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的作品,《一一》。(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四百三十二章 什么叫人文经典()
放下关于蔡怡侬伟大设想的猜测,赵丹峰静下心看了一遍诸天文的文章。(。。不出所料,诸天文带着一份好奇和赞赏,把自己那几篇旧诗做了简单的评析。随后却是一大段自身关于乌斯藏的向往,其实可以说是用赵丹峰的诗做了序,自己写了篇关于天路感悟的散文。
虽然没怎么说到赵丹峰,不过毫无疑问,既然注意到了自己的诗,自己这个人,还专门做了简评,那就一定看了《天路》。之后不用猜测的就是那几位的小圈子里,一定对这部片子评价还不错,不然不会有这样的文章出世。能写这样的文章,就是褒奖,是对于赵丹峰诗的肯定。
顺手把报纸递给在一旁压抑着好奇的袁湶,跟常季红笑笑说道,“想明白了,反而压力好大。”
“用你的话说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急什么,时间还久,也不是这一时半会的事情。”常季红也跟着乐,“不过我估计了一下拍摄日期,如果有机会能拍这部片子,可能曾年平那部电视剧就有危险了。时间太接近了,何况都不太容易改期。”
“演不了就不演了。”赵丹峰说的倒是洒脱,也只有他知道《一一》能造成的意义。
袁湶抬眼看了赵丹峰一眼,赵丹峰立马反应了过来,故作沉思状,“当然,还是要看情况,现在都是我们的猜测,谜底还需要等蔡怡侬来揭晓,多说无益。”
等着早上十一点几个人随便对付了几口饭,两个人开始准备化妆。常季红先去了会场。袁湶憋了一肚子的话。生生等到上了车。车上只剩下司机和冉秋月,这才问起赵丹峰。
“那部电影,真的值得放弃徐志摩这个角色?我看了剧本,这个故事虽然有一些编纂的地方,不过整体上,还是一个很精心准备的故事。而且红姐会当监制,制作上不会草率。不难想象还是两地合作,这部电视剧反响不会差。”袁湶是觉得赵丹峰的想法有些草率。心里不免担心。
赵丹峰总不能说《一一》是一部人文经典,拿奖无数,能有机会演,是一种殊荣。而且是打入新北那帮文人圈子的最好机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电视剧什么的,机会多得是,电影可不一样。凝思苦想半天,总算想起来个理由,“这个角色是好,不过太贴合我了。反而有些不想把自己的戏路限制在书生这样的路子上,太狭隘了。而且这不是还没定吗。都还是猜测呢,到时候再认真想。”
袁湶皱了皱眉,“机会难得。”
“跟你对戏的机会?”赵丹峰乐了,“没事,咱们的未来应该是大银幕。”
袁湶笑了,“那你还乐此不疲的准备电视剧三部曲?”
“这是对人生感悟的执着。”赵丹峰耸耸肩,“能力不足,拍电影实力不够,电视剧还能让大家折腾一下。”
放弃了跟赵丹峰纠缠这个问题,袁湶倒是看出来赵丹峰并不想谈论这个话题。也不执着这个问题,转移了话题,问起了杨德倡,对于这个袁湶也很好奇,“为什么会提到杨德倡,我一直觉得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即便是听你的猜想,也好奇妙。”
“嗯,这些事情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奇妙的内在联系,有些联系如果不是很熟悉,完全看不出来关系在哪。简单想,就是这可能是老杨最后一部电影,他用了很长时间来筹备,是一部不允许失败的作品。越想要突破,一些平时不会有的想法,被理智压抑的想法,就会冒出来,比如跟一个内地演员合作。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不是吗?”赵丹峰解释着,其实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赵丹峰觉得这个解释都很难说服自己。也许只有蔡怡侬才能解释清楚一切,但是这女人却守口如瓶。
袁湶听赵丹峰说的玄乎,也知道跟他也问不出来什么,退而求次,“你说要是能和杨导合作,是电影吧,听你们好像很熟的样子,是部什么样的戏?”
这个赵丹峰可以解释,没什么顾及,可以说杨德倡要拍什么,在新北的电影圈子里不是秘密,打听打听总能得到点消息。所以说起来就有点肆无忌惮,反正没人来找自己问自己是怎么知道的,“老杨要拍的是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片子,具体我不知道,不过想来应该会是一部人文主义作品。亲情与人生的感悟,命运,这些玄妙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素材。当然,老杨怎么组合我不知道,能有怎么的化学反应也是个问。不过很显然以老杨一贯的叙事手法和习惯来看,这会是一部很冷静的影片。”
“冷静?”袁湶有点不太明白这个词用在这里的含义,既然是家庭片,还是人文主义的,就不会是很欢乐的片子,这是肯定的。所以会有一些冷的情绪是可以理解,那么静呢?
