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穑闹胁辉茫谧苹疤馕实馈
“原本倒是没什么的。多尔衮也曾多次派出信使前来向我禀报,说一直都在派人追着那人。可惜自阿敏去了朝鲜之后,这消息却断了。”阿巴亥答道。
“太妃,你莫不是想把事情推到阿敏的身上?他可是后来才去的。”皇太极阴着脸说道。
“这些事情我是不管的,也没想过把什么事谁到谁的身上。”阿巴亥突然脸色一正,站到了皇太极的座位正前方,直视着他说道:“皇太极,我也不再与你废话!我只想问你一件事,阿济格、多尔衮还有多铎三人是否是英明汗的儿子,你的亲兄弟!?”
“这是自然。太妃”
“那身为兄长,你是否应该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兄弟?”不待皇太极说完,阿巴亥又继续追问道。
“太妃你到底想说什么?”皇太极也突地站起身来,沉声问道。好好照顾?多尔衮那三兄弟现在可是他的麻烦之源。尤其是在两人率兵打下平壤之后,如果不是阿敏急速地赶了过去,现在朝鲜恐怕就是那两个小子的割据地盘儿了。
“我是英明汗的大妃,英明汗为人所害,我早已了无生趣,只是汗位一直没有人能继承,且那楚钟南也一直逍遥法外,所以,我才暂摄大政,为的就是不让国内太乱,给人以可乘之机。如今,你已继位为汗,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交给你。可是,我不放心我的三个孩子”阿巴亥的眼神在这一刹那突然充满了威势,紧紧地逼向皇太极:“所以,我要你当着大殿上所有人的面向英明汗,也就是你阿玛的在天英灵发下毒誓:要好生地照顾阿济格、多尔衮跟多铎,只要他们不跟你做对,就不许有人敌视、欺侮他们!只有这样,我才能心甘情愿地去追随英明汗于地下!”
“”
这个女人想死!?
一时间,大殿上所有人的视线都递向了皇太极。阿巴亥这一招置自身于死地,却为多尔衮三兄弟踢开了日后的危险,可谓狠辣。这些人都想看看,新任的天聪汗会怎样回应。
“太妃?”皇太极沉着脸看着阿巴亥,仿佛是想要看穿这个女人的心。
“你到底答不答应?”
“我好,我答应!本汗皇太极,对父汗在天之灵起誓:只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位兄弟不与我为难,忠心报效,我皇太极必不亏待,也绝不允许他人欺侮自家兄弟!若有违此誓,必被万箭穿心而死!”
众人的目光让皇太极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就算后金争权夺利的事情很激烈,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努尔哈赤对自己兄弟舒尔哈齐采取了圈禁之策之外,还没有发生过亲兄弟生死相争的事情。所以,对阿巴亥的这一招“逼宫”,他只有照办。因为如果他不照办,就会在殿上诸人的心中留下一层阴影,让人们以为他是一个为了权利绝情绝义的人。这绝不是一国之主所应该拥有的评价,尤其是在众位兄弟以及这些贵胄都拥有着不小的势力,他这个汗王却没有能力力压群雄的时候。如果不答应,将会对他以后的行事十分不利。而且,阿巴亥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谁也不知道如果他不答应,这个女人会做出什么事来。所以,他只有允诺。
“甚好。我回宫了!”
阿巴亥轻轻笑了一下,转身顺着大殿中央走了出去。两侧站立的人们,不管是谁,都轻轻地朝她弯身行礼,目送她的离开。
“可惜只是一个女人!”
范文程低低的声音从侧后方传进了皇太极的耳朵,让同样目送阿巴亥离去的天聪汗一阵失落。自父汗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就一直在跟这个女人争斗。如今,他胜了,得到了汗王之位,但却胜得这么无力。而且,这个女人虽然输了性命,却嬴了最后一局,保住了三个儿子。
“如果你能再晚上一段时间,等我真正大权在握之后”皇太极在心中默默地念叨着,心中却忍不住闪过一丝莫名的悲凄与烦躁。
后金天命十年十月,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于辽阳宫中自缢殉葬,年仅三十六岁。其死后与努尔哈赤同葬一墓,但继位的天聪汗皇太极却没有给予她任何名号!而就在阿巴亥死后不久,贝勒济尔哈朗率军由农安塔出兵,由金水河口渡过松花江,绕道于齐赛诺延大营侧后,之后,与代善、莽古尔泰两军一起发动突然袭击。齐赛诺延兵败逃亡,两万蒙古大军溃散!东部蒙古最后一支反对后金的力量消失。乱军之中,明将袁祟焕与其谋士茅元仪不知所踪,使得得知消息的代善与莽古尔泰两人大为气恼。
而在彻底平定蒙古之后,因南线明军异动加剧,皇太极指令阿敏迅速结束朝鲜战事,回国支援。阿敏接到命令之后,派副将刘兴祚前往江华岛,向朝鲜提出议和条件:要朝鲜永绝明朝,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立盟宣誓。双方经过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都接受了,老谋深算的朝鲜唯有永绝明朝一款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十一月,李倧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但是,虽然阿敏在誓书上署名了,却依然对朝鲜誓文不满意,故在誓后又不予承认。阿敏回军至平壤,接到皇太极的指示,不再后撤,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说:“待执毛文龙后归去”。于是李倧被迫遣王弟李觉赶赴平壤,再次举行平壤盟誓,后金从中索取更多的权益,亦与朝鲜在中江、会宁两地开市,归还逃人,迫增贡物等。至此,后金在与朝鲜的战事之中大获全胜。
*****************************************
兴南!
