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锋-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也不是傻瓜,他当然不会没事儿就得罪您。要知道,您现在可是拥有将近一千艘大船,光是战舰就有三四百艘。真要是惹恼了您,他承担不起这个后果的。”

    “我的战舰前面可是还有郑芝龙在阻挡着,他会害怕?”楚钟南笑问道。

    “郑芝龙?您真会开玩笑。”韦茨拉尔笑道。没错,郑芝龙的实力确实很强。可是,那也要分对什么人。对那些欧洲殖民者,郑家舰队光凭人数和船数就能取得绝对的优势,可即便如此,平时的时候郑芝龙都不愿意随意的得罪西洋船队。因为郑家单体战船的战斗力不强。郑芝龙手里只有那些主力战船,才能勉强在海上与他们周旋。欧洲人之所以不愿意得罪郑芝龙,其实只不过是不愿意让对方倾尽全力的开战,或者去打他们的基地。而对楚钟南,郑芝龙就更别想什么歪主意了。楚钟南的舰队可是成编制的,战船制式统一,战力强大,要不是因为暂时无意南下,哪里他郑芝龙可以阻挡的?最可怕的是,楚钟南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水师官兵有什么损伤。因为他的舰队成员,尤其是那些在战斗中属于炮灰的水手和小兵,主要都是朝鲜和日本人,死了再招就是。

    “那我就相信你这一回。不过,如果这个消息不够确实的话,我不介意去爪哇找你的麻烦。”楚钟南微笑道。

    “?”去爪哇?爪哇可是比吕宋还远!而且,就算你来了又怎么样?本人说的可全部都是真话。韦茨拉尔耸耸肩,轻松的笑了笑。他只当楚钟南这句话是一句玩笑。不过,可怜的爪哇舰队副指挥官并不知道,楚钟南这话跟玩笑可有着十万八千里远。此时的政务院总理心中不仅正在冷笑,甚至还在不住的咬着牙,发誓要夺取东南亚。要知道,东南亚不仅资源丰富,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而且,那里还联接着澳大利亚,一个同样资源丰富,而且人口稀少的大陆。

    “总理阁下,您看我们与贵国之间的贸易”伯恩特总算抓住了机会提起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呵呵,伯恩特,贸易的事情我们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你要是想谈的话,可以去找他们,我保证你们可以受到公平的对待。”楚钟南笑道。

    “可是我们要的并不仅仅是公平。您要知道,在您还在小北荒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贸易伙伴了,这么长时间的合作,难道您就不能给予我们一点点的优惠么?”韦茨拉尔急忙说道。

    “呵呵,优惠是相对的。如果您们愿意拿出诚意的话,我想,我的那些部下自然也会拿出让你们满意的答案。”楚钟南微笑着说道,而一说完,他就悠悠地举起了茶杯。

    端茶送客。

    伯恩特和韦茨拉尔无奈的离开了这间让他们产生了不小的自豪感的会客室,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之后,楚钟南就紧急召见了政务院的各级官员,以及军委的诸多重要军事指挥官。

    “我已经决定了,在我们控制的区域内,施行土改!”,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35章 提亲() 
楚钟南下定决心了。

    如果说他以前还有所忌惮,是因为害怕关内的那些势力强大的地主缙绅,尤其是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的那些读书人们反对的话,那么,他现在已经无所顾忌了。法国投石党和太后安娜、首相马扎然两大势力的对峙让他想起了已经快要遗忘的清朝历史。

    皇太极、多尔衮已经不必去说他了。这两个原本应该成为枭雄的人物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边角料,虽然多尔衮依然还在外蒙一带率领着那些剩余的满洲八旗子弟们,但在外喀尔喀蒙古三部,还有俄罗斯人,以及他楚某人麾下卫国军的三重打压下,只能算是苟延残喘。虽然现在卫国军已经把重点放到了关内,而多尔衮也似乎正在抓住时机,集中全力去攻击喀尔喀蒙古,好像是希望籍此着重新奋起,但事实证明,满清已经失去了机会。就像没有楚钟南的那段历史一样,如果没有大明的内乱,没有李自成的短视,满清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被灭亡。而现在,对女真一族有着深刻忌惮的楚钟南不仅不会让其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就算他们能够抓住这个看似不错的机会,可以利用关内广大资源的楚钟南又怎么可能再重蹈大明的覆辙?何况,早在进兵东北之前,楚钟南就曾经对自己那些手下们,还有儿子路易在内,告诉他们,他们日后的任务就是北上和南进。北上,一方面是彻底消除满洲重新崛起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将东西伯利亚掌握在手中;而南进,自然也就是南洋和东南亚的那些地区了。他相信,有了这两个任务在肩,又有他楚某人打下的基础,中国再次闭关锁国,尔后落后的可能性应当不会太大。

    可是,通过跟伯恩特和韦茨拉尔两人的谈话,楚钟南却突然发现,自己虽然千防万防着那个多尔衮,却忘记了原本的历史上,大清王朝建立之后,只过了几十年,到了康熙年间,就发生了诸多的事情。影响巨大的九王夺嫡,极度严重的土地兼并,官员的贪腐几乎使得康熙数十年辛苦所积攒起来的国力损失殆尽。而造成这一切的,除了康熙那几个儿子之外,更加主要的,就是那些地主缙绅,还有那些代表这些人利益的官员。虽然康熙最后总算选择了一个比较强硬点儿继承者,他的第四个儿子。雍正,这个在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顶着暴君的名声,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才被人渐渐的开始重新审视的皇帝,为了重新充实国库,以强硬的姿态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终于为乾隆年间的国家安定打下了基础。可是,就算雍正不惜毁了自己的名声,也依然没有使得自己的王朝最终逃过那一关。乾隆年间,好大喜功,但也还算精明的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六十年间,把国家的资产再次败坏一空。雍正所推行的新政成为了一纸空文,官员贪腐成风,朝廷几乎公然的卖官鬻爵,甚至还准许官员上交“赎罪银”而这一切的一切,根源都是出自地主缙绅阶级。

