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的脸全黑了,抱怨道:“不是你说的,面试很重要?”

    “重要也就是几万块钱的浮动,这个不是去的人多就能解决的,要想浮动的再多,那得你表现极好,或者有新东西做出来才行。”许正平的表情是“几万块钱虽然很重要,但是不值得我出马的”表情。

    倒别说,现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还真的是许正平支撑起来的,他以半个月左右为周期,频发的发表的论文,或许是得到特别邀请函的理由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理由肯定是因为实验室是北大的。

    在这方面,杨锐和北大的心思应该是一样的,他们都不像花自己的钱在这间崭新的实验室上。

    杨锐不想花钱,是因为他的钱要用在华锐实验室,如果要投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他不如投资到华锐实验室,说不定就能积累几个专利出来。

    北大不想花钱,是因为他们的钱要用在重点实验室,不管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也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好,这些都是极烧钱的玩意,别说现在的北大,就是再过30年,钱也没有一个够用的。

    所以,杨锐和北大都希望能从国家的基础投入项目中捞钱回来。

    科研改革以后,国家的科研拨款也从单位拨款,变成了项目拨款,还有针对不同类别的专项拨款,这些钱,都要用具体项目去申请刚回来的。

    北大最重视的那些实验室,尽管实力出众,但项目的总数总有限,他们能够拿到北大本身倾斜的资金,而被倾斜的实验室,就只能向国家或者部委伸手了。

    这份来自卫生部的特别申请函,既是因为离子通道实验室达到了基础条件,更多的,估计还是北大的影子在后面。

    反正,卫生部的科研经费给谁都是给,但给了北大的实验室,就等于北大争取到的资金多了,给了北理工的实验室,也就等于北理工争取到的资金多了,这些钱真正是天上掉下来的钱。

    后世学校间的贫富悬殊也是如此造成的,北大的一名教授弄一个国际级实验室,分分钟就是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流入,地方上的学校,有的连国家级实验室都没有,那就等于小孩子玩泥巴,啥不要钱就去玩啥,高兴就好,但别指望着泥巴房子能和做房地产的比。

    杨锐的脑海中有的是东西,而且,他现在能做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做实验总是免不了花钱的,资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因此,听着许正平的话,杨锐抓住要点,问:“你说表现极好,或者有新东西做出来的,浮动就多,什么算是表现极好,什么算是做出来的新东西?”

    许正平“啊”的一声:“你想浮动多少不成?”

    “能多几万就多几万呗。”杨锐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启动起来,花钱一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时候,能多要一点经费,要自己出钱的几率就会小一点。

    如无必要,杨锐也不想用自己的钱做基础科学研究,脑子烧坏了才这么搞,再有钱的做到人体基因图谱的时候也得喊不要不要。

    许正平只当杨锐是想争取经费,摇头道:“没必要,你最起码得做出jmc水平的论文,才能算是表现极好吧,新东西就不用说了,这个很难判断的。”

    “jmc水平的论文就行?”杨锐摸着下巴想了起来。

    许正平晕了,道:“面试没剩下几天了,你就甭想着写论文了,写好了,还不够邮寄的时间呢。”

    “谁说要发表了,你只说jmc水平的论文,我们写好以后,先拿给面试的人看,他们满意了,我们回头再发表不就行了。”杨锐说着又问:“会不会来的是外行?”

    “有外行,更多的是同行评审。”许正平意外的看着杨锐,提醒他道:“我最近做的项目都算是咱们实验室的成果,你拿出去炫耀两次的话,可就变成笑话了。”

    “我知道,没有你老许兢兢业业的,咱们连这个卫生部的申请的门槛都没有。”杨锐说的挺随意的。

    许正平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自己的工作被杨锐看在眼里,许正平就觉得这些日子的辛苦没白费,事实上,这些日子,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最忙的人就是他了,苏先凯等人刚刚进入实验室,还在熟悉环境,三五不时的还有一些表格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要做,只有许正平是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情绪。

    不过,许正平转念一想:杨锐把我的工作看在眼里,我高兴个什么劲,他就该着看在眼里,通讯作者是他的,并列第一作者也没少他的……

    当然,许正平做的实验,是在杨锐的帮助下进行的,杨锐不间断的提供的资料、设备、实验方案以及试剂等等,提升了许正平的效率,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乱糟糟的臆想中,杨锐再次开口道:“我想做几个基因测序。”

    “苏先凯他们不是正做着吗?”

    “他们是重复实验,我想做个正经的。”

    许正平收拾心思,讶然道:“给卫生部的专家看?”

