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礁木咛迩榭觯暇怪苤刂皇歉擦烁龃蟾牛劣诰咛宓那榭觯剐枰约捍蛱私狻�
杨统等人也正是等着这个机会,因此纷纷开口将整个上四海总督府的情况讲解了一遍,不过其中他们却着重讲了一下焦芳与张彩这两个参政都是北方人,而且又都十分的有才干,现在将他们这些南方官吏压制的极为厉害,最后杨统还特意叮嘱王守仁他一定要小心焦芳和张彩,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听到这里,王守仁终于明白杨统他们宴请自己的原因了,毕竟他也是为官多年,当然十分清楚官场上的南人与北人之争,虽然他觉得这种争斗十分无聊,不过他毕竟身在官场之中,无论如何也脱不开这种争斗。
另外他也终于明白皇帝陛下为何会忽然下旨将自己调到四海总督府任职,估计这也是那位年轻总督的主意,为的就是让自己平衡一下总督府中南人与北人之间的实力,毕竟现在北方官员占据上风,调他这个南方官员来这里,用意自然十分清楚。
只是让王守仁十分奇怪的是,自己在官场上并没有太大名声,为何那位周总督会对自己有那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平衡南北双方的实力?要知道在北方官员的头领之中,一个是曾经做过内阁首辅的焦芳,另外一个虽然化名张余,但是总督府的官员人人都知道,他就是之前辅助刘谨的户部尚书张彩,这两人可没有一个易与之辈,哪怕是王守仁一向自信,但是在面对这样两个对手时,也不免心中没底。
既然明白了周重调自己来总督府任职的原因,同时也知道那位年轻的总督大人并不是传言中那样一个佞臣,而是一个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之人,在这样的人手下任职,对于王守仁来说,绝对是一个一展抱负的好机会,所以一时间他也是心情舒畅,在酒桌上也不免多喝了几杯,最后更是大醉而归。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守仁担任四海总督府治下的按察使一职,同时也与杨统一起,成为总督府南方官员的代表,不过王守仁在刚开始并没有与焦芳、张彩正面冲突,甚至还特意向周重请示之后,在上任的第三天就乘船去了台湾,开始对那里进行实在考察,同时也能更加直接的观察当地的吏治和民生。
考察完了台湾之后,王守仁依然没有加来,而是去了南洋的马六甲和旧港,看样子他是打算把整个四海总督府治下的土地全都跑上一遍才回来。这让杨统那些南方官员十分失望,毕竟王守仁,他们依然没办法与焦芳、张彩争斗。
而以张彩为首的北方官员也十分得意,毕竟在他们看来,新来的那位按察使虽然是南方人,但却是个软蛋,上任之后不但不敢与他们正面争斗,反而还逃到了台湾那里,这样的人根本不足为虑。
不过同样是北方官员之首的焦芳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他看来,王守仁放弃与他们争斗并不是怕了他们,而是把按察使的政务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王守仁心中根本没把南北之争当做一回事,南方官员之中有这样胸怀大志之人,看来日后他们北方官员再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压制南方官员了。
第四百零一章 王阳明与唐伯虎()
王守仁花费了近半年时间,足迹踏遍了台湾各地和马六甲,在那两块大明新占领的土地上,王守仁看到无数从中原迁来的汉人百姓在那里繁衍生息,落眼处全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心的笑容,与大明国内那些大部分穷苦麻木的百姓相比,王守仁觉得这两地的百姓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台湾府现在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移民到达那里后就会分到一块田地,勤劳的百姓就在自己的田地上辛勤耕种,前年的番薯和去年的玉米都在这里都取得了巨大的丰收,使得整个台湾府变成南方一个有名的粮食产地,这里出产番薯干和玉米已经开始卖往大明各地,另外还有番薯酒、粉丝、玉米面等二次加工的食品,也开始成为台湾府的物产。
相比台湾府的农业,马六甲那里则是以商业为主,大部分人都在从事着与商业有关的工作,毕竟那里本来就是商业港口,港口的收入占整个马六甲收入的八成还要多。而且在马六甲这里,王守仁真正的见到了周重口中所说的情景,这里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全都是以工商为业,但是这里的粮食却可以实现自足,而且这里的百姓比台湾府的百姓还要富足,由此可知,周重提出的以工商业养活大部分百姓的想法,绝对是可行的。
通过对马六甲和台湾府的全面考察,使得王守仁也是收获良多,特别是对工商与农业之间的有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辅助周重完成对大明改造的决心。
当然了,王守仁这一路上遇到也并不都是让他高兴的事,在台湾和马六甲的一些地方,他发现当地的一些官员大都是初入官场,对于如何好治下的百姓并没有太多的经验,结果就使得的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变成了一团糟,甚至更有些官员觉得天高皇帝远,自己治下的土地十分偏僻,于是干脆做起了土皇帝。对治下的百姓大肆剥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若不是王守仁及时处置了那些官员,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造成民变。
不过王守仁虽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不好的官员,但是总的来说,台湾和马六甲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十分富足美好的,尤其是马六甲港中出现的那些大海商,很多人都是一掷千金,王守仁就亲眼见到一个商人从狮子国运来一箱纯净的红宝石,结果引来众多海商争夺。在场的海商争相报价,每次加价都在千两以上,这让王守仁也不由得为这些海商的富有而感到震惊,毕竟他这个从二品的高官,每年的俸禄加在一起。还不够人家一次加价的银子。
