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一项项事情,在定下目标和计划后,由专人负责落实解决。

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事情一切都很顺利,唯独在流民的处理上,颜蛰提出碰到麻烦。

    原来,登州卫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收留期间,人数从十万激增到二十多万人,已经远远超过登州卫的吸纳能力。

    之所以现在还能撑着,那是因为有渔业在支持,流民至少还有鱼粥喝。

    虽说食物可以勉强解决,可很快冬天即将来临,来自蒙古草原的极冷寒潮,绝对会将大部分流民迅速冻死。

    若是这样,虽说乱世人命贱如狗,但面对这样的悲剧,还让人扼腕叹息。

    “登州卫现在收容多少人?”

    秦浩明低头盘算,朝众人问道。

    “秦督,登州卫能容纳百姓的机会,一是军队,二是渔场、三是卫所各类商肆店铺,经过挑选,有五万一千的青壮被吸收。

    学生估计,有十七万多人无法安置。

    当然,随着建设盐场工作开始,还会有人力需求的地方。不过,现在还有个很重大的问题是,这些人当中老弱居多。

    而且,即便全部项目都建好并运行,学生估计,顶多再吸收一万余人就到顶,剩下的百姓依然无法容纳。”

    颜蛰一直负责统计人数,数据张口就来,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

    “无妨,剩下的都转运到舟山群岛。从登州卫运粮过来,在这里垦荒,应该可以安置。”

    让登州卫接受流民之前,秦浩明就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他毫不犹豫的说道。

    “禀告秦督,恐怕这里容纳不了十几万人。

    学生在几个岛屿走了一圈,稍为统计一下,现在舟山群岛中,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未能加以利用。

    其中轻度盐碱地约七万亩,分散在各个岛屿中,重度盐碱地约十万亩,主要集中在六横岛。

    而真正能用于开垦的良田不多,约十几万亩而已。如此一来,平均一人才一亩地。而新开荒的地,恐怕难以养活这些人。”

    此时,吴锋站出来,苦笑着说道。

    秦浩明哦了一声,皱着眉头不觉暗叹,还真没有考虑到这些盐碱地,庄稼难种,谷麦难收,如何利用倒还真是一件难事。

    真的只能这么闲置么?

    “秦督,学生所忧之事,乃这么多人聚集在登州卫,对我军期待殷殷。如果被我军冷漠对待,那些百姓定会大失所望,满怀怨恨。

    如果其中有不良之徒,趁机煽动百姓闹事,恐怕难免有一场血腥的纷争。这样的结果,将会使百姓与我军两败俱伤。”

    吴锋郑重的话语,让秦浩明不觉点头称是。

    “先运过来再说,好歹这里暖和一些,粮食本督从福建接济,先保证这些人活下去便可。

    至于其他,总能够想办法慢慢的地安排消化,更何况我军将来还要扩充军伍,也可从流民中优先选拔。”

    秦浩明当机立断,朝众人吩咐道。

    “秦督,这些盐碱地,其实未非一无用处!

    据末将的经验,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

    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于种植桑树,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来种苜蓿、碱蓬、盐角草、滨藜等作物。”

    蓦然,其中一个登州卫副千户高声说道。

    “哦,没想到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你叫什么名字,倒是让本督开了眼界,你怎么懂得这些。”

    秦浩明指着他问道。

    “禀报秦督,末将叫李晓峰,三号福船舵手兼副千户。

    末将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

    这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

    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

    若秦督信得过我,末将愿意试一试。”

    高手在民间啊!

    李晓峰的这番话,让秦浩明大喜过望。

    他可是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比种田强太多。

    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大明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

    上次好像听郑芝龙谈过,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高达几百两两!

    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大明市场价格的十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因此,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沿海,还传开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秦浩明笑着走过去拍拍李晓峰的肩膀,微笑说道:“李千户,你的建议甚好!放手去做,不要有顾虑,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这样,你从三号福船中调出,今后就在舟山群岛任职,专管桑蚕之事。若是事成,你的前途包在本督身上。

    只是这桑田改良需要多久,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

    “禀秦督,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

    故末将安排,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应该可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先将这轻度盐碱地与重度盐碱地先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以使用的条件。”

    李晓峰一脸喜色答道。

    这时一旁的张云插话问道:“李千户,那你说这重度盐碱地改良后,能不能用来种植桑树呢?”

