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好的。”休斯顿高声道:“我会把第二作者写成您的名字的。”

    “不用了,在引用中注上我的名字就可以了。”杨锐笑着摆摆手,他要第二作者有什么用,出现在引用中反而不同,被瑞典科学家介绍给瑞典科学家,本来就是他的既定计划。

    事实上,如今的计划,已经执行的超出他的期望了。

    休斯顿感激莫名,心里始终装着这件事。

    过了几天,眼瞅着杨锐完成了论文,并将之寄发给《sc》,休斯顿不禁提议道:“杨锐先生,不如在斯大宣读一下你的论文?最近正好有一个空窗期,是个难得的机会呢。”

    对于科学界来说,当众宣读论文是少见又有趣的事,在早些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后来就渐渐出现的少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众宣读论文是自信的表示,因为当众宣读往往意味着有可能被当众质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家的名气问题。

    以前的时候,科学家的人数很少,大家的交流渠道有限,名气很大的学者多年出山一次,做一次当众的论文宣读,就会有很多人来听。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国际会议渐渐的取代了这种当众宣读论文的方式,一个人的名气总是没办法和许多人相比的。就算是大犇级的人物,也不一定比好几个大牪级的学者吸引力强,再一方面,国际会议来的人总归是要多一些——至少报销起来更方便——再做当众宣读论文的人就更少了。

    不过,杨锐目前的情况却不一样,他的声望正隆,相比学术界的名气,首先刷出的社会声望就强的不行,这样的学者,斯德哥尔摩大学邀请起来是一点压力都没有的。

    另一方面,斯德哥尔摩大学因为诺奖的原因,本身就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他们秉承着传统,每年都会做一定量的当众的论文宣读,办起来驾轻就熟。当然,大部分有资格做当众的论文宣读的学者,要么是诺奖获得者,要么是诺奖候选者——全世界最容易见到诺奖学者的地方就是斯德哥尔摩,这是人家的资源,没理由不让人家用的。

    杨锐自己都没有想到能捞到这么一个机会,不禁问道:“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当众宣读论文,合适吗?”

    “有资格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怎么会不合适呢。您放心吧,只要您同意,我会办好的。”休斯顿说的冠冕堂皇,却也悄然的对杨锐有所暗示。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要说休斯顿意识不到杨锐对诺奖的小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天底下的学者,只要有点兴气,都不可能是诺奖为无物。

    但是,休斯顿只当看不出杨锐的小心思,却是决定暗地里为杨锐行个方便。

    休斯顿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正职教授,虽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不怎么样,在斯德哥摩尔大学内部却是说得上话的。他觉得杨锐的水平可以做当众宣读,帮他申请一个,谁都说不出二话来。

    杨锐自然应允。

    过了两天,斯德哥尔摩大学就发来了邀请函。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都收到了邀请函,有的就此发布了新闻,有的则调派记者,准备进行深度报道。

    而在学术界与媒体界之外,另有一批人,也对杨锐当众宣读论文,倍感兴趣。

    ……

    *

    *

    *

    *

    *

    小剧场:

    苏格兰场大BOSS:听说,杨锐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是关于PCR的。

    手下:派小七去吧,他长的美,也许听得懂。

    大BOSS:让小贝也去,懂曲线的人一定是理科生,我们这次一定要抢到最多的黄金时刻。

    手下:渣。

    ……

    西西里岛。

    教父面对滚滚的浪花:听说,杨锐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是关于PCR的。

    手下:我们这就去绑架几个生物学家。

    教父:几个是不够的,最好派人去现场。

    手下:是。

    教父:让核心成员做好跑路的准备,你们也是,一旦发现有新的黄金时刻出现,立刻离开。明白吗?

    手下齐哭:教父,我们离不开您。

    教父:乖,我也舍不得你们。

    司机:老大,该去机场了。

    ……

震惊:女装,**,后宫()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上一章的小剧场的模式啊。

    这就是不适合写入正文的脑洞而已。

    我从女频里学来的。

    不喜欢的话,以后就做个正经人。

    喜欢的话——拿月票来换啊!

    给月票的话,什么都有啊,魂淡,女装不行啊。

    唉~年纪大了,快要跟不上节奏了。

    现在的年轻人说起漫画来,都是《海贼王》和《火影》了,然而,我明明喜欢的是《龙珠》嘛。

    好担心就这样被残酷的市场淘汰掉了。

    小剧场:

    那一天,他喊了月票。

    第二天清晨,他兴冲冲的起来看,然而,名次没有发生变化。

    他坚强的握紧拳头,又写了一章4000字的大章,坚毅的上传了。

    后来,他的名次终于变动了。

    变的更低了。

    渐渐地,他不再喊月票了,读者们也不在乎了。

    终于有一天,他胡子拉碴的……

    从第十三个老婆的房间里爬出来,嚎啕大哭:我真的不行了,还是让我去写吧。

    天海龙财团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大明星独生女儿紫殇莹从旁边的房间走出来,她一只手习惯性的挡在胸前,以免32C的美@胸走光,同时避免84克拉的钻石胸针掉下来,她的另一只手,轻轻的拽住他的脚腕,缓慢而坚定的将之拉入自己的房间,声若银铃的道:你长这么帅,关在房间里写太浪费了,快看,这是我买的龙腰子,我烤给你吃……

    好担心陷入这样的人生啊,我不能放弃啊,魂淡,不要放弃我啊!