    “对。”

    “没多长时间了,做什么测序也做不出来呀。”

    “我之前考虑过做法,我亲自上手操作,能做出来就做,做不出来就算。”正如大多数实验那样,决定一篇论文的,往往是最后一次可能只耗费了几十分钟的实验,然而,这几十分钟的实验,往往是用几百个小时的错误实验堆积出来的。

    而对杨锐来说,避开错误实验,直击正确实验,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在西堡中学和初期的华锐实验室,杨锐没少做这样的事,现在不做了,只是因为忙不过来了,不是因为他转性了。

    而在需要的时候,杨锐自然还可以继续操作一番。

    相对于自信满满的杨锐,许正平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完全不看好的道:“你想做就做吧,能做出来当然好。”

    自然,在许正平想来,杨锐做不出来,也就自己知道深浅了。

    基因测序,哪里是那么好搞的实验。

    ……

    :

第五百五十七章 魔鬼的脚步() 
苏先凯和范振做着自己的实验,眼睛不时的扫过杨锐的桌子。

    自从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以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杨锐正儿八经的做实验。

    虽然说,实验室负责人并不一定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就像是军官不一定要有多么强悍单兵作战能力一样,不过,具有强悍单兵作战能力的军官,显然更容易受到士兵们的欢迎。

    再者说,杨锐也实在是年轻了一些,就像是年轻的军官,总是容易受到士兵们的挑衅。

    苏先凯和范振龙还是新人,又是杨锐招入的,不敢挑衅杨锐的权威,可是偷偷的观察,还是没问题的。

    随着他们的观察,两人也都明显的露出失望的神色。

    杨锐的操作水平太一般了。

    当然,这是以高标准来做的判断。杨锐实际上已经比以前的实验水平提升了一大截,然而,自他成为实验室负责人之日,大家对他的期望值也提高了。

    像是许正平,都是中年已满的大叔了,仍然没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而他的实验水平,却是经过了20多年的训练,尽管许多动作因为学习的时候不正确,而不够标准,可二三十年持续的做实验,不标准的动作,也让许正平的实验操作流畅的不行。

    反观杨锐,即使某些动作非常标准,仍然不能掩饰手底下的生涩。

    “慢。”

    “太慢。”

    这是苏先凯和范振龙的共同想法。

    至于许正平,他早就习惯了杨锐不够快捷的实验动作,这一次,他不相信的是杨锐的实验计划。

    用几天时间做dna测序,开什么玩笑?

    基因测序技术始于77年,当时有化学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以及杨锐现在做的双脱氧链终止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用这样的技术做dna测序,都是很不容易的,失误率很高,效率很低。

    当然,效率再怎么低,也比65年发明的小片段序列测定法要强,后者就像是杨锐做的钾离子通道项目一样,不说全凭运气,实验难度也是超级大。

    许正平相信,在那些顶级实验室,一些超级熟悉dna测序的研究员,的确可能用几天时间做出质粒的dna测序,然而,离子通道实验室并不是什么顶级实验室,它甚至还不是省级实验室,杨锐也不是超级熟悉dna测序的研究员……

    事实上,中国目前就没有超级熟悉dna测序的研究员。

    基因测序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实验工具,如果以“人体基因测序”计划为20世纪生物学的最高峰的话,基因测序可以称得上是生物历史上最重要的实验工具了。

    但是,中国在整个20世纪,永远都慢人一拍。

    65年,sanger发明小片段序列测定法,完成了大肠杆菌5strna的120个核苷酸的测定,同一时期,国内忙着烧打老师,自然来不及去学。

    77年,实用级的dna测序方法出现,中国忙着重新印招老师,自然也来不及去学。

    许正平身为北大的副教授,接触到dna测序也就是前几年的事,完整的实验,他总共也就做了一次,算是体验一下现代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技术。在他的项目涉及到基因测序以前,他大概也不会去做第二次。

    国内的研究员大抵都是如此,为了节省资源,研究生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都是理论学习。

    许正平用小脑想也知道,杨锐就算做过dna测序,也就是一次半次的。

    看他的动作也知道了,简直称得上生疏,用这样的技艺,几天时间做出dna测序。

    许正平深切的认为杨锐亏了,别说靠这个去拿浮动经费了,这些花费良多的试剂什么的,都算是白瞎了。

    杨锐自己完全没注意到周围人的视线。

    这个实验对他来说也确实是困难的,需要全神贯注才行。

    ?配置缓冲液,退火混合液这些事情可以让助手贺全贵等人来做,甚至离心和乙醇清洗也都可以交给助手来做,但到了添加溶液,继而跑电泳,或者加热,冰上冷却的时候,就全是杨锐的工作了。

    杨锐读的时候,dna测序用的自动测序仪都到了第二代,自动测序仪不能说是全自动,但能够取代的人工步骤也多的多了。

    在政府叫停以前,普通产妇都可以进行基因测序,做各种产前筛查。

    但在1984年,现在的dna测序技术连第一代都没有,老美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做出第一代的dna测序仪,中国人买得起的话,也要再过两年——就像是苹果手机一样,你掏得起钱,照样得等工厂生产。

    没有dna自动测序仪,手动就很复杂了。

    dna测序归根结底,就是分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腺嘌呤是a,胸腺嘌呤是t,胞嘧啶是c,鸟嘌呤是g,这四个字母以各种形式循环,就构成了生物体的基础,而dna测序就是要测出这四个碱基的排序。

    它的原理很简单,做起来却不轻松。

    因为碱基是看不见的,要测序,就要让它发生反应,而且是正确的反应。

    准确的让所需碱基进行反应,一步又一步,对神学来说,也是魔鬼的脚步了。

    杨锐的脚步非常慢,慢到许正平都看不下去的程度,可几个小时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