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败了,据此,刘黑闼认为着,自己赢这个美人不在话下,甚至他还有点想入非非,要能把她生擒了,弄到后宫玩几天,朕才能顺过这口气来。
但二人一交手,刘黑闼才发现自己又错了,这个杨玉凌原来那天完全是装嫩,她的武艺不在杨勇之下,桃花马马赛欢龙,绣绒刀神出鬼没,舞动开来,如雪片一样,带着风声,围着刘黑闼的脑袋直转。
刘黑闼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四十个回合后敌不住杨玉凌,被杀得节节败退,最后一拨马他跑了。
杨玉凌也没追他,因为这时她注意到屈突通已经不敌二将,于是摧马抡刀来战张君立,屈突通战住刘什善,四个人又杀成了两对。不过,这次没持续几合,张君立被杨玉凌一刀斩于马下,刘什善敌不住屈突通,大腿上挨了一枪,也败阵而逃。
屈突通和杨玉凌带着人马冲杀过去,刘黑闼再次被杀得大败退入城中。这次又折损了几千人马,城中的总兵力不到三万,关键是又损失了大将张君立,这是刘黑闼手下的柱国大将军之一,是他的左膀右臂,刘黑闼痛心不已。
看到自己的皇帝陛下,顿足捶胸,痛不欲生的样子,文武众将吓得战战兢兢,丞相范愿和柱国大将军刘什善一番苦劝,刘黑闼才稳定住情绪。
接下来,他们君臣开始商议如何对付屈突通和杨玉凌,还没商议出个所以然的时候,报事的进来跪报,说高开道被杨勇抓了俘虏,泰安州失守
这真是雪上加霜。刘黑闼和范愿、张君立吃惊之余无语,自从杨勇的人马开到山东,他们就没打过胜仗,先是徐圆朗败亡,接着高开道又被打得烟消云散,吃败仗已经习以为常了。
接着又传来,杨勇兵发历城的消息失。这下刘黑闼君臣可坐不住了,历城是他们的京师,杨勇不来取武阳,直逼京师,用途很明显,就是逼他放弃武阳。刘黑闼真听话,和范愿一商量,留下一名万人长带兵一万守住武阳,带着范愿和柱国大将军刘什善起兵两万其实是一万八千退守历城。
不过,刘黑闼他们刚进历城,这边那个万人长就率众投降了,把屈突通和杨玉凌接进城中,这样,他们兵不血刃拿下了武阳,出榜安民,抢救伤员,收编俘虏,这些杂事忙完之后,二人商议,屈突通带兵五千兵马驻守武阳,杨玉凌统兵三万兵发历城,和杨勇兵合一处,七万大军兵临城下。
这下,刘黑闼有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赶紧召集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说是商议,其实是在摆肉头阵,这些文武哪有什么对策刘黑闼勇武过人,富有韬略,加上范愿足智多谋,还有徐圆朗、高开道这些牛人助阵,结果还是抵不住杨勇的兵锋,剩余的文官武将净是些碌碌之裴,除了会溜须拍马外,现在只会摇头了。
刘黑闼最后让范愿拿主意。范愿想了想道:“陛下,恕微臣直言。鲁王和燕王二位王家千岁相继败亡,就连陛下御驾亲征也没能挽回局面。我们屡战屡败,杨勇士气正盛,京师恐怕是保不住了,赶紧退守幽州。”
“爱卿,那么然后呢说下去。”刘黑闼认为范愿说的有理,但总不能这样一直退下去,撤退只能是暂时的,换句话说,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范愿让撤退肯定得有下文。
果然,范愿见刘黑闼对自己的注意有兴趣,接着往下说:“陛下,幽州地缘上靠近突厥,我们可以在那里暂避一时。有突厥的庇佑,杨勇必然不敢贸然进攻我们。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靠突厥,暗地之中,我们可以联合李唐,李唐如果对杨勇出兵,杨勇败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刘黑闼一听大喜,这分明是个连环计,最好让突厥和李唐都跟杨勇干起来,自己缓过劲儿来,再给杨勇致命一击
。。。
。。。
第411章 房谋杜断()
