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令出身的王鹏,眉头紧锁的经过短暂沉思后,对着周书源和卫征肯定道:“周大人,总兵大人说的不错…。只要有十万担粮食,我们就可以省着用两个月时间。而两个月时间,足够我们从江南购买粮食,并且运回来……”。…。
听完王鹏所说,卫征凝重的面部表情顿时就放松下来。
不过,王鹏的话显然还没有说完。
面对眼前似乎有点意犹未尽的王鹏,周书源接口问道:“王大人,还有什么话,都说出来…。。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必须要把所有因素和问题都考虑进去。”
“周大人,我明白…。。”王鹏点了点头,在两人注视下,继续开口道。
“十万担粮食,表面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如果真的要进行购买,却要花费大量银子…。最近几年,因为年年干旱。我们大同府的粮价已经上涨到四两银子一担。当然,这还是粮商不涨价时候的价格。如果让大同府境内的粮商和官绅地主知道,我们大同总兵府没有粮食了,需要购买大量粮食…。。下官可以肯定。最多两天时间,大同的粮价就会涨到五两银子,甚至于六两银子一担…。。”
“也就是说,仅仅购买十万担粮食,总兵府就要拿出差不多五十万两以上的银子。”
“五十万两…。。“卫征和周书源两个人几乎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因为,自虎豹军组建以来,所需要的各种粮饷,不是从鞑子手里抢掠的,就是来了大同府以后,大同府官绅捐助的。所以。两个人都很少了解跟跟自己几乎没有太多关系的粮价。
现在猛然听到粮价竟然涨到如此高的地步,将士们一个月的军饷,才能买下一旦粮食。这不得不让卫征感到惊讶。
惊讶之余,卫征的脑袋并没有休息,对着王鹏问道:“王大人。十万担粮食就要花费五十万两银子,那我们坚持到明年秋收的一百万担粮食,不是要花费整整五百万两银子…。。”
说完,卫征直接对同样一脸震惊的周书源问道:“军师,咱们总兵府一共还有多少银子可以用来购买粮食…。。”
周书源连想也没有想就回答:“除去将士们的半年军饷后,能拿出来购买粮食的银子,最多只有八十万两。当然。除了这些银子外,我们还有大约七万五千多两的黄金可以动用。”
卫征摇了摇自己脑袋说道:“太少了,即使加上黄金,也才不到两百万两…。。现在看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挣银子了,一些挣钱的计划。也必须提前进行了…。。”…。。…。
看到卫征脸上再次浮现出来的但有表情,
王鹏赶紧开口安慰道:“总兵大人,其实账不是你那什么算的。咱们大同府的两架虽然很高,但是,江南的粮价却非常低。最多一两五钱银子就可以买到一担粮食。”
“即使把这些粮食全部运到我们大同府,一担粮食的花费也才不过二两银子…。”
“所以,我的想法是,除了应急的十万担粮食要在大同府境内就地进行购买和筹集外,剩下的九十万担粮食,我们完全可以一点一点的从江南购买。”
“这样的话,本文来源:,最多一百八十万辆银子,就可以满足大同府所有流民和军队的一年所需。”
卫征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对着王旁一脸赞赏的说道:“王大人,现在看来,你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宣抚使同知,更是一个合格的大管家…。。”
“如果按照你的方法去购买粮食,至少可以省下一半的粮食……这样的话,我这个总兵大人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你所说的半……另外,王大人你对买粮这种事情熟悉,那买粮的事情,就交给你,你多辛苦一下…。。”。…。
说到这里,卫征直接对周书源命令道:“军师,下去有以后,你马上从总兵府府库抽调五十万两银子给王大人送去,让王大人购买粮食…。。”
“至于我们囤积在府库内的黄金,除非到了生死关头。否则,绝对不能动用…。。”
就在卫征认为这件事已经解决,开始思考自己心中的赚钱计划时。站在面前的王鹏并没有领命,而是带着满脸担忧继续说道。
“总兵大人,除了银子以外,下官还有第二个担忧…。。”
“大同府所有粮商和官绅地主手里的屯粮,绝对远远超过十万担。但是,下官担心,我们即使拿着银子去买粮食,他们也不会卖给我们…。。”
卫征的眉头再次一皱,带着不解问道:“不出意外,这些粮商手里的屯粮,都是从江南买回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手中粮食的成本才二两银子,我们拿五两银子去买他们一担粮食,已经可以让他们获得非常大的利益了,为什么不卖……”
王鹏一脸为难的解释道:“总兵大人,几十万流民在短短一个月内涌入大同府,是个人就会知道,这些流民的到来,一定会引起整个大同府粮价的暴涨,更何况那些眼光独到的商人和官绅地主。”。…。
“所以,下官担心,这些粮商不仅不会卖给我们粮食,反而还会故意停市,将手里的粮食全部囤积起来,等粮价哄抬到一定高度以后,再进行贩卖…。。”
“砰…。。”听到这里,卫征紧握着的拳头直接因为愤怒而狠狠砸在面前桌子上。
自言自语的说道:“现在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面对几十万快要冻死饿死的流民,这些商人不想着进行救济,反而还要哄抬物价,大肆的挣钱…。简直是一帮无恶不作的奸商…。。”
愤怒归愤怒,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一番发泄后,心情平复不少的卫征直接对王鹏鹏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王大人,你实话告诉你,我把银子给你以后,你一共可以从大同府买到多少粮食…。”
