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山桂的性子历来就是有奶便是娘,现在听到有好处,立马站出来请战,虽然话说得冠冕堂皇。

    一旁的曹变蛟暗自腹诽,起先这两人还举荐他去运粮,目的就是避开和建奴野战,可现在,都不是好鸟。

    不过也只能是腹诽,在辽东,他们是地头蛇,得罪不起。

    “洪督,末将以为可以让他们见识一下。否则,秦浩明这小子还以为关宁铁骑徒有虚名呢,只是……”

    祖大寿沉吟片刻说道:“就是他们出去,锦州要有主持大局的主将,末将有一人选,只是不怎么敢说?”

    洪承畴道:“有何不敢说?”

    祖大寿当然不是随口一言,当下含笑道:“末将举荐洪督大人的中军副将曹将军前往宁远任职。

    修筑城池和屯田诸事,要曹将军这样不畏辛劳又能任琐碎的将领来主持,另外防备建奴之事,曹将军有数百精锐家丁,配上骑兵,足可扫荡那些少量的虏骑。”

    军中另一名将领立刻道:“曹将军是阁部大人的中军,负责的事情很多,祖将军你真是孟浪大胆啊。”

    洪承畴也是有些犹豫,曹变蛟是他手上的王牌,敢打敢拼,个人武艺更是勇冠三军,麾下的家兵很多,实力很强,是他放在身边的重要力量。

    然而宁远城也是关键位置,祖大寿的所请确实大胆,但细细想来,确实是放曹变蛟出外的时机到了。

    洪承畴又想了想,说道:“既然合适,又何必在意是不是中军?”

    说完含笑问道:“变蛟,派你去宁远驻守,主持防御和屯田之事,你可愿意?”

    曹变蛟微一皱眉,说道:“大人这里怕离不得我。”

    洪承畴笑骂道:“本督没用你之前是怎么过来的,辽镇将领甚多,难道就挑不出一个合格的中军来了?”

    曹变蛟隐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知道祖大寿之所以保举自己,也是为了吴三桂和祖宽的军功。

    当下先向祖大寿微一点头,略作致意,然后才抱拳对洪承畴道:“既然洪督大人这么说,末将一定把交办的事情办好。”

    “那承运粮食,算不算是秦浩明条件?”祖大寿好奇心还没有得到满足,继续询问道。

    “他不要额外加银。”洪承畴道:“只要日后通州大仓到辽东的粮食和相应的物资运送,都雇佣登州卫的海船。

    而且最好是明发旨意经内阁,以为定例,就算本督日后回朝,接手的经略或蓟辽总督也不能反翻。”

    “他这是要细水长流。”祖大祖含笑点评了一句,接着又说道:“如果他真能完成,这个功劳之大,倒是可以答应他的条件。”

    洪承畴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通州的粮储,从万历四十年开始,都是为了辽东准备。特别是崇祯皇帝和朝野间对边关的重视,粮食是需要多少运多少。

    以往这些都是由八大晋商负责,现在秦浩明看上了这个空缺。

    “曹将军,觉华岛乃锦州后方要地,可惜被建虏所毁,应该重修。

    祖宽将军和吴将军赶紧去准备,明日就随登州水师出发,切不可堕了关宁铁骑的威名,今日暂且这样,复宇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在场诸将一起躬身而拜:“洪督大人英明!”

    曹变蛟因为中军的事情多,他从洪承畴屋里出来后就回了自己的签押房,接着处理手头的事情。

    但今天他没有办法安静下来,时不时的有人走到他屋里来恭喜他荣升,虽然曹变蛟还是副总兵,但奉命主持宁远这样要紧的地方,说明离总兵之位不远。

    而且专任一方虽然不及任中军能时刻接近总督大人,但专任一方的好处也是中军没有办法比的。

    宁远城是边关重镇,朝廷的拨款极多,象曹变蛟这样负责工程的将领,只需要按规定分钱也能赚上很多。

    快到午时,眼看进屋来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武将,还有一些低品的文官和有头脸的吏员,洪承畴的家人还有不得志的幕僚,也进屋来说几句恭喜的话。

    曹变蛟是洪承畴的中军武官,他们跑来贺喜也是想结个善缘,为将来跑到宁远打秋风做准备。

    曹变蛟虽然是武人,但粗中有细,否则的话也做不好中军,更没有办法做一镇总兵。

    眼看要被堵在屋里,随便找了个借口,带着几个护兵匆忙出了督师府邸。

    “曹将军。”门口拐角处,已经换了便服的祖大寿挤出了生硬的笑容,拱手道:“同饮两杯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曹变蛟也挤出微笑来。

    双方笑得都不好看,好在两人都不是为了欣赏对方笑容而来,在山海关这里祖大寿是地头蛇,带着曹变蛟找到一个安静的院落,道:

    “这里安静,另外这里的饭菜质量很不错,希望曹将军喜欢。”

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到了房间后,祖大寿指指座位,说道:“曹将军请坐,今天也算恭喜你到锦州就任。

    恭喜你主持宁远防守并屯田诸事,实权在手,将来必定大有可为。”

    祖大寿自然不可能因为吃饭而来,他这是来说规矩。今天出于平衡的目的,举荐曹变蛟作为自己的副手,镇守锦州,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曹变蛟虽然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的亲信,但是到了锦州,只要是在蓟辽地区,祖大寿就没有什么顾忌。

    “到时有劳祖将军多帮衬一二。”

