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城中多出了许多的建筑,而引领着官员考核的南安本地人士也有计划地带着他们看了看那些被阳光照耀的角落。

    一座水泥、砖石、玻璃窗、黑木板为标准的开蒙学堂,占地巨大,可以容纳数百学生。

    房屋造型简单,可是窗明几净。新的旧的课桌在教室中堆的整整齐齐,进行开蒙教育的孩子们正在学习文字算数,透过玻璃窗看了看里面的情形,那些考评的官员忍不住赞叹。

    下课之时,铃铛摇动,孩子们蜂拥而出,衣着有好有坏但却彼此亲密喜笑颜开;上课之际,人头攒动,讲台上开蒙先生抖擞精神抑扬顿挫。

    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其中,院落内尚有草木未清,看上去有些荒凉,但考评的官员觉得瑕不掩瑜。

    考评的官员也算是见过市面的,当然知道玻璃昂贵,可这一座学堂的窗户竟然全都是玻璃而非窗纸,不免有些惊叹。

    “你们南安倒是有钱啊。这样的学堂,就算是闽城也没有。”

    陪同的南安县的学正官急忙道:“去年一场大雨,一座学堂年久失修以至垮塌。当时县中也没有多少余钱,便想着修缮一下。不想本地商户踊跃捐纳,说什么再穷不能穷教育,数月之间就盖起了这样一座学堂。县里花了一部分,再加上本地商户多有墨党之徒,因此玻璃、木桌之类,都是以底价从作坊里直接采购的。再加上作坊中的水泥,调和泥浆,快捷无比,短短几月这座开蒙学堂便可以上课了。”

    考评官员称奇道:“就算这样,建起这座学堂也要不少花费啊。”

    “是啊。这一座学堂因为用了玻璃采光,加上房屋宽大,每间教室能够容纳六七十人,孩子又小,只要能坐下就行。这一座学堂一共可容纳七百多孩子,算起来花费反而比之前更少。”

    “我看这里的孩子似乎多有贫寒无依者?”

    “是。但凡家中离得较远的、乡村学堂又不足的,便都集中到这里开蒙。慈善商社与县里各出一部分钱,保证这些孩子平日吃用,虽然没有荤腥,但至少可以吃饱。”

    “那住在哪里呢?”

    “商户也给安排了住处。旬休时或是下学之后,有时候也做些扫烟囱、黏煤粉、剥鱼剁碎之类的杂活。也能得到几个铜板。”

    有些话这学正官却没说,比如说前些日子有个孩童扫烟囱的时候卡在了里面,外面也不知道,被活活烤死了。不过就算说了也没什么,想来考评的官员也会感叹一声然后该吃吃该喝喝,自从大量以煤为燃料后,死在这上面的孩童每年也有个百十个。

    对于很多地方来讲,这座学堂说是天堂也不为过。

    在学堂转了一圈,众人又离开了学堂,又去了南安的济贫院和赡养堂抚育院,大门上写着一幅楹联,下面的落款是县令嗟远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考评官员忍不住念了出来,细细品味连胜称赞。里面众人虽不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是看上去过得也还不错,至少饿不死还能活下来。

    至于到了街上后,往来转运的商贩、运输玻璃的马车、搬运煤石的力工,忙乱不已。

    最终的考核,南安所有官员基本都得了一个上上的评定。无论是税收、德育、教化、商铺等等方面,都比过去要强不少。

    随着整个闽城的玻璃产业和酱油业在南安扎根,带动起了一大片的上下游作坊。

    玻璃厂在这里缴税,往来运输的人又在这里经停。加上陈健又将一些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建筑队,既盖起了学堂,又尝试着在闽城修筑商社的砖楼,今后可能还要修路。

    南安吸来了很多的财富,又通过陈健的手转发出去,再带动了本地的商铺、店铺、食品等产业,看上去的确有几分繁荣。

    这种繁荣建立在大量的劳动力被雇工的前提下,而且随着玻璃厂逐渐垄断了沿海一带的玻璃销售,这种繁荣还会继续。

    也因而如今的南安县有些离不开陈健。几个作坊,外加配套的木器、建筑、运输和矿石使用,整体来看是数百甚至上千个雇工的生活。

    可以说一旦陈健的作坊倒闭或者迁走,一些官员既拿不到每年的一些行贿,又会出现数百人无事可干的恐怖场面。

    所以,就在考评官员离开南安县不久,县中的议事会提名了陈健成为了县议事会的成员。

    这一次可谓是众望所归,大部分有票权的人都同意,实际上就相当于陈健花了一些钱买到了这个位子。

    至于说那些反对声,比如那个被烟囱烤死的孩子的父母,他们连票权都没有,自然淹没在众人的遗忘中。

    甚至还有人指责那对父母:若非陈善人,咱们这些孩子哪里那么容易进开蒙学堂呢?你们使使劲再生一个就是了。

第七十六章 闽城秋冬、都城杂记(完)() 
闽城秋冬的闲杂之事和陈健有关的就是这些。

    闽城的冬天没有雪,都城的冬天有雪,但有没有雪并不会影响时间的流逝。既然说着同样的语言,用着同样的历法,闽城发生的种种事也用不同的形式在都城上演着,闽城的秋冬也就是都城的秋冬。

    都城的秋冬同样发生了很多事,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偷一样存在。西边的贫民区刚刚吊死了几个人,并不会影响到东边的富贵区的年轻人讨论着今年发生的新鲜事。

