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洲大岛北面,修了个大港口,将我大汉旗帜插到大海之东,如此开疆拓土的巨大功劳,朕就是想不重赏你都不行了,伏波将军的称非你李勉莫属,名至实归啊!”
“谢圣上恩典,末将必将肝脑涂地,替圣上替我大汉开拓更多土地!”二十五岁的李勉已经热泪盈眶,匍匐在地连磕五个响头,这位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渔家子弟,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这么一天。
满堂文武百官恍然大悟,接着大声喝彩,明知道这是皇帝刘宏对青州刺史刘存的宠信,却无法对刘存和他麾下文武的巨大功绩生出嫉妒之心,刘存麾下文武确实太优秀了,而且皇帝的敕封没有违制的地方,虽然恩典略显过重,却非常得体。
百官中哪怕再不舒服的人,此时也不得不叹服皇帝的精明。
敕封两个相当于太守职务的国相,敕封国渊一个五经博士,对于誉满天下士林的名士管宁、国渊和王烈一点也不过分;敕封年轻人赵立的尚书左丞,只是区区四百担品秩的虚职,激励的成分居多;敕封太史慈、徐盛、鲁佩、张郃和李勉的,也就是五个杂将军的虚衔,更多的是一种褒奖,一种荣誉,没有的实权。
封赏完毕,朝会就此散去,功劳最大贡献最多的青州刺史刘存竟然没有获得皇帝的赏赐,众人之前都猜测,青州刺史刘存这次不但会认祖归宗,而且定然要变成青州牧了,可此事并没有发生,而且刘存对此毫无怨言,反而替麾下文武感谢皇帝的恩典,一番感谢之言说得实实在在,令人听了非常舒服。
ps:谢谢znf0410、真☆堕落骑士、金沐灿尘、忧郁的修罗、drtelos大大的月票,谢谢j大大的打赏!巨火求订阅、月票和全赞,感激不尽!r655
。。。
。。。
第一一六章 轰动 下()
纯文字在线域名请访问
文武百官回到家中反复琢磨,忽闻宗正刘焉高举皇家仪仗,前往皇帝刚刚赐下的东门内皇亲府邸宣读诏书,册封刘存为东武县候,向天下宣告刘存的刘氏宗亲皇家一脉的高贵出身,最后敕封刘存早已死去的父亲为列侯。
直到这时,朝中文武才逐渐明白刘存的高明所在,各大势力的智囊们更是频频长叹,断言这天下再也无人撼动刘存在青州、在大汉官场和刘家宗室里的稳固地位,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刘存实际的权力,无异于掌控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之不谋求州牧称,完全是为平衡各方利益使然,更是为麾下文武的崛起走出的一步妙棋,不但能让麾下文武感铭肺腑,还能让天下人看到他恢弘广阔的胸襟。
当夜的杨彪府里,杨彪对云集而来的家族俊彦和心腹谋士们明确指出:刘存返回青州之后,必将推行他那套引发朝野激烈争论的新政,而且很可能已经与被朝中几大势力联合架空的皇帝达成某种默契,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
这一夜,与杨彪家族同样精英聚集紧张商讨的高门大阀比比皆是,大将军何进也将众心腹召至府邸,对今天皇帝刘宏的反常举动和目的展开细致分析。
黄琬的府上同样热闹非凡,得偿所愿的刘存举行隆重宴会,庆祝麾下文武获得的巨大荣誉,刘存的想法与朝中文武众臣们的想法截然不同,在那些世家门阀眼里无足轻重的杂将军,在刘存心目中却是无比的珍贵。
刘存不是不知道文武大臣们对杂将军的偏见,但他坚持认为。今天得到的不仅是皇帝的恩典,更是对青州军队和将领的能力最大的认可和褒奖,这一荣誉来自最高统治者皇帝刘宏的亲自授予,其权威与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必将对刘存的军队建设、对树立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感以及培养军队的凝聚力等方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才是刘存苦苦追求极为珍视的根本所在!
