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心中暗暗自嘲,不是早就看清楚了吗?这个结果是注定的不是吗?为何还要抱了一丝期待,期待这个前世自己最为依赖的外祖母能多为自己想一点。
黛玉心中冷若冰霜,面上却是一副茫然不解之色:“外祖母说的是谁?元春姐姐?可是这府里不是只有一个迎春姐姐,探春妹妹以及惜春妹妹吗?何时又多了一个元春姐姐?莫不是黛玉记错了?”
贾母心里有了一丝不满,但还是带着慈爱解释道:“你没记错,这府里确实如此。你这个元春姐姐原是你二舅舅……二房的嫡长女,是宝玉与探春的亲姐姐。当年也是咱们荣国府的嫡长孙女,进了王府已有几年,你没见过她,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的。”
黛玉更加不解,“外祖母莫不是记错了?我那里有个二舅舅,明明只有一个舅舅的。外祖母说的二房,就是屡次对母亲和我们姐弟下毒手的那个吗?母亲明明说不认这一门亲戚的,既然如此,那又怎么会是我的姐姐?再有,探春妹妹明明被舅舅收养了,那就是舅舅的女儿,亲姐姐只有迎春姐姐一个,又怎么会有另一个亲姐姐?”
贾母听着黛玉的话,脑袋里面的神经一跳一跳的,抽着疼。明明黛玉看着挺单纯的呀,怎么会这么难缠?硬着头皮解释。
“是,你说的没错。不过到底血脉亲情割不断的是不是?王氏是做了很多对不起你们家的事情,可是这与元春并没什么关系的对不对?元春并没有做过坏事。祸不及子女,你们到底是连着血脉亲情的表姐妹啊!”
“祸不及子女。外祖母说的有道理。”黛玉接了这一句,脸上的神色慢慢变冷,“可是那王夫人毒害母亲和弟弟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这句话呢?就算与母亲有芥蒂,可是当年那件事错不在母亲,母亲也是受害者,怎么就能让她恨到不把我们家害的家破人亡不罢休?退一万步来说,好,就算她与母亲有仇怨,可是才出生或者还没出生的我们姐弟又哪里惹到她了?屡次出手,害的母亲生下我之后就身体羸弱,害得我从小就有不足之症,后来更是害了我那三岁的大弟弟,如今的瑾儿,若不是我们护的严实,只怕也早就不在了。外祖母说元春姑娘无辜,那我们,我,还有我的两个弟弟,稚子何辜?夜深人静之时,她可曾悔过、怕过?怕我那可怜的大弟弟来向她索命,怕我们林家向她讨回这血债?”
“……”贾母看着眼前神情愤慨、言辞犀利、字字珠玑的外孙女,突然觉得好陌生,惊惧、无措笼罩了贾母,使得她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你……你怎么会……”
“外祖母想说什么?我怎么会知晓当年的事?还是,我怎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实不相瞒,对于二房与林家的恩怨,我早已一清二楚。在我心里,二房不是我的亲戚,也没有我的亲人,什么哥哥姐姐、舅舅舅母之类的话外祖母不必再说,他们只会是我的仇人,害死我的大弟弟的凶手。早晚有一天,我,我们林家,会为早逝的大弟弟讨回公道。还有一件事,不知外祖母猜到没有?在王府的时候,元春姑娘曾经去找过我,我没见她。”
看着贾母怔怔的反应不过来,黛玉丢下一句话走出了内室。
“外祖母好好歇息,我出去走走。”
黛玉说完,对贾母施了一礼,飘然而去。
到了门外,鸳鸯果然尽责的守在门外,看到黛玉出来,眼中有一丝惊骇。
方才她虽然被要求守在门外,也明白老太太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林姑娘说,而她所猜没错的话,应该是大姑娘的事情。她虽然尽量控制自己不去听,到底还是能听到一句半句的。
第110章 再起冲突之湘云(2)()
果然,没成。当初猜到老太太起了这个心思的时候她就不抱希望,不说王妃那里,光是林姑娘这里就不好说。
