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高一-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地市场与港台市场不太一样,购买基数大但盗版也多,而且书本的定价也要低一些,五万本是个可以当作分水岭的标志。

    超过五万本就说明,差不多有了港台名家的水准。

    两个小时后,关于《四大名捕震关东》的出版,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只等明天,张谭把父亲喊过来签个字,就成了。

    没办法,王国华坚持要跟张全顺签合同,张谭只能随他。

    谈完了出版,张谭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带领王国华、吴海,找了一家环境比较好、价钱还不错的小旅馆住下。

    接着又聊了一会,张谭很好奇,为什么王国华是想要出版《四大名捕震关东》,而不是《四大名捕会京师》,虽然《会京师》还没写完,但连载的部分,明显质量更高,剧情也更精彩。

    王国华回答的很有意思:“我知道你还写了《四大名捕会京师》,我也问了喜欢看武侠的一些人,都说写得好。不过说实话,我自己不是很懂武侠,我负责提出版社拉业务,然后自己从中间拿提成。出哪本书,主要就是看风向。”

    “风向?”

    “说了也不怕笑话,我就是看港台那边的风向,什么书在那边卖得好,我就在内地卖什么。《四大名捕震关东》在台弯卖得好,在内地卖得肯定也不错。《四大名捕会京师》还在连载,港台那边没反响,我就不敢卖了。”

    张谭失笑:“原来如此。”

    归根结底,卖书也是卖个名气。

    ;

第085章 压力山大() 
卖书,尤其是卖一些通俗类的,像是言情、武侠、玄幻这类,读者都喜欢看作者,像是言情,读者喜欢买饶雪漫和明晓溪的,像是武侠,读者喜欢买金古黄梁温的。没有一个招牌,书就不好卖。

    所以很多盗版商出书,都喜欢把不出名作者的书,按在知名作者名下。像是张谭上辈子,因为看过郭敬明的《幻城》,感觉还可以,于是慕名去买了郭敬明的《幻界》、《幻影》、《幻境》。当时真是读得如痴如醉,对郭敬明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结果后来知道了,才豁然明白,神马郭敬明的《幻界》、《幻影》、《幻境》啊,分明就是小分队长写的《超魔杀帝国》。

    连郭敬明都有人冒充,就更别提租书店那一排排黄色封面,写着黄易名字的各种了。

    所以王国华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四大名捕震关东》在港台卖得不错,又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火热连载过,属于“证明过自己”的。《四大名捕会京师》还在连载中,还没能证明自己。

    但不管怎么说,张谭都有理由兴奋,出了第一本,第二本还会远吗。

    和张谭的兴奋相同,在岗集镇办贷款手续,刚刚请银行和信用社的几个领导吃过饭的张全顺,也兴奋不已。

    因为饭局上,张谭忽然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是让他明天去帮他签一份合同,出书的合同。煳南人民出版社要帮他出版《四大名捕震关东》的简体版。

    听到儿子要出简体书了,张全顺既惊喜又欣慰,他多少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儿子的繁体版书卖得很好,出简体版顺理成章。

    不过因为是在饭局上接听的电话,张谭出版这事,便被饭局上的人听见了,都来询问他究竟什么个情况。

    于是张全顺好整以暇的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儿子,写了本武侠,去年在台弯出版了繁体,卖得非常好。这不,煳南人民出版社找过来了,要帮他出简体版,让我明天过去合淝一趟,签一下合同。”

    “啥?张老板你儿子都出书了?”岗集信用社的社长,立刻惊呼出声。

    “张老板不厚道啊,这么大事也没跟我说过,对了,你儿子多大?”农行行长,同样连连惊呼。

    张全顺矜持的端杯子,敬了一下酒,说:“我家小子今年快满十六周岁了,他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我们也忙着很少关心他。”

    在家里,张全顺是个闷嘴葫芦,尤其是不善于跟儿子交流。但在饭桌上,他却多多少少有吧生意越来越火,底气越来越足,说话嗓门也越来越大。

    桌子一圈人,全都望着他,张全顺借着酒劲,拍了一下桌子,继续说:“谁知道去年,他不声不响就在《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上发表了,千字两百,当时带回家稿费的时候,我跟他妈都懵了,你们知道稿费多少吗?”

    “多少?”众人异口同声。

    张全顺伸手比划了一个手枪的姿势:“七八千块钱!一个月写的,赚了七八千块钱稿费。”

    “我的天,这比我大半年工资都高啊!”

    “不得了了,他十六岁侠们,一个月就挣七八千块钱?”说话的是桥安社区的主任,他是过来配合张全顺跑贷款的。

    而侠们这个词,是合淝方言中小孩子的意思,主要指较大一点的男孩子。

    “七八千还是前面第一月挣的,他一个月写六七万字,能挣小万把。我吧,钱他拿了一半。”张全顺半真半假的吹嘘。

    每个父亲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而张全顺无疑感觉到自己已经快要实现这个愿望。既然儿子有本事,做父亲的当然要好好的吹嘘一番,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道理如此是也。

    “那他出书又是怎么搞的?”

    “出书是台弯那边的出版社,看上了他写的《四大名捕震关东》,就帮了出版,是繁体版的,在内地还没得卖。年后出版社来了一次信,说是在港台那边卖了三万多本,是按照销售数字给的稿费,三万多本就得给十多万人民币!”

