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完全崩溃,请问这时候大宋拿什么击败金国?”

    柴云叹了口气,承认李虎的说法,今日大宋的确没有招架之力。

    在洛阳的时候,在和赵明诚、李清照探讨变革策略的时候,李虎和柴云等人并没有意识到西北军会遭受如此惊人的重创,所以虎烈府的重点是控制朝廷,是实施变革,但河北战局的全面崩溃,让李虎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思考挽救之策。

    李纲显然是一个眼光独特头脑清醒而深谋远虑的人,他虽然主战,但还是第一个提出了迁都之议。迁都符合虎烈府的利益,正好也给了李虎一个全新的思路,所以李虎极力赞成,并把李纲请到元帅府,携手共度难关。

    “总帅,如果我们在河北战场击败了金军……”柴云相信李虎能创造奇迹,他认为当前形势并不像李虎说得那样不堪甚至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

    “一两场胜仗根本扭转不了当前的形势。”李虎打断了柴云的话,摇头苦叹,“大宋财政崩溃了,国库没有钱,汴京拿什么来支撑这场持久的战争?财政的崩溃来源于新政制度的错误,而要改变这个错误,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但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王国,都处在极度动荡之中,根本没有条件来实施新政策。”

    柴云想了一会儿,一筹莫展,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的确很绝望。

    “迁都能解决什么问题?”

    “迁都可以保住大宋国祚的延续,只要国祚还在延续,大宋人就能看到希望,就能凝聚在一起,克服一切困难,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中兴大宋。”

    柴云望着李虎那张大义凛然的脸,感觉很荒诞。这个人要夺大宋的国祚,但现在却义正严词,要戍卫大宋,看上去忠贞不贰,可惜了解他的人太多了,天子行营里的那帮君臣就绝对不相信他。

    =

    金军势如破竹。

    初九日,邯郸李纲、罗青汉奏报,金军再次攻打邯郸城。

    同日,岳飞、折可求、王渊奏报,金军占据信都城,由冀州而下,直杀永济渠一线,清河告急。

    同日,种师道奏报,金军攻占魏县,抵达大名府。大名府告急。

    =

    皇帝再召宰执大臣商议对策。

    议和肯定要继续,虽然目前来看无法延缓金军南下的速度,但皇帝和朝廷愿意以土地换和平,志在投降卖国,而且还要利用金人来对付李虎,那议和的作用可想而知。

    大名府肯定要守住,否则战火就要烧到中原,京师就要告急了,而能否守住大名府,不仅仅关系到皇帝和朝廷的利益,更关系到李虎的利益。就当前来说,李虎坚决要迁都,而迁都需要时间,所以李虎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在河北坚持到迁都完毕。

    李虎还是那句话,迁都,马上迁都,否则虎烈军就要撤到黄河以南,全力戍守京畿。

    李虎没有击败金人的信心,也没有守住河北的决心,他直言不讳地告诉皇帝和几位宰执大臣,大宋的财政已经崩溃,即使从全国各地征调勤王之师,大宋也无法阻止金军杀进中原,所以当务之急是迁都,是紧急下旨命令京东、京西、淮南各路募军训练、整修城池、储备粮草,准备和金军在中原持久作战。

    “在朝廷没有拿出全新的变革策略,没有一套完善地可以代替新政的政策,没有有效的挽救和改善财政危机之前,大宋即使在战场上取得了短暂或者局部的胜利,也无法迅速扭转当前的不利战局。”李虎非常肯定地说道,“大宋若想赢得这场战争,首先需要财政的支撑,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武器和各种物资,我们就无法击败金军,无法收复国土,无法中兴大宋。”

    皇帝和几位宰执大臣被李虎说中了要害,一个个张口结舌,哑口无言。张邦昌本来还振振有词,说大宋有足够的实力击败金军,只要李虎愿意把所有的军队投到河北战场,但李虎一句话就把他的谎言揭露了。

    “从金军围攻汴京到现在,足足七个月了,在这七个月内,你们干了什么?”李虎指着张邦昌、宇文虚中的鼻子,怒声质问,“你们既然把大宋衰落的责任推给蔡京,推给新政,那你们为什么不做出改变?为什么还要继续推行错误的政策?为什么还要横征暴敛进一步盘剥百姓,逼得更多人的揭竿而起、举兵造反?”

    “金军不断入侵,朝廷需要钱,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撑战场所需,但国库里没有钱,这是事实。”张邦昌也生气了,他是大宋的宰相,却给一个汉虏指着鼻子骂,他无法忍受,“你告诉我,朝廷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财政危机?用什么办法才能阻止财政崩溃?”

    “我是西北大元帅,我只管打仗,而你是大宋的宰相,这件事应该由你来解决,如果你自问没有这个本事,解决不了,那你就辞职滚蛋,不要祸国殃民。”

    张邦昌大怒,当即和李虎吵了起来。在他看来,一切责任都是军队造成的,如果军队在北伐的时候,一次性解决问题,如果军队能在金军入侵之初击败他们,那么财政就不会被战争拖垮,国库就不会空竭,而变革也可以在一个安定的形势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但军队没有尽到责任,屡战屡败,以致于把大宋活活拖垮了。

    童贯一听不高兴了。张邦昌这是转移矛头啊,把责任推给他了。北伐大军的主帅就是童贯,而金军入侵后主持河北战事的也是他,仗打败了,责任当然是他的,但财政崩溃和他有什么关系?童贯当即跳了起来,痛骂张邦昌,你是蔡京的狗,你帮着蔡京推行新政,横征暴敛,财政崩溃的责任就应该由你承担。

    “我支持迁都。”童贯骂完了,然后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迁都洛阳。”

