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大型企业,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往往要用汽车拉着钱进来。上万名的工人,一个个的现金发工资,其工作量足以养活无数的会计和财务科。

    即便如此,一般企业发一次工资,也都是一两百万元的量级,而且多是分配到不同的财务科和会计科来做。

    一口气堆一个钱山的,实在是稀罕。

    “这有多少家过来交了钱?”费同化不禁问了起来。

    “也没多少,有些家捐的多一点,加起来就不少了。”许正平说着,一拍脑门,道:“小陈,名单整理出来了吗?得抓紧给杨主任拍电报过去。”

    “哦,出来了,就拍单位名称和金额对吧。”

    “是,按顺序排出来啊,金额别弄错了。”

    费同化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突然一个激灵。

    这次的出国采购团,规模可是超级大啊,用胡须想都知道,大家采购的品种是不一样的,总有先采购后采购,甚至某种产品要的量大,可能要分摊到不同的工厂中。

    这时候,谁能拿到价廉物美的设备,就很讲究了。

    按照最低额的30万来捐款,会不会太少了?

    由不得费同化不这样想。

    虽然87年的中国人只是刚刚温饱,老牌国企的底子却还很厚。像是南部化工这种没有民间竞争的企业,每年给幼儿园的食堂拨款,都能拨出30万来。

    想想代表团里的厂长,有可能因为幼龄儿童的吃饭钱这么小的事被鄙视,费同化莫名的就有了主辱臣死的慨然。

    1

第1396章 握手() 
“陈厂长,感谢你对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捐助。”杨锐穿过人群,静静地握住高大肥胖的陈厂长的手。

    陈厂长受宠若惊的露出笑容,口中连声道:“哪里哪里,是应该的。杨教授日理万机,还能帮助我们企业界人士采购物资,讲解技术,实在是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企业界创造利润,学术界则改革技术,我们互为表里,还是应该我感激陈厂长。没有您的深明大义,慷慨资助,像我这样的研究者,自己喝西北风不说,到时候连买试剂的钱都拿不出来,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炊了。”杨锐摇动着陈厂长的手,动作幅度很大。

    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的确是值得这么大幅度的握手的。

    即使按照黑市汇率来算,100万元人民币也能换成十几万美元了。

    而就无偿捐助这个项目来说,能够收到十几万美元的欧美大学和实验室,其实都是少数。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顶级大学以外,欧美的普通大学,在捐助方面,其实走的都是群众路线,每年向校友们要个几十块的捐助,是这些大学最常做的事,再多一点的几百美元,数量都很有限。

    至于上千美元以上的捐助,几乎足以在一所大学,参与捐款晚会了。

    那些传说级的几千万美元,乃至于上亿美元的捐助,通常都是具有一些特殊性的。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捐助都是带着一定目的的,简单的比如冠名大楼,乃至于冠名院系,像是史密斯经济学院之类的名称,在美国还是很流行的。

    再复杂一点的话,将公司的应缴税款换成慈善捐助,既省去了税款,又能就这笔慈善捐助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小到安排子弟免试应考,大到兑换该校的如股权或技术本身,可以说是玩法多样。

    陈厂长的捐助其实也是有偿的。最近一段时间,杨锐每天都会与的捐助者,尤其是最多的捐助者亲切握手,并且不断的将较多捐款的厂长和负责人们引入核心圈子,

    换成是其他企业家,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销售商,敢这么做的话,多半是要被国企圈子所排斥的,什么时候,你有也资格将我们分成三六九等了?

    杨锐有资格。

    杨锐是学界人士。他是北大的教授,又是获奖获得者,还是去铁酮这种新药的开发者,他与医药界和化工界的圈子若即若离,凛然间又居高临下。

    虽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但说到根子上,科研界的状元,才是真的状元。

    杨锐以科学家的身份,甭管是什么标准,他想要分人三六九等,旁人就是想要反对,也得掂量掂量自己。

    所谓的话语权,那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罗马是共和的,人人都有资格说话,罗马也是奴隶制的,奴隶连生命权都不完整。西周是民主的,国人甚至有资格参与国君之废立,西周也是泾渭分明的,城郭以外的野人只有纳税的义务,没有说话的权力。

    在杨锐面前,有资格谈理论的人,实在是不多了。

    简单的说,杨锐尽管年轻一些,可他爱带谁玩就带谁玩。

    同样是行业翘楚,甭管是大众化的娱乐业,还是赚钱极多的企业界,甚至是迷雾重重的官场,金字塔尖都不可能自由到科学家的程度。

    陈厂长却是拼死了也想和杨锐玩,尤其是到他的核心圈子里玩。

    不仅是陈厂长,一班飞机上的国企官员,都有这样的念头。

    虽然是捐一大笔钱,但是,与企业的收获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派了话事人出来的。像是陈厂长这样,有一个知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下属的人,还是不多见的。

    许多人,最近几天都在拼命的拨打越洋电话,就从企业里多要点钱出来。

    杨锐却像是一无所觉似的。

    他就如同是参与竞选的政党领袖,忙忙的与各方见面说话,并给出各种许诺。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堆积起来的资金量,也是与日俱增。

