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我所知,你们一直以来打造火枪的方式就是:一杆火枪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完成。而这就导致每个匠师打造出来的火枪都有所不同,战场上,只要其中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整杆火枪就会彻底报废,没有零件可以进行通用。”
“除此以外,火枪的枪管口径也有所不同。同一颗,用不同火枪打出来,也会因为枪管和之间的气密性不同,打出不同射程。”
王铁中一脸认可的回答:“将军,因为每个匠师都有自己手法,所以,根本没有可能保证不同工匠打造出来的火枪零件相同,可以进行通用。”
卫征摆了摆手,在王铁中注视下语出惊人的回答:“既然如此,王主事有没有想过改变这种现状,确保兵器制造厂打造出的每一个零件,都可以在不同火绳枪上进行通用。”
“这不可能……”王铁中一脸斩钉截铁的回答。
“将军,每个铁匠打造火枪的手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把火枪的所有零件全部打造的一模一样。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卫征脸上的笑容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丝毫变化,一脸神秘的继续说道:“王主事,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前,我们都是一杆火枪一人负责到底。既然现在打造枪管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打造出一模一样的枪管。那我们完全可以将剩下的工匠全部集中起来,同打造火枪枪管一样,将火枪的一两个零部件全部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也就是说,一个铁匠专职打造火枪的一两个零件,等所有零件全部打造完成后,在组织一两个人将这些火枪零件组装成一杆完整的火枪。”
“这样的话,我们的火枪就会像一条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
“不仅如此,所有工匠打造出来的零部件也会行程统一的标准化,可以在所有火枪之间进行通用,增加火枪在战场上的寿命和适应性。”
王铁中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自言自语的不断重复三个字:“流水线。”
足足过了半柱香时间,沉思中的他才渐渐清醒过来,一脸若有所思的回答:“将军,您说的这个办法还要具体进行试验。但是,只要成功,你说的这个结果就可以完全实现,让火枪普通流水线一样被生产出来。”
连续两个大问题被解决后,火绳枪困扰卫征的最后一个问题随即浮现到脑海。
火绳枪繁琐的装弹过程。
对着面前王铁中,卫征直言了当的问道:“王主事,流水线的事情你一定要抓紧…。。接下来我就跟你讨论一下火绳枪装弹的问题…。”
“按照火绳枪目前的装弹方式,不仅繁琐,而且要花费很长时间。更加重要的是,在紧张的战场上,很多火枪手都不能保证自己倒入枪膛内的火药是不是一致,有没有倒多,导致火枪在开枪的过程中发生炸膛……”
作为一名打造火枪的老匠师,火绳枪在战场上的各种弊端,王铁中还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对着卫征直接问道:“将军,您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提前一步,在兵器制造厂将火药量给确定下来,并且和一起用纸皮包裹起来。战场上,火枪手只需要用嘴咬开纸皮,倒出一点火药进入引药锅,也就是火门,然后把装着和剩余火药的纸壳子弹全部倒装入枪膛,并用通条捣实。”
“简简单单几步,就取代原来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装弹过程,让火绳枪处于待发状态。”
不过,卫征的介绍显然非常笼统。
一句话说完后,面前王铁中脸上除了茫然,还是茫然。
看到这里,卫征直接找到一块乌黑木炭,在地上画出纸壳弹的简单示意图。
画完以后,继续分析道:“既然我们要制作定装弹药,为了增加在火枪枪管内的气密性,我们还可以在上做一些改进…。我们可以把圆形改成锥形。”
卫征此刻所说的锥形,就是后世威力巨大的米尼弹。
在大家聚精会神的注视下,卫征继续分析道。
“我所说的这种锥形尖端朝外,尾部朝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锥形的底部制作成凹形。你们可以试想一下,枪膛内的火药一旦引燃,凹形底部就在火药燃烧的巨大作用下向外膨胀,和枪管内壁完全紧贴在一起。”
“这样的话,火绳枪在进行击发的时候,就不会产生漏气。不会漏气,的射程也会相应变得更远。”
“而我们使用的传统,为了装弹方便,口径都略小于枪管口径。发射时,不管我们怎么加强严密性,都不能保证火绳枪在进行射击时,枪管不漏气。”
卫征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进行讲解的时候,王铁中已经命令部下将制作纸壳子弹的工具都找了过来。
这些人当中,唯一在历史博物馆见过纸壳子弹实物的卫征。毫不犹豫的接过所有工具,在一众部下的注视下开始手工制作纸壳子弹。
制作卫征所述的纸壳子弹,首先要做的就是锥形。
用生铁打造出一个锥形铁模,将融化的铅水注入铁模,再其即将要硬化的时候,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一根圆头铁棒压入铁模内。
于是,一个尾部内凹的锥形就完成了。
