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劝说”,所以他就成立了南洋舰队,整个舰队不但拥有最好的战舰,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陆战队,他们就是“劝说”南洋土人的主要力量。
对于这支南洋舰队,周重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整个舰队共有主力战舰一百二十艘,辅助战船无数,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分为四支分舰队,分别由四个海军将领统率,而且他们四人直接向周重这个总督负责,毕竟如此强大的一支力量,周重不放心将它交给人。
三大舰队的组建,特别是南洋舰队的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且一支舰队的组建,并不仅仅只是人员与战舰到位后就能成军的,之后还需要消耗的时间与精力训练,训练之后还需要进行实战演练,使得整个舰队磨合期,只有经过磨合期后,整个舰队才会形成自己的作战方式与精神,这时才可以称之为舰队。
周重之前已经为组建舰队做了的准备,比如需要的战舰早已经在各地的船厂里开工建造,估计最迟三个月,最后的一批战舰就可以建造完成,只不过三大舰队的海军士兵却还远没有招齐。
其中东海与南海舰队主要是防守大明沿海之用,平时也协助市舶司对船只进行收税,商船遇到危险时,他们也会参加救援,至于作战训练他们也会参加,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所以对人员的要求也就不是特别的高,比如以前水师淘汰下来的一些老弱伤残,只要还能上船的,都被安排在这两支舰队中,另外周重还从沿海的渔民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经过前期的培训后,也补充进两支舰队之中。
相比之下,南洋舰队对人员的要求可就高多了,毕竟这支舰队主要就是用来作战的,而且在周重的计划中,攻略南洋只是对南洋舰队的前期实战训练,等到南洋平定之后,他会以南洋舰队为甚至,再分出两支或三支舰队,这些舰队或向东或向西,帮助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迎战敢于挑战大明的竞争者。
南洋舰队共需要四万人,这个数字对欧洲那些小国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这仅仅只是一支舰队,要知道葡萄牙人派往印度的舰队,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三千人,就这已经消耗了葡萄牙王国的近半力量,所以四万人舰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无法想像。
但是对于大明这样一个人口逼近两亿的国家来说,四万人简直不值一提,甚至周重根本不必特别费心,他只需要在沿海各地张贴出榜文,然后标明一个士卒每月的军饷,以及刚入伍就能领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安家费,自然会有无数贫穷的年轻人蜂拥而来,争抢着想要加入南洋舰队,虽然他们明知道打仗是会死人的,但是贫穷和饥饿面前,这些人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条命并不怎么值钱。
不过南洋舰队将是大明未来海上的主战力量,所以对人员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比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强健并且懂得水性,最好是那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家子弟,毕竟这些人早就习惯了海上的生活,也懂得一些操船的技巧,是海军士兵最好的人选。
上面的那些只是对普通士兵的要求,另外除了这些普通的士兵外,周重还要求招收一批识字,最好是懂得算学或天的士兵,毕竟海军是个技术性的兵种,不但需要会打仗的普通士兵,同时还需要记录航线、绘制海图、辨别方向等等,这些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胜任的,所以周重计划招收一些识字的士兵,然后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得这些人掌握海军航行时必须掌握的知识,成为海军中的辅助人才。
当然想要招收识字的人加入海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军队都带着几分鄙视,甚至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谚语,若非周重的海军军饷丰厚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报名,但是大明这个时代,识字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而且一般识字的人都不是很穷,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军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的招兵告示贴出去后,沿海各地参加普通海军的人很快就招齐了,只要他们能够在训练中坚持下来,那就能成为一名的南洋海军。但是那个招收识字之人的技术兵种,却是很长时间都是无人报名,据征兵的人说,虽然偶尔有人前来询问这个技术兵种,但是当他们解释了一下后,那些询问的人却是转向就走,根本就不愿意报名。
对于这种情况,周重一开始认为自己给出的军饷不够,虽然技术兵种的军饷已经是普通士兵的两倍了,但是他最后还是一咬牙,再次将技术兵种的军饷提高到普通士兵的三倍,要知道南洋舰队的军饷本来就高,现在提高到三倍,那可是比大明七品知县的俸禄还要高,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但是让周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提高了军饷,可是最后应征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焦芳却是笑着找到他,指出他在征兵时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人的心理()
“大人,您的征兵告示属下已经看过了,不得不说您可真舍得下本钱,不过我敢打赌,哪怕您把这篇告示贴遍大明,恐怕也不会有多少识字的人愿意加入南洋舰队!”周重的书房之内,焦芳一边形象恶劣的啃着鸡爪子,一边嘿嘿笑着对周重道。
“为什么,我给那些识字士兵开出的军饷已经够高了,大明这么多的诗书人,也并不是人人都能考取功名,据我所知,不少一辈子都只能是童生的诗书人生活贫困,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他们为何就不愿意接受这个报酬职业?”周重很是不解的问题。
“嘿嘿,这个原因很简单,就出在你的那张招兵榜文上!”焦芳笑的很贼,同时依然用嘴里不多的几颗牙齿啃着手中的鸡爪子,这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特别是周重府上做的鸡爪,上次他尝过一次,从那以后,只要来到周重这里,就必定会要一盘鸡爪慢慢的啃。
“招兵榜文?”周重听到这里更加的不解,“那张招兵的榜文是我让总督府里的文书写的,而且都是按照我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妥啊?”