    比政治候选人更强的地方是,杨锐的回报,来的无比之快。

    第二天,杨锐就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详细的询问起了南部化工的需求来。

    陈厂长激动的不能自已。

    这100万元的花的太实在了。

    换一条生产线要花多少钱?1000万?你还得是美元,还得有渠道去买,还得买得到等得着,还得运营起来,适合本厂。

    整个流程弄下来,三五年的功夫都是轻的。

    进口设备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此,设备公司离的很远,想要即时反馈也很困难。而设备起来又极其复杂。

    想想看组装一台电视需要多少步骤,将这个数字乘以10,是绝对不够一条电视生产线来运作的。

    87年还没有合用的网络,发送更是困难某些新闻通讯社倒是有设备能传输,效率却是极低,成本极高,也不给外人用,不是普通工厂所能接触到的。

    等于说,要想采用廉价的解决方案,就只能在电话里用语言描述问题。

    这个要求就太高了,不仅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高,对翻译的要去更高。

    如此,也不过是采购之后的小事罢了,采购之前的事情,那就更复杂了。

    我们的工厂适不适合使用这样的生产线和设备,我们的现有设备是否能配套新的设备,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基础建设的改造工作,我们的人员水平是否能够培训到设备所能的高效率,我们的钱花的值不值,我们的设备是不是买贵了……

    花上千万元进口一条生产线,然后控制在那里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小型一点的设备,如刚刚兴起的微机和此前的小型机,国内其实是进口了不少的,但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实在寥寥。

    现如今,这些问题,杨锐几乎都可以解决。

    一方面,胡池身为化药振兴办公室的主任,他能够协调许多的问题,从贷款到海关,再到批文,几乎能够做到一条龙。

    另一方面,杨锐的身份,在国外不是一般的好用。

    欺瞒诺奖获得者,这种事情是可以做的,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更不用说,杨锐还肆无忌惮的寻找外援帮忙……

    就欧洲部分来说,即使只通过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休斯顿等人,杨锐也能找到无数的专家教授。

    老欧洲的老,也是体现在它的老树盘根……不是,盘根错节上面的,其实什么姿势不,只要有诺奖这样的冲击力,这样的粗度和热度,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受得了那种深入的探索与反复的摸索的。

    “我的建议,南部化工可以将生产方向,到柠檬酸的生产中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这都是个很有前途的开发途径,利润应该很丰厚……”杨锐不仅给人家挑设备,甚至帮忙给他们挑项目。

    国外采购就是这样,如果要生产原有的东西,你也用不着急吼吼的出国玩进口。但要说换项目,那就需要精准的判断了。

    杨锐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100万元送一个项目,杨锐早就在心里给开好价位了。

第1397章 价值几何() 
1987年的年末,对于许多工厂和国企干部来说,是一个难忘的记忆。

    这一年,他们旅游历了西欧、南欧的大好河山,见识了北欧的风情与姑娘,在途径阿姆斯特丹而不去红灯区的日子里,代表团的成员们,讨论出了许多个项目。

    在此过程中,杨锐是全心全意的投入了进来。

    科研是一个堆积沙堡的过程,需要许许多多的沙子们参与进来,这样的沙堡,才有可能竖立的久一点。当然,沙堡总是要塌的,伟大的经典物理的大厦坍塌过,伟大的完美数学的大厦坍塌过,伟大的化学……茅草屋塌了就塌了吧,没啥稀罕的。

    关键问题在于,科学家是需要无限多的和无限多的的。

    身为中国科学家,越是顶峰的科学家,越是希望中国强大和富强。

    即使影响力不能宽广到这个程度一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成长起来,也是非常好的。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本身也是不多的。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工业基础不错,又有的工业人口和科研人数,同时也积攒了一定的外汇,这才能闲下心来,慢慢寻找合适的产业去发展。

    换成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年攒出百多亿美元的外汇可能不难,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人口就很难了,至于80年代的中国所拥有的200万科研人才,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可以说,建国30多年,积攒下来的这批科研人员,是中国最大的资产,也是中国改开以后,能迅速发展的主因。

    相比于工人三个月能干活,三年能熟练,十年可精通的要求来说,科研人员的第一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甭管本科专科的,这就是差不多15年的受教育时间。

    而要到能干活的程度,再加三年的硕士或者研究所行走是必要条件,学的慢一点的,6年上手并不意外。至于达到熟练要求,或许同样只需要追加三年,可要论精通的话,就不止对时间有要求了,天赋和学习的强度都是很高的。

    从来只听说工人有八小时工作制,或者三班倒的,就没有听说过科研人员有按时间工作的,下班以后自学,不断加码几乎是科研人的正常生活状态。

    中国产业界的发展,与其说是工厂的效率增加,不如说是不断的技术革新的产出。

    武@汉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周末去乡镇小厂打工,给乡镇老板做图纸,装设备,教工人……

    中国的乡镇工厂大部分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胆子大的乡镇老板,喊上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