视线暂时转到并州。李世民主动请缨出战,征伐杨勇,李渊找托辞不准,反而让太子李建成出兵,让秦王李世民视察农田、水利等民生问题。
对于父皇这样的安排,李世民有些不解,几次请旨两路出兵,自己带兵攻打杨勇的河南、河北,让杨勇首尾难顾,早日平定天下。但李渊仍然找借口搪塞他,李世民终究不敢抗旨。
别看李世民没有离开京师,他却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太子李建成开始时仗打得很顺,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连克潼关附近的几个州郡,裴家父子阵亡,消息传来,李世民很兴奋。
然而好景不长,李建成很快吃了败仗,在渭南遭遇了徐茂公和秦琼的人马,尉迟恭被擒,所得的州郡又被杨勇的军队夺了过去,只剩下个潼关,双方进入对峙局面。
李世民闻报后,表面平静,内心如火。打算再次请令出兵,正在这时,山东战报传来,刘黑闼和徐圆朗联手了,他们得到突厥和靺鞨的支持,高开道也加入了,几股人马凑在一起十多万人杀出长白山,杀人越货,攻城掠地,杨勇的人马节节败退,刘黑闼以风卷残云之势攻占了德州、历城、泰安、武阳等州群,并在历城称帝了,建立汉东国。
李世民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自己可以出兵山东,不管是汉东军还是杨勇的义军,他打算一块收拾。见到父皇,说明自己的意图后,李渊仍然面沉似水:“世民啊,我们出师不利,太子伐杨勇无果,在潼关对峙。长期的征战,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为父正在考虑让太子撤兵一事。”
李渊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接着又道:“现在又出了个汉东国,这黑闼可不是好惹的,加上徐圆朗和高开道这两个刺头帮兵助阵,刘黑闼如鱼得水,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还有突厥和靺鞨的身影。眼下我大唐刚刚立国,如果树敌过多,几路用兵,消耗过大必然民力憔悴,百业不振,如果失去民心,那样离败亡就不远了,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
李世民往上施礼道:“父皇明鉴。就听凭刘黑闼在我们眼皮底下折腾吗养虎为患,一旦刘黑闼成了气候,再想消灭他可就难了,现在乘他羽翼未丰,出兵歼灭,也正好对杨勇形成包围之势,机不可失呀,望父皇三思。”
李渊仍然摇头:“世民言之差矣。山东是杨勇的地盘,刘黑闼在山东折腾,义勇逍遥王能坐视不管让他们两家打,不管谁胜谁负,消耗的都是敌人的实力。我们先坐山观虎,鹬蚌相争,最后得利的一定是渔人,我们何不做个悠闲得利的渔翁呢”
李世民一看,李渊丝毫没有出兵山东的打算,只好再次作罢。回到秦王府,他闷闷不乐,他甚至想不明白,一向英明果断的父皇近来这是怎么了以前对自己宠爱有加,言听计从,近来怎么变了,对自己连连摇头,难道自己策略有误
由于心情不好,李世民找两个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对奕,第一局输给了房玄龄,第二局输给了杜如晦,第三局又输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道:“王爷今天棋艺如此之差,想必有琐事烦心。”
李世民早想跟这几位倾心长谈了,把棋子一推说出自己的心事并问计三人,怎样才能让父皇准许自己出兵。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笑,房玄龄道:“王爷忧国忧民之心眷眷,实在是我大唐之福。不过不要心急,时机还不成熟。眼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等。刘黑闼在山东折腾不了几天,杨勇必然出兵。凭刘黑闼的实力定然不是杨勇的对手,他兵败后杨勇必然来攻我们,到那时,不用王爷请旨,万岁必然让王爷出兵。二是和。就是与联合刘黑闼,化敌为友。当然这是假象,我们的真正对手是杨勇,用这招安抚了刘黑闼,把刘黑闼当枪使,这样只须出少量兵力就能平定山东,达到同时打击刘黑闼和杨勇的目的。”