看到周重还不明白,只见焦芳却是叹了口气,用油糊糊的双手撕掉鸡爪上最后一块鸡皮,塞到嘴里边嚼边道:“总督大人,你想要招收一部分识字的人进到军中任职,而我大明识字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商人,他们需要用文字记帐,同时算学也是商人必须精通的。不过现在大明商业繁荣。那些商人一个个赚的是脑满肠肥。自然不可能来到军中吃苦。”
说到这里时,焦芳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除了商人外,剩下的就是真正的诗书人了,他们诗书识字为的就是考取功名,可惜科教之途艰难无比,真正可以考中进士的,可以说一万个读书人中才能出现一个,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卡在童生这一级上。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甚至有些贫穷的童生,全家都会跟着他挨饿,但是大人你不要忘了,他们就算再怎么落魄,却也读书人,大部分人都有着读书人的气节,在他们看来,士卒都是些粗鄙之人,他们或许会因为生活所迫加入军队谋生。但却绝对不会愿意自己也沦落成为粗鄙的士卒!”
“我明白了!”周重听到这里一拍大腿,一脸惊喜的大喊道。他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没有读书人愿意加入军队。说白了还是看不起当兵的,周重在文书上写着是招募士兵,以那些读书人的清高,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沦落成为粗鄙的士兵,哪怕他们十分眼馋周重给出的丰厚待遇,但依然一个个咬着牙不肯放下身段。
想明白了其中了原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比如周重就立刻叫来总督府里的文书人重新拟定了一张四海舰队招募人手的榜文,不过这次的榜文上不再写招募士兵,而是为军队招募文职人员,这些文职包括大夫、测量官、制图官等等。
这些文职不需要直接作战,只需要学习海军航行时需要的一些知识,比如简单的医术、定位方向、测量海情等等,属于舰队中的文官系统,待遇依然是普通士兵的数倍。
仅仅是换了个名称,立刻就起了效果,随着那些榜文的张贴,很快就有不少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上来应征,这些人大都是年纪一大把了,考了无数次,却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能考到,家中也为他们耗尽了钱财,整天跟着他们吃糠咽菜,甚至有些人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所以现在能有这么一个报酬丰厚的职位,虽然在军中要担一定的风险,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也只能拼了。
看着第一批招收上来的那些老头子,周重也不禁十分的无奈,这些读书人中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了,年纪最大的几乎都能和焦芳相比了。这些人虽然能写一手的文章,但是对于算学和天、医学等等,却是所知不多,自己还需要找人给他们培训,可是他们却早就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周重担心这些人就算是经过培训,恐怕也很难胜任日后的工作。
不过就算是第一批招收的人并不合意,但周重依然捏着鼻子把这些老头子都收下来,因为焦芳告诉他,这样做是“千金买马骨”,只有这些第一批参加的人得到了榜文上承诺的待遇,日后才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愿意加入南洋舰队。
千金买马骨的效果的确不错,就在第一批的老头子被周重接到双屿港,然后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后,这些老头子的待遇也很快发了下来,每人都有几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同时每月还有丰厚的报酬,更加让他们满意的是,他们是军中担任的是文职,与那些粗鄙的军汉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老头子活的时间够长,认识的人自然也更多,特别是一些与他们同病相怜的读书人,更是他们的知交好友,所以这些人在稳定下来后,就开始给自己的好友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在双屿港的生活,以及现在南洋舰队依然需要的人手,劝说他们前来应聘,甚至那位总督大人已经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在军中服役十年,日后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安排他们到地方上任职,最少也是典吏、主簿之类的官职,这可是他们以前梦寐以求的生活。
也正是有了这批马骨帮周重做宣传,很快就有了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南洋舰队担任文职,其中更有不少懂得医学、算学、天的专门人材,这些人只需要稍加培训,就可以胜任军中的职位,甚至还有不少穷困的秀才也愿意加入军中,这些人的地位可比那些老童生高多了,而且秀才阶层也有更多的人才,所以周重将他们当成更高级的马骨,全都收了下来。
除了人员之外,南洋舰队的战舰也在沿海的各大船厂里紧急建造,随着四海总督府的成立,大明的海禁政策几乎是名存实亡,各地的商人都是拼了命的想要下海,毕竟谁都知道,现在最赚钱的就是海贸,特别是在四海总督府把海上清理了数遍后,不但大明沿海再也见不到海盗了,甚至从大明到南洋这一路上,也极少听到有海盗敢来撒野,所以现在海路比以现安全了数倍。
不过想要下海,就必须有海船,可惜海船的建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专门的人才负责,正所谓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商人,很快大明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