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⒄垢僖飧龉宋示透蛔矢窳恕�

    “我是觉得,他怎么想到写这个的。”老曹再摸一摸胡子,算是给糊弄过去了,再不说话,默默的看桌面上摊开的文件。

    其他人各有各的事情,说笑两句,也就散开了。

    房间内,再次恢复到寂静工作的状态。

    朱院士的顾问团的工作,是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了解全国各地的研究所的状态,这是项复杂而不讨好的工作,往小里说,他们是要判断各大科研院所的效率,乃至于学术成果的真假,往大里说,他们其实就是在给各大研究所做排名,最终的资金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归于此的。

    80年代的国内科研院所,其实是不怕学术造假的,这不仅是惩戒机制匮乏,更多的还是因为地方保护,或者是山头保护,看看好不容易抓出来的窝案就知道,中国学者的学术造假,根本不是一名研究员或者一个团队的事。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幸运的远离了学术造假。他们或者是他天赋超群,或者是拥有海量的资源,或者是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不过,不造假并不意味着研究效率高,某些时候,一些自命清高而水平低下的学者,虽然不造假,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最终变成连数据都懒得去编的学者。

    朱铭身为高层的顾问,他是有资格和义务向高层推荐研究机构和研究员的。所谓重点发展云云,就得他自己的顾问来分辨了。

    此事关系重大,被他招募而来的顾问团成员,也是看文件看的异常仔细。

    直到一声长长的叹息传来。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看向“哎……”的发生地。

    只见老曹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抓着脑袋,摆出孙猴子的模样。

    当时就有人笑出了声。

    老曹惊醒过来,猛的直起腰来,又是“哎呦”一声。

    “你可别闪了腰。”朱铭正好在跟前,扶了他一把。

    老曹两只手撑住腰,喘了两口气,笑道:“没事。”

    “没事就好,怎么了?”朱铭低头看向桌面上的文件。

    “太敢说了。”老曹顿了一下,道:“杨锐不会是盯着专家组组长的位置吧。”

    所谓专家组组长,是指863计划中,某个主题专家组的负责人。而所谓主题专家组,其范围比学科要小的多,譬如光电子就可以是一个专家组,杂交水稻也可以是一个专家组。

    对于越深入范围越狭窄的科研项目来说,主题专家组几乎就是最大的项目组织范围了,而主题专家组的组长,自然是身兼重任,极有价值。

    朱铭却是笑着摇摇头,道:“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纪,让一群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老家伙听他的命令?他就算有资格要,我们也不敢给他呀。”

    “说的也是。”老曹点点头。

    “你怎么有这个想法的?”朱铭反问。

    老曹苦笑,道:“他把专家组的活都干了呀,尤其是基因组,你看看,人体基因组计划,转基因,基因组学,还有基因药物,胚胎移植……我刚才算了一下,除了转基因和基因药物,杨锐没参与,剩下几个大的项目,他现在可都是世界一流的。”

    就85年的科研界来说,世界一流的技术毫无疑问的是国内顶级的技术了。

    老曹隐含的意思也就很明确了,人家在这方面是国内顶尖的。

    朱铭“唔……”的出声,转瞬,道:“杨锐倒是‘计划’的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但做专家组的组长肯定是不行的,他也没这方面的要求。”

    “甭管他有啥要求,人家是有这个能力的。”老曹说完,见一群人都盯着自己看,连忙摆手,道:“我没有要他做专家组组长的意思啊,基因组这边,本来就争的厉害的很。我的想法是,甭管杨锐有啥要求,先拉过来,继续做纲要啊。”

    “恩?”

    “人家这个纲要,写的可比我写的好多了,有理有据,逻辑分明……”老曹赞了一圈,转头又冥思苦想了半天,道:“高屋建瓴。”

    一群人险些把腰都给闪了。

    “他做的发展纲要可以用?”朱铭动了心思。

    “岂止可以用。”老曹啧啧两声,道:“人家水平比我高,写出来的纲要,我拍马也赶不上……不是嫉妒啊,我就是说,我这个顾问,忙活这多天,赶不上人家纸上谈兵弄出来的。”

    朱院士沉吟道:“就怕他真的是纸上谈兵。”

    “怕啥呀,咱们这么多人看着呢,赵括领军不行,做参谋还是可以的吧。”

    “也是。”朱院士被说服了,向前几步,站到老曹身侧,道:“给我讲讲他这个纲要。”

    他之前看的是结构和评估方式,现在,就是听老曹讲专业了。

    这种话题,向来是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的。

    其他几个人也干脆中场休息,走了过来。

    “这个,人家的学术水平高,我就大致讲一下,不一定对。”老曹先谦虚了两句,再指着铺开的文件,道:“我先说这个发展纲要的时间分布啊,贼合理。你看,咱们说跟踪研究,就是泛泛而谈,人家说跟踪研究,直接把国外的项目名称,作者和实验室都给列出来了,这么一来,估量时间就准多了……”

    一群人跟着看,果然如此。

    大家做这个都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时一看,顿时是惊为天人:

    “有道理啊。”

    “别人学不来吧。”

    “是啊,他从哪里找的这些信息啊。”

    “别忘了,人家是有一个实验室的人的,算一下,起码得三四十人吧。”

    “没那么多,也就是二三十号。”

    “你说得多大的项目,才能养得起30个研究员?”

