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铸新明-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他清肃阉党,任用自己信任的大臣。

    可他最信任的杨嗣昌,却是大明的掘墓人之一。

    随着三饷的征收,国内叛军作乱再也不可挡。

    大明内忧外患,借增加赋税来镇压叛军作乱,加强边防,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崇祯原计划是征收一年即停止,没有想到的是饷已尽而乱未平,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民不聊生,让更多的民众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中。

    这样就走入了一个怪圈,因为起义队伍壮大了,就需要更多的军费开支,而这就要靠更重的赋税才能支撑。

    当然最后支撑不住,明朝的大厦就呼喇喇倾倒了。

    剿饷没能平息内乱,练饷也没有起到作用。

    不是钱花得越多,事情就办得越漂亮,反而因为钱多了而打这些钱的主意的人,就更多了。

    加强边防的希望也落空,最后也没能抵御住建奴军队的入关。

第二百三十六节 醉翁之意()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烈日炎炎,宣府边关许多农田已有裂痕,此时本应青色一片的小麦,被太阳晒得微黄,垂着头奄奄一息的模样。

    田地里,上百个佃农冒着烈日,用手遮着眼睛,朝远方河道方向期盼着什么。

    蓦然,河道边传来阵阵呼喊声,隐隐约约间好像是有水拉,有水拉的惊喜欢呼声。

    “感谢督抚大人!”

    田间的佃农都是感慨,有几人还双目含满泪花。有水,那就意味着今年的庄稼无论如何都有收成。

    经过七八天的努力,宣府镇第一架兰州大水车终于造好,体型庞大,高达十余米,竖立在河槽边显得非常的壮观。

    河边人山人海,不但是附近的村民,便是稍远些的村民佃农也赶来观看。

    在众人的屏气敛息中,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立时水车的篾织轮叶在河水的冲击下慢慢转动起来。

    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

    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

    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庞大的水车越转越快,哗哗的声响,轮叶上的竹筒不断将水倒入岸边的水渠中,河水便不断向前流去。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

    “好,辛苦诸位匠公们,还请大家继续努力,争取在六月前把宣府全镇装上大水车,本督每人额外奖励三两纹银。”

    巨大的水车带起丝丝凉意,这是近几天秦浩明唯一高兴的日子。

    自从高起潜来到宣府镇,他就觉得浑身便扭,仿佛暗中有一双眼睛在窥探似的。

    不过这本来就是他的活,镇守太监就是监督督抚一级的官员。

    秦浩明话语刚落,工匠们全部欢呼起来,哪怕是加班加点,也要拿到赏金。

    “镇守大人请秦督过府议事。”

    傍晚时分,秦浩明刚回到总督府,门前一个小太监和两个军汉拦着他,尖着嗓子说道。

    “滚,有事叫他来总督衙门,死太监!”

    马上的秦浩明怒火冲天,扬起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朝小太监劈头盖脸抽去,嘴里破口大骂,也不知道是骂他还是骂高起潜。

    妈的,高起潜这个死太监欺负到老子头上。

    从官职上说,总督当然高过镇守中官。

    但镇守中官一般由太监担任,属于天家近臣和奴才,和皇家关系密切。

    再加上他们的职责原本就是监督督抚,故而,在大明,一般的总督都会屈就镇守太监。

    像卢象升不给高起潜财物,在大明已经是另类。想不到秦浩明居然更过分,在总督衙门府公然鞭打他的近身太监。

    这一幕传出去,不知要惊呆多少人的眼球。

    小太监被抽的衣衫破烂,鬼哭狼嚎倒在地上。临近府,秦浩明还凶狠的瞪了他一眼,让他把眼泪立马缩回去,却不敢吭声。

    几省总督不是他这样级别的太监可以惹,人家也不是针对他,不过无妄之灾而已。

    秦浩明身边的亲卫看了解气不已,秦督威风,高起潜也是宣府的老人,平常恶名在外,无人敢惹。

    即使卢督原来也不更他多做计较,许多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秦督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来今后总督府和镇守中军有番龙争虎斗。

    不对,镇守中军哪里算得了虎,猫还差不多,只是大家惧怕高太监的威风罢了。

    “秦督,刘景峰他们已经招供。”

    进府尚为坐下,军中负责审讯的百户李善友过来禀告。

    “洪赞画,约个时间和黄永发见面。”

    秦浩明压抑的心情立马高兴起来,接着和李善友朝总督府地牢走去。

    “末将确实虚报兵马数量,吃空额,还有克扣军饷。

    军饷发下来之时,三成会被总兵王大人先行扣下,到手的银子,除却发给各级将领,下面的士兵,只能拿到四成的军饷。

    但剩下的那些银子,末将也不敢全吞了,每年都要孝敬镇守太监高大人……”

    秦浩明并未发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地牢中浑身是血的军汉。

    开了口,刘景峰也不隐瞒,把自己吃空额,喝兵血的罪行,如实招认。

    刘景峰是王朴手下的参将,镇守大同,被秦浩明用述职的名义“请”到宣府,才有这么一出。

    说起来,原本这是秦浩明对付王朴和晋商的手段,想不到竟然牵扯到高起潜。

    “就这些?”秦浩明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不瞒大人,就这些……”刘景峰哽咽地说道。

    “本督看不止吧,你再想想。”秦浩明冷淡地说道。

    啪……

    李善友一鞭抽去,刘景峰的身上再添一道血痕。

    “是晋商的事情吗?”