在鸳鸯眼中,林姑娘是个很真的人。即便见得不多,但是它能感觉的出来,林姑娘是个以真心换真心的,而且不屑于那些阴谋算计,可以说目下无尘。且不说王妃对林姑娘是否真心,即便只是面子情,林姑娘也不会拿这些事去谋划。
何况据可靠消息,王妃是真心喜欢林姑娘。
不说别的,林姑娘抱恙期间,老太太只是一次次的派人去看望,送一些金玉之物,表示自己的关爱,可是其中有几分真心鸳鸯也不敢说,她只是觉得老太太这样更多的是做给人看的。毕竟老太太平时也没什么事情,若是真的那么挂心,怎么会忍住不亲自去看?即便如此,派了身边的心腹过去总是显得诚心许多吧?偏偏老太太每次派出的都是二等三等的婆子。
而王妃却不同了。王妃自从得知林姑娘病了之后,每次皆派心腹嬷嬷去看望,送去的礼物不是名贵的琴棋书画就是林姑娘可能用得上的上好的药材,似乎都是些进贡的。这礼物一看就是用了心的,先不说药材,林姑娘琴棋书画皆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很明显是投其所好。更不说王妃在百忙之际还亲自去了两回。更是在林姑娘刚一清醒大好了就派人去接。
如此一看,谁是真心关爱,谁是假意敷衍就一目了然了。那么林姑娘又怎么可能为了这个并不是很亲的外祖母而去算计真心待她的王妃呢?
当然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这元春大姑娘若是大房的姑娘还好,或者与林姑娘有一定的情谊也行。偏偏大姑娘不仅与林姑娘毫无姐妹情分,甚至还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在王夫人做了那么多暗害林姑娘兄弟姐妹的事情之后,又怎么能指望林家会去帮助元春大姑娘谋算?
鸳鸯觉得,老太太不是不懂。而是被她自己宠爱的二房迷了眼,更是被那虚无的富贵繁华迷了眼,才看不清,才会觉得林姑娘小孩子好糊弄。
不管怎么说,如今得到了答案,老太太应该也能放得下这份心思了,只怕老太太受了打击,再出什么事情。毕竟老太太为了这件事情也谋划了好久了,如今忽然被毫不留情的打碎,只怕会一时接受不了。
想到这里,鸳鸯看看林姑娘已经走远了,赶紧悄悄么么的走进房里,果然看到老太太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时羞恼一时悲愤的,过了好久,方才慢慢平静下来。
回过神来,见到鸳鸯守在旁边,屋子里已经没了林丫头的身影,抬眼问:“林丫头出去了?”
鸳鸯再次偷眼看了看,确定老太太恢复正常了,小心答道:“是,林姑娘出了门,看着往园子方向去了。林姑娘带来的丫鬟文燕、雪雁跟着,我让鹦哥也跟过去了。”
老太太不置可否,“嗯,服侍我歇午吧。还有,让琥珀去跟林姑娘说一声,若是要歇午,我这院子的东厢房已经给她收拾好了。”
鸳鸯安心了,顺从的应了一声,服侍老太太歇下才出去了。
琥珀接了指令去园子寻林姑娘,果然见到林姑娘就在饭前姑娘们一起玩闹得亭子里,一个人拿着一卷书,坐在那亭子边上,看起来很是专注。带来的大丫鬟文燕伺候在一边,雪雁与鹦哥立在亭子入口处。
远远看去,一个眉眼精致、身段细弱如弱柳扶风的姑娘,一袭烟紫色衣裙,斜倚栏杆,浑身透出一股清贵雅致、飘逸若仙的气质,简直比最美的仕女图还要更赏心悦目几分。身边的几人全都成了陪衬。
琥珀不由也赞叹,这林姑娘真是美得让人赞叹、让人仰望。几乎蕴含了天地间所有的灵秀。明明是个凡间的姑娘,愣是让人看着超凡脱俗、宛如天人,让人连嫉妒都兴不起来。偏偏还是个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才女,身份上也是尊贵的,简直是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都集于一身。
这样的姑娘,也不知道将来哪个有福气的能娶了去,想来也是个极出色、极俊逸的人物吧?毕竟姑老爷和姑太太那么宠她,定是不会委屈了她的。
琥珀这样看着,差点看呆了去,还是黛玉敏感地察觉到她的视线,才出声唤醒了她。
“可是外祖母身边的琥珀姐姐?外祖母让你来找我的吗?”