“自然是引发思考,深层次的剖析一些社会大现象体现到家庭这个最基本的单位上时造成的影响。每一个人又反过来对社会的影响,相互的作用。唉,总之就是需要去冷静的思考,去体会。不一定是有多么高深的哲学理论,但一定是会引起大家共鸣的。这种共鸣是可以超脱国界,跨越人种,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地方。”赵丹峰说着,也算是自己给自己解释着。
袁湶听赵丹峰这么说着,笑起来,“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期待了,这样一部片子,会是成为经典的吧。”
“如果不是经典,我想杨导会遗憾终生的。”赵丹峰点点头,却是想起来杨德倡在这部片子拿奖之后就查出了癌症,因为这个病,也没完成动画作品《追风》。所幸有《一一》做了最后一部作品,对于电影,应该不会有太深的遗憾才是。有机会的话,应该建议一下老杨去做个体检。赵丹峰记住了这件事,去新北的时候,如果可以见到,还是希望用适当的理由,可以提醒一下老杨。
两人聊着电影的事情,很快就到了影城。没有走红毯什么的,毕竟不是好莱坞,首映仪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朴素。赵丹峰下车时候,都有些失望,完全没见着人山人海的影迷和遮天蔽日的闪光灯嘛,要不要这么朴素啊。(。。)
第四百三十三章 记者提供的思路()
赵丹峰也就是纯粹只是在心里边抱怨,发发神经,还没失去理智到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年头内地就应该有好莱坞式盛大的首映仪式。、yb、想想冯晓宁个抠门才花了多少钱准备首映,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情,那点小钱,也就别指望能有多宏达的场面。再说了,现在这年头,真没什么特别宏大的首映式,还不流行那个。
实际上工作室在准备的时候,也考虑了场面这个问题。不过扭头想想,一个献礼影片,又不是个纯商业片,搞那么大阵势,似乎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当然,该邀请的嘉宾,媒体还是要邀请的,只不过没有显摆到在路上就摆红毯。也没资格显摆,真要那么搞估计自己都先脸红了。
赵丹峰还在思考关于首映仪式的相关问题时,眼前一花,三个人在进门处拦住了自己。抬头一看,赵丹峰摆摆手示意护驾的保安同志不必惊慌,摆起笑容,跟打头的记者打了个招呼。
不是狗腿的要跟无冕之王们混在一起,而是因为这是今天第一个采访的记者,赵丹峰刚刚因为没闪光灯有点自怨自怜呢,送上门的话筒,那就跟看见蜜糖一样。不过记者一开口,赵丹峰就有点笑不出来了,自己算不算是作死。
“有香江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表示由雷诵德编曲的两首歌没有资格入围明年一月的十大中文金曲,理由是版权不明晰,词作人存疑。对此请问你有什么看法?”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大概也是为难这位香江记者了。不过能顺畅的把这么拗口的一句话念完,已经看的出是下了功夫练过,功课做的够足啊。
冉秋月看了看赵丹峰的眼神,如果赵丹峰示意自己,就应该立马站出来表示时间紧张,要赶紧入会场什么的解围。不过看赵丹峰虽然笑的有点僵硬,眼神还算正常,没有躲闪,就放下心来。
“这个问题你们应该问问伍乐诚或者林希他们,或者去问雷诵德也好。什么歌能入围。我又没资格评定。我是不太了解其中的有什么事情。香江乐坛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太过于遥远。”赵丹峰说着,反正这问题是死无对证。就算全世界都知道那是我写的又怎样,你给我拿出证据来啊,连合同都没有的事。君子协议口头协定的事情。过了就是过了。没见着环球的人都没当回事。当然,主要是赵丹峰回来之后送的几首歌补的好,不然郁闷还是会有的。
大概也没打算用这个问题为难到赵丹峰。记者同志脸色都没变,好整以暇的提问,“在东南亚地区爆红的《还珠格格》今天也会在内地首播,而还珠二即将开拍问你的短发造型是出演其中的角色做准备吗?”
赵丹峰活生生有吐血的感觉,不过这问题虽然属于捕风捉影,但却是很喜欢看的那一类花边新闻,俗称八卦。只得解答,“时间有限,我会再回答你一个问题,不过请与今天的主题有关。你提的这部电视剧,我听说已久,很期待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如果有机会可以合作,我的经纪团队会考虑的。不过好像没找过我,嗯,我是很喜欢琼遥姐姐的,《一颗红豆》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言情。”
看赵丹峰答的四平八稳,记者也有点无可奈何,这是老油子啊,知道最后一个机会一定要问出点什么,一咬牙,“之前在香江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很欣赏陈可兴导演,而陈导演的新作明年将在美国公映。据悉他将成立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而你又是内地华裔影视制作公司的股东,在这方面是不是会进行合作呢?”
赵丹峰怪异的看了记者一眼,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好吧,虽然自己从来没想过,不过记者这么一提,赵丹峰觉得这倒是个挺好的思路。不过记者提这个是什么呢,直觉认为记者不是这么善良问自己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那么自己一定是错过了什么,立马看向冉秋月。
冉秋月嘴唇微张,赵丹峰还是立马看明白了那个口型,是一个舒字。反应颇快的赵丹峰,不置可否的回答着,“我并不负责运营事务,你提到的我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还是很喜欢陈导演的戏。好了,麻烦让一下,与今天电影有关的问题,一会可以在见面会上提。”
赵丹峰赶紧带着袁湶闪人,一直到躲进休息室,才问冉秋月,“什么情况?”
“有港媒在近期采访舒琦的时候提到在《美少年之恋》中与内地演员合作的感受,舒琦把你夸了个天上地下少有。而陈可兴在回港时接受采访透露下一部电影可能会是一部泛亚州概念的电影,提到他最近很喜欢看的一部叫《晚娘》吧。”冉秋月回忆着各种片段,“然后提到性感女星里,舒琦是他很看好的一位。”
“然后呢?”赵丹峰似乎有点明白了,“媒体很能联想嘛,如果陈可兴开公司,我投资,会不会接拍这个角色。哇哦,两地合资,外国拍摄,还有话题女星,看起来就是个不错的新闻,幸好我没跳进去表示什么。不管表示什么,都会被联系起来去联想。”
袁湶听的心有余悸,“记者好可怕啊,全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