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周书源脸上直接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说道:“大人,下官这里也没有任何办法?既然皇上信任大人,让大人您来接任山陕总督,下官相信,大人您一定有办法…。。”(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三百六十八章 逼宫()
我的明末生涯;第三百六十八章 逼宫
周书源前脚刚刚离开总督府大堂,一个一直跟着孙承宗的贴身侍卫,就带着满脸愤怒叫道:“大人,这个周书源实在是太嚣张了,简直不把大人您放在眼里……”
“大人您应该马上向朝廷上奏折,让朝廷把他给罢免了,免得天天给大人气受……”
本来心中就憋着一口怒火的孙承宗,听到侍卫近乎于火上浇油的建议后,终于发怒了。濠奿榛尚
对着面前侍卫毫不留情的骂道:“给本官闭嘴……周大人是朝廷任命的正二品大员,是你一个小小的侍卫能编排的吗?”
“就算朝廷想要罢免他的官职,都要好好的考虑考虑,更何况我一个山陕总督……”
“不要忘了,这个周大人的身后,不仅站着即将入阁的卫征卫大人,还站着虎豹军的数万精锐,站着山陕两省的数百万百姓。”
“特别是战斗力强悍的数万虎豹军,都是卫大人一手将他们从土匪慢慢提拔起来的,他们非常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如果将这个周书源给罢免了,用不了几天时间,数万虎豹军就会向朝廷逼宫……”
“你认为,朝廷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吗?”
侍卫一脸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后,对着孙承宗一脸不甘的反问道:“大人,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周大人他们继续嚣张下去,看着地方驻军继续围堵总督府……要知道。您才是山陕总督……”
孙承宗摇了摇自己脑袋,语气坚定的回答。
“不,一定有办法瓦解虎豹军。让虎豹军真正归朝廷所用。只是,我们还没有想到这个好办法……”
“皇上信任本官,顶着朝廷上下的压力,将本官调到山西担任山陕总督,本官绝对不能让皇上,让朝廷失望……”
侍卫脸上的担忧和焦急表情,并没有因为孙承宗这句充满豪情的话而发生任何变化。
就在孙承宗陷入沉思的时候。继续开口追问道……
“大人,既然虎豹军上下都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那我们怎么将其瓦解呢?”
这个时候,孙承宗已经从刚刚的愤怒中,彻底冷静下来。
在心腹侍卫的注视下。语气平静的回答:“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付虎豹军这样的对手,我们只能从根基着手,一点一点的将其瓦解,不能着急……”
“不过,这又说到一开始的话题上来了,那就是银子。要想撬动虎豹军根基,必须要有非常多的银子……”
听到这里,一声充满无奈的叹息声。慢慢从侍卫嘴里发出。
而后,对着孙承宗回答:“大人,先管不了虎豹军了。如果咱们不能在短时间没筹集到银子,把欠给地方驻军的银子发下去,堵在总督府门口的地方驻军就不会离开。到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些闹饷的地方驻军,死死包围在总督府内。”
“他们敢……”听到侍卫的这句话后,孙承宗再次带着满脸愤怒吼道。
随后。在侍卫一双震惊目光的注视下说道:“想当年,本官在战场上杀敌的时候。他们都还呆在娘胎里。如果他们真敢在本官面前撒野,本官正好借此缘由,派兵将他们剿了,并且将驻军统帅换成本官自己人……”
说到这里,一脸愤怒的孙承宗忽然想到了什么。
仅仅一眨眼功夫,脸上的愤怒就再次被无奈给取代。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山西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是卫征一手导演的孙承宗。不得不带着满脸无奈说道。
“只是,本官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从京城带来的两千京营,竟然会这么快全军覆灭。”
“如果这两千京营还在本官手里,堵在总督府门口的那些驻军将领,就算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对本官做出逼宫这种以下犯上的事。”
站在面前的侍卫开口提醒道:“大人,朝廷没有银子,但是有军队……我们可以上奏朝廷,让朝廷再给我们调拨几千京营……”
孙承宗的眼睛一亮,恍然大悟的说道:“京城还驻防着几万京营将士,从中调出五千人,绝对没有任何影响……好办法,本官马上就给朝廷写奏折……”
就在孙承宗脸上,难得露出一副笑容的时候。
侍卫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如同一盆冰水浇在孙承宗身上,让孙承宗满脸笑容的表情,瞬间凝固下来。
“大人,即使我们从京城要到了军队,银子的问题,仍然要解决……”
“我们可以把驻军将领换成我们自己人,但是,下面的数千,甚至于数万普通将士,我们却没有办法将其换掉。”
“所以,如果没有银子补发总督府欠他们的饷银。我们换再多的将领,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起不了任何作用。”
“到时候,这些普通将士,该来总督府闹饷的还是会来闹饷。除非我们敢派兵杀人,杀鸡儆猴……否则,只有补发军饷这一条路可选。”
孙承宗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最后才开口道。
“杀人是肯定行不通的。”
