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罡发现徐宝不愿意跟自己多说,于是说起之前的话:“有,村里有三户人家是祖传的手艺,那木工活做得才好呢,你问针线活,谁家不是自己做衣服,非要比比,村里针线活最好的是施寡妇,嘿嘿。”
徐宝一听他提施寡妇,恨不能现在揍他一顿,岗东村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哪个往坏了说的都跑不了有他一个。
是不是应该想个辙把他弄走,别在自己眼前晃悠,烦
忍了忍,徐宝说道:“我知道了,回头我叫人做几个样,让村里针线活好的人照着做,边做边琢磨,还能做出其他什么样的,木工活好的三家也是如此。”
说完这个,徐宝想了想,语重心长地说道:“我总觉得,人想叫别人服气,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服气的事情,而不是以权压人,否则失去权力的那一天,会被别人使劲踩的,乔里正,记得把事情与村里的人说,告辞。”
徐宝说完,转身便走,多呆一会儿他都怕自己忍不住动手,要快点离开,自己是文明人,不能动粗,忍,使劲忍。
看着徐宝走远,乔罡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换成别人他早翻脸了,然,面对徐宝,他不敢,哪怕徐宝长相上也是个孩子,但他就是怕。
乔罡最害怕的是看到徐宝的眼睛,跟别的孩子不同,他觉得徐宝的眼神中带着藐视苍生的样子,包
包括徐宝没过门的媳妇儿,那天她一眼扫过来,对上时,比看到县令都吓人。
徐宝回村,找村里的冯木匠,冯木匠就是最开始帮着制作给阿莠他们玩具的那个,手艺好,不用拿尺子量,徐宝给出图,他照着就能做。
还送过徐宝一个木梳,木梳是两段,送来时是分开的,而且还差一点完工,他当着徐宝的面用刀处理一下,然后把两截木梳拿起来,往一起使劲一合,咔嚓声中,木梳合二为一。
这在中国的木工中叫榫,他给徐宝展现手艺是告诉徐宝,他不需要任何东西,只是凭眼睛就知道东西的大小,不提前画线。
徐宝当时仅仅是点点头,因为这手艺不算什么,他那边好的车工管工钳工,拿眼睛一看,手一摸,差一毫都知道。
但之后做东西,他还是找冯木匠,谁让冯木匠比他强呢。
这次他找过来时带了一套工具,里面有直尺卷尺量角器直角三角板和等角三角板,以及一个游标卡尺。
其实他还有更好的,嘟嘟给他带来的,千分尺,也就是螺旋测微器,但他觉得冯木匠用不上。
“冯二伯,我小宝,在家吗?”徐宝到冯木匠家外面,向里面喊。
“进来。”里面有声音传出。
徐宝这才推开门进去。
一到了屋子里,就看到地上摆了一堆东西,乱七八糟的。
有九连环,有歧中易,还有四巧板到十二巧板,以及华容道,鲁班锁,包括其他徐宝画出来让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积木。
徐宝看着很高兴,全是给孩子们玩的,已经送去不少,但孩子多,总抢。
有时候某个孩子并不是说想玩,他是想让别人不能玩,他抢到手一个,人家换一个玩,他又去抢。
所以冯木匠的办法是多做,一个孩子一套,还抢不抢?
徐宝觉得冯木匠不了解孩子,一人一套一样抢,怎么能不抢呢?简单,做出两个以上的孩子一起玩的玩具。
因为抢别人玩具的孩子并不是非要抢过来,他是打算跟人家一起玩,人家一玩起来不搭理他,他自然要让别人关注,最简单的办法是抢,抢一堆还是没人陪他,那就哭。
换成堆积木上,就是捣乱,别人堆高高的,他过去给弄倒。
当然,徐宝还有别的方法能让孩子不去捣乱,那就是比赛,偷偷教给喜欢捣乱的孩子一种玩具,让他先玩,他玩熟练了,到时候别人不想玩他都要把他会的玩具塞给人家玩。
这属于行为心理学中的一部分,只不过大人懂得克制,孩子不管,所以换到孩子身上就叫儿童心理学。
放下工具,拿起个九连环,徐宝熟练地拆着,拆掉最后一个环时,前面八个环还在,他就停下来,冯木匠此时正好做完一个七巧板最后一个板子。
在旁边也有尺子,别看他做木梳的时候玩了一手盲榫技巧,真正批量制作,他同样要比量。
“冯二伯,我给你带了些尺子,与现在用的有些不同,但你一看,保证知道怎么用。”徐宝说着蹲下身从布口袋里往外拿。
冯木匠初时不以为意,等看到塑料的三角板和直尺的时候,眼神就直了,手哆嗦着拿过来,看刻度。
而徐宝把冷扎方法做出来的游标卡尺给拿出来时,冯木匠拿在手上,不停地咽口水,声音颤抖地说道:“这……这是什么?上面的一道道的是长短,这个还能动,哎呀,好东西呀,宝郎,你看,看这个圈圈,我拿着这个尺子一卡,我就知道圈有多厚了,宝郎,这些家伙你,你从哪寻来的?”
