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对于赣源队来说,有没有“主将胜”就不重要了。李小强担任了6轮的“铁主将”,其实有好几场都是碰到对方最弱的棋手。因此赣源队最后一轮也想打别人一个措手不及。
把钱于平推上主将位,如果对手还敢把最弱的那位放在这个位置,那么凭借钱于平深厚的功力,他获胜的把握还是相当大的。再加上李小强这个固定得分点。这是赣源队最保险的晋级方式。
“好,没问题。”
钱于平对李小强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事实上他这人非常简单,只要有棋下他就开心。来到赣源队以后,钱于平确实开朗了很多。想想看,连李小强都要叫他一声“师傅”,那么钱于平在这里自然能够获得更多尊重。
李小强把钱于平带到赣源队,其实也存在这种想法。不管怎么说,钱于平的围棋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天才程度至少不会逊色于马小飞。何况他的基本功扎实,就算他将来不能打比赛了,但对年轻棋手的培养会有帮助。
乙组团体赛最后一轮,李小强参加的是一场快棋赛,当他早早拿下对手后,他开始在整个赛场到处溜达,尤其是看过几位队友的形势后,李小强露出了笑容。虽然其他两盘棋的形势还不明朗,但至少钱于平的这盘棋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他已经胜券在握。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李小强能够出现在明年的“围甲”赛场了。
在这年头。很多棋手,尤其是顶尖棋手对围棋联赛并不看重。例如聂旋风就曾经说过,联赛的作用,主要就是给一些“中坚棋手”多提供对局的机会。对于顶尖棋手来说,联赛的作用其实不大。聂旋风说得没错,比如像目前李小强这样的,他参加一盘联赛,肯定没有参加一盘头衔战的作用那么大。而且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来看。联赛的对局也并不怎么吸引棋迷,别说和世界大赛相比,就算和头衔战相比也差远了。
但李小强依然很看重联赛,原因无他,因为联赛是职业围棋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到了后世以后,说中国的围甲联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赛事都不为过。
在日本“名人战”和“本因坊战”争夺挑战权的循环圈比赛中,有一种“黄金交椅”的说法。谁能打进这两个循环圈,就像是坐上了一把“黄金交椅”。后世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围甲联赛,才是真正的“黄金交椅”。
李小强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的围甲联赛大概10到12支队伍。每个队伍大概4到5名棋手。这样算下来,每年能够参加围甲的棋手,最多也就60位左右。说穿了,围甲联赛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给这60名棋手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要知道,日本的职业围棋制度够完善吧,他们国内的围棋赛事好像也不少吧,但是就算日本围棋最鼎盛的时期。能完全依靠比赛奖金生活得不错的,其实也只有20多位棋手。而其他的棋手呢,要么教棋。要么在一些大企业中挂职,这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至于韩国,韩国职业棋手的生存状况好像更是不堪。后世曾经有一份报告,据说某年韩国职业棋手奖金榜排名第10的棋手。他的年收入,也就和韩国一些大企业的平均年薪相当。
当然,李小强不太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也不知道韩国人的统计是不是和国内的某些做法一样,存在“被平均”的可能。但如果韩国这种情况是真实的话,那就说明他们围棋界的生存状况其实非常恶劣。
可以想想看,能在韩国棋界排名第10。那么最最保守估计,说这名棋手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排进100,这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吧?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都能排进前100,而他的收入,却仅仅能达到别人的平均收入。那么这样下去,还有多少人愿意走职业围棋道路?
因此中国的围甲联赛能给60位棋手提供稳定的饭碗,这其实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从收入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情况好像要比韩国的情况好多了。后世能打上中国围甲的棋手,他们的收入至少要比普通的白领强多了。
李小强是知道后世的情况的,所以他比一般人更看重这个围棋联赛。参加联赛,也许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没有多少帮助,但对于保持状态至关重要。比如到了后世,能不能参加围甲联赛,甚至成为衡量一名棋手算不算“一线棋手”的标志。比如像川省小古和小党那样,由于他们不能稳定的参加围甲,平时的竞技状态根本就得不到保证,那就更别想能有多少长进了。
正是有了这些想法,李小强才会如此看重这次乙组团体赛。现在的结果总算还不错。到了明年,李小强就能坐上一把中国的“黄金交椅”。
当然,对于李小强这个级别的棋手来说,围棋联赛肯定不是他最主要的战场。这里的比赛结束,李小强马不停蹄赶往申城,参加中国“名人战”最后2盘循环圈的比赛。循环圈最后一轮,李小强击败俞彬,他再次获得向马小飞挑战的资格。
有趣的是,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国内的“国手战”中,马小飞击败刘大锤,获得了“国手战”的挑战权。
新一轮的“李马十番大战”正在酝酿。
到底谁是中国棋坛真正的王者呢?许多人都兴致勃勃的准备围观。
当然,这次大战要到下个月才开始进行了。
9月下旬,李小强和马小飞联袂出击,他们和其他几位中国棋手一起来到韩国汉城。他们将代表中国,为捍卫中国围棋的荣誉而奋斗。(。)
