,还下诏闭门思过。

    那犯下诬陷功臣,冒领功劳之罪的郑醒,会是什么样的结果?郑善果不用去想,也清楚了解。

    诏令发出,郑善果立刻上书请辞。

    家里出了这么一个人,若没有撕破脸,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可既然撕破脸了,郑善果亦不愿继续留在洛阳,被人耻笑。

    同日,杨广命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率三百千牛卫离开东都,奔赴荥阳。

    就在宇文成都离开东都之际,郑言庆一行人已渡过河水,自汜水关通过,往巩县方向,急行

    ***********

    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更。,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35章 胡马(求月票)() 
荥阳,着经堂。

    盔甲鲜明的千牛卫,手持刀枪,守住了着经堂大大小小的出口。刚过罢新年,初春的阳光照映在盔甲和兵器上,泛起一圈圈冷幽的光晕,令人不由得噤若寒蝉,不敢向前靠近半步。

    其实,即便是他们想要靠近,也不太可能。

    着经堂外围,里三层外三层有一千多名军卒守卫。不过他们不是防止有人从外面冲击着经堂,而是避免有人从着经堂出来。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在抵达荥阳之前,已密令驻守于汜水关的府兵,连夜抵达荥阳城外。郑善果的书信,几乎是和宇文成都,同时抵达荥阳城。

    宇文成都面色沉冷,没有半分表情。

    把圣旨宣读完毕,他沉声对着经堂三老说:“郑公,非是成都不肯通融,实上命难违。请郑公莫要为难小将,把郑醒交出来吧。”

    郑元寿颤声道:“天宝将军,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宇文成都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打心眼里腻歪郑醒,甚至不想见郑醒一面。对于参加过辽东之战的宇文成都而言,那是他心中,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一开始,当他听说郑醒火烧南水大营,解救袍泽的消息时,对郑醒也是敬佩有加。私下里,他还与三叔宇文士及说:郑家文有半缘君,武有郑醒,东山再起,指日可待。

    可没想到,一眨眼,郑言庆变成了投敌叛将,让宇文成都有些无法接受。

    也正因为这原因,他对郑醒更加看重只是,郑言庆回来了,宇文成都发现,他所敬重的人,敬重的事情,全都是一个谎言。那种被人欺骗的感觉,令宇文成都心里,怒火熊熊。

    前来荥阳缉拿郑醒,宇文成都担心郑家会阻拦,特地从汜水关调来府兵。

    看郑元寿那灰白的头发,宇文成都也感觉有些不忍。他和郑元寿认识,从辽东撤退时,宇文成都还从郑元寿的治下经过。对于这个喜欢角斗,性情豪爽的郑氏子弟,印象非常的深刻。

    可一眨眼,那一头黑发,已经灰白。

    宇文成都看了一眼旁边面无表情的郑善愿,低声道:“郑公,送郑醒上路吧省得到洛阳后,不但要被人耻笑辱骂,还有受那生不如死的腰斩之刑。现在上路,至少不需要受罪。”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郑元寿老泪横流,轻轻颔首。

    “天宝将军这番情意,老朽谢了!”

    说着话,他站起身,扭头就往后堂走。宇文成都也没有跟过去,只是静静的坐在中堂之上。

    这种时候,郑元寿也不敢耍什么花样,他倒不太担心。

    “天宝将军,家门不幸,老朽遭逢此事,难免心绪混乱。就不陪天宝将军说话了,先行告退。”

    “归昌公自便。”

    虽然郑善愿已经被废了归昌公的爵位,但习惯上,宇文成都还会以‘归昌公’相称。

    郑善愿起身,拍了拍卢夫人的肩膀,“弟妹,节哀吧。”

    “幸灾乐祸的老东西。”

    郑元琮忍不住低声咒骂。事情发生之后,郑善愿是第一个要求废去郑世安族老之位的人,也是他建议,没收郑世安名下田产,并要求把郑世安郑言庆祖孙,革除郑家。落井下石最狠的人,就是他。而今,事情出现了变化,这老东西一抹脸,立刻做出事不关己的超然姿态。

    这一会儿还假惺惺的安慰,恐怕心里面,已经乐开了花

    郑元琮低声问:“宇文将军,皇上有没有说其他的事情?”

    “小将离开洛阳时,郑尚书已上书请辞了。”

    “啊!”

