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送了。”马扩勒马停下,冲着李虎挥了挥马鞭,“天太冷,你回去吧。你现在事情多,不像在黑山时候那样悠闲了。”

    李虎笑笑,催马上前,和他并辔而行,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如果宋军北伐大败,必定损失惊人,马扩会不会死?

    “回去吧。”马扩再度劝道,“再送下去,你就要摸黑回城了。”

    李虎望着他,忽然问道:“你留下来,留在大同,好不好?”

    马扩心里一酸,眼眶突然红了。他感激李虎,感激李虎把自己当朋友,感谢他对朋友的这份心意。李虎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担心幽燕战场,但换句话说,他是不会打燕京的,大宋皇帝和宰执们的一厢情愿落空了,宋军要独自北伐,要独自面对绝地反击的辽军,然而,北伐军内部不但对北伐决策持有不同意见,各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这种情况下,北伐的胜算到底有多大?西北军不久前先是在西北战场上遭遇惨败,远征方腊又遭到重创,接着又到河北参加北伐,短短三年来,从西北到江南,从江南到河北,行程万里,连番血战,军队损耗极其惊人,西北军今日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如果宋军是只病虎,那辽军就是垂死的恶狼,病虎对恶狼,谁胜谁负?

    “使相,你不打燕京?”马扩直截了当地问道。

    李虎策马而行,久久不语。

    马扩冷笑,“使相,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当年我们在黑山推演辽东局势的时候,最终目标就是到幽燕,到幽燕投奔大宋,如今你都做到了,你也封王了,做藩镇了,你还想要什么?”

    李虎勒马停下,低声说道:“二十多天前,金军攻克了中京。”

    马扩骇然心惊,两眼蓦然瞪大,失声惊呼,“这怎么可能?”

    “我不也拿下了西京吗?”李虎笑道,“我能拿下西京,女真人为什么不能拿下中京?”

    “中京若失,辽军五京仅存其一,国祚亡矣。”马扩急切问道,“这么重大的消息,你为什么不告诉汴京?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

    “这就是我不能去打燕京的原因。”李虎说道,“女真人马上就要来了,我若想在代北立足,今年就有一番血战。”

    这个马扩能理解,他对李虎的怨恨也顿时减去几分,接着他想到了幽燕战场,想到了惊慌失措的辽军,不出意外的话,北伐军这次的确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燕京了。

    “你现在告诉我,是什么意思?是要我禀奏汴京吗?”马扩问道。

    “我希望你能留在大同。”李虎说道,“我已经是大宋的汉王,辽东义军也是大宋的军队,你为什么不能留下?你要知道,今年大宋的主战场不是在幽燕,而是在阴山南北。幽燕迟早都是大宋的,但云朔却不一定,如果被女真人抢去了,大宋占据了幽燕又有什么用?”

    “不,我要去河北,我要去打幽燕。”马扩想到了西北军,想到了那些过去朝夕相处的兄弟,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契丹人就剩下一个燕京了,他们势必要垂死挣扎,这也是一场血战,我要到幽燕战场上去。”

    接着他看着李虎,郑重说道:“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官家,告诉汴京。”

    李虎叹了口气,“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汴京吗?因为我需要援助,需要大量的粮草辎重,如果幽燕战场同时打响,汴京就要同时给两个战场输送粮草,无疑,大宋只会力保幽燕战场,他们绝不会支援我,如此一来,大同危矣,山后九州极有可能失而复得。”

    马扩没有说话。李虎是有道理的,虽然李虎的目的是为了保住大同,保住自己的地盘,但如果没有大同,没有山后九州,大宋就算拿下了幽燕,也是处在女真人的攻击之下。山前山后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防御缺了谁都不行。不过,从眼前的利益来说,大宋必须即刻拿下燕京,从而迅速掌握辽东战场上的主动权,否则将来必定受制于人。

    马扩摇了摇头。为了大宋,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必须把这个消息送回汴京,以便让官家下旨即刻发动攻击。

    李虎浓眉紧锁,似乎为自己的失言而懊恼,但旋即又笑了,“随你吧,这个消息瞒不了多久,无所谓了。”

    马扩拱手告别。李虎把他喊住了。一个扈从牵着一匹战马走了过来,战马上有好几个大包裹,捆绑得结结实实。扈从把马缰递给了马扩的属下。

    “此去河北,长途跋涉,我备了些常需之物,路上或许能用得上。”李虎笑道,“我给嫂夫人也备了一些东西,请代为问候。”

    马扩连声感谢,然后打马如飞而去。

    李虎驻马山岗之上,望着马扩逐渐消失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大宋皇帝听到这个好消息,会拿出什么新对策?是即刻进攻还是派人招降?大宋的皇帝一向喜欢捡便宜,十有八九要招降,而耶律淳可以籍此机会获得足够的喘息时间。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只要我在大草原上击败女真人,整个燕云战场就控制在我的手上。