王守仁在马六甲逗留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与当地的官府联系,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穿梭在马六甲各地,期间也发现了一些官员渎职的现象,但是总的来说。马六甲这边的吏治要比台湾府强一些,一来是马六甲地方小,二来周重对马六甲也极为重视,所以当地的官员对吏治这一块抓的很紧。
直到王守仁快要离开马六甲的前两天,他才以按察使的身份去拜访了一下马六甲的知府,也就是那位他早就有所耳闻的大才子唐寅唐伯虎。说起来王守仁老家是余姚,距离苏州并不远,以前王守仁在扬州游学时,曾经与唐伯虎有过一面之缘,王守仁比唐伯虎小两岁。而且又十分佩服唐伯虎的才学,所以一向以唐兄相称。
更加巧合的是,当初王守仁与唐伯虎还是同一年在京城参加的会试,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唐伯虎因为受到“会试泄题案”牵连,不但丢了功名,更是终生不能再参加科举。相比之下,王守仁却取得了二甲进士第七名的成绩,从此踏上了官场。
说起来王守仁是完全不相信唐伯虎会在科举作弊,毕竟以唐伯虎的才学,中举根本就是轻而易举,可惜他当时人微言轻,根本无力帮助唐伯虎,幸好后来唐伯虎被陛下恢复了功名,王守仁知道这个消息时,也是松了口气,更加奇妙的是,现在两人竟然同地为官,而且还在这海外之地再次重逢。
只是现在再见到唐伯虎时,王守仁却差点认不出对方,因为出现在他眼前的,不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而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大明官员,甚至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让王守仁差点没认出来。
故人相见,唐伯虎与王守仁自然都是十分高兴,不过在聊完私事之后,王守仁又以按察使的身份,讲述了一下自己在马六甲各地的见闻,以及唐伯虎在施政之时的欠缺,对于王守仁的话,唐伯虎也是真心受教,毕竟一来王守仁为官多年,在为官方面的确比他强,二来这本来就是按察使的职责,现在王守仁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就是给自己改正的机会,若是什么都不说的话,那后果才会更严重。
当天晚上,王守仁与唐伯虎在知府衙门后院的凉亭里摆上几样小菜,再加上一壶美酒,打算是不醉不归。毕竟“它乡遇故知”本来就是人生四喜之一,更何况这里还是距离大明万里之遥的南洋,再加上两人都了解彼此的为人,因此都是放开了心胸畅饮,甚至一些官场上不该说的话,他们也是百无禁忌的拿出来畅谈。
“伯安,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为兄这次之所以能够恢复功名,全都要靠总督大人间接的帮助,否则我这一生就只能在醒生梦死中度过了!”唐伯虎这时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再加上南洋天气炎热,当下只见他扯开衣服,袒着胸膛高声道。
“哦?这有什么可笑话的,总督大人虽然比你我要年轻的多,但却是胸有大志之人,之前我与总督大人交谈之后,自感是获益良多,唐兄能够得到总督大人的帮助,若是传之后世,那也是一桩美谈,何来笑话之语?”王守仁也觉得南洋的天气炎热,这时也同样脱去外袍,身上只穿着一身单衣笑道。
“嘿嘿,我刚才已经说了是总督大人间接帮的我,不过这件事却绝对不能流传出去,否则不光我与总督大人有麻烦,就连陛下那里也会不好看。”唐伯虎说着,就把自己当初如何进宫帮正德皇帝画春宫图,以及春宫图的正是周重写的《金瓶梅》的事讲了出来,本来这件事唐伯虎除了告诉了周重外,从来没对其它人提起过,但是今天王守仁的到来,使得他格外高兴,而且他也知道眼前这个余姚才子是胸怀万里的人物,所以他根本不担心王守仁会把这件事传扬出去。
王守仁听完唐伯虎恢复功名的曲折经历后,同样也是惊讶的目瞪口呆,对于正德的荒唐,他并不感到意外,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以周重那样的人物,竟然会写那么香艳的,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现在世面上最为流行的《西游记》,好像就出自周重之手,如此看来,好像周重的确有能力写一本让唐伯虎都感到十分惊艳的。
想到这里,王守仁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他虽然觉得周重写那么香艳的给正德实在有些胡闹,不过他倒也没有因此而看轻周重,毕竟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比如眼前这个唐伯虎,以前更是夜夜留宿青楼,现在不也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吗?
唐伯虎提到了周重,这让王守仁也十分感兴趣,之前他与周重匆匆忙忙的聊了一次后,第三天就带着人去了台湾,根本没时间与周重详谈,这让王守仁时常感到有些遗憾。另外他对周重本人也十分的好奇,眼前的唐伯虎也算是周重手下的老人,肯定对周重也十分了解,所以他想听一听在唐伯虎眼中,周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是让王守仁没想到的是,他刚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只见本来已经有些微醉的唐伯虎却一下子清醒过来,脸色严肃的道:“伯安,对于总督大人的为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以前我看到总督大人大力发展海港,而且鼓励工商业,这让我十分不解,毕竟在我看来,鼓励农桑才是官员应该做的事情。”
说到这里时,唐伯虎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太可笑了,海港的利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