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怎能成为不带孩子的借口
    儿童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任何情况都比不上父母丢下孩子不管更糟糕。为了工作,不管孩子,这是一个荒谬的借口。只要想做一件事一定会有办法,而不想做一件事却满是借口。
 第4节:孩子离不开妈妈
    孩子离不开妈妈
    妞妞刚刚一岁时,丽文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大连办了分公司,公司派丽文先生到大连去担任主管,而妞妞的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也要照看叔叔的一个孩子,无法过来帮忙。丽文每天一个人带着妞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妞妞的姥姥也在老家,距离丽文这里得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姥爷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奶奶说把妞妞送到她那里,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妞妞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丽文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丽文当然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她会照顾孩子。但丽文却谢绝了,她要自己带孩子。
    丽文当时就在附近找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白天丽文上班时把孩子送到老太太家去,丽文晚上下班了再接妞妞回家,一天就接送两趟。
    但丽文并不能因此稍有轻松。虽然妞妞不大,但是家务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先生在家的时候,两个人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丽文一个人既要看护妞妞,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等着她,丽文感觉自己一天不停地在转。

()免费电子书下载
    妞妞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丽文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妞妞,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妞妞带到哪儿。
    晚上丽文下班把妞妞接回来就赶紧做饭,可妞妞偏要玩,丽文想办法哄着妞妞不要动;打扫家里时,就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洗衣服时先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用布条扎起来,手里还要握个玩具,趁妞妞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丽文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但妞妞并不愿受丽文的摆布,丽文要洗衣服,妞妞拒绝了递到手中的玩具,哼哼唧唧地就不让丽文动一下;丽文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妞妞却把饭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丽文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像孙悟空那样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丽文笑着说,家里每天乱得自己都不想去看。
    丽文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娇生惯养;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丽文哄着妞妞睡觉,自己都能睡着。有一次累得差点晕倒,大夫说,血压过低,应该休息几天了,可丽文哪有时间啊。
    婆婆再次捎话来,要丽文把孩子送回去;在太原的姐姐让丽文把妞妞送到她那里,姐姐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有时间照顾妞妞。丽文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她还是决定自己带,对亲人的好意都谢绝了。
    丽文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知识肯定不充分,尤其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孩子;要是在这里差了一步,以后不知要差多少步。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丽文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别人再疼他,孩子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的角色。
    丽文说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两个月回去看孩子一次。老人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妈了,习惯了就好了。丽文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妞妞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妞妞虽然不会说,但从女儿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丽文能感觉出妞妞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妞妞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妞妞和奶奶、姨妈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会有多么痛苦。同时丽文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妞妞送给奶奶或姨妈,过几年后丽文把妞妞接回来,孩子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人,把这个人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仅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人突然离去,而丧失对其他人还有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没有笑脸,也没有食欲,精神上会受到严重的压抑。等到儿童长大成|人后,他的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信任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幼儿时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那个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丽文也要自己带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丽文几乎没犹豫过。
    妞妞爸爸到大连半年后,丽文从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开始了和先生一起走南闯北的日子。好几年稳定不下来,工作一直也很忙累。但他们始终把妞妞带在身边,没让孩子离开一天。
 第5节:怎能随意“调遣”孩子
    怎能随意“调遣”孩子
    丽文认为,并非整个过程让他们觉得多么不容易,多么苦多么累。恰恰相反,“艰苦”的时间很短,很快过去。孩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好带。在父母的亲自养育下,孩子的智力和情感两方面都发育得很健康,妞妞身上没有任何让他们头痛的、难以解决的毛病。包括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两个人都一直感觉既简单又顺手。这方面的轻松,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他们甚至发自内心地有一种遗憾——孩子怎么长得那么快,还没玩够,就突然间长大了!
    周围的一些人看见他们似乎从来不为孩子操心,孩子却成绩好,又懂事,觉得他们这样做家长确实是很轻松,就羡慕丽文的命好。
    相对比丽文的做法,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家长,当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对孩子何等怠慢。有的妈妈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爸爸忙着喝酒应酬,有的妈妈整天沉迷在麻将桌上。有的妈妈,仅仅是出于对婆婆公公给妯娌看孩子的嫉妒,就硬要把自己已经三四岁的孩子也送给住在老家的婆婆。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他们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到孩子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对自己的孩子抱怨连连,感叹自己命苦。
    儿童是一张白纸,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等孩子长大了,不知会有多少麻烦。有谁能把一张涂画乱的纸擦干净呢?
    我曾经在一份青年报上看到一件事,有一个大学女孩,在学校和同学们发生口角,就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四五年竟然杳无音讯。父母刊登了很多寻人启事,亲戚们多次外出寻找未果,至今仍不知其所在。女孩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女孩出生后,父母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就把女儿放到外地的奶奶家,直到六岁时才接到他们身边。可以想象,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就已经是非正常操作;当她的真正抚养人变成奶奶时,却又在六岁这个已形成较稳定感情的年龄,让她一下离奶奶很远,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当父母只是按自己的需要调遣孩子时,他们何曾想到这不是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是个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哪里能想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落下怎样的心理创伤?
    从报道的字里行间看出,父母在后来和女儿的相处中,缺少亲情交流,缺少沟通上的和谐,孩子和父母间有严重隔阂。女儿的心情一直是痛苦的,父母也为此痛苦。女儿决绝地离开家庭,宁可让自己变成“孤儿”;当女孩的父母年迈时,才可能意识到他们永远失去了女儿。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多年来,“送养式”的抚养方式并未引起广泛的质疑。把孩子委托给一个可靠的人,自己专心投入工作,这种“生”与“养”的分离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而成为一些人,特别是工作上取得某种成就的人得到赞美的理由与证明。
    近年来,随着“70后”、“80后”为人父母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而不养似乎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每当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总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方;孩子总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方,所以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孩子。
    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们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更多麻烦。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早就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最早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显露出来;而城市“寄养儿童”却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寄养儿童”不一定都是送到外地或者农村,大多数是和老人们一起生活的;只是他们的真正看护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从空间意义上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到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更应引起关注。
    我碰到过这样一家人。这个小男孩十一岁,可性情很古怪,脾气也不好,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表现出对父母很依恋,非常在意父母对他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天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从不肯听父母一句话。他的父母都非常能干,都是公司的领导,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孩子一出生就专门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母亲在生完孩子三个月后就开始上班,把带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来自湖南的保姆。
    从表面看,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且经常出差,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保姆在一起,连晚上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觉,孩子住在自己家,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保姆产生了依赖,保姆也很疼爱这个小男孩,俩人感情很好。每年春节保姆回老家,小男孩都会抱着保姆大哭一顿。
    小男孩四五岁时,保姆要回家结婚不再来了,家里人给他重新找了保姆。可是小男孩见到新保姆要么哭闹,要么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玩。到孩子上学后,父母就让孩子住校,也不过问孩子的生活。直到老师找孩子的父母谈话,他们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其实这类孩子性格的产生源于自己的妈妈,这些妈妈生下孩子却又无视孩子的存在。她们主观地以为把孩子交给保姆,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却不知道孩子在成长中对一直在身边的保姆产生了依恋感情,这种感情代替了母子的感情。这些妈妈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她们眼里“工作第一”,可是这种让孩子离开妈妈的做法,其代价是惨重的。
    再后来,听说这个妈妈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