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冥思苦想了起来。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形体()
“真是的,我前两天刚看过的,怎么要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文小满拍拍自己的脑门,很是懊恼。
“别乱动,车要倒掉了。”杨锐握紧车把,一口气坐三名乘客的自行车,可不是那么好骑的。
而且,文小满在往他的怀里钻,后面的谢蕾则紧紧的搂着他,车辆的驾驶似乎更困难了。
文小满听了杨锐的话,稍微乖觉了一些,却是回忆片刻,仰起脖子,热乎乎的气息喷到杨锐的耳中,说道:“我记得了,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爸爸说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吧?”
杨锐被少女特有的甜香冲击的有点晕,转瞬反应过来,讶然道:“人类走出非洲?现在就弄出来了?”
“咦?你知道呀。”文小满惊讶的挺起胸脯,嘴唇却是险些蹭到杨锐的耳朵,或许是蹭到了耳朵上的绒毛,令人心里痒痒的。
杨锐心里一荡,赶紧装作卖力骑车的样子,认真的道:“人类走出非洲的确是个严肃话题,我听说过。”
人类的起源问题可不止是个严肃话题,它是个重要话题,尤其是对80年代的生物学界来说,它是比艾滋病毒更受关注的话题。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起源的话题的社会属性极重,而且,毋庸置疑的说,人类起源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种族来说,都是重要的问题。
哲学的三大重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人类的起源问题,就是“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生物学答案。
而这个答案,在80年代,或许并不令人喜欢——因为通过PCR做的DNA测试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
比起在此之前的各种猜度,利用PCR进行的DNA测试,更具有权威性,也更加的令人意想不到。
对于自命不凡的白种人,对于骄傲于历史的黄种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的答案,或者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的答案,是人类多起源论,也就是人类是在地球上多个地方,在相近的时间里诞生的。这种理论,到了21世纪,甚至依旧有人坚持。
但是,主流的论点,自PCR发明以后,就是“人类起源于非洲”了。
而这项答案,也是PCR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集中亮相,可以说是PCR的一次跨学科的成功实践。
相比警察破案,或者学术上的成果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新闻显然更具有轰动性。
可以想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新闻都将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不止是美国英国这样的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头条,而且是中国、肯尼亚这样的不发达国家的头条。
刷脸能刷到这个地步的学术成果,可还真不多呢。
杨锐心下激动,脚下不禁蹬的快了起来。
“小心”谢萌坐在后面,感觉着耳边呼呼的风声,一时惊呼。
文小满却是咯咯的笑了两声,喊道:“胡同里没人,没事儿。”
杨锐稍微放缓了一些蹬车的力度,问道:“小满,你从哪里看到人类走出现非洲的新闻的?从哪张报纸里剪下来的?”
“我有点忘记了。要不然,到我家里,我找找看?”文小满像是试图引诱爱豆去家里的粉丝似的,又紧张又兴奋。
杨锐摇摇头,道:“怕是不行了,我今天还有事情做。”
他其实是懒得再去了。
再者,去人家女生家里,也有些奇怪。
文小满对于灵机一动的计划没有成功,也并不感到遗憾,只是继续缩在杨锐暖暖的怀里,有一句每一句话的聊天,期望公交站再远一点。
可惜,大京城的公交系统,向来密集的不要不要的,胡同口出来没多远,就见到了来来往往的绿皮公交车,还有的公交车是一拖一,中间铰着胶皮,一辆车能拉几百个人的模样。
“到了。”杨锐伸脚在地上蹭了一下,惯性十足的自行车又将他带的前面一些,才停下来。
文小满恋恋不舍的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突然想起来似的,道:“要不然这样,我明天拿简报到你宿舍去好了。”
“我不一定在宿舍。”杨锐说了一句,有些不忍文小满失望的表情,再者,他也确实想要看一看剪报,遂道:“这样吧,我们约到我的实验室,离子通道实验室,就在北大,你如果哪天有时间过来的话,就给我打电话……”
“不用,我明天就去。”文小满乐的像是拿到了爱豆合影的粉丝似的。
她这个年纪,如果是追星的话,正是追的天昏地暗的认真年纪。
而杨锐无论无论颜值还是社会表现,可都比普通的明星强多了。
“那就明天,下午6点以前,我都在实验室,看你什么时间能过来。”杨锐说着顿了一下,问道:“你在央音附中的话,明天要上课吧?”