在大家的惊叹声中,卫征的一双手并没有停下。
快速拿起一张油纸,卷成纸筒,糊上胶水,插入一个同枪管口径相同的木质模型内。
将制作好的倒装入纸筒,然后再把准备好的火药一点一点倒入纸筒,并且不断同木棒将其压实…。。
在王铁中提醒下,确认火药量足够后,卫征对木质模型内的火药进行最后一遍压实后,果断剪断多余油纸,并且将纸筒口封住,用细线绑死…。。
抽出已经被封死的纸壳子弹后,一颗长达一寸半的圆筒形纸壳子弹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表面上看,这颗纸壳子弹非常粗糙。但是,能在第一次做出这样水准,卫征从心底还是很满意的。
对着王铁中大声命令道:“王主事,马上拿一杆火绳枪过来,看看这种定装纸壳子弹能不能射击出去…。。”
卫征虽然很想亲自进行试枪,但是,无论自己怎么说,王铁中等人都不同意。
最后,在王铁中的建议下,兵器制造厂一名专门进行试枪的学徒接过纸壳子弹,按照卫征所述的步骤,开始进行装弹…。。
仅仅用了平时装弹的一半时间,几米外的试枪手就做好击发准备。
双手平端火绳枪,对准一百五十米外身披铁甲的一个靶子……。
“开枪…。。“带着满脸炙热的卫征果断命令道。
“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卫征亲眼看到,火绳枪枪口在爆炸声响起的瞬间向外喷射出一股威力强大的火焰。
当大家赶到目标靶位时,靶位上厚重的铁质胸甲已经被破穿一个黑洞。
;
第五十四章 多尔衮复仇()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四,对于大明朝来说,是一个举国都感到震惊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扼守京师北大门的遵化重镇陷落,被鞑子攻破了。
消息传到京师后,举国震动,整个京师也为之而陷入一片混乱。官民纷纷出逃京师,想要躲避这场即将席卷整个京师的兵灾。
就在大明朝包括崇祯在内,自上而下都因此而慌了手脚的时候。
亲自指挥这场大战的镶白旗旗主多尔衮,正在自己大帐内,用酒肉招待刚刚得胜归来的麾下高级将领。
而就在庆功宴举行正酣的时候,一阵嘈杂的争吵声忽然在帐篷门口响起,传到喝酒正酣的多尔衮耳朵。
多尔衮的眉头一皱,对着身后部下问道:“外面出了什么事情,吵吵闹闹,成何体统。难道卫兵不知道我在大帐设宴款待刚刚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吗…。。”
“奴才马上就出去查看,赶走那些打扰贝勒爷兴致的奴才…。”
站在多尔衮身后,头上背着一根马尾辫的鞑子亲兵单腿跪地,一脸谄媚的报告道。
很快,一名身穿参将官服的鞑子军官就被亲兵带了进来。
在多尔衮一双不解目光注视下,亲兵迅速走到多尔衮身边,再次单腿跪地,对着多尔衮耳朵小声报告着什么。
虽然大家不知道亲兵说的内容,但是,从多尔衮越来越铁青的脸色可以判断,这个消息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果然,亲兵的嘴巴刚刚离开多尔衮耳朵,多尔衮一张脸就被怒火给取代。
握在手里的酒杯狠狠砸在面前案桌上后,大声咆哮道:“岂有此理,狡猾的汉人,我多尔衮一定要让你们血债血偿,付出代价…。。”
说完,对着面前正在畅饮的部下大声咆哮道:“都给我停下,所有服侍的奴才全部退出去,我有军机要事和各位将军商量…。把所有酒肉也都给我撤出去…。。”
大帐彻底安静下来后,多尔衮一双几乎可以用来杀人的目光迅速转移到大帐正z,正单腿跪在地上的参将身上。
一脸杀机腾腾的命令道:“你把刚刚报告给我的消息,当着镶白旗所有总兵的面,再重新报告一遍…。。”
“是,贝勒爷…。。”参将一脸惶恐的回答。
在十几道目光的同时注视下,心惊胆颤的报告道:“贝勒爷,各位大人,自奴才收到贝勒爷要求对遵化境内进行大搜索的命令以后,就发动下属所有牛录对管辖区域进行侦查…。。”
“可没有想到,我们前往蘑菇峪一带传达命令的勇士去了半个月时间都没有回来。”
“为避免发生意外,奴才亲自带领一百骑兵前往蘑菇峪一带进行侦查。可没想,这一去奴才竟然发现一个天大秘密…。。”
“我们活动在蘑菇峪一带的一个牛录三百多勇士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不仅如此,我们在蘑菇峪还发现大量明人沿着蘑菇峪周围修建城墙…。。”
“本来奴才还以为,在蘑菇峪修建城墙的这些明人就是这个牛录从遵化各地抓来的,准备进入蘑菇峪探个究竟。可没有想到,奴才带领的骑兵还没有接近蘑菇峪,打头的几个勇士就连人带马掉入明人提前挖在路上的陷马坑,全部战死……”
“三百多勇士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且还在这里白白损失五个披甲兵,奴才当然不服气。马上命令剩下的九十多个勇士下马向蘑菇峪发起攻击,看看蘑菇峪到底隐藏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明人,而且还在蘑菇峪周围修建城墙…。。”
“可是,让奴才没有想到的是,蘑菇峪不仅有上千修建城墙的明人,还有一定数量的明朝军队,而且还是一支装备大量火炮的精锐部队…。。”
“奴才带领勇士们刚刚进入弓箭手射程,准备对蘑菇峪放箭时。蘑菇峪还未修建完毕的城墙就响起三声炮响。随后,站在奴才前面的勇士就被对方射出的散弹成片割倒在地。”
“奴才可以肯定,明人布置在城墙上的火炮是边军才大量装备的中型佛郎机火炮,不然,对方射出的散弹也不可能打出那么远…。。”
“奴才担心蘑菇峪内还隐藏了我们不知道的火炮,为避免勇士们在蘑菇峪外全军覆灭,奴才不得不命令剩下的六十多个勇士迅速进行后撤。”
“事情重大,奴才不敢擅自决定。留下五十名勇士在蘑菇峪周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