庆祝酒宴刚刚开始,太史慈、徐盛、张郃、鲁佩、李勉像是已经醉了似的,他们频频站起,轮番向自己敬爱的主公刘存敬酒。他们笑得非常的爽朗畅快,陶醉在巨大的喜悦和自豪之中,浑身上下洋溢出的浓郁幸福感,令同样幸福的管宁、国渊、王烈和赵立都嫉妒了。
相对于太史慈等人的荣耀与晋升,黄琬更佩服刘存的胸怀和智谋。所以他喝下刘存敬奉的第三杯美酒后,终于幽幽长叹起来:“能追随你刘子鉴的人无比幸运啊!”
被灌得满脸通红的刘存哈哈大笑,笑完半真半假地说道:“兄长要是在京城闷得慌,干脆向圣上请求去幽州吧,咱们哥俩做邻居肯定很舒服。”
黄琬遗憾地摇摇头:“愚兄也想和贤弟在一起啊,可如今来不及了,此事前段时间已经定下,德高望重的皇叔刘虞大人。不日即将赶赴幽州,担任幽州牧职务。”
刘存大为惊讶:“怎么还是他?”
黄琬有点奇怪刘存所说的“还是”,但也没想太多。直接对刘存问道:“至少未来五年内,千疮百孔的幽州必须依靠冀州和青州的税赋,才有希望恢复到战乱前的水平,这么的事情,而且还涉及你青州,难道圣上没告诉你?”
“说了。要求我全力幽州的平叛战争,自明年元月起。把青州每年税负的三成,直接以粮食和物资的方式解送幽州。但没说谁去当幽州牧,小弟当时心里乱哄哄的,没记得问问谁去当幽州牧,小弟现在有点担心了,刘虞大人再怎么德高望重,恐怕都压不住雄心勃勃的公孙瓒啊!”刘存说完叹了口气。
黄琬有点明白了:“贤弟,刘虞大人那边你要多多,不管怎么说,刘虞大人才是朝廷委派的幽州牧,公孙瓒再怎么雄心勃勃,都不能不顾朝廷的面子和刘虞大人的重大影响力,说得堂皇一点,这涉及到天下大义和声誉。”
刘存重重点头:“小弟明白,兄长的话小弟记在心里了。请兄长放心,小弟坚定地奉行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生命的原则!个人之间的交情,绝不能凌驾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上,小弟军中将士同样奉行这一条,这一条与其他两条原则再加上五条军规,构成小弟的治军法宝,如今城阳武学院的军官学员每天都要背诵一遍,今后全军将士每天也要背诵一遍。”
黄琬非常感兴趣:“能否说说,是哪三条原则?”
“第一条就是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第二条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三条是以生命捍卫尊严与荣誉!五条军规有点长,就不说了,哈哈!”刘存的三条最高原则没有一条效忠皇帝,他没说明,也没有隐瞒黄琬。
黄琬还没意识到刘存的“三大原则和五项军规”的性,只是觉得这是刘存独特的治军手段,只是点点头不再细问,转而询问刘存未来几天的安排:“今天接到的拜帖和请柬就有三百多份,几乎全是冲贤弟来的,打算如何安排?”
“圣上已经明确要求我青州军尽快援助兖州,兖州的局势确实越来越遭了,圣上还说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泰山太守应劭让他颇为失望,看来最多再停留两天,就必须返回青州。”
刘存非常希望多留下一段时间,好好走走看看,好好了解帝都洛阳的凝重历史和风土民情,见一见那些名传天下的名人名将,但事务太过繁多,而且皇帝刘宏心里也急了,所以刘存只能带着遗憾尽快返回青州。
黄琬非常理解:“确实如此,目前也只有贤弟的全局统帅能力和琅琊军的战斗力令人放心,圣上是明眼人啊!不过,别的要求愚兄都可以为贤弟婉拒,唯有杨彪大人和大将军何进的邀请,贤弟怎么也不宜推迟啊!”