    求月票!

    求支持!

    (本章完)

第1324章 西伦() 
安德森站在学校的大礼堂门口,笑容满面的向蜂拥而至的来宾打招呼,并且不时的为认识的宾客,送上特制的胸牌或VIP卡。

    这是他的专属技能,安德森记得所有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来访的重要客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重要候选人,各国领导人与重要政治人物,文化届的名流,商界名人以及给学校捐过大额款项的不管是不是名人,不管是不是人的两足直立动物。

    没人知道安德森是怎么做到的,休斯顿私下里猜测,安德森每天晚上都会带着当天的宾客照片回家背诵,就像是背单词一样。

    休斯顿不觉得自己的猜测离谱,安德森懂英法德三国语言,算上瑞典北部方言和一点俄语,他背过的单词不比人名少。

    不过,休斯顿并不讨厌安德森这样的行政官员,虽然所有的学校行政官员被冰雹砸死了都不值得痛惜,但像是安德森这样的行政官员,还是值得有一场体面的葬礼的。

    “休斯顿。”安德森突然喊了一声,吓的休斯顿一个激灵,他脑海中的安德森刚刚躺进铝合金棺材里面。

    “安德森。”休斯顿整理了思绪,稳稳的答了一句。

    “是耶鲁大学的帕克教授吧,我记得你和他认识。”安德森呶呶嘴,指向前方20多米处,正在上台阶的一男一女。

    “是帕克教授和他夫人。”休斯顿眯着眼睛才看清楚前方的人脸,不禁嫉妒的道:“你的视力真不错。”

    安德森笑了一下,道:“我在国防军的时候,差点就去做了狙击手。”

    休斯顿一点都不信安德森,不是他不相信安德森,只是因为他不相信学校的行政官员而已。

    “我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去过帕克教授的实验室,不过,你怎么知道我们认识?”休斯顿问出自己的另一重怀疑。

    “帕克教授来过两次斯大,都是你接待的。”安德森一副你难道忘记了的样子?

    休斯顿知道,这是安德森最喜欢的环节,记得当事人忘记的事件。

    休斯顿于是不做争辩,笑了一声,就上去迎接帕克了。

    帕克是耶鲁大学的讲座教授,差不多世界第三阶的高端学者,只是略逊色于那些坐出了诺奖级成果,但尚未得到诺奖的学者而已。不过,诺奖级的成果又哪里是想做就做得出来的,能做到帕克的水平,成为世界名校的讲座教授,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像是休斯顿本人,其实连第四阶的水平都没有,他倒是斯德哥尔摩的教授了,但是,除非成为耶鲁这种名校的终身教授,或者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讲座教授,否则,他距离世界知名教授的目标还远着呢。

    好在瑞典学者向来是遇强则强的,像是帕克这样的教授,面对休斯顿都是客气的不得了,两人手挽着手进到大厅里,过了好一会儿,休斯顿才整理着衣服,浑身冒汗的走出来。

    “大厅里的温度调的太高了。”休斯顿抱怨了一句。

    “我让人调整一下。”安德森说着拿起对讲机,喊了两声,再放下来,看向休斯顿,道:“你对杨锐很上心啊。”

    “是吗?”

    “当然,单独的当众宣读论文,呵呵……”安德森笑了两声。

    休斯顿道:“杨锐的PCR价值非凡,他有这个资格。”

    “我明白,他当然有资格。”安德森一边说话,一边给前方路过的学者打招呼,丝毫不乱的道:“不过,据我所知,杨锐今天宣读的论文,并没有PCR那么大的价值,而杨锐的声望,好像也没有到需要当众宣读论文的程度。”

    “学校不还是同意了?”休斯顿淡淡的。

    安德森眉头微皱,道:“学校同意,是因为你的推荐,还有最近的PCR造成的影响力。”

    “所以说,杨锐是有足够的资格了,他造成了足够大的影响力。”

    “他造成的影响力,可不是学术界的影响力。”

    “你想说他在学术界内的影响力不够吗?”休斯顿笑了起来,下巴向后点了一下,道:“你不是认识很多人吗?可以看看今天的来宾,比此前做当众宣读的学者的影响力如何?”

    当众宣读论文的情况,在每个学校或多或少的都有。只是随着交通的方便和交流方式的简化,弱小的学校渐渐的失去了举办此类活动的能力,他们的当众演讲,往往是给本校的学生或者教师做一次演讲,属于演讲者的权力溢出,多部分是自嗨的模式。

    高水平的大学对于此类讲座则抱着审慎的态度,因为依照传统,这往往意味着学校对该学者的认可,乃至于毫无保留的支持。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论文宣读就更加有象征意义了,尤其是在下半年度,总是容易令人有悠长的想象。

    诺奖虽然是世界级的奖项,但评选诺奖的,可都是瑞典学者啊。

    更准确的说,就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卡瑟琳医学院的教授们,决定了诺奖的归属。

    安德森望着休斯顿,单刀直入的问道:“你觉得杨锐有资格得诺奖是吗?”

    “我怎么觉得又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阿伦尼乌斯。”休斯顿说的正是阻止门捷列夫得奖的瑞典学者。他也是与诺贝尔奖关联最密切的瑞典学者,每当人们说到暗箱操作的时候,就免不了提到他。

    从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