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学会了弹吉他。”
咚咚咚咚,画面以百倍的速度回放一遍,随即黑屏并浮出演职人员字母表。
导演:张谭。编剧:张谭。主演:张谭……
字幕来得快去得也快。
画面再度点亮,张谭坐在陈力对面,带着人生赢家的骄傲,弹奏吉他:“你这该死的囊肿,让我醒悟了明白了。”
陈力表示赞叹:“你弹得很好,但,你告诉我这有什么用?”
镜头给到张谭,嘴角带着一股莫名的笑意。
一声叹息。
画面定格在两行小字上。
“总而言之。”
“我学会了弹吉他。”
……
“哇!”
当三分零六秒的短片结束。女生宿舍,四个女生一起喊出了一声惊叹。
“太酷了。”东北老娘们重重拍了一下手,“这片子太酷了。”
白t恤女生也瞪着眼睛:“莎莎,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马尾女生更是做花痴状,惊叹连连:“这是谁想到的啊,是探长吗?这样的片子我从没见过,好短啊!但是感觉比看了一部大片还要精彩,太好玩了。太有才华了!”
“那首粤语歌什么歌啊,唱得真好听。”
“你们有没有一种热血燃烧的感觉?”
“没想到谭张这么帅。”
“果然是会弹吉他会唱歌的男生,能迷死人不偿命。”
“真酷的一个短片。”
听着室友发出的评价,苏莎心窝里洋溢着一股无法言表的惊喜,感觉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得好快。一小半是因为短片很酷很精彩,很能调动气氛;一小半是欣喜于别人对谭张的吹捧,仿佛与有荣焉;另一大半则是因为,这样精彩的片子里,谭张对她唱了那首歌。
《喜欢你》。
张谭说过,明天会送给自己他录制的吉他弹奏完整版。
“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这不能不令苏莎想着,张谭送这首歌给她,是什么一种意思。
芳心颤动,无法制止。
任由室友将短片重新播放,那快节奏的画面和旁白,仿佛离着很远,又仿佛离着很近。张谭在屏幕里,一举一动,都令她越看越喜欢。觉得无比的帅气潇洒。
世上再无能比张谭帅的人了。
苏莎如是想。
……
女生宿舍有人惊艳,有人叹服,还有人陷入迷恋不可自拔。
而在另一边。
钱奎刚眯着眼睛,将张谭拍的短片看了三遍。这么快速的节奏,第一遍他没看懂,第二遍才勉强知道了剧情。
就是一个男生看到别人弹吉他,能吸引小女生注意,于是也去学吉他。但是朋友给了他一把缺了一根弦的吉他,并告诉他不要紧。那根弦没什么用。因为这个朋友不论什么事,都觉得没什么用。
直到男生眼上长了囊肿,才醒悟了,并非什么都没用。于是买了一根弦,修好吉他,不放弃的继续练习,最终吉他大成,成功的泡到了小女生。并带着人生赢家的得意,试图劝说朋友,有些事情是有用的。
这是一个标准的寓言一般的故事。
很短、很快节奏、没多少旁枝末节,直接主线到底。
看懂了这个故事,钱奎刚以导演系教授的本能,觉得这片子其实很肤浅,拍得也很离经叛道。况且从没有这样一部片子,剪辑成这样子,不仔细看几遍,根本不能明白,有些故弄玄虚的做作。
但是,短片很新颖。
在看多了别的学生冗长又没营养没技巧的作品后,乍看到这样一部标新立异,并且只有三分多钟的短片,实在是有些爽口。仿佛在长跑之后,一瓶矿泉水浇在了头上,那股爽快感,怎么也无法阻挡。
钱奎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评价这部片子了。
于是他看了第三遍。
第三遍看得很慢,时不时的定格,并拖拉回去。来回几次,这部短片的所有内容,就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按照一名导演的目光,审视这部片子,觉得很多地方都太毛躁了,演员的演技说实话也不咋样。
所有的剧情转场,基本上都是靠着语速超快的旁白来推动,没有自我转场的那种不露痕迹。这是很逊的转场方式,好的导演会让观众根本感觉不到镜头已经变了,直接就跟着镜头走,仿佛置身其中。
这短片,转场已经糙到小学生的水准了。
至于其它一些问题,诸如镜头不够圆润,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定点拍摄,都是近景没有远景。譬如光线也没做好,四季转变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压根就是把片子的色调简单调整了一下,而不是在设计光线。
故事情节的确是完整的,但这更像大纲。没有任何推动剧情的细节,直接就粗暴的上演。
可以说,以专业的导演眼光来审视,这片子一无是处。
但是钱奎刚能写下这“一无是处”的评语吗?