刘存笑道:“杨彪大人和大将军也是小弟一直敬重的前辈,特别是杨彪大人,小弟还没报答他两年来的鼎力和信任呢。”
“那就定下来吧,等会愚兄就派人回复这两家。”
黄琬为刘存想的很仔细:“贤弟通过琅琊商会洛阳总,给朝中文武百官都送了份谢礼,礼仪到了,不能登门拜访也没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贤弟的苦衷,只是贤弟来一趟不容易,下一次不知何时才能再来,不妨再想想,还有谁要见的?愚兄安排紧凑点就是了。”
刘存放下刚端起的酒杯:“还有个人,小弟必须要见,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哪位英雄这么值得贤弟如此推崇?”黄琬非常惊讶。
刘存眼里精光闪闪:“西园军典军校尉,曹操曹孟德!”
***********
ps:大清早起来看到书评区飘起大大的红色,巨火不由精神一震。仔细一看,原来是“常再思”大大打赏十万,成为本书第一个盟主,实在太感动了!谢谢“常再思”大大的慷慨!没说的,今天会在两更的基础上爆发两章酬谢!另外谢谢“只看不写的过客”大大的月票!请大家订阅、月票和全赞,感激不尽!
。。。
。。。
第一一七章 群英会 上()
得益于黄琬的精心安排,两天内刘存登门拜访杨彪和何进、在黄琬府上设宴答谢的三场社交活动早早定下,刘存与麾下爱将得以在次日好好逛一逛洛阳城,交游甚广的管宁、国渊和王烈也获得充裕时间,前往太学等地拜见自己的亲朋故旧。
由于黄琬这个皇帝的大管家事务繁多,刘存不用他作陪,而是让亲卫叫来琅琊商会洛阳总的三十岁主管孙济,与弟兄们换上普通衣衫随意扎一根发带就出门,在孙济引领下从皇帝赐予的上东门内步广里府邸出发,乘坐马车沿着南宫东侧一路漫游。
琅琊商会洛阳总主事孙济是本地人,是个长相儒雅一表人才的精明商人,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大东主刘存,却能很好地把握刘存的喜好,加上刘存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他渐渐抛弃拘束,用简明却不失生动的语言向刘存等人介绍沿途景物。
经过繁华的中东门内大街时,刘存和太史慈等人对中东门上气势恢宏的重檐式镝楼很感兴趣。
孙济介绍说,中东门是洛阳东面三个城门中的主门,上面的镝楼经过三个朝代不断修葺扩建才有如今的规模,顺带连帝都洛阳“六九城”的含义也说出来:背依邙山面临洛水的城池东西宽六里,南北长九里,有十二座城门,南面城墙有四门,北面城墙有两门,东西两面城墙各为三门,并将每座城门的名称和传说娓娓道来刘存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沿着南宫东侧大街到南城正阳门的整个区域,拥有四片宽阔的住宅区和数百座式样各异气势不凡的府邸,这些都是达官贵人的居住区,因此沿途街道宽阔,商铺酒肆栉比鳞次,马车行人往来如织,各种旗幡招牌各具特色精致典雅,处处都透露出千年帝都的深厚底蕴和天子脚下的富足繁华。
太史慈等人对宫墙内气势磅礴门阙高峻的却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殿和平朔殿等沿中轴线整齐排列的巍峨建筑叹为观止,刘存却对大街两侧的各种商铺感兴趣,虽然刘存没有购物的**,但给两个妻子和义母等人带回份心意,他还是借机购买了不少来自西域的精美首饰和工艺品,以及各种厚薄不同舒适华美的蜀锦。
自汉武帝打开西域商道之后,大汉与西域各国乃至大秦帝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虽然历经战乱,但大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两百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胡商组成的庞大商队频繁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数以千计的胡商逐渐在洛阳开设商或者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