    “十多万?”农行行长不敢置信的说,“这也赚太多了吧,有这十几万,张老板还要从我们这里贷什么款啊,让你儿子给钱就是了。”

    张全顺摇头:“是赚了一点钱,但是出版社付款时间比较拖延,我家小子的稿费现在没到手,还得等那边出版社吧就是争分夺秒,贷款快一点。所以,刘行长、陶社长,这次贷款,你们二位多费心哎。”

    “这是必须的,上面搞这个农村小额贷款就是扶持个体户嘛。而且,你家小侠们有这大本事,贷给张老板,我们是放一百个心的。”

    就这样,原本是张全顺求着别人办事,饭桌上也是要巴结一点行长、社长等人,结果祭出儿子出书这个大杀器,一下子就成了众星拱月的焦点。

    轮到别人奉承他了。

    这年代,大家对能出书的人,是很佩服的,认为这是文化人。不像未来,自费出书的越来越多,什么人都可以出本书,作家身文的冲击,作者这个行业,基本不再拥有什么光环了。

    一顿饭,吃得张全顺是浑身舒坦。

    回到家中,兴奋跟老婆谭明霞说起这事,又把谭明霞给乐得睡不着觉。当时就打了电话给张谭,询问出书简体版的事情。

    也幸好是大晚上,否则以谭明霞的性子,不出几分钟,一大家子、左邻右舍全都会知道。

    ……

    第二天一大早,张全顺就穿上了过年时张谭给他买的西装,打扮一新,头发也洗了一遍,然后梳了很顺的三七开,手上脸上都擦了点大宝。

    “下车别忘了拿东西,给扬扬的东西你记住了!”

    “知道。”

    “合同要看仔细,看不明白就别忙着签,打电话回来,我让大哥他们帮你一起想。”

    “知道。”

    “坐车别睡着了。”

    “知道。”

    “还有……”

    “有完没完!”

    “行了,赶紧去吧。”

    在谭明霞的千叮咛万嘱咐中,张全顺出门坐车去了。原本谭吧这边走不开,只能让张全顺单独去。

    中巴车一路颠簸,张全顺的思绪也跟着起伏飘荡。

    他想了很多很多,都是关于儿子张谭的。儿子越来越有本事了,做老子的,已经开始跟着沾光。这当然是令人兴奋的,可想到别人家都是父亲为儿子挣个诺大家产,自吧那也是儿子的主意,未免怪怪的。

    当然,依靠儿子这并不丑,别人想有个好儿子还没有呢。

    只是随着儿子越来越独立,成功来的又这么突然,让他有时候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难免患得患失。

    最后,汽车到站时,他脑海里的思绪也随即定格。

    “做大文豪的父亲,压力山大!我也要奋发了!”

第086章 挥一挥衣袖() 
张谭是在上午九点多,接到了张全顺。

    然后带着张全顺和出版社的两人,一起做摩的三轮车去了他在双墩中学旁边的出租房。

    “来接我干什么,不上课怕是要耽误课业。”张全顺说。

    “没事。”张谭摆摆手,“不耽误这一天半天的。”

    “张哥还在操心张谭的学习?张谭这写的本事,比考大学出来找个工作强多了。”王国华笑着说。

    张全顺忙谦虚的说:“写作这事必定不算稳定。”

    “爸,我很稳定的好吧,写对我来说,就跟吃饭喝水没什么区别。念书对我来说就难了,考重点我是没这个天赋了,上一般的大学,其实跟不上也没区别。未来的大学生会越来越不值钱的。”

    “不管怎么说,有个大学文凭,以后在社会上就是一份保证。上了大学,再多考几个证多学几门技能,技多不压身。”

    张谭不再多说了。

    他想说通父母,最好让他辍学。

    但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说通了,父母的观念跟他的观念,有很大的碰撞。他是重生的人,大学对他并无多少吸引力,仅仅是有点遗憾上辈子只上了大专、没上成大学而已。但父母则对大学抱着一种很狂热的心态。

    似乎小孩子不上大学,就是人生的大错失。

    这很符合农村的宣传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向来被大家看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明,教育都是重中之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张谭暂时的沉默了。不过车厢里并未沉默,王国华跟张全顺聊得很投机,助理吴海也能偶尔插几句。

    不知不觉就到了出租房。

    开锁进门,看着家电齐备的两间屋,张全顺眼睛都瞪大了。他一直以为儿子在学校的生活,过得很幸苦,谁知道儿子不但不住校,反而在校外打造了一个金屋。这小日子过得,比在家里还消闲。

    “什么时候在外面租房子了,也不跟家里说声。”

    “开学没多久吧,事实上爸你去学校看过学生宿舍,就理解我为什么要出来租房子了,十二个人住一间,臭鞋臭袜子能熏死人。当初宿舍还是瓦房,下雨都漏雨。而且宿舍人太多,吵闹不安静,我没法写作。”

    张全顺顿时说不出话来,想想也是,写书最重要,人太吵怎么能写书。

    王国华打量了屋子一圈,啧啧称赞:“张谭是个会过日子的人,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暖气片、热水壶、洗衣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哎,这是吉他和手风琴?”

    “我报了学校的音乐班,学点音乐。”

    张全顺又是一阵惊讶:“你还学音乐了?”

    “嗯,兴趣。”

    王国华好奇的问:“学会了吗?”

    张谭随手拿起吉他,拨弄了几下,就是一段很熟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