第四六九章 排雷()
1994年9月下旬,参加第6届“东洋证券杯”的中国代表团一行降落在韩国金浦国际机场。
“现在的韩国,围棋是越来越热啊,据说他们国内有超过一半的男子都知道围棋。男子的一半,这不就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吗?我看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嗯,有这种感觉,我们这一路走出来,我看就算国内的机场都没有这么多人能认出我们。”
中国代表团一行走下飞机后,一边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比赛,一边感慨韩国围棋的热度。的确,自从曹燕子夺得首届“应氏杯”后,经过几年的发酵,围棋确实在韩国越来越普及。这点从大家走下飞机之后就能够感受得到。虽然没有被围观,也没有“求签名”,但从大家收到的“注目礼”来看,应该有相当多的韩国人一眼就认出了这些来自异国的棋手。
大家到达韩国后,首先参加的一个活动,就是新韩国棋院的开馆仪式。据说本次“东洋证券杯”将是新韩国棋院开馆后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因此韩国方面相当重视,在赛前做足了宣传和准备工作。
李小强等人到达韩国后的第2天,日本代表团及其他参赛棋手都已经全部到达。大家观礼了新韩国棋院举行的盛大开馆仪式,在仪式中,韩国棋院理事长颁发一把代表象征意义的纯金钥匙给曹燕子,并当众鼓励他带领韩国棋手征服世界。
“够嚣张的呀,这些还住在洞里的。。。”张大记者在后面小声嘀咕一声。
听到张大记者如此 “毒舌”,李小强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韩国的有些地名比较奇怪,如果翻译成汉语的话,叫做什么“某某洞”。例如原先的韩国棋院所在地,叫做“贯铁洞”,韩国棋院新址呢?又叫做什么“弘益洞”。
“洞”?“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的人”?
自从在“富士通杯”中和韩国媒体打过一次“口水战”以后,张大记者似乎乐此不疲,近几个月来,他和国内几家志同道合的媒体一直和韩国媒体掐个不停。让李小强很有看后世各种撕逼大战的感觉。
当然。大家都是文化人,围棋媒体的撕逼嘛,污言秽语是没有的。双方你来我往,无非就是在那里“讲道理摆事实”而已。偏偏在围棋这个领域。还真的没有多少道理好讲。你能论证某位棋手的某一种下法,就一定比另外一种好吗?恐怕是不行吧。因此双方的“口水战”发展到最后,好像就只剩下“摆事实”这一条路了。
到了这个时候,“数据帝”的作用就就体现出来了。双方罗列出一大堆数据,论证到底孰强孰弱?却发现大致上还是旗鼓相当。谁也无法压倒谁。比较中韩两国棋手的总战绩,目前竟然是韩国棋手多赢了几盘。但是在最顶尖层次的较量中呢?好像又是中国棋手稍占上风。
说实话,当李小强刚知道是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开始还很是惊讶。这和自己印象中的不符啊?中韩围棋的比较,在前世的时候不是中国的“中坚棋手”占优,而顶尖层次不如吗?现在怎么反过来了?
李小强后来才醒悟,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出现,才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吧。大家在罗列这些数据之后,才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就是在中国目前夺得的4个世界冠军中。有3个是击败韩国棋手而获得的。分别是李小强赢李石佛,聂旋风赢曹燕子和李小强赢曹燕子。
就连李小强获得的第1个世界冠军,他的对手赵治勋竟然也是一个韩国人。
有了这个发现后,张大记者等人自然是洋洋得意。他们以此为论据,认为目前韩国围棋的“高度”还比不上中国围棋。
对于这种看法,韩国媒体自然是不承认。双方又是一番口水四溅后,本次“东洋证券杯”就愈发引人注目了。
因为大家突然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职业棋坛一共产生了12个世界冠军。而中日韩三国刚好每家抢到4个。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接下来的这届“东洋证券杯”,将是世界棋坛第13个世界冠军。那么谁将夺得这次比赛的冠军呢?哪个围棋强国能在这次竞争中领先一步呢?从“富士通杯”结束后开始。中韩媒体就在热炒此事。因此本届比赛从一开始就受到极大关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本次“东洋证券杯”,好像只有中韩媒体吵得热闹,而作为另外一个老牌围棋强国日本。就显得低调很多,偶尔发表一些评论,也是以悲观的论调居多。
的确,日本围棋夺取的最后一个世界冠军,那还是2年前的事了。最近2年的世界大赛,冠军都被中韩两国瓜分。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日本围棋的颓势非常明显。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点青黄不接,年轻棋手成长缓慢,到了国际赛场,还是只能依靠那几位老将打天下。
反观中韩两国的顶尖棋手,无论是中国的聂,马,李。还是韩国的“四大天王”,老中青三代棋手都有,年龄结构看上去非常合理。而这一点,就是目前日本围棋最大短板。因为从最近两年的多边对抗来看,面对中韩两国年轻棋手的冲击,正在逐渐老去的“六超”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曹燕子亲自打开新韩国棋院的大门后,接下来就是举行第6届“东洋证券杯”的开幕仪式。看到韩国棋手一个个在那表雄心,一个个把矛头对准自己。李小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新落成的韩国棋院中,李小强回忆起前世。前世的这个时候,中国棋手还没有夺取过任何一次世界冠军。导致中国棋手每次出征世界大赛,都好像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悲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