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快越好,不过两个月……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但我担心被人抢先,两个月以后的话,论文可能已经表了。”

    蔡院士苦笑:“今年下半年出国的名额,都算出去了,你如果已经留校还好办一点……”

    准院士以下的学者,一辈子说不定就能出国一次,让任何人让出名额,那都是死仇,和分房子一样,这种编制内的福利,任何人都是要拼了命去抢的。

    杨锐试探着道:“我可以自费出国,只要找一个国际会议的邀请……”

    “这不是钱的事,几万块钱算什么。”蔡院士摆手打断杨锐,又低头看文章。

    杨锐也有些无奈。

    原始版的pcr就是这么不受人待见。

    如果是克隆,别说克隆出一只羊了,克隆出一个羊的胚胎,世界顶级生物会议,尽可去得,主办方还得提供各种优良条件。

    如果是费马大定理这样的百年数学问题,那更是厉害,一群年轻或年迈的数学家蹲会场里,用星星眼看你。

    而在1984年看原版pcr,或许能看出一些潜力,或许看不出潜力,但没有人能看到诺贝尔奖。

    pcr的潜力,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这已经很快了,许多研究,往往要到学者死了好些年以后,才看出重要性……

    “很不错的项目。”蔡院士当然没有看出诺贝尔奖,不过,眼前的论文依旧让他觉得亮眼,这才是他难以抉择的主要原因,要是就一篇影响因子1o左右的论文,他根本不会想这么久。

    8o年代的北大教授,一辈子的最高成就或许就是一篇影响因子1o。o的论文了,可即使如此,北大的教授又何其多也,像是蔡院士自己,实验室里每年都能出多篇1o。o的论文,这样的文章,是不值得他破例的。

    偏偏杨锐的论文不止如此。

    “你投稿给了哪里?”蔡院士问。

    杨锐回答:“nature。”

    蔡院士愣了一下,微微点头:“也可以,恩……你是想参加一次高级的学术会议,争取在nature上表,是吗?”

    看的出来,他认为这篇论文在《自然》上表有风险,但也有机会。

    对现在的中国学者来说,如果有机会上《自然》,当然值得使出浑身解数增加几率,杨锐要求参加一次高级学术会议,做一次报告,也是正当理由。

    即使是蔡院士自己,他要表一篇《自然》,也说不定要几年功夫,临门一脚也得多用点力。

    杨锐不好解释,没办法的道:“差不多,我比较担心时效性,您看到了,这篇论文比较讲究创意,我虽然申请了专利,可还是怕被人抢先。”

    “确实有这个风险……”蔡院士沉吟许久,道:“这样吧,我拿去上会,争取通过,然后给你要一个机动名额,这样子,你也不得罪人。”

    他为杨锐考虑的很周全,如果为了杨锐参加国家会议,而剥夺某位教师的资格,人家弄不过系主任,拼死也要砸杨锐一砖头的。

    杨锐连连点头,道:“能这样就很好了。”

    “还有一个问题。”蔡院士合上论文,又道:“你的署名要改。单独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没问题,单位必须是北大,你可以放成你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用华锐实验室的名义不行,我能通过,其他委员也有话说的,总不能把北大的出国名额给外国实验室吧。”

    杨锐忙晕了,根本没注意到这个大乌龙,顿时无语。

    “这个项目是华锐实验室立的项,在华锐实验室进行的,又是华锐实验室出的钱……署名北大的话,对方不会同意的。”杨锐只能把华锐实验室拿出来顶缸。

    看在有可能是一篇《自然》的份上,蔡院士缓缓点头道:“道理是这样没错,但你要北大出名额,肯定要有北大的署名。恩,让你直接写成北大是有些过了,这样吧,你要么写合作实验,比如华锐实验室与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合作完成,要么,你添一个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仍然是你,单位署名华锐实验室,这样子,大家都知道是你做的项目。并列第一作者写在你后面,署名北大,这样更好操作,我帮你找一位领导署名,换一个出国名额也不出格。华锐实验室那边,你也请他们理解一下,你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应该也能说服他们吧。”

    学术交易说的这么清丽脱俗,杨锐都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就内心来说,杨锐没什么道德洁癖的。中国向来讲究平均主义,随便一个科研民工干点比洗试管高档的事,就敢说集体贡献,人家领导好歹能弄一个出国参会的名额来,为论文表争取了有利条件,要说起来,现在普通一点的校领导,争取一个出国名额也是挺辛苦的。

    但是,蔡院士看不出pcr的真实价值,杨锐可是清清楚楚。

    这可是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虽然校领导列名也拿不到诺贝尔奖,但一篇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署名,就换一个出国名额,那也太掉份了

    更重要的是北大要参与署名,这会严重影响到pbsp;可要是不能出国参会,《自然》再来一个拒稿,杨锐的现权又会被严重影响。

    现在这个时间,原版pcr的开公司西斯特公司已经有了pcr的雏形,他们目前对pcr的重视度并不高,但他们一旦检索到pcr的专利正在申请,为了减少损失,也一定会加快项目,并同时申请专利的。

    如此一来,pcr的专利和现权同样会受到严重影响。

    就像是链霉素的官司一样,打官司打到筋疲力尽,最终无奈和解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

    到了法庭上,法律界人士要求的就不是真相和公平公正了。

    杨锐不由的陷入两难境地。

    ……

    :