    明年就是竞技大会的年份,这是华夏很重要的节日。

    几年一次的盛会,连孤悬海外的齐国也会派人来参加,双方暂时没打起来有些过场总是要走的。

    早早地各种赌注都已经开盘,无论贫贱这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

    各种印发的小报在市面上流传,上面多是一些花边、广告之类的事,这才是销量最多的,里面最多的也就是一些关于竞技大会的事。

    而诸如一些争辩、思想之类的小报,只在小范围的圈子内流传。销量虽然不高,可是一些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却很喜欢阅读,交谈的时候时不时迸出几个新词,诸如分子原子契约之类的东西。

    这些受众主要是手工业市民以上的小报在秋天刊登了一篇特殊的广告,以学宫很多位先生的名义,征求整个都城最好的工匠。

    一千个银币作为奖赏,要求制作一台精细的天平。如果能够做的比要求的更为精密到一定程度,可以奖赏一万个。

    一方面是这广告背后的名头太响,人们绝对相信这些人不会扯谎;另一方面,奖励一千个银币的天平的要求听起来也不是那么逆天,所以不少工匠有些心思。

    一千个银币对很多工匠来说是一笔巨款,巨大到可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巨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少工匠在忙完白天的事之后夜里就忙着琢磨这一台要求严格但不是遥不可及的天平。

    至于说奖励一万个银币的那种要求,听起来的确很难。有些工匠的心思也简单,若是先做出前一种,再做出后一种,反倒是平白多得了一万个。

    至于说这台天平到底是做什么的,工匠们并不清楚,反正是有钱赚就行。

    而知道这台天平是做什么的人,每天的生活并不是围绕着这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的天平转的。

    从李芸回到都城后,木老先生和弟子们围绕着那堆古怪而又实用的玻璃器皿欢呼雀跃了一阵,仔细研读了关于实验的种种规范,感慨的木老先生拍案哀声。

    若是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些规范和这些实用的器皿,以及“作坊”中得来的血的教训,他现在也不至于酸中毒和慢性的砷中毒。

    不过转念想想,木老先生又觉得有些东西,如果不是人自己去尝,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是否有毒。

    大抵人类就是这样一点点进步的,每一条剧毒这个标签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命。

    感慨过这些事之后,木老先生和弟子们去了农学班,和他们合力做了另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实验。

    秋天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两块精心挑选出的试验田种上了小麦。一块释撒了三种肥料,另一块没有释撒肥料。

    而在土地之外的屋中,几盆植物种在了特殊的花盆中。花盆内用的砂子都是用水仔细清洗过几十次的,确保一丁点土质都不存在。

    这些花盆中的植物按照编号浇不同的水,有的直接是泉水,有的则是加了一种肥料的,有的是两种,还有的是三种。

    施肥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这是农学院都知道的事。但是肥料中到底是什么在支撑这些植物的生长,这就不单单是农学科的事了。

    尤其是随着微粒学说的开启,农学科的一些人也开始相信世间的万物都是细小的微粒组成的,那么这些微粒又是哪些呢?粪肥中的什么东西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当木老先生提出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农学科的先生很是高兴,因为他们知道其实这实验化学科自己就能做,可是还找自己这边一起做,那就是说成果是双方的,同样也需要农学科为木老先生弟子的微粒说背书。

    双方一拍即合,秋天播种开始成长,需要到明年怀子节的时候小麦才会成熟。

    可是在冬霜来临之前,结论已经很明显了。那些释撒过化学肥料的小麦长势喜人,而那些在砂土中的小麦则是长势伤人。

    至于说花盆中栽种的那些植物,更是展示出了各种肥料之间的效果。有的叶子如墨一半翠绿,有的则是干黄,有的花开了即败,有的花开后持续许久……

    这种对比下的实验很能说明问题,或许其中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用到蒸馏水,可是就如今的实验要求来说这一切已然能够说明问题。

    现在双方走的极近,甚至已经开始写实验后的推测和原理,只是消息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两方的人都相信,一旦这个消息公开,将会引起一场不亚于去年化学科微粒说的震荡,而且这真的是可以千古留名的:如果亩产能够达到几百斤,如果这些肥料是可以用化学的办法合成的,那么天底下还会有吃不上饭的人吗?

    参与其中的人都相信,他们将要改变世界,这正是贤人祠上留名的最终梦想,比之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更高更纯粹。

    他们觉得,既然世间的矿物也都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肯定会有一种矿石是和骨灰一样的含有磷这种物质的。只要找到这种矿石,只要让陈健把制浓酸的方法和制取这种肥料的方法公开,那么就可以代替日渐稀少的鸟粪石。

    至于说另一种可以让植物长得茂盛的,只要用那些玻璃瓶子尝试着分析出里面到底是什么就可以。这就像是终于找到了方向,而且确定了方向,虽然不知道目的地有多远,但却可以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行。

    到如今,期待着陈健去都城的人已经不单单是化学科的师兄师姊和先生了,还有其余学科的人,以往各自独立的学科竟像是要被打破了一样。

    除了这些人,还有很多人期待着陈健去都城。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双方的争辩每天都在进行,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更何况李芸带回了一大堆的新器皿和新的思路方法,那些反对者正在节节败退。

    还有一些一知半解的人,也会来到学宫问这问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