    =

    当天晚上,李虎在同文殿宴请宇文虚中,李纲作陪。

    宇文虚中很健谈,词峰犀利,在席间他直言不讳,当着李虎的面阐述自己联辽抗金的理由,不过,当说到大宋内部的事,他就闪烁其词了,这使得他的观点缺乏很多支撑的依据。

    “以你的意思,这次北伐可能要无功而返?”李虎问道。

    “即使成功了,对大宋也是一个重创,尤其对大宋的百姓来说,更是一场苦难。”宇文虚中摇头长叹,说了一半不说了。

    李虎请他解释一下。

    “打仗要粮食,要武器,要民伕,说到底就是要钱,但这几年,宋军先是在西北打,然后在江南打,现在又北伐,要打幽燕,动辄就是调用十万、二十几万的军队,我们可以算算,这几年大宋打仗花了多少钱。”宇文虚中苦笑道,“粗略估计,至少打掉了两亿贯到三亿贯,也就是说,大宋最近三四年的赋税收入全部用来打仗了,但大宋除了打仗就没有其它的开支吗?有,最大的开支就是赈济和修缮河渠。自从四年前黄河决堤后,大宋灾祸不断,水灾旱灾年年不断,大宋这几年用来赈济和修缮河渠的钱至少也有一亿贯。”

    “使相,大宋一年的赋税收入大约为八千万贯左右,请你算算,大宋国库还有没有钱?没有钱怎么办?简单,盘剥百姓,苛捐杂税,想尽一切办法从老百姓头上挖钱,敲骨吸髓。比如这次为了北伐,朝廷就利用各种借口,甚至逼着百姓纳钱买役,计口出钱,一次性就收了六千万贯。”

    “六千万贯是不是很多了?的确很多,差不多大宋一年的赋税收入了,但只够十万大军打两仗。北伐如果打赢了,那还能交待得过去,打输了那就血本无归。最终受害者是谁?是百姓。百姓是国之本,你把一国之本逼上绝路,你这个国就危险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江方腊之祸已经初显危机之端倪,北伐之后,恐怕宋江方腊之祸将愈演愈烈,所以,我一再对官家说,我不是不支持北伐,而是不支持现在北伐,北伐需选择一个正确的时机发动,否则必受其害。”

    李虎受教,想了很久,他问道:“你说我在大同的时间不多了,我深表同感,但我想知道,你认为我在大同能待多久?”

    “你的敌人不仅仅有契丹人,女真人和党项人,还有大漠上的阻卜人、敌烈人和乌古人。”宇文虚中说道,“契丹人不行了,国祚将亡,大漠上的蕃族势必乘势而起,因此,我认为你在大同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两三个月了。”

    李虎神情一凛,马上问道:“可有对策?”

    “如果联辽抗金,问题就能解决了,但这办法不行,宋军要北伐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联夏抗金。”

    “联夏抗金?”李虎惊讶地问道,“和党项人联手?”

    =

    =

    =

第378章 神秘而强悍的西夏() 
李虎对西夏很陌生,他对这个王国的了解最初来源于老爹的故事,但也就是个蛮荒小国的印象而已,直到义军进入西京道作战后,他才从山后人的描述中知道了大夏国和它的统治者李氏皇族。因为西京道毗邻大夏,再加上辽国已经岌岌可危,不难预见到这个神秘的西陲王朝即将加入到代北战场,在瓜分契丹人的盛筵上分一杯羹。由此李虎才开始重视它,了解它,但因为军务缠身,时间有限,他对大夏国的了解只有一鳞半爪。

    现在宇文虚中提出联夏抗金之策,以确保大同和山后九州的安全,李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因为不熟悉大西北而疏忽了大夏国。义军若想在代北立足,强大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女真人,还有那数百里之外的党项人。

    李虎虚心求教,询问大夏国的事。

    宇文虚中和李纲随即给李虎详细介绍。

    =

    大夏国位于大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这是一个以党项族、汉族和吐蕃族为主的王国,疆域方圆数千里,至今为止已经立国七十余年。

    党项族世居青海东南部,据说其先祖是羌人,而大夏皇族却是鲜卑人,是大魏(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代。党项人自隋唐时起内附中原,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

    唐初,党项人受吐蕃威逼,请求内迁,大唐皇帝同意了,于是自青海向西北方向大迁移,历经百年才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了以夏州(陜西靖边线)为中心的平夏部,庆州(甘肃庆阳县)陇山以东的东山部和横山地区的南山部等聚居地。

    唐末,党项人因剿黄巢有功,受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州等五州地区,进爵夏国公,首领复赐李姓。两百年来,他们一直统治着甘肃一带。

    宋初,太祖削藩,迫使其献出夏、绥、银、宥、静五州领土,威胁到党项人的生存。这时,西夏王朝的奠基者李继迁出现了。他当时是夏州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得知大宋削藩,随即举旗叛宋,并结援辽国收复五州,寇掠大宋,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后,采取倚辽和宋之策,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同时向辽,宋称臣。辽、宋也各为其利,对李德明竟相封王进爵。

    李德明死后,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实施了一系列振兴策略,去除了唐、宋赐姓,改姓嵬名。七十多年前(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李元昊遣使到宋,要求大宋皇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宋夏战争随即爆发。李元昊很厉害,在好水川和三川口连败宋军,仁宗皇帝无奈,只好册封元昊为夏国王,承认党项人的割据地位。同年辽夏战争爆发,契丹人想趁火打劫,结果也被击败了。

    于是,天下形成了宋、辽、夏三足鼎立之局面。

    西夏的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实力强悍。

    =

    李虎听得津津有味,至此才对西夏有了个清晰的认识,但他对西夏的历史不感兴趣,他最关心的是西夏有多少军队,如果西夏对代北用兵,它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