“对于山陕两省的数万地方驻军和虎豹军来说,我们都是外来户。如果我们敢在明知是自己错的情况下,还做出杀鸡儆猴这么强硬的手段,两省的军队一定会因此而抱成一团,一起来抵制我们。”
“到时候,不用朝廷下调令,我们就会被山陕两省的数万将士给逼出山西……”
“所以,银子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朝廷靠不住,自己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孙承宗只能将希望寄托到山陕两省已经倒向自己的文官身上。
在孙承宗看来,倒向自己的十几个人中间,最小的也是县令,都管着一县,甚至于一府的财政税收。按照大明官场的惯例,为保证府衙和县衙运转,他们一定会从这些税赋中截流一部分。
如此情况下,他们自己省一省,给自己筹集几十万两银子,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
我的明末生涯;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让孙承宗没有想到的是,山陕两省官场经过卫征长达半年的血腥整肃后,虽然还谈不上一片清明,但是,大规模贪污这种事情,还是消失的一干二净。濠奿榛尚
连贪污都不敢的文武官员,就更没有胆量截流应该上缴总督府的赋税了。
所以,山陕两省的各个衙门,除了卫征担任总督时,从总督府给他们下拨的办公银两,根本没有一两多余的银子。
当然,即使他们有银子,此时此刻的他们,已经变得自顾不暇了。
自山西巡抚吴宝田第一个倒向孙承宗的消息传到卫征耳朵后,总督府秘密发放给他们的俸禄补贴,就被卫征取消。
与此同时,由周书源派出的按察使官员,也随之进入这些官员的管辖地,开始大张旗鼓的搜集他们可能出现的犯罪和贪污证据。
就连制度更加严谨的后世,只要政府愿意去查,都能查出任何一个官员的犯罪证据。更何况这个几乎没有监管机构,官员权利非常之大的明末。
所以,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不到,就有一个知府,两个县令……在铁打的证据面前,被周书源派下去的官员抓捕,按照大明邢律进行定罪。
因为整个查出和定罪过程进行得实在是太快,作为总督的孙承宗,根本没有收到这些消息。也不清楚。这些好不容易倒向自己的十几个官员,正处在被审查阶段,处于人人自危的危险局面。
孙承宗不知道这些情况。已经上到同一条船穿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吴宝田等人,对这些事情却是一清二楚,并且清楚周书源这么做的目的……
不过,即使他们知道周书源是在报复自己的背叛,却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周书源用的办法,都是光明正大的。没有丝毫阴谋诡计。
即使自己找到孙承宗,还没有真正掌握山陕总督大权的他,也没有办法阻止周书源行使自己按察使的权利……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们。除了后悔当初倒向孙承宗的决定,就剩下人人自危,疲于应对按察使府对自己的审查。
面对孙承宗派来见自己的心腹侍卫,吴宝田等人不仅没有丝毫看到救星的想法,反而还想躲着这些人,将自己和孙承宗之间的关系完全撇开,借此向周书源示好,自己已经和孙承宗断绝关系了。
当然,在这些人中间。还有一些没有政治头脑,没有看清形式,自认为孙承宗背后站着朝廷。一定会取得最后斗争胜利的人。
看到孙承宗派来的侍卫,直接将自己堪称惨痛的遭遇说了出来,希望孙承宗能出手,让按察使府的人,不要再查下去了。
听完这些官员的哭诉后,一脸大惊的侍卫不敢怠慢。赶紧带着失望和震惊的复杂表情,匆匆回到总督府。向孙承宗复命。
总督府大堂,听完侍卫报告,孙承宗一张脸直接因为愤怒而被涨得通红。
不顾自己山陕总督的身份,大声叫道:“周书源,又是这个周书源……”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整肃官场风纪,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跟本官这个山陕总督商量。他周书源还有没有把本官放在眼里,他难道不知道,他现在查的这些官员,都是本官的人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孙承宗因为周书源所作所为,发泄自己心中愤怒时。
站在孙承宗面前,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的心腹侍卫心里,却隐隐感觉到,事情绝对没有面前总督大人想的那么简单。
自从跟着面前孙承宗进入大同以来,各种针对面前总督大人的阴谋,就没有中断过。
如果将这些阴谋全部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而这个大网的目标,就是站在自己面前的孙承宗。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将孙承宗逼上绝路,逼出山陕两省。
为了面前的孙承宗,侍卫想也没有想,就将自己心中的分析给说了出来。
听完后,孙承宗也随之慢慢冷静下来。
眉头一皱,对着侍卫肯定道:“通过这些事情,本官也看出来了……整个山陕两省,自上而下,都不想看到本官继续担任山陕总督。”
“就像你刚刚说的那样,他们做这么多,就是想把本官逼出山陕两省。”
“可是,本官既然敢来这里,就不会灰溜溜的离开。再大的困难,再多的困难,本官也会闯过去……”
这时,站在面前的侍卫再次开口道。
“大人,除此之外,末将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仅凭周书源的一己之力,绝对不可能给我们造出这么大一张网。所以,末将猜测,周书源周大人背后,是不是还有人操纵着这一切……”
“周书源背后还有人……”听到这里,孙承宗忍不住自言自语的揣摩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