黛玉老远就察觉到有人过来,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没有抬头去看。等走近了一些,前世的紫鹃,如今鸳鸯安排跟着自己的丫头鹦哥过来禀报,说是老太太身边的琥珀姑娘。
正巧黛玉觉得有一道很专注的视线盯着自己,抬头看去,果然是琥珀,正看着自己发呆。黛玉有丝无奈,自己前世也是这样子,也没见她们看着自己就看呆了的,怎么这一世这一个二个的看着自己就发起了呆呢!方才出来的时候鸳鸯姐姐看着自己也发了一会儿呆,一路过来遇见的婆子丫鬟们也都是睁着眼只盯着自己猛瞧,莫非都是呆雁不成?
黛玉却不知道,前世虽然也是绛珠转世,也是这副样子。可是一来前世没有修行,没有那么多仙气,顶多算是气质脱俗、翩然若仙,却到底是人。而这一世,修行多年,又有绛珠幻境里面的灵气滋养,浑身充满了仙灵之气,自与凡人不同。
二来前世自己来得早,六岁的时候再是弱柳扶风,再是眉眼精致,也到底是一团孩子气,顶多算是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更何况前世自己身体不好,又寄人篱下,眉间总有悲苦之色,后来在这里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又有宝姐姐这个与自己不相上下的身体康健的大女孩比着,也就没那么让人惊叹了。
而如今她已经十岁了,美人胚子初现雏形,已有一些风流袅娜的样子,而且家庭美满幸福,原来的愁苦之色早已不见,变得更加安然,而且没了宝姐姐这朵国色牡丹作对比,自然是独一无二的美丽动人。所以他们看的发呆也是很正常的了。
一直被那么一道热烈的目光洗礼着,黛玉也没办法继续自己纷乱的思绪,抬头看见琥珀还在发呆,终于忍不住开口把她拉回现实。
第111章 再起冲突之湘云(3)()
琥珀被黛玉这一声终于唤醒,回过神来,才想起来自己的正经事,也顾不得害羞偷看林姑娘被抓包,加快了脚步上前传话。
黛玉听了琥珀传的话,自然明白了外祖母的态度。
“既然如此,咱们也回去歇会儿吧,我也有些乏了。”说完便带着丫头往回走,琥珀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黛玉来到琥珀说的东厢,果然见到窗明几净,显然是打扫过了的,而且屋子里的摆设挂饰什么的也看得出是用心布置过得。只是虽然是照顾自己的喜好摆了琴棋书画这一类的,墙上字画也挺多,到底还是能看得出来一些金玉之物金碧辉煌的痕迹,虽然看得出不知的人在极力避免,但是看样子布置这房间的人定然是喜爱耀眼辉煌的装饰,定是凤姐姐了。
黛玉在心里感念王熙凤的用心良苦之际,也有些好笑。果然风姐姐还是喜欢这些亮闪闪的发光的物件,记得前世自己也曾去过风姐姐的屋子,很多的亮闪闪的金玉之物,摆的也颇有章法,看起来一派富贵之象。便是平日里的穿着打扮,也都是彩绣辉煌的,恍若神仙妃子。
黛玉看着屋子里有些地方的摆设不太合心意,不过也没做什么改动,到底是凤姐姐用了心的。她也不能辜负了不是?何况她在这里能呆多久呢?又不是要长长久久的住下去的。也就不必费心思去改动了。
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