李世民一听大喜过望,“玄龄言之有理。那你说,本王现在是等,还是和”
杜如晦一笑道:“王爷,依卑职看,应该和。万岁高瞻远瞩,心念苍生,不想过多树敌,过多消耗国力,此时王爷向万岁提出和这条路,万岁必然恩准,这样王爷也能达到出兵山东的目的。”
长孙无忌拍手称善。李世民当即拍板,决定与刘黑闼求和。此时,李世民和李渊同时接到战报,刘黑闼两路出兵,令鲁王徐圆朗南下,与杨勇的军部交战的同时,派出燕王高开道进攻幽州,沧州、琢郡相继失守,北平王罗艺兵败,幽州告急。
当李世民给李渊施完礼后,向上请旨时,李渊有些吃惊,此时的唐高祖对太子李建成深感失望,二十万大军,又把自己最得力的两个谋士和悍将尉迟恭给了他,可是对杨勇开战数个月来,潼关之事毫无进展。看来短时间内指望太子的战功和影响超过秦王李世民,几无可能。
眼下刘黑闼称帝,自己无疑又多了个强劲的对手,不管他们俩谁胜谁败,他会都将成为自己的劲敌。所谓的坐山观虎只不过是搪塞二子李世民罢了,这是实力不济缺乏信心的征兆,否则,同时出兵灭了两只虎,岂不快哉
更使李渊忍无可忍的是,刘黑闼嚣张至极,两路出兵攻伐杨勇的同时也对自己开刀,高开道这路人马势如破竹,短短的一个多月,半个幽州沦陷,连叱咤风云的北平王罗艺都吃了败仗。他正想把自己冷冻起来的头号打手放出来时,李世民竟然说出这样几句话。
李渊焉能不惊,暗道:“向刘黑闼求和,这不是世民的作风啊”可是当李世民说出自己的理由,李渊当即准旨,并让李世民全权负责与刘黑闼议和、摆平山东之事。
李世民接旨后大喜,回到秦王府,把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找来,商议具体的对策,最后议定了个方案,李世民带着李元霸等亲自督师十万到幽州,造成高压态势,然后让长孙无忌代表自己出使刘黑闼议和。
李渊同意了这个方案,这时平阳公主李秀宁来到金殿上跪倒磕头:“父皇且慢”
。。。
。。。
第412章 征山东平阳再出兵()
按大唐例律,皇上和文武百官在正殿议事,女人是不能插话的,特别是无关的女人连金殿都不能上。这些无关的女人当然包括李渊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及其女眷在内。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古往今来皆通一理。今天李秀宁不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上正殿了,而且还要堂而皇之地参议军国大事,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李秀宁跪倒在金殿上,唐高祖李渊那张富态的胖脸不怒反而高兴地欠身离坐道:“宁儿,快快请起,到金殿上面见为父所为何事啊”
李渊自幼就疼爱李秀宁甚至胜过疼爱几个儿子,现在女儿又嫁人了,闺女嫁人了就意味着门客了,既然是客就要足够热情、客气,因此语气之温顺,态度之和蔼,天下最慈善的父亲,对女儿也无非如此。
李秀宁起身谢恩后,秀目瞟了一眼李世民奏道:“大哥征伐杨勇无果,二弟要出征山东,不知父皇要平阳做些什么”
李渊笑了,“宁儿自幼好强,巾帼不让须眉,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功勋。现在我大唐兵强马壮,强将如云,宁儿也该清闲几天了,可以相夫教子,或者到宫里陪陪你母后,享几天清福了。”
李秀宁小嘴一抿,撒娇道:“父皇,论功劳,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