王鹏经过短暂沉思后,一脸谨慎的回答:“大人,大同府还有不少有良心的粮商。不出意外,我们一共可以从这些粮商手里买到三万担粮食…。”…。
“至于剩下的粮商和官绅地主愿不愿意卖给我们粮食,
下官就不清楚了…。”。…。
听到这里,卫征直接陷入沉思,不再说话。
站在面前的王鹏,本文来源:,则静静的看着卫征,等待卫征做出决定。
至于旁边的周书源,看到卫征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后,对卫征非常熟悉的他,心中几下意识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一丝充满阴冷的杀气,正从卫征身上慢慢散发出来。
果然,当卫征逼着的一双眼睛迅速向外射出两道精光后,一抹卫征杀人前特有的冷笑,迅速从卫征脸上一闪而逝。
在两人不同表情的注视下,直接开口命令道:“王大人,下去以后,你马上去拜访那些粮商。对于那些有良心,愿意给低价卖给我们粮食的粮商,我们不仅不能让他吃亏,而且还要让他们大赚一笔…。。”
“我们后续不是还要九十万担粮食吗,下去以后,你把九十万担粮食分成数份,交给那些有良心的粮商…。告诉他们,帮我虎豹军运回一万担粮食,我就给他一万两银子的利润。”
“至于那些打算囤积粮食,沉寂哄抬物价的奸商,我打算分两步去收拾他们。”。…。
“第一步,总结起来就几个字,威慑和恐吓…。。”
“王大人的第一轮收购完成后,马上以总兵府的名义传下去几句话:总兵府无力进行赈济灾民的情况下,总兵府不敢保证,饿红了双眼的流民会不会直接发生暴乱,冲进他们的良苦,杀人抢粮……”
卫征刚刚说完,周书源就反应过来,对着卫征问道:“将军,你是打算用对付当初对付囤积土地官绅的办法对付这些粮商…。。”
卫征点了点头回答:“这就要看这些粮商是不是识时务了…。如果他们识时务,总兵府只会传下去一些话,不会有任何行动…。但是……”
这个时候,不仅仅周书源,连文官出身的王鹏,都清楚感受到卫征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浓浓杀气。
。
第二百零九章 大明第一粮商()
我的明末生涯;第二百零九章 大明第一粮商
大同府周家,就是王鹏口中有良知的大粮商。濠奿榛尚
以周家庞大的家世来说,如果周家愿意和其他粮商一样,同流合污,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周家也许早就成了大同府最大的粮商。
可是,就因为周家不愿意同流合污,多次以低价贩卖粮食,破坏其他粮商想要趁着老天大旱,哄抬粮价,大肆赚取暴利的阴谋。
就因为这个原因,周家成了整个大同府所有粮商的排挤对象。虽然有银子和实力,却没有发展成大同府最大粮商。
面对大同府新一轮的流民潮,周家家主周老爷子,几乎想也没有想,就意识到,大同府粮价一定会因为这场流民潮,迎来新一轮暴涨。
当然,这个商机不仅周老爷子看到了,大同府境内的其他粮商也看到了。
此时此刻,周老爷子正坐在书房主位上一脸平静的看着几个儿子,为周家前途和命运而互相争执。
至于这个争执的原因,就是周家刚刚收到其他几个粮商一起送来的一个口信:“希望周家粮商能和他们一起暂停售粮,待粮价被哄抬到一定高度后,再开仓卖粮,赚取暴利。”
按照周家以往的习惯,周老爷子一定是想也不想就进行拒绝。
可是这一次,周老爷子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自己最为倚重的老大,竟然提出反对意见。
在周老爷子注视下,老大一脸激愤的说道:“父亲大人,这么多年来。咱们吃所谓‘道义’的亏。吃的还不够多吗?如果继续和其他几家粮商作对。咱们周家的仁义名声是打出去了,可是,我们周家商行,就会在其他粮商的排挤下,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在周家同样管着一个商铺的老三紧随其后赞同道:“父亲,我同意大哥的意见……凭什么人家赚钱,我们亏钱……我们周家商行如果继续被其他粮商排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周家商行就真的没有生存空间了……”
“这一次我到江南去买粮食,就因为这几家粮商的刁难和排挤,足足多花了好几千两银子。如果还不跟着大家一起提高粮价,那咱们周家商行真的会如同大哥所说,一点一点被其他粮商排挤出大同城……”
周老爷子虽然老了,但是他并不糊涂。周家商行越来越困难的经营局面,他虽然没有说些什么,但是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时候,他自己也在思考。自己不跟着其他粮商一起‘哄抬粮价,赚取暴利’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毕竟,自己是一个商人,而商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逐利。如果没有利益可得,那自己这个商人,还不如不当。
可是,当他看到城外面黄肌瘦的流民后,心中对自己当初决定的怀疑,马上就消失的一干二净。
因为他不敢想象,粮价不变的情况下,都有这么多百姓沦为流民,并且被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如果粮价继续进一步上涨,还会有多少百姓沦为流民,最终被饿死……
于是,一个充满坚定的想法,迅速浮现到周老爷子脑海。
作为一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