    “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这两年可是红火呢。”

    朱院士听的很认真,他现在有些后悔轻易的让杨锐走了。

    等老曹说的差不多了,朱铭略作考虑,道:“我看这样,我请杨锐再过来一趟,你们生物组也做一下准备,把人都聚起来,和杨锐谈一谈。”

    老曹愣了一下,转瞬苦笑:“我们和杨锐谈,有点……不太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

    “他搞的这一套,我有些还没太弄明白。”

    “那就弄明白。”朱院士直接下了命令,回到自己办公室里,再犹豫着拿起电话,决定亲自打给杨锐。

    这一次,就是邀请了。

    ……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核心() 
中午。

    杨锐以极大的毅力,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温柔乡,骑着自行车前去见朱院士。

    要是以前的话,他大概清晨就出门了,吃些早餐,也许是油条豆浆,也许是油条胡辣汤,也许是羊汤大饼,也许是油茶油饼,或者更好一些,来点不要肺和肝的原汤羊杂碎,多加肚和头肉,能暖烘烘的舒服好几个小时。

    然而,如此美好的清晨只不过单身狗最美好的清晨罢了。

    成年人的清晨,哪怕是普通的清晨,也比单身狗的羊杂碎清晨要美好的多。

    景语兰初为人妇,杨锐食髓甘味,两个人根本就不需要吃早饭。

    到了中午,凑活着煮一点面吃饱,杨锐就匆匆忙忙的出门了。

    再不出来的话,就赶不上预约的时间了。

    杨锐尽可能骑的快一些,虽然实际上做不到,他最近两年锻炼的很好,因为他知道漫长的科研生活需要充沛的体力,但他不知道的是,再充沛的体力也经不起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消耗。

    “我来见朱院士。”杨锐将自行车推到门房跟前,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门房大爷好奇的瞅了他一眼,又登记了杨锐的信息,才放他进门。

    而在会议室的门口,接到内线电话的老曹,已是站的笔直,等在了那里。

    “杨主任来了,这边请,这边请。”老曹说话间,用赞叹的目光打量着杨锐。

    他昨天漏夜杨锐写的发展纲要,越读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许多构思与逻辑之严谨,就是写老了文件的笔杆子,都得琢磨一二。

    如果不是整份发展纲要,完全贴合国内实际情况,老曹非得怀疑杨锐是从哪里翻译来的国外资料。

    如果不能用这一点来解释的话,那杨锐就只能是纯粹的天才了,不仅是科研的天才,而且是科研制度的天才。

    老曹?用好奇、难以置信和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扫描杨锐的。

    身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顾问的顾问,老曹知道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有多稀缺。可以说,中国学界所需要的科研管理者,比实际上所拥有的少一百倍,其中优秀者百中无一。

    而一名优秀的科研管理者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看看那些著名的实验室就知道了,一所实验室的兴起,通常只与一两个人有关。

    大多数科研者,其实都是隐性的自闭患者,他们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研究,关注自身研究的外部评论以及外部环境,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能管理实验室的学者,能够指出科研方向的学者,本身就对其科研能力,做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系统的管理,那就更少人做到了。

    在老曹看来,还不到30岁的杨锐,能做到这一切,几乎已经是确定了飞黄腾达之路。

    在杨锐看来,乱糟糟的头发和乱糟糟胡子的老曹,就像个洗干净的拾荒者……

    笑着点了点头,杨锐寒暄道:“你们的研究所真够大的了,基建费就够我用二十年的了。”

    同样是院士的实验室,有的是一栋楼,有的是一栋楼组成的研究所,也有的是拥有十几栋楼的研究院,就像是朱院士的所在。

    老曹很能理解杨锐的感慨,微笑道:“朱院士的研究所的年代久了,咱们脚下这栋楼还是苏联援建的呢,不过,要说研究经费,谁都不敢说自己就能拿的比杨主任多,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去年拿到了两百多万的经费吧。”

    “主要是学校给的,另外还有可口可乐、捷利康之类的外企的赞助。”经费都是公开的,虽然不对公民公开,但是对公务员公开,想问都能问到。

    老曹听着杨锐说话,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笑道:“外企的赞助可没听说几个人能拿到的,您有空可得教教我。”

    “吥说的,我也是因缘巧合。”杨锐谦虚着,走进了会议室。

    进门的一瞬间,杨锐就感觉到有无数的视线射过来。

    一间屋子里十几个人,都用各色的表情看向杨锐。

    其中大部分其实是杨锐见过的,或者是某次学会,或者干脆就是北大的教授。

    学术圈子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罩起来的,局外人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而圈内人是绕的早就不想绕了。

    朱院士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位置并不显眼。

    不过,任谁将目光扫过去,都不会漏掉这位温吞水的院士。

    事实上,当大家看够了杨锐之后,还是会自觉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院士。

    “杨锐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里总共12位,是我组建的生物学的小组,大家对你提交的发展纲要很感兴趣啊。”朱院士等大家将杨锐参观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的站起来,一一介绍在场的学者。

    杨锐也是一一打招呼,再坐到桌尾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