扪心自问,钱奎刚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部“一无是处”的片子。
在这粗糙、粗暴的表象下,藏着太多导演的灵思了。
钱奎刚试图找到自己第二遍看的时候,那股伴随着主角勾搭到妹子,一路下来的情绪。然后分析这股情绪产生的源头。
然后就发现,这短短三分钟的片子,竟然是一个先抑后扬的标准好莱坞商业片套路。
开头以别人的成功,来刺激主角,也刺激观众。
接着主角行动,调动观众的代入感。
随后主角屡屡受挫,这是一个不知不觉的压抑。
再然后主角恍悟。解决了麻烦。
紧接着就是苦练吉他,开始铺垫了。
随后吉他大成,洗头更衣,再一步铺垫渲染。
后面就是最终的*,抱得美人归。
段落清晰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
尤其是最后一段,直接升华主题。
“这样一分析,跟看了一部好莱坞大片差不多?”钱奎刚想了想,觉得太可笑了,自己怎么会把一部三分钟的短片,跟好莱坞大片相比。
这太抬举短片了。
否定了这个想法后。钱奎刚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说它不好,的确不好,缺点一堆。说它好也的确值得称道,三分钟内把故事讲到这种程度。没话说。
那它到底好不好?
钱奎刚揉了揉脑袋,忽然站起来,将dvd取出来,决定让别的老师一起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
……
导演系教授准备召集人一起观看。
女生宿舍,苏莎的室友准备宣传这片子。分享给更多人。那边刘茜薇的宿舍、朱丽丽的宿舍,也都差不多行为。
男生宿舍这边,凡是看过这片子的,同样都加入了推广的行列。
《我学会了弹吉他》已然是要在北电内部火一把了。
而这部短片的导演张谭,还不了解别人的反应,事实上他只是操刀改编了一部上辈子看过的超短剧。
这部叫做《brf。(总而言之)》的法国超短剧,是一部跟《吊丝男士》差不多形式的短剧,只不过《吊丝男士》是后来者,《brf。》是先驱。号称网络神剧的《万万没想到》,导演叫兽易小星,也坦言,《万万没想到》的转场形式就是抄《brf。》的。
《brf。》的每一集,大概都只有一两分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一个巴黎失业男的平凡吊丝生活。这是一部风格独特到迷人的短剧,依靠明快的剪辑,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一股脑塞给观众。
其实说到搞笑,《brf。》很多剧集,并不搞笑,譬如张谭改编的学习弹吉他这一集,除了几个撸、打飞机的黄。色小点点,就没太多搞笑的点了。而张谭改编后,更是把这些黄。色小点点给剔除了。
《brf。》从来不是靠这些黄点点吸引人,而是独特的风格取胜。
张谭继承过来,并发扬光大,将转场的特点保留,将装逼的铺垫造足,将吉他的帅气完美演绎。将片长加到了三分钟以上,让故事更加细腻,又放进去两首经典歌曲的副歌,想不吸引人都难。
只是究竟有多吸引人,张谭没有太关注,他刚刚把《喜欢你》这首歌录完,现在准备去码字。
这几天忙着拍短片,耽误太多码字时间了。
打开电脑,看着里面的wrd文档,张谭慨叹一声:“丑的人已经睡了,帅的人还在码字。”
进入状态,开工!(。)
第190章 留学生餐厅()
一个不算出众的创意,一个不算精彩的故事,如何让观众能够不失去关注的兴趣。用《bref。》的解释,就是加大信息的传输速度,缩小观众觉得无聊的时间,并提高观众的注意力。
只不过这种短剧的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当下的2004年还无从得知。
因为网络的发展还很滞后,上网的人并不算太多,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也少,硬件设施更不便利。连视频网站,也只有最近刚刚成立的乐视网,其它诸如56网、土豆网都还没诞生呢。
视频网站没出现,网络剧也就无从说起。
更何况碎片类型的短剧,真正发扬光大的平台,是在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大批量出现,是从2010年开始,现在还早呢。
没人知道碎片化的网络短剧,在未来的人气若何。
所以,张谭拍摄的,看上去很酷的《我学会了弹吉他》,放在北电导演系老师的眼中,就显得十分离经叛道。钱奎刚将dvd带给了其他几位老师观看,随后一群老师们,有三四十岁留校任教不久的讲师,也有五六十岁的教授、副教授,对这个短片,评头论足起来。
“哗众取宠!”一位戴着老花镜的第四代老导演,看完后,摇着头,大是不满,“这是误入歧途,导演系的学生,怎么能不钻研导演的基础,尽在琢磨这些邪门歪道?”
“刘导,年轻人吗,想法多。这个短片虽然歪了一点,但是有创意有新意,还是应该鼓励为主吗。”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导演,打了个哈哈。
钱奎刚则笑说:“这个张谭,李校长很清楚,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
刘导又哼了一句:“正因为有才华,才不能随意挥霍自己的才华,不打好基础。万丈高楼能平地起来?年轻人就是需要打磨,特别是做一名导演。”
李向书端着茶杯,这几年走行政工作如鱼得水,对导演专业越来越放松。闻言也是一个哈哈:“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是恃才傲物的,但这个小张不错,名气大,才华也真。你们是带过他课的,知道他性格,没什么张狂表现,还是能稳下来学习的。”
“是挺低调的,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他来没来上课。”头发花白的老导演说。
钱奎刚笑了:“郑导,怕是他有时候会请假,是真的没来。这张谭比一般的明星还要忙,整天出席这个发布会,那个记者会。”
刘导摇头叹息:“年少成名不尽然是好事,伤仲永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李向书见话题很快就从短片。转移到了张谭身上了,便说:“个人有个人的造化,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书育人,但愿他今后在导演一途上,能达到他在写作一途的高度,这需要在座各位的尽心教导。”
“老李你放心,我们一把年纪了,谁不想能培养出来几个高徒。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