第五百八十四章 自费() 
“我能不能自费出国,请学校帮我联系一个国际会议的报告名额。 ”杨锐自己出国也是没用的,各种国际会议都是需要邀请函的,高级学术会议的规格更高,在会议上做报告更难。

    杨锐若非有一篇cell,现在的文章又不错,想都不用想。

    而若是没有邀请函,那就和许多等在各类国际会议外面的民间科学家一样,只能举着牌子抗议了。

    蔡教授知道杨锐有钱,却只能遗憾的摇头,道:“有一个国际会议的邀请名额,才有一个出国的名额,最近几个月也都没有空下来的名额,你自己能要到的话,我不阻你出国。”

    “怕是时间来不及了。”杨锐叹口气。

    “我帮你问问吧,也许化学系或者学校还有名额,机会不大。”蔡教授再次摇头,表示帮不上忙。

    当然,他也是没有真正认可pcr的价值,要是知道pcr能拿诺贝尔奖——其实都不用拿,二十年内只要能题名一次,蔡教授立即脱光衣服赤足13分钟环游北京二环,乞讨一个会议名额出来。

    然而,大部分的学术成果,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是看不出以后的参天枝叶的。

    再者,坐在系主任的位置上,蔡教授也是希望杨锐能将北大放进署名里的。

    安慰了一番杨锐,蔡教授将杨锐送了出门。

    杨锐只能回到实验室里闷头思考,间中打了两个越洋电话,也没有遇到奇迹。

    他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中认识了几名国外的教授,亦有维持着联系的,但他们的能力并不足以让杨锐插队。

    这时候,杨锐是深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人脉不足。

    好在考上了北大,若是《nature》发表顺利,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到时候,杨锐名下的成果有一篇cell,一篇nature,尽管说,欧美顶级大学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学生和教师非常多,但能发表两篇的就少的多了。

    这会让学术界更容易认可他在pcr上的贡献。

    但是,如果不能在《自然》上顺利发表,又没有会议做报告的话……杨锐的纠结几乎没有尽头,而且难以找到解决方案。

    他这时候止不住再次产生先前的想法:我要是再晚一点开始pcr……

    然而,事实是不能再晚了,再晚下去,美国人固然还没有注册pcr的专利,但pcr的想法也该冒出来了。

    到时候,一名中国大学新生与一名美国白人博士竞争发现权,怎么想都是杨锐要输的节奏。

    这样熬到了周末,李文强等人倒是把“黄金准则”做出来了一部分,更准确的说,是他们把手做熟了。

    做“黄金准则”,最繁重的工作是跑胶,而大多数人刚开始跑胶都会做的一塌糊涂,泳道跑歪的,条带缺了的,还有花式混乱的,总而言之,各种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错误,都有可能出现在最初几次的跑胶中,唯独见不到正确的。

    在杨锐读研的时候,跑胶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活,就像液相气相色谱仪是基础配置一样,没有哪个学生不学的。但在80年代,顶级大学往下,院系弱一点的名牌大学,都是没有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李文强等人以前也都不懂得怎么跑胶,就在华锐实验室练手了。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胶片自然是越跑越漂亮,pcr的反应结果也就因此慢慢变的可靠了。

    背景反应消失,负对照中的信号消失,各种无法解释的奇葩现象渐渐消失……

    在杨锐看来,跑胶和洗衣服叠被子也差不多,都属于熟能生巧的技术活,会叠被子的孩子第一次跑胶,依旧要从一塌糊涂开始,会跑胶的孩子第一次叠被子,也要从乱七八糟。

    所不同的是,叠被子在哪里都能学,跑胶的成本就有点高了。

    为了尽快在“黄金准则”的标准下完成实验——这是向其他人证明pcr可行性的关键——李文强和段波都是主动加班的在工作。

    张学通需要提供更多的寡聚核苷酸,也不得不用晚上的时间来改进设备。

    资金如流水般的花出去。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华锐实验室的账户里就多了三万美元的材料费,而律师们花掉的钱就更多了。

    仅凭积累,着实让杨锐心焦。

    好在dna合成仪的生产公司“生物研究”免费赠送了一批配件和材料给他们,减少了实验室的成本——该公司正在根据杨锐提出的改进意见,完成改进型的dna合成仪,待其上市,还会有一笔退款。

    只是远水不解近渴了。

    焦虑和研究成果在同步增长,杨锐周末也留在了实验室里,希望尽可能快的推进项目。

    下午,却有一位出人意料的访客出现。

    “刘院长?”杨锐打开门,倍感惊讶。他现在可是在华锐实验室,而非离子通道实验室。

    刘院长是骑着自行车来的,骑的满头大汗,就用袖子一抹,笑道:“我是来看看你的,能进去不?”

    “哦,进来进来。”杨锐赶忙将刘院长让进院子里,又将他的自行车放在靠墙的位置,且道:“实验室里的人少,我们就没弄专门的停车棚。”

    “修的挺漂亮的。”刘院长打量着四合院格调的大院子,主动站到中间的树荫下,笑道:“秋老虎热的很,你们这个实验室倒是凉快,好大一块地啊,比学校的实验室还大?”

    “占地面积和学校的实验室差不多,但跟前没有邻居,以后有扩展空间。旁边已经多建了一个院子了,现在是用来当库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