    郑元琮吃惊不小,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是我们连累了善果啊”

    他叹了口气,又问道:“那郑言庆”

    “陛下下诏:郑言庆抗旨不尊,然则功勋卓着。所以功过相抵,命其幽居巩县,闭门思过。”

    郑元琮苦笑一声,“没想到,这小子竟是如此烈性,拼着两败俱伤,也要出这口气。”

    “谁都是从少年心性走过来,此事若换做我,恐怕也会如此。不过裴公在我离开洛阳之前,曾让我转告郑公一句话。”

    郑元琮立刻抖擞精神,恭敬的说:“愿闻其详!”

    能被宇文成都称之为‘裴公’者,放眼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金紫光禄大夫,裴世矩。

    宇文成都说:“裴公说:半缘君这么做,对郑家未必没有好处。他在高句丽所立功勋,过于显赫,未必是一件好事。郑醒,虽颇令人遗憾,然则有失有得,未必就是坏事。总之,请郑公三思。”

    若说郑元琮对郑言庆没有怨念,那是假话。

    可裴世矩托付宇文成都传过来的两个‘未必’,却引起了郑元琮的深思。

    他和郑元寿不一样,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犹豫片刻,他低声道:“请天宝大将军转告裴公,此番提点情义,郑家上下,定当铭记于心。”

    说着话,郑元寿慢慢从后堂走出。

    他手中拎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来到宇文成都面前。

    卢夫人看见那人头,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我的儿郑元寿你这狠心的家伙,连亲生骨肉也不肯放过吗?我和你,拼了!”

    郑元寿面无表情,一把推开扑上来的卢夫人。

    “送夫人回去休息。”

    说完,他把人头呈上,颤声道:“郑醒人头在此,请将军查收。”

    宇文成都看了一眼那血淋淋的人头,认出正是郑醒的首级。他见过郑醒,当初回洛阳时,隋炀帝杨广曾召见郑醒,被赐予千牛备身。千牛卫,几乎都是在宇文成都手中掌控,所以也和郑醒见过几面,甚至还说过话。看着那眼中犹自带着不可思议之色的郑醒首级,宇文成都,轻叹一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郑醒啊郑醒,看你也是个聪明人,难道就不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人,不能得罪吗?

    “郑公,节哀!”

    郑元寿面颊抽搐两下,咬牙切齿道:“不送。”

    言语之间,极为无礼。宇文成都也不见怪,点点头,命人把郑醒人头盛入盒中,告辞离去。

    “郑言庆,不报此仇,我誓不为人。”

    郑元寿看着宇文成都的背影,仰天长啸。

    郑元琮有心上前劝解两句,可是这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怔怔的看着郑元寿的背影,久久不语。

    ****

    离开了荥阳之后,宇文成都不敢懈怠,命府兵返回汜水关,他自带三百千牛卫,赶回洛阳。

    急行半日,途径巩县治下。

    宇文成都发现,路上有很多人,急急忙忙的,似是有什么事情。

    于是派人过去询问,那千牛卫回来禀报说:“将军,这些人是去看鹅公子治丧。”

    “治丧?”宇文成都一怔,“为谁治丧?郑言庆家中,有丧事?”

    “他们说,鹅公子要为他的坐骑立碑,所以赶去看热闹。听人说,鹅公子有一匹心爱的白龙马,随他在高句丽东征西讨。结果在梁水畔生擒高建武的时候,他那匹白龙马累死疆场。

    鹅公子极爱他的马匹,故而把那匹白龙马带回巩县,并在霍山寻一风水宝地安葬,还要立碑以纪念。这是鹅公子自征讨高句丽,做春江花月夜一年来,首次有新作问世。周遭文人士子,纷纷前去观摩,想看一看鹅公子的新作,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有此前的水准”

    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出身都要经过严格挑选。

    杨广本身也是个极有文采的人,所以对千牛卫的选拔,更加苛刻。

    想成为千牛卫,不仅仅要有上等的出身,还有识文断字。否则这天下武艺好的人多了去,又何必找你来担当重任。故而,千牛卫在回禀宇文成都的时候,言语中也流露出一丝向往。

    对于首创咏鹅体,在文坛享有清誉的郑言庆,千牛卫同样颇感兴趣。

    宇文成都自然能听出这千牛卫话语中的意思,不由得笑了。反正郑醒人头已经拿到,倒也不耽搁这一时半会儿。重要的是,他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