从八月份进入朝鲜,到十月份朝鲜战败称藩,位于东北方的咸镜道一直都没有受到过战火的波及。可是,平静不可能永远地持续下去。虽然咸镜道多山,一百多人如果想躲起来,绝对是非常难以寻找,但多尔衮早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追踪楚钟南。他虽然一直没有将消息传递到阿敏手里,为的就是再为自己添上一份为努尔哈赤报仇的大功。因为,只要他能杀了楚钟南,功劳绝不会比单独拿下朝鲜小多少。
可惜,阿巴亥死了。
母亲的突然自缢让年仅十四岁的多尔衮进退失据。刚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像兄长阿济格那样暴跳如雷,嚷嚷着起兵找皇太极报仇,但也失魂落魄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一封来自辽阳的“遗信”让他选择了沉默。在接到那封信后,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功劳,劝服了阿济格,两人仅带着自己的亲卫回转辽阳,而将兵权尽数付于阿敏。同时,多尔衮还将楚钟南的下落通报了阿敏。阿敏得之消息,大喜,只因正与朝鲜谈判,离开不得,所以,他派出了麾下总兵巴都里,率三千兵马,“扫平咸镜道,活捉楚钟南”。
然而,巴都里没想到,当他的队伍由元山越过太白山脉与咸镜山脉的交界口,由东部沿海北上千里,突袭到兴南的时候,这座小城居然已经空了!两千兵马搜了一个时辰,居然没能搜出一个活物。
“怎么回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站在城中那小小的官衙正堂之前,听完手下的禀报之后,巴都里愤怒地叫了起来。他自少年之时便随努尔哈赤征战,因战有卓著而授总兵官,在八旗之中,也算是仅排在诸王、贝勒与贝子之下的强权人物。可是,当他听说兴南这座小城已经完全空了之后,整个人都懵了。城空了,让他上哪儿去找楚钟南?又怎么向阿敏、向皇太极交待?
“总兵,城外的那些船全都不见了。估计,他们是坐船跑了!”
“不可能啊。那些都是小船,怎么能晚上出海?”多尔衮派来的向导炳阿惶急地叫道。他的人一直都在监视着楚钟南。虽然在入城后不久,楚钟南不知道突然发的哪门子疯,把城里所有的原住民,也就是那些朝鲜人都赶了出去,可是,那家伙明明一直带着那一大帮子汉人住在这儿的。虽然这家伙一直准备有大批的船只,可巴都里是突然夜袭而至,他怎么可能知道?晚上出海更加不可能了,现在已经开始刮西北风,虽然朝鲜东海的浪不是很大,可凭那些小渔船,那些人就不怕喂鱼?要知道,楚钟南准备的还有许多大木筏,这些东西能在海上用吗?
“来人,马上去咸兴府,把咸镜道节度使给老子抓来!老子要问个清楚,他怎么就敢放跑了楚钟南!”
巴都里没有理会炳阿。他只知道,,哪怕他是阿敏的亲信,如果不能把楚钟南带回辽阳,阿敏也肯定不会饶了他,甚至就连皇太极也不会饶了他。他必须立刻把人找出来,不管是上山下海,都要找出来。
“总兵”
“滚!”
巴都里急怒的表现让炳阿心中感到一阵畏惧,他还想再解释几句,可惜巴都里已经不愿意给他机会,一脚就将他踹得远远的。
“楚钟南,楚钟南”
踢跑了炳阿,巴都里愤愤地走到堂上,随便找了个椅子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可是,似乎老天爷都在跟他做对,他刚一座下,那把椅子就突得一歪,虽然没有倒下,但有一条椅子腿却陷进了地里。
“什么屁椅子?”
巴都里大怒,刚要大骂,却感到身上的汗毛倏地倒竖了起来。多年征战沙场所形成的敏锐直觉让他感到一阵心悸。接着,他就听到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而这声巨响,也成了他这一生最后听到的声音!
咸兴府外,赴战岭上的某个凉亭,正在喝茶的朝鲜咸兴府庶尹宋景一的耳朵突然动了一下,然后,他笑了:
“立刻回城中传令,四门紧闭,谨防女真人狗急跳墙!”,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90章 是个好地方!()
兴南城突然暴起的那一声巨响,造就了后金多年征战史上的最高阵亡纪录。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有一个总兵级的将领被人在战场上杀死。可这一回,巴都里死了,连敌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炸得粉碎,尸骨无存。除此之外,当时在官衙旁边的一个参领,两个佐领也同时阵亡,还有附近的二十几名辫子兵。而巴都里与几个参领佐领的身亡,也代表着他们所率领的那三千女真士兵会受到八旗军法的惩处,从此失去战士的身份,转而“与披甲人为奴”。
所以,宋景一的命令是十分正确的。受到严重刺激的辫子兵们肯定会对此进行报复,以这些人以往的劣迹,咸兴府近在咫尺,难免不会被屠城。不过,宋景一也还有办法对付这些人。留下陷阱害人的是楚钟南,只要将那些辫子兵的注意力引过去,那么,在复仇心切以及戴罪立功的想法的影响下,这三千辫子兵就没功夫在咸兴府纠缠了。
可楚钟南在哪儿呢?
对一群失去了最高将领,正满脑袋发热的武夫,根本就不用多么弯弯绕的说法。宋景一只是站在咸兴府城墙上说了几句,指出“楚钟南肯定是意图绕过朝鲜,尔后回归关内,所以,其人一定已经南下”。三千辫子兵就像疯了一样抛开咸兴,沿着海岸线向南追了下去。
不过,这些辫子兵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拼命南下的时候,距离他们不过才几十里的海上,一支长长的船队正缓缓地向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