    到了锦州,祖大寿就是自己的上司。落座后,曹变蛟抱拳表示感谢。

    “重新修筑觉华岛,据本将的消息,朝廷拨给工料银十四万左右。就算这样,也会有相当多的人上书锦州残败,必定将会追加拨银。

    曹将军,你我二人既然搭伙锦州,将来要好好合作,替朝廷效力。

    曹将军移防觉华岛,而本将则领内丁和将士巡防锦州、杏山、松山,以定军心。”

    这一番话,祖大寿说的很是缓慢,但他相信曹变蛟听的懂。

    从大战略来说,锦州扼守辽西走廊,是咽喉要地,乃兵家必争之所。

    如果大明只守关门,锦州无甚要紧,但只要守宁远和觉华岛,锦州就非常重要了。

    有锦州在,宁远可保不失,而觉华岛更是守备锦州的关键堡垒,只要重新把觉华岛修好,筑兵防守,可以确保锦州、杏山、松山等地无忧。

    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收复辽东的希望,沈阳和辽阳更是遥遥无期,但从整个战略态势来看,对大明就相当有利了。

    当然这只是朝廷或者其他人的想法,对将领们来说看到的就是赚钱的机会所在。

    正如祖大寿所说,觉华岛如果想要修复就得花费大量物资,拨银只是第一步,底下能报销的费用还很多。

    修复这一城池,总体费用报个大几十万两,并不算太过出格。

    曹变蛟沉默了一会儿,端起酒杯与祖大寿碰了一杯,他道:“我只愿多收家丁,练成强兵,以报督师大人重用信赖之恩。”

    祖大寿一本正经的道:“本将也是要多练家丁,以报国恩。”

    谈完了正事,祖大寿轻松很多,祖家的收入来源很多,但主要来源是在土地和吃空额及贪污军饷上头。

    这些事一年有个几万两就算不错了,而收入的大半部份主要用来养育家丁。

    毕竟祖家曾经投降过建奴,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不仅平安无事,还愈发被朝廷重视,祖家保留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象李成梁晚年时,贪污享乐,李家诸子在李如松死后也只顾享乐,无人顾及军务。李府家丁,烟消云散。

    结果李如柏打了场败仗,被朝野攻击,落个被迫自杀的下场。

    如果李家还有几千家丁,朝廷里就算人人喊杀又如何,难道朝廷敢冒着逼反李家的风险真的降罪?

    看明白这一点之后,祖大寿增强自家实力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怎样,祖家一定要保持现在的地位。

    为了这一点,不管是土地还是白银,还有对敢死之士的招募恩养,祖家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就在前几年,祖大寿担心建虏来攻,同时也有政治投机的原故,对重修宁远阴奉阳违,后来被迫臣服于孙承宗后,修筑宁远城的大半工程都是祖大寿负责。

    到那时祖大寿才渐渐明白,朝廷对辽东的策略已经彻底变了!

    寥寥无已的土地和丁口,只剩下几座城池的辽西之地,朝廷一年拨给的银两就超过了三百万两!

    这么多银子要怎么用?

    老孙头用银子无非就是打造兵器,练兵屯田,开垦土地建造房舍,然而花钱的最大头还是筑城!

    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祖大寿恨不得抽死自己。

    当初居然那么糊涂,抗拒筑城之事。

    需知筑一城便是要动员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光是虚报损耗开销这一块,在宁远一城他就赚了十几万两。

    直接把整箱的拨银带回家,祖大寿也不止干了一回,修筑宁远一城,祖家就最少捞了二十万两以上。

    如果按孙承宗的计划,修筑几十个军堡和若干座重要的城池,祖大寿有把握最少捞到百万两以上,甚至更多。

    祖大寿和曹变蛟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一席酒吃到午末时分才结束,等他坐着轿子回到祖家在宁远的住宅之后,两眼中的酒意已经荡然无存。

    几个家丁把守大门,见到家主回来都躬身行礼。祖大寿岩石般的面孔毫无表情,只是瞟了一眼,见家丁们腰背挺直,这才转回目光。

    祖家已经拿定主意要以实力进取,祖大寿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包括家丁都是管束甚严,祖家的实力也在缓步提升中。

    外间的院落很大,也有诸多武器,过百个随祖大寿的家丁正在苦练,他们都是十分健壮的汉子。

    年纪在二十多到三十多岁之间,有一些老资格的家丁也只有四十余岁,年纪再大的便是退出家丁队伍。

    或是成为祖大寿所领军队的小军官,或是到祖家的庄园里管庄养老。

    一旦成为家丁,多半人都会选择改姓,他们会成为祖家的一份子,与祖家荣辱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武艺就是他们吃饭的本钱,没有人敢放松懈怠。

    祖大寿下了轿,在庭院中看了一会,见家丁们练的都十分辛苦。

    天气已经炎热,下午时分太阳光最为炽热,人就算不动也会晒的冒汗,而家丁们都是满头大汗,不停的训练着刀牌和马上刺杀的技巧。

    也有人在练习体能,每人都打着赤膊,身上的腱子肉十分结实,冒着油汗,家丁们的体格相对于大明的普通男子来说已经健壮了太多。

    庭院一角,吴三桂正在整理武器装备,这都是保命的东西,还真不好假手他人,不放心。

    祖大寿刚刚看到家丁和子侄训练时还无动于衷,看到吴三桂时,一直板着的脸上却是显露出明显的笑容。

    吴三桂从小就受到祖大寿的青睐,特意加以培养。

    而他年也十分争气,不愧是山海关到宁远都知名的少年将种,谈起兵书来侃侃而谈,练武的长进也很快。

    公允的说,祖家的家风颇为严厉,对子侄的训练严格之处不在家丁之下,比起辽西将门子弟的养尊处优,在祖家苦练的吴三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