    “把昨天讲的再跟秦督说一遍,贱骨头。”

    “是、是……”

    刘景峰已经被李善友吓得魂飞魄散,再不敢隐瞒,老实说道:

    “除了吃空饷,多出来的军需,小人就把这些东西扣在自己手中,然后私下贩卖。”

    “都卖给谁?”秦浩明冷冷地问道。

    “卖给了黄记货行的东家黄永发。”刘景峰如实答道。

    “继续!”

    “大同兵马本应一万五千,而实际只有七千来人,相差一半。多余的兵器和铠甲我们都是卖给黄记货行。

    俱小人得知,其他地方边镇也是大抵如此,只不过晋商每个人的地区不同。”

    秦浩明微微点头说道:“算你老实,再说晋商私通建奴的证据。”

    “是,秦督。”刘景峰当即说道:

    “当时鞑子从大同破关,末将只能朝北门方向逃窜。

    不想走到黄记货行所在的街口之时,突然瞧见货行内有人出来,在门口挂了一面杏黄旗。

    末将当时纳闷,鞑子到来,怎会因为门上有一面杏黄旗,就不敢冲进去杀人、抢掠。

    不过也没有时间细想,又继续逃命,没走多久,便逃到田记货行门前,可在这里,又意外地发现,田记货行的门口竟和黄记货行一样,也挂有一面杏黄旗。

    看到如此情景,末将以为这应该不是巧合,随即末将又想到,晋商和鞑子多有交易,或许有交情。

    之后看到几家晋商都挂有杏黄旗后,末将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也是真的走不动了。

    于是全当那杏黄旗管用,从后墙翻入了黄记货行,找了个角落躲避。

    没过多久,鞑子真的杀了过来,街上喊杀声不断,可院里却没有什么响动。

    等到第二天鞑子出关而去,末将远路逃了出来,见街上一片狼藉,末将好奇地走到王记货行门前,想要看看那里如何?

    到了门前,末将发现,那杏黄旗已经没了,可门户依旧关着,没有一丝一毫损坏的样子。

    由此可见,鞑子并没有冲入王记货行抢掠。联想到这一切种种,末将不禁心中暗怕,这王记货行似乎是和鞑子有着什么关系。

    也就这功夫,王记货行内传出动静,末将赶紧躲到胡同里面,紧跟着就瞧见货行大门打开,有伙计走了出来。

    他们先是往地上浇了几盆雪,然后又把门砸的稀巴烂,最后又将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洒到门口,做出一副被鞑子洗劫的样子。

    等到朝廷查获范家私通鞑子后,末将就什么都明白,有挂杏黄旗的肯定就是私通建奴的。

    只是,晋商势大,末将也不欲多事,故而没有向朝廷举报。”

    刘景峰原原本本把当日的情形说一遍,中间还有思索,生怕遗落什么,又挨一顿打。

    “好,签字画押。如果属实,本督会放你一条生路。”

    秦浩明内心狂喜,他原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对付的并不是吃空饷的问题,自然没必要把刘景峰置之死地。

    “多谢秦督!多谢秦督!……”

    刘景峰原本认为必死,得到秦浩明的承诺,不停的磕头谢恩。

    “走,再去听听他们的。”

    秦浩明淡然一笑,朝下一个牢房走去。

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新月如芽,悬挂高空。夏夜的虫鸣响彻总督府,让夜色显得愈发静谧。

    对于身体的训练,秦浩明可谓是勤缀不止。一则是习惯。二则强壮的身体在乱世是保命的本钱。

    做完两百个俯卧撑,稍微收收汗,从水井中提起一桶水迎面冲下,冷彻的井水透体而过,让人舒畅无比。

    晶莹的水滴挂在秦浩明健壮的身体上,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入室擦干身体,换上宽松的汉衣小马褂,舒适的躺在藤椅上,仰望星空明月,默默的回顾着过往的经历。

    来到大明一年多的时间,能够开创这样的局面,他内心无疑是相当满意,甚至有些自得。

    当日一念之差,之身北上营救卢象升,因缘巧合下,如今可以说硕果累累,所获颇丰。

    还好走了这条捷径,

    不然,现在估计还在临浦,满头苦干。

    自己有领先几百年的优势又怎么样?有各种发明创造又如何?

    没有实力,还不是任人宰割。

    除了要防止临浦各大世家的骚扰,还有其他商家需要争斗。

    就算斗赢了他们又如何,不是还有王知县以及大明层层官府需要打点处理,想想就头皮发麻。

    至于说发展实力,更是笑话一个,真当大明官府无能至此?

    单是招收几千流民当作坊工人,恐怕就会被有心人诬为谋反,更何况是训练护卫队?

    可以说,若是按这样的步骤发展,除了揭竿而起,几无二路?

    现如今,有官身罩着,又大为不同。

    不说别的,哪个总兵没有几百上千个亲卫?哪个五品官员以上不是当地豪强?更何况他这个几省总督?

    所以,这就是即使他在外地,张云和卢欣荣他们也可以在临浦顺风顺水发展的原因。

    临浦,德州,宣大,三点一线,虽然远一点,但好歹可以相互照顾。

    钱粮,兵马,人才虽说不多,但总归有一点。

    秦浩明思路继续延伸,细细梳理自己的布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