    皇帝一听,心领神会。金军呼啸而下,李虎为了保存实力无意决战,准备放弃汴京,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继续待在京畿?赶紧答应迁都,然后伺机远走东南吧。

    “朕接受李爱卿的奏议,迁都洛阳。”皇帝不顾张邦昌、宇文虚中和折彦直的反对,断然做出了决定。

    =

    =

    =

第748章 背叛() 
李虎达到了目的,知道矛盾激化了,汴京要乱,接下来他可以坐山观虎斗,但前提是他必须守住大名府。

    李虎下令,董小丑马上率军赶赴相州,相机支援邯郸和大名府,而杨可世则率军渡河北上,驰援大名府。

    皇帝下旨,重责李纲,罢去其河北宣抚使,降职使用,出任西北大元帅府行军司马。罢去种师道河北宣抚副使,并责令其即刻返回汴京述职。

    李虎兼任河北宣抚使,主掌河北军事。董小丑、刘韐为左右副使。

    皇帝要回京主持迁都事宜。这个理由冠冕堂皇,李虎无法阻扰,但李虎知道汴京要出事,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放皇帝走,所以李虎以河北战事进入关键时刻为由,请皇帝暂时不要回京,先在行营待半个月,激励一下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既然御驾亲征了,而且也到了黄河边上,好歹也做做姿态,现在掉头回去,难免给前线将士留下怕死逃跑的恶劣印象,这既不利于士气,更有损皇帝的声誉。

    皇帝犹豫不决。李虎向他保证,半个月后,一定送他回京,而童贯也拍着胸脯保证,半个月后,他亲自来迎驾。张邦昌、折彦直都知道皇帝和童贯正在秘谋远逃东南的事,两人现在都决定诛杀童贯,为防止出现意外,同时也为了确保皇帝的安全,他们也极力劝说皇帝暂时留在行营。

    当天下午,张邦昌、宇文虚中、童贯和折彦直告辞皇帝,联袂回京,召集各府署大臣商议迁都事宜。

    =

    初十日,王渊到了天子行营,向皇帝奏报河北战况。皇帝好言安抚,下旨厚葬姚古、刘镇等阵亡将帅,厚恤阵亡士卒,犒赏王渊、吴玠等突围将士。

    晚些时候,王渊出了天子行营,直奔殿前军大营,拜会刘延庆。

    王渊原是刘延庆的部下,他和杨可世、辛兴宗、焦安节等人过去都在刘延庆帐下效力。北伐失败后,刘延庆被罢职,辛兴宗、王渊等人率军到河北、山东等地平叛,而杨可世、焦安节、曲奇等人则率军返回西北,刘延庆一系随即分裂,其中杨可世、杨惟忠等人成为西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而辛兴宗、王渊等人则继续追随刘延庆,并因此得到了童贯的照抚,先后出任河北、山东两地的统军大帅。

    韩世忠就在王渊麾下效力,短短数年,做到了从五品的团练使,而武职品阶中,从五品是高级军官,由此可见童贯对刘延庆一系的器重。

    但是,这一次见面,王渊却告诉刘延庆,请他以西北将门的利益为重,背叛童贯,诛杀童贯。

    种师道亲自给刘延庆写了一封信。近十年来,西北军遭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挫,四十余万西北军至今只剩下十万人。一百多年来,西北将门依靠强悍的武力而生存,如今西北军岌岌可危,而西北又落入李虎之手,那么西北将门的生存怎么办?

    两条路,一条是投靠李虎,而李虎肯定要夺取大宋国祚,将来李虎登基称帝了,西北将门是开国元勋,可以享受世代的荣华富贵,另外一条路就是继续忠诚于大宋,但前提是西北将门必须控制大宋权柄,否则以西北人现在的武力,将来在朝堂上没有立锥之地,而更可怕的是,以汴京现在的状况和当前天下的形势,大宋恐怕要亡国,所以,西北人若想保住大宋,必须控制朝廷,控制自己的命运。

    种师道为西北人选择的是第二条路,是竭尽全力保全大宋,继而牢牢控制西北人自己的命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西北人必须结盟汴京文官,把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接着诛杀童贯,控制朝廷,掌握大宋权柄。

    西北人目前处于分裂状态,刘延庆、辛兴宗、张师正都是童贯的人,如果西北人发动汴京兵变,西北人就是自相残杀,而自相残杀的后果就是把大宋江山拱手送给了李虎。种师道因此恳求刘延庆,为了西北将门的共同利益,大家放弃昔日的仇怨,齐心协力,共卫大宋。

    =

    刘延庆沉思不语。

    西北军的衰落速度太快了,先是刘法在朔方大战中全军覆没,接着刘仲武病逝,然后北伐大战中西北军连战连败,种师道和刘延庆先后被罢职,西北军遭到沉重打击。虽然折彦直一度出任西北军统帅,但折彦直的声威有限,无法把西北军聚拢到一起。金军入侵后,西北军陆续赶到河北战场,种师中、姚古、刘镇、王稟接二连三地倒下,西北军更是损失了十几万,可以说,西北军至今已经跌到了低谷,如果再不设法挽救,西北军就完了,而西北军完了,大宋拿什么抵抗金军,拿什么阻止李虎?大宋完了,西北军还能独善其身?西北将门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至于童贯,他已经日落西山,已经成为了历史,他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以他的年纪来说,随时可能会死,童贯死了,伴随童贯的权势也就烟消云散,而追随童贯的人都将灰飞烟灭,所以,从长远来看,刘延庆应该选择回归西北,应该和西北将门重修旧好,齐心协力共保大宋,以便让刘氏的利益最大化,让西北人的利益最大化。

    “知道种帅为什么写这封信吗?”王渊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