刚一上手游标卡尺,冯木匠就知道怎么用了,他手里拿个木头做的圈圈,把尺卡上激动地说着。
今天两章都晚了半个来小时,明天就不会了。
。。。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连根送来的韭菜()
冯木匠说着话,手在游标卡尺上轻轻地抚摩着,像是再看一个宝贝。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质感的金属,银白色,沉甸甸的。
徐宝看着,却说:“冯二伯没见过卡尺”
他可是听人说过,很早以前就有卡尺,还是青铜的呢,他拿过来因为他的卡尺精度更高。
“到哪里去见这等宝贝可是没有的。”冯木匠的手继续在游标卡尺上摸着,摇头说道。
徐宝很想告诉对方汉朝的出土物品里有,但再一琢磨,估计冯木匠这样的木匠是没机会接触到那种好东西的。
他对冯木匠说道:“冯二伯,手头上的活先放放,帮我做个东西。”
说着,徐宝拿出来几张纸,递给冯木匠看,纸上画着一个个图,若是给别的木匠,对方或许看不懂,但冯木匠之前按照徐宝要求做东西时,已经习惯了。
这次图上面一个个地方标着数字,准确地说是道道。
“冯二伯,你看这个道,里面的一道,就是尺子上的一道,你不用管那究竟是尺还是村,或是分、厘,画了几个道,你照着用尺子量便可。”徐宝介绍。
“晓得了晓得了,尺子上面的道道看上去是一样的,丝毫不差,好东西,宝郎放心,我一定小心使用,到时还你不会是坏的。”
冯木匠眼睛看着图,表示明白。
郑重地表示会小心使用工具,到此刻他都没考虑东西是徐宝送他的,在他看来,这等尺子是能用来传家的。
“冯二伯不用还我,留下用,往后若还有好的尺子,我也会给你送来,事情就劳烦冯二伯了。”
徐宝摆摆手,拿起自己的空布袋往外走。
“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冯木匠送出门,嘴上说着却没有把东西还给徐宝的意思,一直送到院外,才对徐宝保证:“一准儿做好。”
等徐宝走远,冯木匠连忙跑回屋子,照着图看。
徐宝让冯木匠做的是二阶魔方和三阶魔方。
用来卖钱的,同时也可以给宝宝们当成比赛的玩具,制作起来很耗时,不像他那边,有塑料的。
给冯木匠找到活,徐宝又跑到纺线的妇人那边,让人拿着布缝布偶,里面塞棉花,缝小的,大的不行,大的用棉花太多。
一天时间过去,当早上的晨光挥洒下来时,徐宝精神抖擞地来到孩子们吃饭的地方。
有妇人正等着,一见徐宝,把缝制好的布偶献宝般地递给徐宝:“连夜就做好了,照着你说的样子,有小马、小狗、小猫、狐狸、老虎。”
徐宝看看,不错,都很可爱,唯一的问题是颜色单一,需要往上画,他对妇人说道:“先这样,今天叫人去买彩布,回来用彩布拼着做。”
这是他想到的办法,向不偶上画比较费劲,不如直接用各种颜色的布。
喝两碗豆腐脑,吃六个小包子,徐宝找人去买彩布,他自己在村子里转,主要是看人往大棚里面移栽小苗。
冬季里的黄瓜是最好的,可惜生长期太长,开了春之后才能一点点收获,茄子可以提前,蒜苗最快,等冯媛来一次,再呆上几天,在离开之前就能收获。
而芹菜比黄瓜时间还长,倒是香菜可以在蒜苗收获之后隔上十来天收获,到时茄子也能吃了,前提是要人工授粉,包括黄瓜。
明年就好了,可以早种,甚至有的麦子割了一茬之后不种别的粮食作物,留下来种周期短的蔬菜,等着收完菜,正好种大棚。
这也是为什么那边的人把粮田给改成菜地的原因,冬天不用冬小麦占着地,改成大棚,一冬天下来可以赚很多钱,种粮食收入太低了。
现在这里可是挨着京城,消费群体有优势,不像偏远的地区,冬天种完菜想卖,卖便宜了不划算,卖贵了别人买不起。
徐宝正看着,有人在远处吆喝。
“过来人把韭菜挪进去。”
徐宝顺着声音看,只见一辆又一辆车赶过来,车上面放着的是连着土的韭菜。
吆喝的人是里正,然后一群人冲过去把韭菜往土篮子里装,再挪到大棚中。
徐宝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冬天韭菜会自己过冬,下雪埋了也不怕,到了春天再发,要是现在种韭菜,时间太久,等着长好可以收割时,人家过冬的韭菜也能收获了。
结果里正不知道从哪连着根把韭菜挖过来,想要让韭菜现在进大棚,然后快点长。
车上的韭菜有不少还是绿的呢,虽说瞧着不怎么健康,但没关系,可以追肥。
“里正爷爷,你从哪找来的韭菜”徐宝过去问。
“别村买的,冬天他们又吃不上,明年开春再种。”里正把手一挥。
“多少钱论颗还是论斤”徐宝不得不承认,里正爷爷现在思路跟上自己了,懂得直接买半成品。
里正得意地一笑,告诉徐宝:“不用钱,连根挖,带着土,挖出多大的坑,我给他们补上多少的肥。”
徐宝点头伸大拇指:“里正爷爷厉害。”
这里家中的地多了,农家肥不够用,一般人家只能挺着,到是有钱的人,会买,从京城买。
京城
每天一早会有车沿着街道去收,大家把排泄物倒进车了,拉走,谁都不给谁钱,然后负责运的人出了城就给花钱的人送去。
不是倒河里,别看京城河多,但人也多,那么倒河上可就热闹了。
而且干这种运输垃圾的人相互之间要竞争,很赚钱的,甚至是有组织的,包括官府那里全要给好处。
西市摊位区修的厕所,每天就能提供很多,六个负责打扫卫生的人自然跟着增加收入。
现在里正用肥换等着过冬的韭菜,双方都不吃亏。
徐宝看着别人挪栽,不知道能成活多少,他向里正问:“皮子收了多少”
“不少,按你说的给一千人做衣服,足够的,就是缺人手,要等上几日。”里正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就这时候,远处又传来吆喝声。
“徐弟,哥哥给你送人来了,二百多呢,明天更多。”伴随着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