“没关系,我能请到假。”文小满现在哪里还管上课这种小事。
杨锐犹豫了一下,道:“还是尽量不要请假的好,上课也是很重要的事。”
身为80年代人,上课的确是极重要的事,尤其是对艺术生来说,学历高低和背景高低一样,意味着未来的道路的难易程度。从北影或者央音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想做严肃艺术,还是想踏入灯红酒绿的娱乐频道,都有门可走,而毫无学历和背景的群众演员,想成为明星就难多了,还得防备着老婆和经纪人一起给戴绿帽子。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像是文小满的父母,若是现在站在杨锐的位置上,要她好好学习,得到的多半是叛逆期的哼声。
然而,当杨锐说出相似的话的时候,文小满却是满满的受关心的感动,认真的道:“我平时都有认真学习的,明天的课程没关系,下午是美术和形体而已。”
说着,文小满随便弯起一条腿,用手一拉,就给牵到了后脑勺的位置。
杨锐目瞪口呆,这么厉害的大萝莉,就是从二次元里蹦出来的吧。
“我的形体课,老师都是放我自由活动的。”文小满说话的时间,公交车来了,她快步走上车,找了窗边空旷的位置站着,不停的向杨锐摆手道别。
杨锐再跨上自行车,心情好了不少,骑的也稍微快了一些,到了实验室内,就给国外的达尔贝科教授打了通电话。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保持沉默()
他得到诺贝尔奖提名,全是因为达尔贝科教授。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其实只体现在他的结果中,并不体现在评奖过程中,其隐藏的人脉圈子,远比普通人所想象的要重要。若是换个刷脸没刷出来的学者,想要诺贝尔奖提名,那就慢慢等吧,看这些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奖的大佬们什么时候关注到你。
中国在诺贝尔奖上劣势倒不是特别大,毕竟,中国在50年代就有杨振宁和李政道了,他们虽然是入了美籍的物理学家,但也是多次提名过华人的,通过他们以及平行的圈子,中国人不至于连个提名都捞不到。而在更弱势的国家或者个人身上,诺贝尔奖就真的从无尽的等待变成不用等待了。
杨锐若不是利用了人体基因组计划,有步骤的专门接触了达尔贝科,也没资格拿到诺贝尔奖的提名。
不过,今年大概也就是仅止于提名了。
每年的诺贝尔奖在10月,其实就已确定了最终人选,只是秘而不宣,等到来年再颁奖而已。中间空出来的时间,其实是给获奖人留出来的行程时间。商业飞机算上齐柏林飞艇什么的,到80年代,才是半个世纪都不到的历史,而诺贝尔奖,可是有百年历史了。
杨锐现在还没有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电话,那就不太可能拿到本年度的诺贝尔奖了。
不过,“人类走出非洲”的发现,却是对PCR的一次再证明,达尔贝科就甚为遗憾的道:“如果这项成果早一点颁布的话,你的机会又会大很多。”
“但是,恐怕仍然不足以我拿到诺贝尔奖吧。”
“时隔一年就拿到诺贝尔奖?确实不太可能。”达尔贝科此时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笑道:“PCR获得的话题性够多了,你在美国的名气都要比我大了,基因组计划也受益良多,我要感谢你。”
“您客气了,是我应该感谢您。”
“你的PCR值得一个诺贝尔奖的犒赏,他们现在不明白,之后会明白的。呆在塔顶的老头子们,需要砸开棺木来看看世界了。”达尔贝科骂了一句,又道:“很可惜,如果人类走出非洲的消息能够早一点出来,PCR和基因组计划也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基因组计划是一个世界级的科研计划,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科研计划。但是,基因组计划并没有因此获得天然的关注和资金扶持。
达尔贝科和沃森,依旧不得不为了获取资金,获取美国国会和总统的支持,而费尽心思。
它的背景与同样庞大的“曼哈顿计划”,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完全不同。曼哈顿计划是在二战末期,原子弹的开发快慢,决定了二战结束的快慢,就实际结果来看,两颗原子弹的爆炸,至少提前几个月,促成了日本的投降,如果再快几个月的话,说不定还能缩短欧洲解放的时间。
阿波罗登月计划则是诞生于冷战,其意义同样在于结束战争。美苏令人窒息的太空竞赛,与其说是为了登月,不如说是为了证明双方的技术和军事实力。伴随着阿姆斯特朗人类一小步的名言的,不仅有月球上的脚印,还有苏联对弹道导弹的削弱,以及核条约的签署,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大为减弱。
基因组计划却没有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它是人类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和平计划,目标却是数十亿美元的长期投入,自然很难获得美国政府的通过,更不要说,它还有参与合作国家的资金来源,确认经费更加困难。
事实上,也就是因为美国政府觉得自己单做这个基础性科研不划算,才将达尔贝科的倡议拐成国际合作的。
这自然加倍了难度,以及达尔贝科的焦虑。
短短的一通电话,达尔贝科已经两次提到关注了。
杨锐于是主动道:“其实要利用这次的话题也不难,我只要保持沉默,让记者们不能确定我是否得到了诺贝尔奖,那话题应该就能延续到颁奖前吧。”
“你愿意这样做?”
“没什么难的。我并不需要撒谎,只是保持沉默而已。”杨锐耸耸肩道:“很多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学者,都会这样做吧。”
许多学者都是不喜欢抛头露面,或者与记者打交道的,这就使得沉默在学术圈内很流行。另一方面,确认自己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学者们来说,也不是什么理所应当的回答,许多人甚至找不出做的理由。
达尔贝科轻呼了一口气,笑道:“你如果也能这样做,那就太好了。当然,我不能代替你做决定……”
“我最近并不想接触媒体,至少,不愿意回答他们有关诺贝尔奖的问题,我有研究要做。”越洋电话里的声音沙沙作响,杨锐的回答却是很明确的。
达尔贝科再说了几句话,满意的挂上了电话,人体基因组计划正在最紧张的时间,他需要一切能够获得的力量。
杨锐更加满意。几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