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蝗耗锨ǖ拇笱悖谧疃痰氖奔淅锞屯瓿闪吮湔螅挪蕉有嗡亢敛宦摇�

    有着五千陌刀兵在手,罗士信有信心对上四倍以内的突厥骑兵都能不弱声势,不显败绩。

    关于奎托斯,罗士信最初担心他融入不了集体,后来发现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以步战而论奎托斯在整个右骁卫军仅次于他,但因原来的身份是奴隶,一直也没有一个高手强者的自觉。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很有礼貌,对于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只要有人询问求他指点,他绝不推迟,尽心竭力。那认真的态度,很快赢得了跳荡兵上下一致的爱戴。

    罗士信也理所当然的将他提拔当任跳荡兵队长。因为担心奎托斯适合不了陌刀阵的战阵列队,不适合汉人的战术战略,特地给他安全了两个老兵做副队长左右传授他心得要领。

    结果奎托斯再一次出乎了罗士信的意料。

    他是个天才。

    就如《阿甘正传》里的低能儿阿甘,一个能让教官称之为天才的人物。

    奎托斯也是一个类型的天才,他智商为负数,脑子不好用,但会死记硬背,怎么教他怎么做。让他往前走三步,就算前面是个大坑,他也不会变通,二话不说的走进坑里去,让他往后撤,就算你用牛拉驴拽,也改变不了他的方向。

    每当看着奎托斯对每一道简单的命令如奉圣旨一样执行的时候,罗士信都会忍不住的想若给我五千个这样的天才,就算对上李世民的玄甲军他也凌然不惧。

    **********

    渔阳王宫。

    向来不情愿上朝的燕王高开道,正对着朝堂下的满朝文武大皱眉头,不满的咆哮道:“老子养你们都是吃干饭的?连秧苗都没本事凑起来,再不解决这个问题,到了秋天,我们吃什么去?”

    高开道心烦意乱,最近可算的流年不利。大唐越来越强盛,为突厥镇守边关的他们最有感触。大唐立国采用的是关中十二军军制,说白了就是将关中划分为十二块地区,分别建立军府,训练士卒。

    大唐一统天下的主要战力都是来自于这关中十二军,素有十二军卫天下之称,所以那个时候李唐的军队呈现两个极端。关中本就民风彪悍,十二军百战之师,由李世民亲自统领,战斗力极为强悍。但因为大唐主战部队以十二军为主,边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差。

    以往高开道一但存有经济危机,与突厥老爹打个招呼,入境侵掠一番就能满载而归。但随着天下归一,大唐的重心开始偏向周边,边军的战斗力也跟着强大起来。

    高开道发现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实力已经打不过大唐边军了,他过年的时候就曾意图趁着喜庆奇袭幽州,掠夺一番过个好年。幽州长史王诜闻讯,以一介文士书生,直接领着五千兵马沿途阻截,将他赶回了渔阳。

    因为去年突厥劳师动众,高开道所迎入门的突厥老子非但没有取得半点物资,还在渔阳大吃大喝,将渔阳吃的一穷二白。

    当年的冬季,因为实在无以为继,城中上下都吃起了次年的稻种,勉强渡过了寒冬。

    可到了春天,到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渔阳四周已经没有春秧可插了。没有秧苗也就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粮食,没有一切。

    面对这种景象,逃民已经越来越多。

    目前为止还控制的住,一但过了插秧使节,农民百姓依旧得不到春秧,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析出来,饥荒即将来临。到那时成群结队的大逃难,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高开道固然勇而无谋,却也能看出这关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能拿着部下出气。

    什么样的老大,什么样的小弟。

    高开道一副野蛮熊样,能有什么好的部下,一群人打家劫舍上阵杀敌还可以,治理领地什么都是妄谈。

    原本还有一些书生相助,高开道却不屑以书生为伍,动辄羞辱,最后一个个都气跑了。剩下一群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夫,在这时刻就如吃了哑药一样,说不出半点话来。

    说是朝堂开会,十多个心腹,就好像是在比看谁能熬住不说话一样。

    高开道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叫道:“谢棱、张君立、张金树,你们来说说,看看有什么法子。”

    谢棱、张君立、张金树三人分别是高开道麾下地位最高的大将,分掌渔阳所有兵马。

    高开道见无人说话,直接指名道姓的让他们发表意见。

    三人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张君立先道:“现在的情况唯有劫掠幽州易州,从李唐获取资源充实我渔阳,能解我渔阳面临的困境。”

    高开道张口就骂道:“屁话,这当老子想不到呢……老子就杀干这行起家的,要是抢得过早就去抢了,等到你来说。”

    张君立面红耳赤,说不出一句话来。

    谢棱这时道:“我们力量有所不足,可以借助草原上的力量。”他见高开道又有开骂的架势,忙道:“不是突厥,突厥已经靠不住了。在秋天到来之前,不可能会给我们任何的支持。末将说的是奚族,据我所知,奚族有五部兵马五万余,他们骁勇善战不输于突厥骑兵。早就眼红李唐的富饶,只是开罪不起突厥,又不与李唐相邻只能干着急。只要主公能够开方便之门,与奚族首领商议结盟,引奚族兵杀入幽州,幽州边军又如何抵挡?到时候,他抢他们的财宝女人,我们抢我们的秧苗,待撤军之后,还能从奚族手中分得一杯羹,我大燕的危机可解。”