    当然,楚钟南并不是想说自己就仇恨那些地主缙绅,以及代表这些人利益的那些封建读书人。历来,每一个国家,在安定了许多年之后,总会诞生一些这样那样的特权阶级。这些人仗着手里的权利与关系,将国家的财富朝着个人的手里大肆集中,最终会引发新的危机。这种循环,一直都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真正的将其解决,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行。或许,真正的共产主义可以,但那却遥不可及。而现在这个时代,大明王朝虽然大厦将倾,但土地兼并,财富不均的状况依然极度严重。他楚某人如果在这个时候采取了和光同尘的策略,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那么,他固然能够比较顺利的取得政权,但谁也不能保证,再过几十年,就算有他自信比较完善的政体制度的限制,危机就不会再次出现。别忘了,他楚某人就算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比得上后世那些集中了无数有识之士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功才发展出的政体那些政体都不能逃脱各种危机的困扰,何况是他的这种囫囵体制?

    所以,他果断地放弃了对长治久安的希望,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危机出现的晚一些。这样,国家的基础也就能够稳固一些,承受危机的能力也就强了一些。而想做到这一点,对国家资源的掌控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通过利益的重新分配,彻底掌握绝大多数的民心,总比老是去面对那些读过两本圣贤书,会做两首歪诗,就自以为是文曲星下凡,老是唧唧歪歪,看这里不对,看那里不满,可一需要真干实事儿就全都成了缩头乌龟的人要强。此外,政务院早就开始推行了“全民识字”,日后的读书有的是,只要坚持几年,他还用得着怕那些士人阶层?

    所以,他下定了决心。

    而随着楚钟南强硬的坚持,政务院的高层们,不管是愿不愿意,最终不得不同意了这一项命令。而随着代表这一政策的祟祯十八年第六十七号总理令的颁布,北京所面对的局面立即变得空前诡异了起来。

    祟祯十八年七月十一日,李自成派遣使者到达北京,向楚钟南表达了善意。李自成认为,楚钟南的土地改革政策跟他自己所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是一致的,两军都是穷人的队伍,所以,完全可以放弃前嫌。而只要两军能够和平共处,那么,这天下,还不就是李、楚两家的?他还表示,愿意与楚钟南约为兄弟,共取中原。

    八月三日,南京方面派来晋见官员,要求面见祟祯,并且对政务院明确表示,江南诸地绝不接受土地改革这等“乱命”!之后,此官员面见祟祯,两人在皇宫内密谈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不久,这名官员回到南京,却突然拿出了一份署名祟祯,由血书写的衣带诏。而且,这衣带诏上的内容还不少,先是以祟祯的语气说了几句话,说楚钟南挟天子以令诸候,乃今世之曹操。然而他朱由检绝不会做懦弱无能的汉献帝,宁可死,也绝不能让楚氏奸谋得逞。只是,祟祯皇帝身处虎口,无力脱险,只能借着这次南京官员晋见的机会秘密给大明的忠臣义士们下达诏书,禅位于太子朱慈烺,并希望朱慈烺能挟帝皇之威,振奋精神,整合天下兵马,除奸臣楚钟南,灭反贼李自成、张献忠诸辈,再兴大明。而之后,衣带诏上又为朱慈烺指派了几名官员,并且标明了是“太上皇”祟祯给新任皇帝陛下指派的辅政大臣。这几个人中,马士英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首辅大臣,阮大铖重又被派去主掌都察院,兵部尚书依然是史可法的,但是,却偏偏没有原本的礼部尚书钱谦益,更加没有那些当初从北京南下的官员。于是,这个衣带诏引起了许多人的猜疑,都以为是某些人自作聪明的伪诏。那些南下官员,还有许多依旧心向朱氏,颇有忠心的臣子们对此都极为不满。南京再一次大乱。然而,这时候的马士英却底气十足了。他们不仅有了衣带诏撑腰,还仗着手里有了衣带诏挤兑住了史可法,最终,靠着各种手段让这位耿直却从来都不擅长政治斗争,同时又对祟祯极度忠诚的汉子放弃了手中的兵权。这样一来,马士英凭着自己跟宫内的联系,以及新到手的兵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南京城里最有实力的人物。一时间,锦衣卫、戍卫军在南京城内遍地乱走,不住的捉拿那些反对者,尤其是那些从北京南下,还试图与马士英等人争权者,更是首当其冲。甚至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府邸也一度受到了冲击。不过,最终,钱谦益还是安安稳稳的坐着水师的船,带着亲朋好友,还有对南京政权失去了希望的黄宗羲等人离开了北京,沿长江出海北归。而南京的乱局并未因为钱谦益这一实力派的离开而改变,马士英等人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众人的义愤,这也使得一直坐守武昌的左良玉得到了口实,于是,这位杀人如麻,比贼寇还要狠毒数倍的军阀率领大军二十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趋南京。

    当然,南京的乱局是以后的事儿了。而且,相对于政务院正在推行的“土地改革”,南京乱起来之后也依然没能牵扯太多人的目光。因为,相对于楚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