    “张守备,这重度盐碱地,因为土壤之中,含有的盐碱成分实在太高。

    若要改良至可种桑树的程度,那要花费的人力与钱财实在太多,况且时间也会耗时过长。这来一算,便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点,重度盐碱地,因为其地下水份,多已被海水严重侵袭,即使改良成功,今后成为盐碱地的机率也很高。

    所以这些土地,却是实在不能用于种植桑树的。”

    见秦浩明与张云一脸失望的样子,李晓峰接着说道:

    “不过,这些重度盐碱地,在经过改良后,用来种植苜蓿和滨藜一类作物,却还是极好的。

    将来,可以用作我军养马场,也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兔、鸡、鸭等动物,特别是猪和牛,最喜吃滨藜,长肉也快。

    而碱蓬与盐角草,则是可以作为中药药材使用呢。”

    李晓峰这段话,让秦浩明大笑。

    没想到啊,此路不通通彼路!如此一来,战马草料的事情也一并解决了。

    “李千户,你立马去岛上看看,然后报一份人员和资金计划给本督。还有,要带几个徒弟出来,听见没有?”

    秦浩明哈哈大笑,南方没有牧场,原先还不知道如何解决此事,不意机遇在此。

    李晓峰欢天喜地应诺离去。

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舟山群岛盐碱地的解决,让秦浩明高兴的同时,也提醒了他的新思路。

    不仅仅是因为能多安置一点流民,而是他从中看出蕴藏的商机和其中的适用性。

    但凡沿海地区,因为海水的渗透,距离海边的土地,基本都有盐碱地的存在。这样,造成土地大量荒废,寸草不生。

    大明长达上万公里的海岸线,盐碱地又岂是舟山群岛区区十七万亩可比?

    当然,这话现在说得有点远。

    不过,若是李晓峰能够成功,至少在福建和广东,秦浩明打算改造盐碱地,用于种桑养蚕,重点发展纺织业。

    相较于用工较小的肥皂作坊,纺织业在用人方面堪称巨无霸。

    据了解,江南轻工业的最大部门,分为两大类:棉纺织业与丝纺织业,它仅次于农业位居第二产业的位置。

    棉织业的从业人员多是农村妇女,传统的小农经济使她们拥有娴熟的技术,这正是纺织业所需要的。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江南富有的商人将这些农村妇女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以提升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棉纺织业最为集中的松、太、苏地区,以纺织业为主业的妇女数量大幅增加。

    棉纺业的发展刺激了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专业染坊和农村小染坊,其次受益的是原料商人和运输业。

    与棉纺织业不同的是,丝纺织业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江南官营织机有三千五百台,民营则有一万台,从业人员十几万人。

    而丝织业的程序比棉织业复杂得多,它所需要的工人数量也远远超出了棉织业的需求。

    养蚕、缫丝、纺丝、络纬、牵接和织染等几道程序,秦浩明无法估算具体要多少人,但至少几十万人少不了。

    想想看,其中纺织原料包括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这些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产业,从业人员将是何等庞大,可以养活多少家庭?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如今身份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自然不同。

    作为两省总督,他手里掌握的资源和原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除却军事方面,民生也是他必须顾及的。

    不用于其他地区官府,把流民视为洪水猛兽,一律驱除出境,唯恐引起辖区内战乱骚动。

    当然,客观上讲,他们这么做,或许跟地方上粮食不足有关。

    但秦浩明明白,人口,在乱世时也同样是战略资源。

    如果通过发展纺织业,妥善安置流民的同时,也将给他带来巨额的财富。

    现在大明绸缎价格,视种类质量不同,每匹大约在八到二十两白银之间,少数品质极佳者,更可以达到四十两白银。

    不说多,若是把绸缎价格平均以每匹十两的偏低值估计,那么每一担半生丝可以织染出一担绸缎,约为八十匹,价格高达八百两白银!

    而且,这还只是大明国内市场价格,出口价一般都需要再翻上两三倍,预计一担绸缎价格可达两千两以上!

    这样算来,就算加上织成绸缎而产生消耗,那么同等重量的绸缎比生丝的出口价格,高了整整十倍!

    这是什么概念,何等财富,看看郑芝龙的崛起就可以知道。

    更重要的是,种桑养蚕织缎是可持续产业,是可再生资源。黄金白银会挖完,但是生丝绸缎却是可以年复一年地持续生产。

    事在人为啊!

    这看似无用的盐碱地,若真能成为种植桑树的土地,岂不为秦浩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股情怀在秦浩明心中莫名激荡,想不到今日的误打误撞,让自己思路为之一新,对如何解决流民问题,有了一个彻底的办法。

    同时,也让自己的势力高歌猛进有了坚实后盾。

    “秦督,要是将来桑叶种出来,那些不能用来种植的空闲地块,正好可以集中养蚕与缫丝工坊,这样从头到尾下来,倒是便利得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