    高开道阴天转晴,大笑道:“这不是有办法嘛,就这么定了。谢将军,联系奚族的重任就交给你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汹涌() 
荥阳郑氏在唐朝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族,论年代之悠久,郑氏在五姓七望中算是最悠久的家族了。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郑国皇族。郑国被灭之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顽强的生活着。直到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成为了五姓七望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经过上千前的发展壮大,郑氏如同盘根交错的参天古树,不但枝繁叶茂还根深蒂固,经久不衰。郑家的掌控的人才遍布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拥有着无比强大的政治基础。

    此刻在郑家祖地中一座年代陈旧的屋舍里,一个面色朴拙,神态沉稳的中年人来回在屋子里走着。这沉稳如他,眉宇间也忍不住透露着一丝丝的焦虑。面对当前局势,有些迷茫。

    他叫郑元璧在偌大的荥阳郑家中也算颇有威望的一人,是下任郑家管事的热门人选之一。

    五姓七望,七个大门阀世家,能够流传千年,除了稳健的根基之外,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一个大家族长盛不衰。

    七个大门阀世家的管理方式大致如一,尊最有威望辈分最高最有号召力的老祖宗为族长,然后分别选择数位管事,协助老祖宗处理族中事务。因为老祖宗年事极高,精力有限。固然是名义上总览全局的人物,实际上真正的实权者是几位管事。只有在几位管事意见不合,或者事情实在太过严重的时候。他们才会请出老祖宗来做最后的决断。

    所以几位管事的地位极其崇高,手中的人脉也异常可怖。当上了家族的管事,几乎如同于在朝堂上的一个权臣,甚至比权臣更加自由。能够随时随地的调用手上的人脉资源,将自己的亲友家人推上政治的核心。也因如此,嫁为人妇的崔氏才有那般面子,因为她有一个在崔家当任管事的哥哥。

    郑家现在有一个空缺管事的位子。郑元璧对这个位子可谓势在必得。纵观所有竞争者,郑元璧也没有发现有人有资格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一切归功于他的父亲以及哥哥。

    他的父亲郑译是北朝、隋朝的核心官员,北周时担任内史下大夫。又是杨坚的左膀右臂授于开府、岐州刺史,威信极高。哥哥郑元璹也不是简单人物,受父庇荫,一入官场便为骠骑将军。降唐之后也混得风生水起。在朝堂上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很受李渊的器重。

    郑元璧一直协助已故郑家管事工作,而今郑家管事病故。空缺的位子由他这个熟悉流程又有一定背景的郑家嫡系后裔来当任,几可算是势在必行的。

    郑元璧也一直将管事宝座视为囊中之物。

    可偏偏到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出了变故。

    一个小小的郑家偏支竟然异军突起,走进了郑老祖宗的眼里,他是郑家幼驎房的一个偏房枝丫郑仁基。世族大家拉拢人才的手段最有效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联姻。他们看上了一个人的才华,许以家族女。然后以家族势力将其推上高位,从而为家族扬名。

    郑仁基在郑家有些名不经传。但是他的女儿郑丽琬竟然在崔家人的撮合下与大唐最年轻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骁卫大将军有了婚约。

    唐初尚武,出将入相的人物比比皆是,但仅以文人的身份入相,却少之又少。李唐立国已有六年,一路走来宰相分别有李世民、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李元吉、宇文士及,这些人除了陈叔达是以文人的身份入相之外,其他人都是有着战功在身。其中萧瑀、封德彝、宇文士及这几位还特地让李渊派给李世民让他们去战场上镀金,不镀金获得点战功回来,连宰相都不给他们当。

    可见初唐的尚武风气,武将的地位着实在文臣之上。

    而那罗士信一介白身,在没任何人脉支持的情况下便于获得了骁卫大将军、上柱国、郯国公的官职头衔爵位,若得到人脉的栽培,那前途无可限量,指不定就能成为唐朝最年青最早以军功入相的人物。隋末大动乱他们这些世族大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荣登相位的。罗士信却存在这个可能。如此有潜力的人才,试问谁不心动。

    也因如此,崔氏才有点嫌弃郑丽琬的背景太弱,若不是罗士信中意,她恨不得在清河崔氏中找一个崔家直系女许给他呢。

    有了如此女婿,郑仁基凭借女婿之贵,身份地位一跃千里,走进了郑老太公的眼中,立刻变得香饽饽的,特地让人将郑仁基请到郑家祖宅,将分支划入直系,成为郑家幼驎房一脉的主干人物,拥有了竞争管事的权力。

    只要不是眼瞎之人,都能看出罗士信的潜力甩郑元璹好几条街。

    郑元璧即将到手的位子一下子变得不可捉摸了,毕竟郑仁基一直被排挤在郑家外围,让他如其他郑家人一样竭尽心力的为郑家效力很是困难。于是有人提议以权势动人,直接将郑仁基提拔为郑家管事。他们特地了解过郑仁基的秉性,迂腐但正直无私,还有有能力干好总管事物的,也不怕弄出什么麻烦来。

    这在郑元璧看似荒唐的提议面前,竟然得到了诸多现任管事的支持,他的地位严重受到了威胁。

    “郑元璧兄,大事不好了。”在郑元璧苦思对策之际,一个五旬文士疾步走了进来。

    郑元璧面色剧变,沉重的迎上去道:“真如我们预想的一样?”

    来人铁青着脸道:“老太公已经认可了郑仁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